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大明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大明星-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辛苦南容了。”

    傅變再次叹了口气,刚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就又急匆匆的赶回城外皇甫嵩大营。

    张平心中暗赋若不是自己有先见之明的拉了傅變下水,这事情还不知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即便如此,这事态的发展也不容乐观。也不知这皇甫嵩是否是故意为之,要与自己过不去,但此时揣测纠结原因已是无用,不管其是什么目的,这一关自己无论如何都得抗过去。张平叫来张一与张春,叫他们下去提前准备,耳语他们当如此这般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等待的过程总是焦急而漫长,等待的时间却总是觉得不够用,眼瞅着酉时三刻即将到来。张平目视前方看似平静淡定的坐在位置上等待着,但其不断变换交叠的双腿却出卖了他此刻焦急的内心。

    就在酉时三刻即将到来的最后几秒,一个身影闯了进来,“国师,幸不辱命。”傅變喘着粗气冲进来说道。

    张平看到傅變进来悬着的心已是放下一半,在听到傅變的话后,算是彻底放了下来。张平端起杯子倒了一杯茶递给傅變,“南容莫急,先喝口水缓缓。”

    此时的傅變哪还有处变不惊的名士风范,接过杯子一仰头一饮而尽。张平也不催促,静静的看着傅變,傅變在深深喘了几口气,终于抚平了气息后,才缓缓张口说道:“国师,一应以准备妥当,如今皇甫将军已经带着队伍在圜丘外围候着了。”

    “好好好。辛苦南容了,多亏有南容你在,否则平怕是难以完成今日之事了。”张平称赞傅變道。

    “国师过奖了,變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快与我说说细节。”

    傅變便将在皇甫嵩营中准备的事细细说与张平,其中说到皇甫嵩麾下曹操办事利索,行动果决时,赞不绝口。

    张平听到曹操的名字时,眼中精光一闪,待听到傅變的一番夸赞后,更是留心,心中暗中感叹,是金子迟早会发光这句至理名言。

    如此万事俱备,圜丘此时已被重新收拾整理,神位已经撤去。整个圜丘只有上层天心石南侧放有祝案外,再无多余摆设。沿着圜丘南侧步道两旁张平的四十名弟子两两相对依次排开,所有弟子统一一身玄色道袍,领口、袖口印以黑色八卦相连而成,胸口处以阴阳鱼为符,内衬白色法衣,外罩青色长坎,脚踏追云靴,头戴平天冠。弟子们一个个骨骼清奇,站的笔直挺拔,虽然年纪尚幼,但看起来却已有仙风道骨之气象。

    在弟子们身后依旧是乐府的乐人及各式钟鼓乐器。一众大臣已被安排在了圜丘东西两侧,汉帝刘宏也被安排在圜丘南端专为其更衣休息的斋宫之中等候。在圜丘外围棂星门外,皇甫嵩穿戴齐整、盔明甲亮,身后跟着曹操和一对约二百余人的兵马,个个皆是英武挺拔、雄姿勃发。

    戌时三刻,一声钟鸣响起,张平缓步走到斋宫前,面向汉帝刘宏,刘宏此时立于斋宫前静候。

    “臣张平,恭敬陛下法旨。”

    汉帝刘宏点了点头,开口道:“今有我大汉将士,披坚执锐,为我大汉江山,为天下苍生,抛洒热血,忠魂埋骨,朕深感与心,为表为我大汉征战将士之功,为祭奠为我大汉社稷牺牲之将士,今日特请国师作法,为众将士招魂,愿其魂归天界,得以安息,庇佑我大汉子民及天下苍生。”说到这,汉帝刘宏向张平拱手,“有劳国师。”

    张平赶忙侧身拱手。

    接着张平手持九节法杖自步道南端出发缓缓向圜丘行进。张平此时亦是身着一身精致金黄色道袍,袖口、领口绣有八卦图案,道袍以朱红色画有各式道符,内衬乳白色法衣,头挽道髻,脚踏七星靴。目如晨星精光闪显,行如轻风拂柳,步不踏尘。远远望去,好一副仙风道骨,吸人睛目。

    张平经过步道时,其弟子依次两两一队跟在其身后,到达圜丘下层时,跟在其身后最前面的十对弟子分向下层两侧而走,按照西南、东南、西北、东北的方位每个围栏处分别等距站立五名弟子,一名女弟子居中,四名男弟子分立其左右。待到中层,又分出六对弟子来,再依次按方位分别站立三人,依旧一名女弟子居中,男弟子分其左右。

    

第五十三章 祭天大典(八)



    到圜丘上层时,张平身后所跟弟子就只剩下八人,张平立于中央天心石处。身后七名弟子在张春的带领下按照天上北斗七星的方位在张平身后依次排开,一一对应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张一一人独自走张平身前到与天枢相距两丈开外之处,与其遥遥相对。按照星图所示,张春所在位置即是北极星所在之处,与北斗七星遥相呼应。这八名弟子都每人手持一根法杖,将法杖稳稳的立于身前。

    张平再天心石上立定,朗声说道:“招魂开始,请我大汉威武雄师入内。”声音洪亮,便传四野,根本无需人通传,站在棂星门外候着的皇甫嵩及其将士便已听闻。

    皇甫嵩转过身看着自己的一众儿郎们,高喊一声“整队。”

    只听一整悉数之声响起,然后便见下面队列整齐,横竖斜不管是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条直线。一众儿郎们头颅高高昂起,腰背挺的笔直,眼中目光坚定而锐利,面容肃穆,盔甲擦的锃亮,每个人手中捧着一个个的瓷坛。这队伍虽然只有两百人,但却给人以千军万马的气势,显示出其铮铮铁骨,威武雄壮。

    皇甫嵩看着暗暗点头,转过身,一声令下,“入祭坛。”

    鼓乐也在此时奏响,顿时鼓声大震,曲乐齐鸣,其声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大气磅礴。

    皇甫嵩带着将士目光直视前方,迈着铿锵的步伐,一步一坑的从棂星门东西两侧门踏步而入,沿着步道一路向北而行。及至圜丘之下,皇甫嵩站定,其身后的众将士亦已站定。

    张平看着坛下的皇甫嵩,心中百感交集。此人乃是大汉当今第一名将,可惜在无论正史、演义皆是惨淡收场,心中对其佩服有之,同情有之。但也正是此人杀了他的叔父张宝,屠戮了众多太平教徒,张平对其又心恨不已。如此情感交错,张平内心也是有些复杂。

    张平在打量着皇甫嵩的同时,皇甫嵩也抬头看着张平,他的心里实难平静。这应该是他和张平的第二次见面,未曾想当初入不了自己法眼的小小逆贼,不但设计大破自己的军队,让自己大败亏输,而且如今更是成了高举庙堂的堂堂国师。除了感慨当初的大意,没有将这个一文不名的小子消灭在萌芽结果让其成长到自己需要仰望的地步同时也暗暗对朝堂混乱、奸吝当道感到不满,哀叹自己生不逢时。

    两个互相打量的人相距虽远,目光却在这时对到了一起,二人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复杂与恨意。两人目光一触即散。但此时不是解决恩怨的时候,再大的仇恨此时都应放到一边,二人都是知道轻重缓急之人,自是不会现在多做纠缠。

    于是皇甫嵩这时朗声道:“末将皇甫嵩,奉陛下旨意剿平叛乱,收拾不臣,今嵩幸不辱命,得胜而归,然麾下将士却埋骨他乡,不得返家。请国师作法,为我大汉将士招魂祈福,末将不胜感激。”

    张平闻言亦是朗声回复:“将军为国鞠躬精粹,平深佩服,战场厮杀,死伤在所难免,将士之捐躯,平深惋惜之。将军之将士亦我大汉之将士,平已得陛下法旨,为我大汉将士招魂祈福,愿其安息,庇佑苍生。”

    张平顿了一下,又说道:“请将军命将士们以圜丘为中心,环绕其周围,将阵亡将士之遗骸布置于地。”

    “喏。”皇甫嵩按照张平吩咐,命二百余人的队伍散开按照同等间距将圜丘围住,如此整整围了三圈,每圈呈九九之数,整整八十一人,共计二百四十三人。将士们站定,齐齐将手中瓷坛放于地上,后退一步,如钉子一般稳稳的扎在地上。

    张平见将士们以布置好,先是持杖与胸前闭眼默念一番,接着上前画了一张符纸,以香点燃,抖手向空中一丢,火焰一窜,将整个符纸吞没,却不见火焰有半分减弱,悬于空中。

    围观众臣和百姓等白日已经见过张平做法祭天,因此对此反倒见怪不怪了,虽然惊奇,但不再惊讶,只是聚精会神的看着坛上。

    张平对着悬浮的火线说道:“弟子太平道张平,今日奉天子法旨,为我大汉牺牲的将士招魂祈福,请道祖赐我法力,助我功成。”

    说完,空中的火焰一抖,远远向天空飞去,然后便见一道胳膊粗细的金光从天而降,照射在张平身上,一闪而没。

    “谢道祖。”张平朝天喊了一声。

    张平再次画了张符纸,一手持符,一手持九节法杖,脚下由天枢而起,经天璇、到天玑、踏天权、转玉衡、取开阳、至瑶光,步罡踏斗婉转前行,其形飞洒飘逸,翩翩然如仙人起舞。张平每踏一步,其身形便似提高一分,待其七星踏完,身形似乎已拔高不少。

    台下围观众臣和百姓等不知是自己看错还是眼花,都有些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因为他们看到张平的身影比刚才高出了不少,若说开始时张平比一众弟子高半头,此时看去,张平已经比最高的张一还要高出一头有余。众人心里不由浮现一个让他们无法相信的念头,一个只在传说中听过的词汇临空虚度。不少人都摇了摇头,想将脑中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甩开,但他们看着坛上的身影,却又不得不承认张平似乎真的飞起来了。

    当然,这不过又是张平的障眼法而已,坛下众人因为仰视坛上,却是并看不到张平的脚下,如果此时有人此时在坛上观看,便会发现坛上有不少水迹,而张平的脚下踩着一块透明的薄板。而这块薄板却是以丝线与八名弟子的法杖相连,此时丝线被拉的笔直,将薄板吊起。却原来张平早已吩咐了坛顶八名心腹弟子在脚下藏有薄薄的一层坚冰,张平故意踏步半天,不过是为了坚冰融化。


第五十四章 祭天大典(九)



    而坛上张平的参照物只有其众位弟子,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本就个头不及张平多已,但张平给众人造成了众弟子与他身高相仿的假象,所以坛下众人看到的并非张平飞起来了,是因为众弟子因坚冰融化变矮,他自身站在薄板上变高,两相对比,显得他似乎身形拔高不少,仿佛飞起来一般。

    而事实上这不过是张平使的一个小手段而已,当然这还得多亏了张平苦读的那数十本魔术理论书籍。

    张平此时一挥法杖,口中微动,似乎默念吟唱了一段什么,然后朗声一喊:“魂来。”

    下层和中层的弟子都面朝坛外,同时抬手上举,如此反复。

    围观众臣和百姓起先见了如此动作,却未见有任何反应,还在暗自奇怪,但不片刻就见圜丘下围了三圈的瓷坛中冒出点点绿色的荧光。而张平此时一直保持着高举双手的姿势,这些荧光缓缓升起,然后慢慢的向张平高举的双手上空汇聚而去。

    围观众臣和百姓虽然看到的只是荧光在张平的召唤下缓缓汇聚,但给他们的感觉却不止如此,那些荧光似乎有灵性一般,从瓷坛中升起后,似乎在观察、等待、左顾右盼,直到发现了张平高举的双手,才下定决心缓缓向其飞去。这种怪异的感觉让众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别人眼中看出了想同的意思,不由心中惊讶震撼。

    过了许久,张平自己觉得手都举酸了,在自己的头顶上方荧光已经汇聚成一个巨大的绿色光球,将整个圜丘照的绿光森森,在绿光的笼罩下,每个人脸色看起来都是一片绿色。

    这时张平再次朗声说道:“汝等大汉忠魂,为大汉社稷奋勇效死,感天动地,今日陛下有感尔等之功,特命我为尔等招魂,望尔等魂归天界,得以安息,尔等可愿意?”

    巨大的光球动了动,众人脑海里却浮现的是其点了点头,并转向汉帝刘宏的方向叩拜致谢。

    汉帝刘宏亦是此感,心甚宽慰,微笑着回应的点了点头。

    张平一挥法杖,喝一声:“去。”

    巨大光球化再次为点点荧光,散落的向天空飞去。盏茶功夫,整个巨大光球已经消散不见,圜丘再次暗了下来。但坛下众臣和百姓却觉此时的星空中比先前的暗淡来说,显得格外璀璨明亮。

    当然这岂是不过是张平故意用明亮差营造出来的一个视觉错觉,其实天空还是那个天空。

    张平将手中一直拿着的符纸抖手点燃,再次剑指一指,口中默念,符纸火焰再次飞先天空。

    “弟子太平道张平,祈道祖降下福泽,恩惠大地,泽备苍生。”

    待火焰消失于空中,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似乎闪亮了一下,八道白色光柱按照七星和北极星排列降下,照射在八位按七星和北极星位置站立的八名弟子身上。然后又向着天下四方飞散而去。

    说来话长,岂是很短,这白光岂是也不过片刻功夫,远不如日间张平请神时光柱时间长,但也就是这片刻功夫,却让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至此,所有围观的大臣和百姓心中却再无一份一缕,都已见识了张平道法之高深,认同了张平国师的身份。这一刻张平的国师身份才算做实,太平道才算真正的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映像。

    “礼成。”张平高呼一声,这次招魂仪式算是到了尾声,后续收拾结尾自有太常寺处理。

    此时张平终于算是真正的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无论是谁此时看他的目光都饱含敬畏,再也无人小视于他。这于他,于太平道来说,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同样的,这也意味着他正式的进入了朝堂之上,将卷入这纷乱的朝堂斗争之中,没有人会再小瞧于他,而是将他当做一个真正有分量的朝臣对待,毕竟他的官衔在那摆着,大汉国师,位比公卿。

    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司徒杨赐、大将军何进、骠骑将军皇甫嵩、河南尹王允、议郎傅變都远远的看着他,神色复杂。

    但张平此时却已顾不上这些,他站在汉帝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