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度-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南北统一,为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大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从唐内阁到孙内阁,五届内阁中却一席未占,眼看着最为合适的国务卿一职却又被与民国无涉的徐世昌夺去了,杨度气闷已极。难道此生就只配在幕后出出主意,不能亲自执掌国柄吗?难道湘绮师所传授的帝王之学,又要在学生一代再成泡影吗?杨度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他百无聊赖地拿起久已不翻的《大周秘史》,试图从中获得答案。看来看去,也并没有什么收获。

  叔姬到北京后,很快就被京剧优美的唱腔所迷住。她与代懿之间的裂缝越来越深,来北京,主要是为了离开代懿,因而听戏正是她消磨日子的最好方式。她不但自己去看,也常邀静竹、亦竹一道去看。黄氏因为听不懂,去过一次再不去了。无事可干的杨度便也干脆加入她们的行列,常常和她们出入四喜、春和、天桥、吉祥等大剧院,正走红京师伶界的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的唱工演技使他们倾心佩服。为前途而苦闷的兄长,为婚姻而苦闷的小妹,都在高雅脱俗的京剧艺术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 


  
四 袁克定决心效法太原公子
 
 


  这天晚上,杨度和妹妹、如夫人在广和楼看杨小楼主演的《秦王李世民》。正看到太原留守府里李世民劝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一个穿戴阔绰的俊秀青年走到身边,弯腰轻轻地问:“请问您是杨皙子先生吗?”

  杨度点头:“我就是杨度。”

  俊秀青年说:“我家大公子有请。”

  杨庄正看得起劲,不悦地说:“你家大公子是谁,看完戏以后再说吧!”

  “我家大公子想与皙子先生说几句话。”

  亦竹掉过头插话:“你家大公子在哪里?”

  青年指了指后面:“就在楼上包厢里。”

  杨庄知道包厢里坐的都是大富大贵之人,她对那些有权有势就任意指使别人的人素来反感,便皱着眉头说:“你家大公子要说话,他自己不可以下来吗,为何叫别人上他那里去?”

  俊秀青年颇觉为难。杨度起身对她们说:“不要紧,我去去就来。”

  刚走进包厢,一个戴墨镜的中年男子忙站起,说:“皙子,没有想到是我吧!”

  说着,取下了墨镜。

  杨度一看,惊喜道:“芸台兄,原来是你呀!”

  又见袁克定身边坐着一个打扮得十分娇艳的女人,却并不是夫人吴氏,一时不知如何称呼她,只望她笑笑。

  袁克定介绍:“她是周四小姐,票友世家出身,我请她看戏,图的是她在一旁给我指点。”

  周四小姐大大方方地与杨度打招呼:“杨老爷,请坐吧。大公子是开玩笑的,他是个大行家,哪里要我指点。”

  杨度坐下来。刚才那位青年端来了一杯香茶,杨度接过,说:“好久不见大公子了,近来忙些什么?”

  “还不都是为了老爷子在忙。”袁克定笑着说,“不说这些了。皙子,你看今晚小楼这个李世民演得如何?”

  杨度说:“我家小楼的戏自然没话说,把个文武全才的小秦王真的演活了。”

  “万世英主唐太宗,其最为英明的时候就在这一刻。”袁克定指着戏台说,“皙子,你听。”

  戏台上。还是太原留守府里,李世民正在向李渊恳切陈词:“父帅,不要再犹豫了,千秋大业就在此一举。太原城里三万健儿都在企盼父帅一声令下。孩儿剑已磨,马已备,誓为父帅作前驱,率兵攻打洛阳城!”

  李渊端坐在虎皮椅上,一手扶着几案,一手抚着膝盖,双眉紧锁,面色严峻,正在紧张地思索着。整个广和楼鸦雀无声,所有观众都被台上的表演吸引了。

  戏园子里又响起李世民刚劲决断的声音:“父帅,杨广无道,弑兄篡位,鱼肉百姓,残害忠良,天怨人怒。十八方豪杰,六十四路烟火,无不是冲着洛阳城里的皇位而来的。皇位别人能夺,我们李家为什么不能夺?父帅,为天下苍生,为李氏家族,您就下这个决心吧!孩儿这里跪下求您了!”

  说罢“扑通”一声跪在李渊面前。

  “英雄!李世民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英雄!”袁克定情不自已地叫起来。杨度也被这一幕深深迷住了。

  “皙子,我请你来,是给你看一篇文章。”袁克定从身边拿出一本杂志来递给杨度。“这是最近东京出版的《富士山》,上面有一篇文章,你拿回去看看。后天下午我派车来接你,从德国回来后我们兄弟俩还没好好叙一叙。嫂夫人还在等着你陪她看戏哩,我就不久留你了。茂顺,你代我送皙子先生下楼去。”

  说罢起身,周四小姐也站起来,含笑与杨度告别,名叫茂顺的那个俊秀青年仆人恭恭敬敬地将杨度送回座位。

  杨庄悄悄问哥哥:“是哪位大公子?”

  “袁克定。”

  “哦!”杨庄回过头去向包厢望了一眼。灯光昏暗,她什么都没看清。

  看完戏回家已半夜了,杨度没有看袁克定推荐的文章。第二天上午吃完早点后,他进了书房,翻开了那本《富士山》。这是一本创办不久的日本刊物,他留学日本时还没出现。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印得也精美,看来刊物的背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支撑。他扫了一眼目录,多为政论文章。其中有一篇上画了一个红圈:访太原公子袁克定。署名为有贺长雄。有贺长雄是日本著名法学家,杨度在东京法政大学读书时,还听过这位大学者的课。他翻到那篇文章,见里面还杂着两张纸,原来是中文译本。显然这是袁克定叫人翻译印刷的,为的是让不懂日文的中国人读。杨度不需要翻译,他流利地读着原文。

  有贺长雄以采访的方式介绍袁克定,从人品学问文韬武略等方面将克定大大称颂了一番。文章最后说,中国现在已是民主宪政国家,由袁大总统在一手治理,他的嫡长子袁克定是他的左右手。依中国的国情和对中国的研究,作者宁愿看到坐镇北京的不是总统而是皇帝。袁大总统应有勇气做唐高祖,他的嫡长子袁克定无疑是今天的太原公子李世民。

  想起昨夜看的《秦王李世民》及与袁克定的巧遇,今天又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杨度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两眼久久地 凝视着这本日文杂志,脑海里思绪澎湃,风急浪涌……

  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是袁克定借有贺长雄的笔来赞扬自己的。之所以选择在日本刊物上发表,而不在中国报纸上登出,决不因为有贺长雄是日本人的缘故,而是袁克定并不想让过多的人知道他就是今天的太原公子,他是有选择地将这篇文章送与人,试探对方的心思。杨度又想起昨夜袁克定的话:“万世英主唐太宗,其最为英明的时候就在这一刻。”劝父帅造反称帝,在袁克定看来这是李世民最有见识的一着。这样说来,袁克定是有意步李世民的后尘,父亲称帝,自己日后好以太子身份顺利登基。明天叙谈的话题很有可能就在这里,得好好思索思索。

  杨度起身,在屋子里背着手慢慢踱步。这两年来动荡不安的政局究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中国究竟宜民宪还是宜君宪呢?这些疑问,近几个月来反反复复地在杨度的脑子里出现。他颇为后悔当初没有坚持多年来的定识,被热闹一时的民主共和的潮流所迷惑,弃君宪而主民宪,以致招来别人的指责,指责很多,归结起来不过“见利忘义”四字而已。然而两年来,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利益呢?既未入阁,更无阁揆之望,说来说去,仍不过一幕僚罢了。当初放弃信仰面对现实,说穿了,其实是为了获得一个高位,然后凭着这个高位去从容展布平生之学,做出一番大事业来,既为国家苍生谋取福祉,也为自己挣来生前死后之盛名。这其实也不错。一个士人,不凭借“位”和“势”来做事,他又靠什么来实现一匡天下的抱负呢?共和两年了,国家既未得一日之安宁,自己又未获一席之地位,是不是应该迷途而知返,改邪而归正呢……

  正当杨度在槐安胡同里这般思来想去的时候,小汤山别墅里,袁克定的心绪也不安宁。

  小汤山在昌平县境内,离北京城有百里之遥,乃是个有名的温泉区。因为南京有个汤山温泉闻名国内,此地规模小一点,便依其名而叫小汤山。

  小汤山有两处温泉,即使是三九寒冬,这两处泉眼里冒出来的水都不低于摄氏五十度。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对治疗湿疹、神经炎、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而且水量大,一年四季日日夜夜涌流不息,附近几十里的百姓们从这两处温泉中获益甚多。

  温泉的好处后来被皇室知道了,他们认为天子脚下的这块风水宝地不能让寻常百姓占用。明代中叶,此地被辟为皇家禁苑,只供皇室成员享受,别人不得染指。到了康熙晚年,这里建起了一座温泉行宫,并凿池蓄水,筑成大大小小的浴池,供皇室成员休闲疗养。好大喜功的乾隆将温泉行宫大为扩建,分前宫后宫,还新建澡雪堂、漱琼室、飞凤亭、汇泽阁、开襟楼等亭台楼阁。夏天鱼游荷塘,柳垂碧水,十分清幽。到了寒冬季节,到处都是冰天雪地,此处却可见青青叶片、零星小花,仿佛南国冬景一般。庚子年八国联军驻扎在这里,行宫被野蛮践踏。之后,随着满人气数耗尽,小汤山也日渐冷落荒芜。

  清朝覆没,皇家禁苑自然也不再是禁区了。这两年有些遗老新贵便在这里占地起屋,作为休养之所。袁克定早就看中了这块宝地,他花重金建起了一座精致的别墅。他的别墅院落里除花木山石外,最为别致的就是一所西洋式的浴池。浴池建在室内,长有十丈,宽为五丈,全用进口磨砖砌成。南头将温泉水引进,北头将水放出,一天到晚水是流动的,既控制在一个温度上,又干干净净。

  浴池旁边放着各种款式的皮沙发和躺椅,茶几上摆着各式洋酒、咖啡和绿茶等饮料。袁克定常常带着他所喜欢的人来这里沐浴,浴后则躺着饮酒聊天。

  袁克定有一妻二妾。夫人乃有名的金石学家、曾做过湖南巡抚的吴大澂的女儿。二妾也长得漂亮。但袁克定并不太贪女色,而另有癖好。他患的是断袖癖。断袖风历代都有,到了晚清官场此风特炽。许多官宦人家都养着面目皎好的男童,在家寸步不离,外出则跟随一旁。尤其是戏班子那些演技又高长相又好的伶童更受垂青,或出高价买之置于室,或常招之饮于堂。跟随在袁克定身旁的茂顺便是他从三喜班里买来的宠伶,而小汤山温泉则是他和京师宠伶们饮酒作乐之处。这位袁大公子固然有断袖之癖,然则他的最大癖好尚不在此,而是在权位上。

  袁克定从小跟在父亲的身边长大。当年袁世凯到朝鲜后很快发迹,他信守诺言,把沈氏从上海妓院赎出接到汉城。沈氏不能生育,袁世凯则派人去项城老家接克定来朝鲜。于氏知丈夫不爱她,抵死不肯放克定。经袁氏本家又是开导又是威胁,才不得已忍痛放儿子远去。袁世凯本想要克定认沈氏为嗣母。但年仅四岁的克定却很懂事,牢记母亲的教导,只叫沈氏为姨娘,绝口不叫母亲。沈氏灰了心。袁世凯于失望中看出儿子重血缘的天性和执拗的脾气,他倒很欣赏儿子这两个特点,遂不再强迫儿子认沈氏为母,并着意加以培植。克定一直在朝鲜长到十六岁才随父回国,以后跟着父亲辗转济南、保定、天津各地,也没有去应试,只是后来挂了个农工商部右丞的虚职。这两年来,连这个空衔也不要了。多少年来,袁克定基本上充当父亲贴心帮手的角色。年年月月官场的熏陶,尤其是亲历父亲罢而复起的政治风波后,袁克定深知“权位”二字的重要。对此中三昧,他远比一般人咀嚼得深透。

  自从父亲做了民国的大总统后,袁克定的身份更加不同了。“大总统”这个称呼,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很陌生,他们叫不顺口听不习惯,叫得顺听得惯的还是传了两千年的“皇上”。万民之上的统治者,薄海之内的第一人,不就是皇上吗,叫什么大总统呢?尤其是称呼袁克定,更加为难。仍旧叫大公子吗,似乎不能突出天下第一大公子的地位;总统之子,外国又没有什么特殊的称谓传进来,于是不少人干脆沿袭旧时的称呼,叫他太子。

  袁克定初时还有点不好意思,听久了也就自然了。但袁克定知道,他其实并不是太子。这中间最大的区别是,太子为法定的继位人,根据民国的宪法,他不是。倘若哪天他的老子死了,不仅他们全家得搬出,中南海,他本身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也会失去,就连父亲几十年来一手培植出来的北洋将领都不会买他的账。有两件事很令袁克定气沮。

  徐世昌从青岛来北京不久,袁世凯在总统府居仁堂设家宴为之洗尘。席上,袁命儿子给徐把盏敬酒。大概是蛰居多年重登政坛心情特别兴奋,也可能是多喝了两杯有几分醉意,当袁克定再次为他斟酒时,他拉着袁克定的衣袖说:“克定呀,想不到一晃三十多年,你也是快四十的人了。”

  袁克定说:“是呀,过两年就四十岁了。”

  徐世昌说:“难怪我不能不老,当年那个穿开档裤尿了我一身的小家伙也快四十了!”

  说罢哈哈大笑,袁世凯在一旁也乐得大笑,弄得袁克定脸红红的,很不好意思。

  笑完后,徐世昌又说:“那年你还不到三岁,吃饭时站在我旁边。我说克定呀,你给伯伯磕个响头,伯伯给你一个虾肉丸子吃。话刚说完,你就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大响头。我说乖孩子真听话,马上夹一个丸子给你,一个大丸子把小嘴塞得鼓囊囊的。还记得吗?”

  这几句话说得袁克定愈加难为情,忙说:“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徐世昌摇摇头说,“来,老伯告诉你。当初你是这样跪着的。”

  看着袁克定呆呆地站着,没有任何表示,徐世昌急道:“快呀,快跪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