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赵率教送死后,皇太极才开始攻打三屯营和遵化,在内应的帮助下轻松攻克。皇太极只留八百兵驻守遵化,大军继续南下。
留八百兵驻守这么重要的后路!疯了吗!
没疯。现在全东北的明军都被袁督师集结在山海关,而且袁崇焕只会拼命堵皇太极的前路,又不会抄皇太极的后路,八百兵只是用来维持治安而已。
没错,袁崇焕向朝廷奏报,他已率关宁铁骑拼命堵截金军,最初计划在遵化阻截,结果晚了一步没挡住。于是袁崇焕又在蓟州设防,可惜被皇太极绕过去了。然后袁崇焕又在通州设防,又被绕过去了。这就不给力了,才绕这么几个小城,把北京、太原、西安都绕过去,绕成都去抢川妹子啊!
千里奔援,明军总是被金军精准地伏击,袁崇焕却是被精准地绕过去。对此《明史》的解释是皇太极害怕袁督师的关宁铁骑,不敢正面碰他,所以只能绕过去。
其实皇太极突破遵化后明思宗已经坐不住了,诏令袁崇焕必须在蓟州堵住金军,就算被金军绕过,也不能再离开,以断其后路。而且在袁崇焕之前,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已率重兵从保定赶到蓟州。
这个云南人真是碍手碍脚,不是说好了中线我袁督师亲自守吗?谁让你擅离职守?袁督师一纸军令,让刘策带着蓟州—通州一线的部队都滚到密云去,蓟州他亲自守。然后,当然就是被绕过去了。
之后皇太极又绕过通州,这时袁崇焕没办法了,只能率军直趋北京城下,准备背靠北京城以捍金军。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袁崇焕比皇太极早一天到北京。
不是说他绕过你吗?怎么你先到呢?
其实此时太子太师、大同总兵满桂已率宣府、大同守军赶到北京,五千精骑背城列阵,可以先抵住皇太极的正面进攻,然后袁崇焕的九千关宁铁骑正好腹背夹击,把天聪汗做成汗羓,袁督师怎么偏偏要早一天到呢?一时城内纷纷传言是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引金军入关。别误会,这只是传言,至于十五年后,袁崇焕的弟子吴三桂真的率这支关宁铁骑引清军入关,那只是个巧合——只能说太巧了。
不过朝廷命令袁崇焕留在蓟州,袁崇焕非要到北京,而且来得这么可疑,这可是很危险的,连袁崇焕的副将都劝他不要这样做。但袁督师慷慨陈词:“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皇上要挂了,我哪还顾得其他?只要能帮上忙,虽死无憾)。”袁督师这种不顾职场潜规则,宁肯自己受猜忌,也要忠心为国的精神极大地打动了后人,很多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拼命赞美这位奋不顾身的大忠臣,把无数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接下来,袁崇焕、满桂便在城下与金军奋战。据说关宁铁骑个个奋勇,袁大人更是身先士卒,身中十余箭,还好盔甲厚,没受伤。而宣大军呢?人家文官出身的袁大人中了十几箭都没死,满桂这个精壮的蒙古汉子居然死在了阵前!五千宣大军被十万金军打成了蜂窝。关宁铁骑号称友军黑洞,杜松的秦军、戚继光的浙军、秦良玉的川军,都曾威震一方,但只要做了关宁铁骑的友军,一律扑街,宣大军也不能搞特殊。现在毛帅挂了,赵帅挂了,满帅也挂了,能与后金一战的就剩袁督师了,然而袁督师说:“不能打,要议和。”
明思宗坐不住了,皇太极十万重兵突掠京城,这是有点吓人,但也不至于攻克吧?多挺几天,勤王军聚集个十万、二十万的还怕他?如果能堵死他的退路,没准儿还是个一举歼灭的机会,怎么能议和呢?
然而袁崇焕就是要议和,不但要议和,还要违制让关宁军进城(明朝祖制外镇兵必须在城下死战,不得入城),甚至偷偷带蒙古喇嘛进城来议和。更恐怖的是,满桂在城下奋战时,挨了一些箭,上面刻着关宁军的标志……城内都在传言,是袁督师故意把皇太极放进关,威吓北京,以达到议和的目的,至于满桂这种拼死抵抗的,袁督师就要做了他,跟毛文龙、赵率教一个道理。
这终于突破了明思宗的底线,这个黑锅背不下去了,他下令将袁崇焕下狱。这时更大的奇迹发生了,唯一可以仰仗的袁督师下狱了,皇太极反而撤军了!那关宁铁骑赶紧从背后追击金军呀。但这时关宁铁骑又像来的时候一样,冲到了金军前面。辽东总兵祖大寿怒吼:“你们居然把这么忠义的袁督师抓了?不跟你们玩儿了!”率关宁铁骑猛冲到山海关,从关内攻破了此关。本来山海关大量驻军正在筹划断皇太极后路,被祖大寿突然冲乱,皇太极从容带兵出关。
带进来还负责带出去?你这个团还是双飞?你袁崇焕这次嘴再大怕也是说不清了。经过八个月的漫长审讯,朝廷终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处以碟刑,传首九边。你五年平辽,第二年就平到北京城下?北京市民又何曾见过敌军打到皇城根下的场面。行刑时市民拥塞刑场,付钱买袁崇焕的肉片生吃,可见民愤之大,古今罕见!当然,这种死法比岳飞更惨,所以袁督师的冤屈比岳武穆更大,更加震撼心灵!而杀他的明思宗和群臣,包括买他刺身吃的百姓,居然这样对待这么伟大的一个英雄!良心大大地坏了!直到今天,还有无数小说、网文甚至论文在为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鸣冤洒泪,造就了无数袁督师的拥趸。
袁崇焕死后十五年,清朝就建立了。清人创作了很多大忠臣袁崇焕的故事,其中最搞笑的一个莫过于皇太极山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有些史料语焉不详地记载了袁崇焕下狱后,皇太极率军北返,他故意安排人在两个被俘的太监面前说话,透露他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然后故意放这两人逃掉,传话给明思宗。明思宗一听,立即相信袁崇焕确实和皇太极有勾结,冤杀了赤胆忠心的袁督师。但周瑜的火烧连环船在现实中都是行不通的,蒋干盗书又怎么可能。然而这个故事又颇具可读性(能入选《三国演义》的当然有可读性),茶余饭后聊聊还不错,于是就扩散开了。这个故事更凸显了袁督师天大的冤屈,也更强烈地控诉了昏庸刻薄猜忌的明思宗。尽管正常人稍一动脑就会觉得这事儿不那么靠谱,但已经被强烈主观感情充塞的读者哪还有空去动这点脑筋。类似这种吹捧袁崇焕、控诉明思宗的故事还很多,都很容易让大多数没认真读过这段历史的人所接受。当然,这和编造诛十族的原理一样,主要不是为了吹捧袁督师,而是控诉明思宗等明朝君臣的昏庸。
可能有人还不禁要问:袁崇焕这样卖国,他到底图个啥?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包括皇太极都没想过后金(清)能入主中原。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袁崇焕勾结后金,绝不是看到了后金(清)能入主中原,甚至在他的眼里后金成不了大气,所以他才敢这样搞。他并未想过投靠后金,其实也是在利用后金。他的动机和李成梁完全一致,利用后金这个黑洞,吸引国家不断投资,自己从中渔利——这个利包括银子,也包括官爵和实权,也就是所谓养寇自重。
袁崇焕巡抚辽东时,也就是努尔哈赤当政后期,后金已命悬一线,明思宗从表面上看已经可以一举剿灭,所以才会相信五年平辽。但袁崇焕决不能让后金真的灭了,灭了他和手下一大帮辽东将吏就断了财路,所以他杀毛文龙,卖粮食给后金,甚至封锁亲林丹汗的蒙古部落,放纵亲后金的部落劫掠,并且拼命要求议和,都是在给后金续命。至于后来朝廷逼急了,袁崇焕便出了一个狠招——让皇太极率女真、蒙古诸部入关大游行,打到北京城下吓你一跳,看你还议不议和。而要做到这一步,他就必须先杀掉毛文龙,解决皇太极的后顾之忧;让赵率教送死,让刘策离开蓟州,清空喜峰口到北京这条直线,解决皇太极的前方通道;而在北京城下关宁军号称血战,结果几无伤亡,宣大军却背靠着本国京城全军覆没。尽管没有确切史料明证,但我眼前总是忍不住要浮现出满桂将军那张怒不可遏的血脸,还在咬碎钢牙的喊冤:“是袁督师射我!”袁督师也咬牙切齿:“就是老子射你,谁让你断我财路!掉那妈,硬顶上。辽东好儿郎,给我射死这个骚鞑子!”
尽管清人所留史料绝口不提皇太极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但皇太极敢带着全部家底,甚至透支了蒙古诸部的信任,像逛超市一样深入京畿又安然而回,谁能信不是蓟辽督师事先给他安排好了来回路线呢?
现在有些人把袁崇焕吹捧成岳飞一样的英雄,这真的有点黑色幽默,因为袁崇焕很显然是以秦桧为模板的,甚至有点刻意模仿秦前辈。秦桧要议和,于是袁崇焕也要议和;秦桧把挡在宋高宗面前的张俊调走,他也把挡在明思宗面前的刘策调走;秦桧杀岳帅,他也去杀个毛帅;最可笑的是秦桧出了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撤军,他杀毛帅居然也是凑了十二条罪状,连这个数都不创新,这也太山寨了吧!不过现在袁督师被吹成了岳飞,他的秦老师也有不少人翻案,这个问题开始越来越乱。
其实南宋以来九百年,包括清朝,秦桧这个案子一点都不乱,是他与金人勾结,阻挠北伐,杀害岳飞,导致南宋不能恢复中原故地。但近几年开始有人说秦桧并不想杀岳飞,真正想议和,杀帅的是宋高宗,秦桧只是执行。然而当时南宋站稳脚跟,灭金指日可待,宋高宗作为皇帝凭什么就不想恢复故土?他的祖坟还在开封呢。现代人拼凑了许多理由,比如岳家军是私军、岳飞妄议立储、宋高宗怕岳飞救回他老爹老哥会威胁皇位之类的理由。这些理由其实都跟皇太极的反间计差不多,稍微看点正史或者动点脑筋都知道不靠谱,但封建皇帝在现代的名声是很臭的,给皇帝扣屎盆子,那多愉快呀,谁还去动这脑筋。
其实秦桧杀岳飞、促和议的动机就和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模一样,他也不是想投靠金,也是利用金来打造自己在宋朝的权位。他和金关系最好,宋朝要与金议和,就得仰仗他秦大人。但如果宋高宗和岳飞呼啦啦地把金灭了,还要他干啥?所以,要在宋朝专权,就要靠金的外部支持,就得保持宋金战略平衡,就得议和,不议和的就得杀了。
可惜秦前辈的水平袁崇焕就比不上了,同样是养寇自重,人家秦桧就真能做到宋金均势,两边守着江淮一线干瞪眼,谁也奈何不了谁,都等着秦太师慢慢给协调吧。袁崇焕这一搞就搞砸了,不但身败名裂,十五年后明朝就亡了。所以,秦桧下的这种大棋,也不是人人都下得起的。
不过袁汉奸得的好处便比不上秦汉奸吗?这可未必。秦桧一死,他儿子孙子都被革职,秦家其实什么也没留下,袁氏可就不一样了!清军入关后,当然不能忘了恩公,让他的后裔加入了正白旗。正白旗,上三旗啊!尽管比李成梁家的正黄旗略逊一筹,但也够阿敏的后代自惭形秽了。袁崇焕六世孙袁佳·富明阿当到了吉林将军,七世孙袁佳·寿山当到了黑龙江将军。这什么概念?清朝实施民族隔离,东北满洲本部只有旗人才能进入,其余民族严禁入内。吉林、黑龙江将军自然是满洲核心上层人物才当得到的,这真是皇恩浩荡啊!袁佳氏也不负皇恩,富明阿及其子永山在甲午战争中血战捐躯,而寿山在俄军制造海兰泡大屠杀后,自杀谢罪。清朝有几个高官这样轻生死、重大义的?唯有继承袁督师忠勇血脉的袁氏一脉呀!号称明朝最精忠的袁崇焕,他的后代恰恰对清朝最精忠。
其实,在中华帝国庞大的官僚体系下,出现秦桧、袁崇焕这样的奸臣似乎也无法尽免,我不妨直接告诉您:以后还会有。但关键在于我们得认清这种人的真面目,有些人在拼命粉饰这类奸臣,无非就是想等后后金再出现时,他也有机会演一次秦袁。他们把奸臣作的恶扣在皇帝身上,这倒是一种不错的技巧,但以后不扣皇帝了又扣谁?您想想,以前皇帝是国家的主人,以后呢?吃袁督师刺身、被他们骂得狗血淋头的,是谁?
幻想版南宋
崇祯十六年(1643),五十一岁的皇太极在征兆并不明显的情况下突然就死了,而清修史书一贯不喜欢把事情说得太清楚,这可能是预料到后来清宫戏流行,所以留点戏说的空间。关于皇太极的死因说法颇多,其中较流行的一种是他弟弟多尔衮和他四老婆(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据说还有个诨名叫大玉儿)通奸,被他撞破,多尔衮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做了他。这种说法当然不靠谱,事实上,孝庄皇后应该和多尔衮不熟,甚至有可能以前不认识,只是后来她联合多尔衮,扶自己的儿子继位,结成了政治同盟,就给编剧们提供了不少灵感,甚至上升到了通奸这么浪漫的层面。
皇太极死后,长子豪格似乎最有资格继位,他当了多年和硕贝勒,并领有上三旗中的正蓝旗。但选举制政体下,实力太强反而受他人忌惮,还记得元太宗是怎么当选的吗?同样道理,现在大家不会选实力最强的,偏偏要去选最弱的那个,大玉儿抓住大家这个心理,积极串联代善、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和硕贝勒,选中了年仅五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史称清世祖,年号顺治。作为回报,孝庄皇太后让多尔衮、济尔哈朗摄政至清世祖成年。
皇太极当年把兄弟子侄们耍得很惨,可惜他儿子继承了他的部落却无法继承他的智力,大家要报当年的被耍之仇,豪格就成了清初第一惨人。多尔衮摄政五年就把他耍死了,年仅三十八岁,正蓝旗的上三旗地位也被多尔衮的正白旗取代。
崇祯十七年(1644),八旗内斗尚未尘埃落定,却突然出现了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明朝灭亡了。
明朝不是被大清所灭,而是被国内农民起义推翻的。但这时大清该怎么办?按说是个进关爽抢的好机会,但这时宁远总兵吴三桂来请清军入关帮他剿灭农民军。这就不是一般的机遇了,皇太极生前最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