《奋斗在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红楼-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他和刘国山不熟,只见几面,对刘国山印象不错。能救则救,救不出来也没辙。

    至于韩秀才,他是韩秀才的“老师”、对韩秀才有落水救命的恩情,也是水灾患难的朋友。简而言之,韩秀才欠他人情。他并不欠韩秀才人情。

    当然,两人是朋友。能拉他一把,贾环自是要拉。但要贾环拼了命去救他。这不现实。这不是做朋友的道理。交情没到那份上。所以,那天乔如松问他要不要去见见韩秀才,贾环说再看看。当时的第一要务是帮山长摆脱困境。

    众人都是点头,“也是,子玉说的是正理。唉”

    酒宴之后,张安博道:“子玉,你跟我到书房中来一趟。”他有些事要和贾环谈一谈。

    贾环名义上不是山长的弟子,但实际上和弟子无异。乔如松、庞泽、卫阳都是习惯。

    张承剑扶着老父回到书房中,上了茶,然后退出去。

    张安博喝口茶,缓缓的开口道:“子玉,你怎么看韩谨这个人?”

    贾环迷惑的“啊”了一声,不知道山长为什么提这个话题,想想他和韩秀才的交往。

    第一次见韩秀才是和大师兄一起去县衙报名的时候。而后是在龙江先生的逸兴山庄中。水灾的事情,就是因为上任的顺天府尹贪污,导致河堤工程没修好。韩秀才一直在奔走。

    贾环道:“韩子桓人品正直,忧国忧民,人很不错。”

    他对韩秀才还是很赞赏的。当然,欣赏归欣赏,要他现在拼命去捞韩秀才不现实。

    张安博摇摇头,叹口气,“子玉,人都是会变的。韩谨协助东林党党魁李高澹将章大学士拉下马后,就是东林党的干将。去年十二月,朝廷召我回京,问询和沙叔治的关系。关于科举舞弊案,你可有收到韩秀才的书信?”

    贾环一下子愣住,“”他当然知道山长的话是什么意思。科举舞弊案是东林党“攻击”山长、沙提学。连他的名字都在奏章被提起过。而韩秀才有很大的可能是知情,却没有向他示警。

    贾环心中,瞬间五味杂陈。我日!未完待续。

    。。。

    。。。

 第两百三十九章 余波、将离

    贾环沉默的坐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两世为人,他似乎还要接着修炼啊。

    从政治角度而言,贾环理解韩秀才的立场。毕竟立场不同。韩秀才身处在东林党的阵营中,只有本阵营获利,他才能获益。

    但从个人感情的角度,贾环有些难以接受。倒不是有施恩图报这种心理,而是从朋友的角度,韩秀才理该和他通个气。

    张安博看到他的得意弟子揉着眉心,平静的喝着茶。这种事情,需要自己走出来。

    他宦海多年,在官场上的信任与背叛,并非没有经历过。前明的辅李东阳、张居正甚至都给自己的学生背叛过。政治,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

    时间在炎热的夏季午后缓缓的流走。阳光从屋檐落下来,让原本开心、明亮的心情,笼罩上一抹淡淡的阴影。

    沉默了许久后,贾环长叹口气,神情郁郁的道:“山长,我知道了。”

    他以前曾经听过一个说法:一流的人才从政,二流的人才经商。他以为这是官本位社会产生的导向,嗤之以鼻。商业精英未必就比政治精英差。

    然而,现在看来,政治,确实是一项需要高智商的权力游戏。人心的衡量,各种两难局面的处理,都需要高的技巧和人生智慧。比如:他如果处在韩秀才的位置,又如何选择呢?

    理解归理解。但,和韩秀才的友谊在贾环心中淡去。

    他从来都是一个理智的人。

    张安博轻轻的点头,安慰道:“子玉,这些,都是你将来要经历的。我昨天与何新泰见面时,和他提起过你。我离归隐泉林之日不远,你比文约更适合走仕途。你在两年后的会试,一定要取得好名次。”

    文约就是大师兄公孙亮。张安博的想法,是由公孙亮接手闻道书院。由贾环接手他在官场的人脉、资源。

    贾环心里有些暖意升起,山长这是在给他铺路,郑重的道:“山长,我会的。”

    今年是雍治十一年,二月份时,春闺大比。下一次的大比,在雍治十四年二月。

    大约此次皇帝表露出来的“恶意”让山长有些心冷,萌生退意。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反之,当然是挂冠而去。

    儒家亚圣孟子说的还激进一些: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张安博宽厚的笑一笑,如长者般。温暖着少年的心。

    …

    傍晚时分,贾环在梨香院和宝钗、探春、史湘云一起闲聊。

    他现在确实需要一点心理按摩,来舒缓给心里的情绪。

    梨香院精美的偏厅中,三人间隔着半米左右成一排坐在朱红色的木椅中。各自的丫鬟们在身后端着茶杯、荷包等物品,侍候着。

    国色天香、娴雅端庄的宝姐姐,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的三姐姐,肌肤雪白,性格开朗的云妹妹。她们说笑的日常场景,美丽如画。

    贾环品着茶,心情逐渐的好起来。

    宝钗一袭浅黄色的长衫,明丽无端,问道:“环兄弟,听晴雯说,你前几日天天忙通宵。可曾忙完?”

    贾环点点头,“谢宝姐姐关心。差不多了。”国子监监生案已经落幕。现在,还有一点手尾,就是要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把骆讲郎给救出来。他现在还没头绪。

    就贾环熬夜的事情,众人聊了一会,然后换到下一个话题,探春轻笑着问道:“云妹妹,你住在林姐姐那里。林姐姐和二哥哥和好没有?”

    林姐姐好像又和宝二哥闹翻了。

    史湘云穿着淡色的裙衫,笑道:“哪里和好?闹着呢。”又好奇的问贾环,“环哥儿,上次我回去时在北街遇到你和你的朋友。那位容颜俊美的士子是谁?”

    贾环答道:“户部员外郎卫康的儿子,卫阳。”

    要是换个人问,贾环、宝钗、探春或许要多想一想,这是什么意思。但史湘云问,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只是好奇而已。说笑几句,又将话题岔开。

    这时,外头一个小丫鬟进来,道:“三爷,老爷派人请你过去。”

    贾环就站起来。他最近给贾政当幕僚。贾政找他有什么事情倒不好说。

    恰巧这时薛姨妈进来,笑吟吟的道:“哟,环哥儿这是要走。看你们兄弟姐妹们来顽笑,我也高兴。今儿都在我这里留饭。我回头打人去给老太太,太太说一声。”

    贾环解释道:“请姨妈见谅。老爷派人来找我。不知道什么事情。要是快的话,我还来姨妈这里蹭饭。”

    薛姨妈就笑起来。这哥儿越看越是顺眼。

    …

    贾环从梨香院出来,从贾府内宅直走,出二门后,抵达贾政的小书房梦坡斋。

    天色将晚,梦坡斋中,贾政一身白色儒衫,正独自沉吟。他近来见贾环都是私下里见。外书房里有清客,不适合谈事情。

    见贾环进来,贾政沉吟着问道:“现在监生案结束了,你这几日是不是不再跟着我去通政司?”

    贾政听舅兄王子腾说过,这次监生案里大放异彩的那三期小报,是由何大学士、张安博搞出来的。他很清楚小报上的奏章字句,肯定是贾环带出去的。

    作为正五品的通政司右参议,他当时也上书要求严惩国子监监生。当然,他的奏章只是当时几百份奏章中的一份,没什么影响力。

    贾环此刻心情已经恢复大半,头脑清醒。一听贾政的问题就知道政老爹在想什么。政老爹是想上进,要他帮忙参赞事务,不要过河拆桥。但通政司右参议是个闲职!而且政老爹的水平也只适合闲职。

    贾环道:“父亲,通政司于朝廷不可或缺,但本身却没有实权。父亲每日照例和工部坐衙时一样即可。该喝酒就喝酒。该清谈就清谈。而以我贾府的家世,估计也没人找父亲帮忙买卖消息。等过度一两年,有合适的职位,儿子自会给父亲谋划。”

    贾政仕途的下一步是等今年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后,皇帝钦点,升任外省的学政。这是正四品的职位。他到时候帮贾政谋一个好点的省份即可。

    贾环说的有点直接,意思是叫贾政该干嘛干嘛。别管事,别折腾。到点后,他会帮忙谋划。

    贾政老脸有点挂不住,他这是给这个庶子鄙视了吧?忍不住怒道:“你说的什么混账话!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岂是尸位素餐之人?”

    贾环心里无语。你不是谁是啊?

    贾政不满的道:“你接下里这段时间有什么打算?跟着你的左副都御史的老师奔走?”

    张安博顺利从风波中脱身,按理是要酬功的。他敢肯定贾环此次功劳不小。然而,天地君亲师。“亲”是排在“师”之前的。他很有点不满贾环不管他这个父亲,反倒是去给老师当幕僚的做派。

    贾环道:“山长地位日渐稳固,并不需要我参谋。等监生案的手尾处理完,我打算在家里闭门读书。”心里补了一句,顺带着赚钱。

    不过,他在小报上将光禄寺的袁少卿骂成狗,回头还要去找袁少卿办事,这风险有点高。他不知道袁少卿知不知道小报是他搞的。

    贾政脸色稍微好看了点,无奈的挥手道:“你去吧。”

    …

    雍治皇帝下了批示,五月十一日,军机处将批复后的奏章转给三法司。国子监监生案开始结案。顺带着善书院关押在刑部的师…生也6续结案。

    当天下午,监生放出5o人,善书院的士子放出有3o人。只惩处国子监为6人,善书院为1o人的消息,迅的传递到京城各处。再通过邸报传向天下。

    京城内城西,咸宜坊,郑国舅府中,郑国舅正在偏厅中和一名中年人说话。

    中年人道:“国舅大人,如今监生马上就要放出来,那几个庄子、店铺就没法了。所以…”中年人的声音越来越小。

    郑国舅点点头,脸上狠戾的神情一闪而过。

    …

    一辆马车缓缓的停在荣国府北街。一名国字脸的英俊士子从马车上下来。

    约盏茶的功夫后,贾环从望月居的后院出来,到前厅中招待来访的同年上官昶。

    初夏的阳光落在庭院中,带着丝丝的酷热。

    寒暄几句后,贾环微笑着道:“子旭,今日为何而来?”

    上官昶微微一笑,放下手里的茶杯,道:“子玉这段时间并不参加大总裁的文会啊。所以不知道消息。我特意来通知子玉,方师过两天准备返回金陵。我们这些弟子要准备礼物送一送方师。今科状元许东崖也回来。文约和长文那里就由你通知。”

    雍治十年,北直隶乡试解元是三十六岁的许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在雍治十一年二月的春闱大比中,连中会元、状元。行情迅被看好。

    方师就是天下文宗方望。录取贾环为举人的主考官。贾环和上官昶这些同年都是方望的门生。

    贾环点点头,有点好奇的道:“方师本为南——京礼部尚书,此次没有想法任职礼部尚书?”

    对于文坛大宗师而言,一生做官做到礼部尚书,算是抵达人生的最高点。

    上官昶就笑,“子玉应该去方师府上问方师。以方师对子玉的看重,应该会有答案。”方师对贾环的看中,天下皆知。数次文会,都在推荐贾环的诗词。

    贾环就笑着摇头,琢磨下,问道:“倒是要请教子旭,不知道送方师什么礼物比较合适?”

    上官昶笑道:“当然是子玉的精品诗词最好。哈哈。礼轻情意重。方师久在金陵,喜好字画。”

    贾环懂了,笑起来。聊了一会,客气的送上官昶到门口。

    约上午十点半许,阳光正烈。贾环心中对悬而不决,营救骆讲郎的事情,有了眉目。(未完待续。)

    。。。

 第两百四十张 救出

    贾环的书信很快就抵达闻道书院,邀请大师兄公孙亮、罗君子来京城,准备给大总裁送行。

    同时,贾环和住在京城扬州会同馆的纪鸣联系上。纪鸣原是闻道书院的内舍生,雍治九年的水灾他亦有出力。不过,他中秀才后便如卫神童一样,离开了书院。同年与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一起中举,又重新恢复联系。

    …

    约中午时分,张府中,庞泽宿醉醒来,和何幕僚在厢房中喝茶、闲聊。

    如今山长作为左副都御史的地位稳固下来。他们这些幕僚也轻松许多。

    山长自雍治九年冬重新出仕,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顺天巡抚,十年升右副都御史,十一年升左副都御史。

    三年不到升两级,升官度在国朝之中,还算不上飞快。但在三年一考的背景下,度也是颇为可观。所以,地位稳固是关键。

    何幕僚道:“士元,你觉得骆讲郎这回能出来吗?”

    骆宏在书院里嘴巴很毒,为人极其傲气。所以在山长将书院交给叶鸿云负责后,愤而前往善书院。但要说看着骆宏倒霉,他们这些书院的人还是有些伤感。

    庞泽摇摇头,“难。他当日和韩谨一起站在队伍前头。能争取贬为边缘地区的小吏就算是不错的结果。”

    从古至今,被贬为小吏的士子很多。比如:前明名气很大的唐伯虎,就是因为科举舞弊案,被贬为小吏,不过,唐伯虎是辞官不做。

    提起韩谨,庞泽脸上有点鄙视,这小子做事不厚道!他可是很清楚:贾环、罗君子、张四水他们那日是救了韩谨的命的。向上走没有错,但是不能没底线吧?

    何幕僚点点头。

    …

    中午时分,贾环招待乔如松、卫阳、张四水、柳逸尘一起吃过午饭。饭后返回后院。他打算出去一趟。

    卫神童帮忙在族学里顶了一段时间,现在乔如松空闲下来,他也就要回家读书。

    “子玉,你也要赶紧招聘一位塾师坐馆才是。这样功课有连续性。对你家族中的子弟也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