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 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相谈甚欢,在大厅里简单吃过饭食后,又继续详谈。

    赵风本就知道鲁肃有大才,经过一番详谈后,赵风对鲁肃的了解,就更加深入了。

    而赵风因为有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对于战略方面的事,那是信手拈来。

    另外,对于人文、商业、农业,也都有独特的见解。

    这些知识,也是让鲁肃佩服不已。

    比如,以拼音教学,来统一汉人的口音,让汉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能拉近各地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别说汉代了,就连后世在普及普通话的年代,各地都是方言四起。

    另外,也可以以此,来对付外族之人,进行文化入侵。

    至于商业方面,对于提高商人地位,大肆通商的观点,鲁肃也非常认同。

    毕竟鲁肃的商业技能是七级,那绝对算是经商高手。

    农业方面,鲁肃不太懂,赵风也同样不太懂。

    但赵风提出了杂交理念。

    其实这个理念,现在就有人在实验,只是没有得出结果,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赵风知道,这是可行的,只要能成功,就能对粮食起到极大的增产作用。

    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当然,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有结果的。

    虽然杂交理念,在农业方面使用的不多,但对于动物方面,还是有成功的案例的。

    比如骡子!

    这玩意,在目前来说,还是珍惜品种!

    两人不但谈了一下午,在入夜后,依然在秉烛夜谈。

    第二天,午时。

    赵风与鲁肃,又详谈了一上午。

    赵风对鲁肃开口道:“子敬是准备跟我一同离开东城,还是有其他安排?”

    鲁肃沉吟了一下:“东城迟早要面临战乱。”

    “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肃的能力有限,无法保全东城的一方太平,但却可以带走鲁家庄所有的人。”

    “这样至少可以让鲁家庄的人,免受战乱之苦。”

    “所以肃想带走鲁家庄所有人!”

    然后对赵风行了一长揖:“还请主公准许!”

    赵风大笑道:“我当初也一直认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另外,我当初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子敬的想法,我准许了。”

    “不过,想要从东城,迁移几千人前往冀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着话锋一转:“这样吧,我就再待几天,趁这几天,你让所有人,都打点一下。”

    “愿意走的,就跟我们一起走,不愿意走的,强求也没必要,自然就让他们留下来好了。”

    “最多子敬多分一些田地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安稳的过下去。”

    “而从东城这里,转移到东郡郯县一带,也不算太远。”

    “到了那里,有我的大军接应,一路上也能免去不少的麻烦!”

    鲁肃听后,对赵风行了一长揖:“多谢主公成全!”


………………………………

第八百零九章 徐州之事(十一)

    五日后。

    赵风与鲁肃,带着鲁家庄七成的人,正式离开了鲁家庄。

    剩下三成之人,大部分都是年岁比较偏大,因为比较念旧,所以不愿意继续迁移了。

    另一点就是,鲁肃没有表明赵风的身份,所以他们认为迁移去并州或者冀州,也不一定会有好日子过,所以不愿前往。

    毕竟赵风的身份,那是不能随便说出去的,否则会惹来大麻烦。

    而因为鲁肃说了,不愿意走的人,会把鲁家庄周围的田地,赏赐下去。

    这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

    离开这里不一定会过的更好,而留下却能得到大片田地。

    对于没有忠心、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来说,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更有利。

    赵风对此,倒是十分乐意见到。

    因为,这表示这些人,没有一颗感恩之心。

    现在对鲁肃如此,以后对赵风依然会如此。

    毕竟到了并州或冀州,就是要赵风来安置他们了。

    大队人马出发后,队伍便直径往北而去。

    不过因为携带了不少的辎重、粮食,同时随行的也有不少老弱妇孺,所以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虽然只是鲁家庄的七成人,但也有两千多人。

    当然,五百部曲,自然不会计入在内。

    队伍出发后,又连续行进了三天。

    因为有老弱妇孺的关系,三天时间,才抵达了淮陵。

    这三天,非常平静,没有谁来惹麻烦。

    毕竟有五百部曲,和五十骑兵随行,一般蟊贼,也不敢来招惹。

    而对于官府来说,这年头四处迁移的家族、流民,不要太多。

    根本没人来管!

    而按照这个行进速度,赵风预计,要十一、二天,才能抵达郯县附近。

    不过,赵风走前,就已经下令,让大军每隔十天,就后退十里。

    这也是为了让曹操安心,顺便又不是那么快的离开东海郡范围。

    这天。

    一哨骑,迅速从队伍的后方,跑到赵风身前,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后方十五里处,发现大队人马,疑似是在追赶我们!”

    赵风沉吟了一下:“有多少兵马?”

    哨骑略作思考:“根据规模来判断,大约在一千五百人左右。”

    一千五百人的规模,差不多就是别部司马的编制。

    派这么多人,来追击鲁肃的队伍,可见派追兵来的人,对鲁肃也比较看重。

    别部司马,也是军司马,只是拥有单独执行任务的职权。

    也因此,别部司马的部曲编制,自然比军司马要多出五百人。

    赵风点了点头:“继续打探,看看对方是徐州兵马,还是扬州兵马!”

    哨骑一拱手:“喏!”

    说完,便调转马头,往队伍后方策马离去。

    等哨骑走后。

    赵风看向鲁肃:“子敬以为,后方的追兵,是何人的兵马?”

    鲁肃沉吟了一下:“如果肃所料不差,应该是袁术的兵马。”

    “毕竟袁术之前派人来招揽我,我虽没有拒绝,但也没有同意。”

    “而如今,我带着鲁家庄人,都离开了鲁家庄,袁术安插在鲁家庄附近的人,自然会得到消息。”

    “至于陶谦的人马,可能性不大。”

    “因为东城方面,如果有心要阻拦我们,早就动手了,根本无需等到现在。”

    “另外就是,如果是陶谦要派兵阻拦我们,或许就不是从后方来的追兵,而是从淮陵来的大军了!”

    赵风点了点头,觉得鲁肃的分析,非常有道理,然后开口道:“既然是袁术的人马,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最多我表明自己的身份,他们在知道我的身份后,自然会退去。”

    “只是这样一来,我的行踪就泄露了,以后可能还会惹出不小的麻烦。”

    “另外就是,我抢了袁术想要的人才,只怕袁术对我,也会颇有成见!”

    赵风这话,其实就是暗示鲁肃,我是非常看重你的。

    为了你,我都可以得罪袁术。

    因为是个人,都希望能被上级看重。

    没谁喜欢被轻视的感觉。

    赵风虽然亲自跑到东城,来表示自己对鲁肃的看重,但不妨碍赵风继续用些言语,来表示自己对鲁肃的看重。

    毕竟,在赵风这边,不管是谁,都要从基层做起。

    赵风现在还没给鲁肃任何官职,怕到时候给的职务低了,会让鲁肃生出其他心思。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此事交由肃来负责。”

    “如果肃无法让追兵退去,主公在来表明身份。”

    赵风点了点头:“也好。”

    “能不泄露我的行踪,还是不要泄露的好。”

    然后看向熊大:“收拢骑兵,跟我一起去队伍后方。”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就拿出七斗长弓和响箭,对着天空就射出了一箭。

    响箭的声音,自然会把四散在周边的哨骑,都召集回来。

    毕竟稍后要与袁术的一千五百部曲对弈。

    单凭鲁肃的五百部曲,实在太少了,这可是三倍的差距。

    但如果多出五十骑骑兵,那就不一样了。

    这五十骑骑兵,哪怕不去交战,只是在周边不动,也能对追兵形成威慑。

    没多久,听到响箭召集的哨骑,都慢慢集合了过来。

    看集合的差不多。

    赵风看向鲁肃:“子敬,我们一同去后面看看情况。”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说完,一行人,便策马往队伍的后方奔去。

    当赵风等人,来到队伍的末尾后。

    鲁肃便下令自己的五百部曲,开始摆开阵型。

    至于鲁家庄之人,则是继续前进。

    因为万一开战,这些普通百姓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还会拖军队的后腿。

    另外就是,再往前面走一段距离,就可以抵达淮陵。

    淮陵不管怎么说,都是陶谦的治下。

    哪怕袁术与陶谦,现在还是盟友关系。

    在知道袁术有军队过来后,淮陵令也必然要派兵过来。

    只过了不到一刻钟时间。

    赵风就看到,从东城的方向,出现了大量的追兵。

    这些追兵,除了为首的别部司马是骑马的,其余全部都是步兵。

    当然,这也在赵风意料之中。

    因为如果是骑兵前来追击,早就追到了!


………………………………

第八百一十章 徐州之事(十二)

    当追兵进入一定范围。

    赵风看清追兵的旗帜颜色,发现这些追兵,确实是袁术派来的。

    当追兵靠近一百步时。

    鲁肃大声道:“弓箭手准备!”

    袁术派来的追兵,看到鲁肃这边的弓箭手,都弯弓搭箭,随时准备作战。

    也同样下令让盾牌兵,手持大盾,护着后方的士兵,开始缓缓前进。

    然后在距离五十步时,停止了前进。

    对着鲁肃这边,大声喊道:“鲁肃听着!”

    “我主公对你青睐有加,想请你去为官。”

    “你为何不知好歹,擅自离开东城!”

    鲁肃沉吟了一下,大声道:“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

    “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

    鲁肃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暗示,袁术那边法度废弛。

    就算追到自己,也得不到赏赐,追不到自己,也同样得不到责罚。

    何苦为难自己手下的士兵。

    一千五百士兵,对阵五百士兵加五十骑兵。

    就算获胜以后,肯定也要死掉不少士兵。

    在这个有兵权,就有话语权的年代,如果自己的士兵损失太多,那么相应的话语权,也就会大大降低。

    毕竟袁绍、袁术等人,是依靠袁家的名望,然后让四方来投。

    所以他们的兵马在损失以后,袁术不一定会给他们补齐编制。

    而赵风不同,赵风这边的兵马,基本都是从新兵开始招募的。

    以前那些跟过其他诸侯的士兵,基本都沦为了县兵。

    毕竟几年过去,年龄超过的,都会被筛选出去。

    所以赵风这边的部曲,如果在作战中损耗了兵马,事后赵风会从新兵中挑选一些人手,填满正常编制。

    袁术派来的追兵,根本不为所动,准备以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袁术派来的追兵,没有继续在劝说,而且直接一挥手,下令大军前进。

    在袁术追兵前进的同时。

    鲁肃也一挥手:“放箭!”

    这也是表明一种态度。

    就是告诉袁术派来的追兵。

    鲁肃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准备拼杀一场。

    毕竟双方兵力差距悬殊,很有可能袁术派来的追兵,只是想以兵力优势,来压迫鲁肃妥协。

    因为只要鲁肃一犹豫,随着袁术派来追兵靠的越近。

    那么即便反抗,最后能获胜的机会也只会越小。

    一轮箭失射出。

    鲁肃继续开口道:“这里是淮陵地界。”

    “我们只需坚守一刻钟,淮陵令必然会带兵过来。”

    “而东城不管这么说,也是陶公治下。”

    “你们根本无权管我!”

    这年代,一般人要离开当地,都要去官府拿路引。

    这样在去了其他地界时,可以凭借路引,来证明自己是身家清白之人。

    就是可以查到跟脚的。

    同样也表明,自己不是流民的身份。

    当然,鲁肃要去冀州或者并州,那里都是赵风说了算。

    所以根本不需要路引,来证明身份。

    自然鲁肃这一行人,也就没去东城县府报备了。

    另外就是,在这个年代,普通老百姓,也没权利离开自己的出生地。

    只有读书人例外。

    所以,鲁肃这一行人,真正能拿到路引的,也就鲁肃等少数几人。

    而东城是陶谦治下,鲁肃是走是留,都轮不到袁术来管。

    所以在淮陵令率兵赶来后,必然会插手这件事。

    因为这不单单只是放人的问题。

    如果淮陵令不插手,就是默认东城成了袁术治下。

    那陶谦知道后,淮陵令也吃不了兜着走。

    鲁肃话音一落。

    或许袁术派来的追兵,觉得鲁肃说的有道理。

    然后立刻让大军停止了前进,开始缓缓后撤。

    袁术的追兵开始后撤,鲁肃也立刻下令道:“停止射箭!”

    鲁肃这边停止了射箭。

    袁术派来的追兵,撤退速度明显加快。

    在撤退到一百步时,袁术的别部司马,对鲁肃一拱手:“既然如此,那就后会无期!”

    然后掉转马头,带领着自己的部曲,迅速撤离。

    毕竟有一点,鲁肃说的很多。

    这里是淮陵,是陶谦治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