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 第5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中共计劫掠了一百余万石粮食赋税!

    差不多劫掠了两个郡地的全部粮食赋税。

    这天。

    一哨骑跑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田别驾让属下送来文书一份。”

    说完,便把手中的文书,双手呈上。

    熊大直接走到哨骑身前,双手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接过文书,打开查阅了一遍,接着大喜:“好、好、好!”

    “我也总算是当上父亲了!”

    文书最开始,便是祝贺赵风双喜临门,甄宓与袁莺,分别诞下一子。

    两个小子,都是同一天出生,只是袁莺诞下的子嗣,比甄宓诞下的子嗣,要早一个时辰。

    言下之意,就是对于以后的继承人选,要早做打算。

    否则,只怕会引起不小的祸乱。

    赵风话音一落。

    熊大等议事厅中的所有人,分别对赵风行了一礼:“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对于赵风来说,这确实是大喜!

    接下来,赵风又有些发愁了。

    以赵风现在的身份,又是第一个儿子,理应是举国同庆。

    哪怕不能举国同庆,那也要治地内所有百姓,同庆!

    而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减免一年的赋税。

    毕竟此举,不但是同庆,也算是替自己的儿子积德。

    因为这个年代,小孩早夭,那是很常见的!

    有些人家,可能生了三、四个小孩,结果就一个能长大成人,其余全部早夭,甚至一个都活不下来。

    当然,此举只限嫡长子,毕竟嫡长子乃是继承人,其余子嗣,就没这个待遇了。

    当然,赵风发愁,不是愁少了一年的粮食赋税。

    毕竟赵风已经储备了快六千余万石的粮食赋税,只是少一年两千来万石的粮食赋税,还是承受的起的。

    主要还是,此举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确定其中某个小孩,会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这个影响就深远了,赵风一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办。

    赵风沉吟了一下:“把此事,公布天下。”

    “另外,询问所有偏将军以上官职的人员,如何妥当处理此事。”

    哨骑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赵风这也是没办法,只能看看众人分别是什么看法,反正就算是要减免赋税,也是要从长计议的。


………………………………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禅让帝位(二)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这半个月里,各位偏将以上职务的官员,分别把各自的意见,送到了赵风手中。

    当然,赵风此举,不是偏重武将的看法,而是因为战乱,武将因功获得偏将以上职务的人员,要比文官多多了。

    另外就是,不出意外的话,文官肯定是一致赞成嫡长子继承之事的,所以问不问,都无所谓。

    而武将的看法,就比较杂了。

    有的认为,既然两个小孩是同一天出生的,可以以双喜临门,来让他们共享所谓的福德。

    有的则认为,应该以袁莺诞下子嗣的名义,来实行此举。

    毕竟早一个时辰,那就是嫡长子!

    这些人的看法,与绝大部分文官看法类似。

    还有的认为,只是两个小子罢了,无须劳师动众。

    大体上可以分成这三类,当然还有其他不靠谱的意见,赵风也没打算采纳。

    其实赵风更倾向于啥也不做,不劳师动众的,毕竟确实就是两个小子罢了。

    但从父爱的角度来说,万一因为自己啥也没做,导致两个小孩早夭,又不是赵风想看到的。

    毕竟就算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小孩早夭,赵风也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没给他们积德导致的。

    这天。

    一守卫跑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陛下派张常侍,送来天子诏书!”

    “马上就要进入议事厅了。”

    守卫刚刚说完,赵风还没来得及有什么表示。

    张常侍便走入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长揖:“拜见赵王!”

    赵风看的愣了一下,常侍是天子身边的近臣,一般是不会对他人行此大礼的。

    能行一揖,已经表示对方身份非常尊贵了。

    赵风没想太多,随意应付道:“陛下有什么要臣去做的吗?”

    “宣诏吧!”

    张常侍对赵风行了一长揖:“下官不敢!”

    赵风这下明白了,这封诏书,八成会十分特殊。

    张常侍双手呈上诏书:“陛下口谕,诏书让赵王亲自过目,无需宣读。”

    熊大立马走到张常侍身边,微微弯腰,双手接过诏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接过诏书后,仔细查阅了一遍。

    看完之后,难怪张常侍会是这种态度。

    因为诏书的内容是,袁耀想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自己!

    这种诏令,自然不能宣读出去。

    赵风沉吟了良久:“此事太过重大,我又没有丝毫的准备,需要与众人商议一下。”

    “张常侍可否先行退下,等我们商议出结果先?”

    张常侍对赵风行了一长揖:“应该的!”

    “下官告退。”

    说完,便以皇帝之礼,微微弓着腰,缓缓后退到大门口,才转身退出了议事厅。

    等张常侍走后,赵风看向熊大:“去把赵云、华雄、魏延、鲁肃、郭嘉等人,都请到议事厅来。”

    “郭嘉如果行动不便,就抬到议事厅来!”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郭嘉的灵魂之力,还没有恢复过来,身体依然处于虚弱状态。

    平时大都是卧病在床,偶尔才会下床稍微活动一下身体。

    所以赵风也不清楚,郭嘉会硬撑着来议事厅议事,还是无法硬撑。

    如果不是事关重大,赵风也不会把郭嘉叫来。

    半个时辰后,众人陆续抵达议事厅。

    等人到齐后,赵风便直接把袁耀要禅让帝位给自己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询问道:“诸位以为,袁耀到底是什么意思?”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依肃看来,袁耀此举,应当是想要试探主公。”

    “毕竟袁耀如今虽然还挂着天子的名义,但实际上以袁家的势力,这个天子之位,只怕也当得不怎么安心了。”

    “抛开主公不说,曹操、刘表、刘备、孙权等人,哪个不想灭袁耀而后快?”

    “只要主公表示拒绝禅让,依然支持袁耀为天子,那么事后真有诸侯王去进攻袁耀,袁耀也可以直接来求援了!”

    “如果主公想要,就算袁耀不给,主公也可以自己去取!”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鲁肃所言,很有道理。

    以袁耀现在的情况,想要保住天子之位,只能来寻求赵风的帮助了。

    而自己如果有这个心,袁耀就算在不甘,也只能把帝位禅让给赵风。

    毕竟禅让帝位给赵风后,袁耀好歹还能混个安乐的王爷当当。

    如果没有了赵风的支持,只怕随时可能会被曹操、刘备、刘表、孙权等人给灭掉。

    这时,郭嘉强撑着给赵风行了一揖:“非也非也!”

    “依嘉来看,袁耀应该是真心想要禅让帝位给主公。”

    “咳、咳、咳,毕竟袁夫人诞下的麒麟儿,便是主公的嫡长子。”

    “有了纪灵那几万大军的支持,袁夫人诞下的麒麟儿,必然就是日后的帝王继承人!”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郭嘉所言,也有郭嘉的道理。

    只要赵风没有确定继承人选,那么甄宓诞下的小孩,与袁莺诞下的小孩,必有一争。

    因为他们两个,各方面都差不太多。

    而帝王继承人选,最忌讳的就是文臣、武将去站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争端、内乱。

    但因为袁莺诞下的小孩,要叫袁耀一声舅舅,纪灵的这几万大军,还需要站队?根本不需要考虑!

    从某些方面来说,袁耀等于是把这个帝位,经赵风之手,然后转交给了自己的外甥。

    反正都是自家人,帝位继承人,依然保留有袁氏血脉,也不算外传。

    总比给了其他人,要强的多吧!

    赵风看向赵云:“子龙,你怎么看?”

    赵风对赵风一拱手:“依云看来,袁耀既然要禅让帝位。”

    “我们先不管袁耀有什么其他用意。”

    “主公都需要效仿古制,古时,尧舜禹行禅让之制,舜‘三辞’乃受尧之位,禹‘三辞’乃受舜之位,被后人所称颂。”

    “主公只需先辞退一次,坐观袁耀后续行动,便能猜测出,袁耀究竟是做何打算!”

    赵风听后,笑道:“还是子龙说的有理!”


………………………………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土地置换

    赵风心中有了计较,然后看向华雄与魏延:“二位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赵风都已经表态了,华雄与魏延,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何况华雄也不擅长思考这类事务,而魏延相对来说,资历又浅了一点。

    两人对赵风一拱手:“末将等,没有需要补充的!”

    赵风点了点头,看向鲁肃:“子敬,就有劳你去替我拒绝张常侍了。”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其实这种辞让帝位之事,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理应是赵风自己去处理的。

    只是,既是试探袁耀的用意,自然应该让鲁肃去打前锋。

    这样才能激怒袁耀,让袁耀更容易暴露他的想法。

    赵风本来还想商议一下幽州刺史之事,不过看到郭嘉面色开始泛白,考虑到郭嘉的身体情况,便一挥手:“都下去忙吧。”

    众人对赵风分别行了一礼:“喏!”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幽州刺史之事,需要早决,但也不是特别赶。

    另外,商议完幽州刺史之事,还需要商议青州刺史与徐州刺史。

    反正这些事,一时半会也商议不出什么结果。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月时间。

    这一个月里,赵风把司隶校尉部、青州、徐州,全部实施了变法。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司隶地区,早年经过董卓西迁百余万百姓,连带着世家豪强,后来发生地震,大部分百姓在长安那边饿死了,如今司隶的百姓,大都是其他地方的流民,安置过来的。

    所以司隶地区世家、豪强大减,百姓手中有固有良田人,也不是特别多,实施变法相对比较容易。

    而青州地区,是常年经历战乱,最近才休养生息了一年,世家、豪强同样不多。

    徐州与青州类似,在刘备、吕布手中,也是战乱频繁,加上一场疫症,徐州总人数,比青州还少。

    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赵风果断在这三个州,实行了变法改制。

    而那些有着固有土地,又不愿按照变法交出土地的世家、豪强、少数百姓,全部迁移到冀州、幽州,去进行土地置换。

    此举虽然也是劳师动众,但相比于董卓的西迁,那只是小巫见大巫。

    何况,此举对以后中原地区的稳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故而赵风强制实行了。

    而这些迁移到冀州、幽州,进行土地置换的世家、豪强、少数百姓,都是与清河国、河间国、安平国、中山国、赵国等郡国,进行的土地置换。

    这些郡国被置换土地的百姓,会同样迁移到司隶、青州、徐州等地,进行土地安置。

    原本赵风还派出魏延,率领骑兵在司隶进行巡视,准备把那些顽固不化,坚决不迁移的人,强制迁移。

    但结果出乎赵风预料,大部分用有固有土地,又不喜变法的世家、豪强,非常主动的表示,愿意迁移。

    事后赵风才知道,司隶、青州、徐州等地,久经战乱,不知道覆灭了多少世家、豪强。

    目前的这些世家、豪强,他们也担心自己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战乱牵连了。

    尤其是,赵风目前与曹操在河南尹与颍川郡对弈,战事看上去一触即发,一但战乱再起,谁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不会被牵连覆灭?

    而迁移到清河国、乐安国、赵国、河间国、中山国去进行土地置换,虽然看起来手续繁琐,而且非常麻烦,又劳师动众。

    但那些地方,起码远离战乱!

    加上赵风早年积累的信誉,不是那种事后翻脸不认人的人。

    所以这些人,大都是主动迁移了过去。

    另外,赵风还得到小道消息,他们之所以愿意过去,不但可以远离战乱,也更加容易抱团取暖。

    赵风就算真想事后翻脸不认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目前北方剩余的世家、豪强,都集中在冀州、幽州等地,真要对抗起来,那也是一股非常恐怖的力量。

    而赵风这么安排的想法,也比较简单。

    首先,当年就提出了一朝两制的变法概要。

    如今在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实施与控制,自然是把这些人,都安置到那些郡国去。

    一来,他们以后想要侵占、霸占别人的良田,来扩大自己的田地,周边的人,也都是比较强势的世家、豪强。

    最终谁成谁败,还真不好说。

    只要他们心性不改,赵风就算什么都不做,这些人也会内斗起来,互相削弱。

    因为周边没有普通百姓的田地,来给他们侵占了。

    二来,把这些世家、豪强,都迁移到郡国去后,也算是间接的削弱了这些郡国的实力。

    毕竟赵风不好明着动手,就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削弱了。

    这都是为了以后的大局!

    否则就算学其他诸侯,直接撤国置郡,也最多就是背负一些骂名而已。

    三来,万一赵风以后的某些理念,与世家、豪强完全冲突,而无法达成共处。

    这些世家、豪强,被逼迫的要走向赵风的对立面时,赵风清剿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些,对国家的损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