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任凭张昭滔滔不绝,然后孙权最终不予采纳也成了一种习惯!孙权觉得很是过瘾,既能打击这位老臣子的威望也能将事情办法。张昭的突然沉默让孙权的疑心病又犯了,这刘琮可是点名让张昭做扬州刺史,莫非他与刘琮联络?这念头在孙权脑海中一闪,随即又否定了。他知道张昭的为人,绝对不是那种私底下卖主求荣的家伙。就算张昭想归顺刘琮也必定会明明正正的在堂上阐明自己的观点。
但是这家伙实在是太安静了吧!就拦住自己不杀刘尚就咩有下文了?孙权很是不解的看着张昭。其他文武官员也随着孙权的目光将焦点放在了张昭身上。与孙权的想法不同的是,张昭这些年在江东处理政务可谓是个中老手了。所以他们希望的是张昭能够提供出方案来供大家讨论。很显然这一次他们要失望了。因为张昭似乎没有看到大家的目光一样,听着顾雍分析,张昭犹如老僧入定一般的坐在那里!
顾雍言罢也是习惯性的看了一眼张昭。张昭还是没有反应。顾雍只好作罢。这下孙权只好将目光移开,在其他文武官员身上寻找答案!而其他官员都学起了张昭,沉默无语。孙权无奈只得点名。
“仲翔,你以为如何?”
第385章孙权称王
虞翻倍孙权这么一点名,只得站起来。他一站起来,其他人立刻紧张起来。虞翻是出了名的火药桶,众人不知道为什么主公孙权在这个时候要问他的意见。说起这虞翻起初在会稽被太守王朗任命为功曹。及后孙策进攻会稽,虞翻当是正值父丧,他穿着丧服到太守府邸,王朗计划和孙策开战,虞翻于是脱掉丧服进府面见王郎,劝他躲开孙策。王朗没听他的。
完结抵抗孙策,被击败,逃到海上。虞翻追随并保卫着他,到了东部的候官(地名),侯官县长闭门不让王朗通过,虞翻上前劝告,才开门放他们进来。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再有老母亲,你可以回家了。”虞翻回去以后,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好友的礼仪对待他,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访他。
孙策经常轻骑出游猎,虞翻劝谏说:“您汇集乌合之众,统领分散的人们,最后都使得他们对您效尽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容易出府,微服出行,侍卫来不足戒严门路,官兵们通常为这事烦恼。做君主假使不庄重就无法展请愿风,因而说龙形成鱼的样子,被叫豫且的渔夫捉住,白蛇专断出游,被刘邦杀了,期盼您稍微注意。”
孙策说:“你说的对,但是偶然思考题目,闲坐着内心很不宁静,有碍于想出有新意的计谋,因而要出行。”
后来虞翻转任富春县长,此时孙策却被许贡门客行刺而死,各县官员都打算去奔丧,但虞翻认为江东未定,若果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都效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使孙暠后来未能攻取会稽自立。
后来虞翻获举茂才,东汉朝廷和曹操先后辟命,但虞翻都一概拒绝。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向他展示自己著作的《易注》。孔融复书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域美丽的,不仅是会稽的竹箭。
又观查天象,气温,推算祸福,与神灵适合,可以说是探索奥秘到达极致了。”会稽东部都尉张纮又写信给孔融说:“虞仲翔先前被人诽谤的很凶恶,但他的性子就像美玉,越雕摩月光明,那些诽谤不敷以对他造成伤害。”
孙权后来任命他为骑都尉,但虞翻多次大胆向孙权进谏,已令孙权颇为不满;同时他与一些官员亦不睦,多次被毁谤。所以五十岁的他在现在的江东集团内部地位并不高。张昭也曾经多次劝他,这才稍稍有所收敛。
虞翻也不知道今日主公主动要自己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知道是何意,皱着眉头看了看孙权。
“有话不妨直说!”孙权已经没有刚才那种怒气,何况这帮人一个个都学张昭低着头做缩头乌龟,他必须让大家张嘴说话,而最合适的人选无疑这个被他自己称作“东方塑”的虞翻。
“主公,翻以为万不可奉诏!刘琮利用朝廷的名义下达诏书,就是想收买人心。主公若是假意奉召而不到人,刘琮必定大做文章,到时候主公便会陷入被动!翻以为刘琮裹挟之朝廷尚不及当初曹操之许昌朝廷。子布当年劝主公送质子前往许昌都被主公断然拒绝,我江东已经今非昔比,若是此时屈服于刘琮,怕是被人笑话。主公若是坚持奉召,就应该准备移交江东防务,克日赴任!兴许还能在襄阳朝廷立足……
所以为今之计,主公应当立即关闭各处关卡要道,倾江东之力准备与刘琮一站。而名不正言不顺,在此之前,翻以为主公应当顺应民意即位吴王,便可化解不奉召之影响!”
虞翻这一开口算是把张昭和顾雍都得罪了,孙权的脸色果然也不怎么好看!不过虞翻却是点中了孙权的心思!孙权早就有即位称帝之心。不过碍于袁术的前车之辙。加上北方曹操一直咄咄逼人,曹操如今都只是自称魏公,孙权这才将这个想法压在心底。
孙策时期,孙氏的地盘一直在扩张。但现在形势变了,曹操和刘琮都逐渐稳固统治,想要从这二人手中再分得地盘那是非常之困难。而鲁肃为孙权制定的也是三足鼎立。所以最终还是会走上称帝这条道路。现在刘琮欲攻江东,倒确实是个机会。不得不说这虞翻虽然耿直,但却也几位聪明!
刘琮以诏书逼孙权,孙权如果自立为王,那就成功破局!你是襄阳朝廷,大汉天子,我这是吴国,吴王不受诏!没有什么比这一招更加针锋相对了!
张昭和顾雍听罢也是一震,齐刷刷的看着孙权。如今虞翻已经将问题抛了出来,这个问题,张昭和顾雍可不敢轻易接话!顾雍还好一些,他比较支持孙氏统治江东的,孙权是做车骑将军还是吴王实际上没多大区别。不过他还是要看看孙权的脸色和其他官员的意见再打算,刚才自己一番高谈阔论,原本以为一定会被孙权才难,没想到这半路杀出来的虞翻一点面子都不给,几乎将自己的主张完全否定了!
顾雍打算择机行事,但张昭却心中很不是滋味,一来他荀彧等人差不多,虽然跟随各自的主公四处征战,心中还是有汉家朝廷的,华夏一统是他们的志愿。将军也好,太尉也好。都是朝廷册封了。这孙权一旦自立为王,就等于彻底与汉室割裂!
这是张昭很难接受的!江东要独立为国,今后就可能与汉室朝廷进行不死不休的争斗!张昭本就是不肯忍受曹操等人常年在中原征战,才举家南迁到江东避祸的!如果孙权与刘琮开展,张昭倒是不担心孙权失败后会怎么样,而是一旦陷入僵局,然后曹操在乘虚而入,那么整个扬州怕是要生灵涂炭!
张昭和顾雍各有想法,其他的文武官员则在孙权、张昭和顾雍等级人身上来回打转,想要捕捉一些详细的信息之后再表态。
而坐在上首的孙权也有点为难,如果此时曹操或者刘琮已经称王,那他会毫不犹豫的仿效之。现在两个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一个自称魏公,一个是自封为汉室丞相,他如果称王,无疑是给了这两人征伐的口实!当然孙权也明白,刘琮要攻打江东,不管他是选择奉召还是自立都不能阻挡!
“主公!不必在犹豫不决!我江东与荆州刘琮早晚一战,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发制人,主公以吴王身份为父兄报仇,讨伐刘琮!”虞翻看到议事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连忙补充道“自黄巾之乱以来汉室早已名存实亡,经历了石路诸侯讨伐董卓,到群雄割据,再后来是袁绍、曹操二雄争霸……
一直到如今三足鼎立。北方曹操兵多将广,但我江东与刘琮拥有长江天险,所以三方保持着均衡。如今刘琮企图吞并我江东,若是让他得逞,那么整条长江以南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只怕曹操也最终无可奈何。所以刘琮东征,曹操必定不会坐视。主公可遣使者前往许昌劝恭曹操进位魏王。以魏、吴合力牵制刘琮,必定能够迫使刘琮退兵,如此一来便能保我江东平安!”
虞翻的这番话说得孙权有点心动,尤其是派遣使者劝恭曹操,一面劝他进位,然后以吴王名义表达恭贺之情。这样一来三雄并立、三足鼎立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一个吴王害怕天下人说三道四的话,如果再有个魏王分担舆论压力,孙权觉得非常可行!
不过看到离自己最近的张昭仍旧是一言不发,孙权不得已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惊喜和冲动。他知道在座的文武官员当年,张昭属于见多识广,在江东也是颇具人望。最重要的张昭做事一向谨慎。孙权要称王自立,需要张昭的建议,更需要他的支持。
尽管感受到众人或期待,或征询的目光,张昭依旧双目微闭,用余光不断的扫视着在场的所有人!其实张昭内心里也是很急,但事情越是急,越就不能急于表态。一旦自己的主张彻底被他人掌握或者压制,再言其他只怕是孙权再也听不进去。今天的张昭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往都是孙权在不断的打压张昭,但展昭也知道少主老臣必定会经历这样的场面。但这一次不同,如何抉择不仅关系到江东的命运,可能最终也决定着年广东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瓦解!降曹和降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从孙刘联盟到称王自立的跨越更是巨大的鸿沟!是被撞得粉身碎骨,还是就此保全江东?都有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张昭作为一个三朝老臣当然要想清楚!
张昭不说话,其他的文武官员虽然在孙权期盼的眼光中陆续表态,孙权却基本上听不进去,如果张昭到最后都表态,那么此事只能暂时做白,派人前往前线征询鲁肃和吕蒙、程普等人的意见再说。
第386章君臣失和
孙权从未如此犹豫,从未如此为难。自从十八岁接过父兄基业,主政江东一来。文有张昭、顾雍、诸葛瑾……武有黄盖、太史慈、周泰……文武双全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大帮子人帮衬着。孙权只需要在众多的谋略策划当中选择一个去实施便可以。
后来孙权甚至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张昭和鲁肃有分歧的听鲁肃的,张昭和鲁肃都支持的立即执行!张昭、鲁肃都反对的,坚决否决。张昭支持的,鲁肃不表态,自己斟酌一番再执行……
如今周瑜已经去世多年,鲁肃、吕蒙在前线离不开,诸葛瑾、陆逊投靠了敌人刘琮。顾雍闷闷不乐,张昭一言不发!这让孙权很是为难!不得已朝议结束!看着众文武离去,孙权一股无名火从心头直闯脑门。不过随即又冷静下来。因为张昭留了下来!
孙权心中一喜!不愧是三朝老臣,关键时候还是他靠得住!我以前多番奚落于,他丝毫不计较。如今更是留下来,肯定是要耐心给我分析形势了,这回且认真听他怎么说。如果有理还是要接受。孙权打定主意正了正身子对着下首的张昭十分客气的说道:“先生可是有话要说?”
“主公,兹事体大,还请三思而后定!虞翻谣言惑主,昭恳请将其下狱,然后遣使去荆州跟刘琮修好。刘琮要钱要粮或是金银财宝、美女都答应他们便是。如此方可让江东避过大难!”张昭看到没有旁人之后,孙权对自己态度恭敬了许多,这才出言相劝。
只是他这么一说,孙权又不高兴了:“先生,为何如此怕事?就算称王时机不成熟,我江东尚有水军近十万,猛将无数,难道怕就任刘琮如此欺凌不成??”尽管孙权有心里准备,这张昭肯定不会同意自己称王的,孙权便想到顾雍的办法,表面上假装奉召,而自己却不到任,先稳住刘琮,堵住他进攻的口实,然后加紧备战,相信还能与刘琮抗衡一番。
只是没想到张昭却说出了这番话,这不是朝贡吗?那今后江东如何跟曹操、刘琮鼎足而立?所以孙权脸上的笑容没等张昭说到一半便消失了。
“主公,子敬为主公定下三分天下之策,昭原本是极力反对的。只是阴差阳错,时事已经如此,若是想保我江东长治久安,就必须在曹操欲刘琮之间。原因无他,三足鼎立,我江东地域最小,人口最少!单凭我们自己,无论是与曹操还是刘琮开战都不可能取胜。只是静待机会,等到两强决战,我江东伺机而动方能有一线机会……如今刘琮准备进攻江东,而曹操大军尚在关中,若是二人达成默契一个取汉中,一个夺江东,则我江东危矣!”
张昭这番话原本也是实事求是的务实之策,按照现在江东的实力,跟曹操死磕肯定输,与刘琮久战也占不了上风。既然如此不如就曲意逢迎二强。这样不管哪个想吞并江东,另外一个就不会坐视不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足之间微妙的平衡。其实归结起来也就一个绝招,拖字诀!能让刘琮晚一点出兵就是胜利!而此时称王无疑如嫌自己命长,伸出脖子让人砍!这样刘琮有东征的借口,而曹操对于江东称王肯定也不满,说不定就真的坐视不管!
如果按照张昭的办法,不一定能够阻止刘琮,但至少能让江东百姓和曹操同情和支持孙氏政权。但孙权却十分不高兴,他认为张昭太胆小怕事了,当初曹操还在南阳,要攻打荆州,这张昭就劝自己送子进许昌一取悦曹操,一人独大,为江东免祸。那时候曹操风头正盛,而孙权只有区区扬州一地,张昭如此还算情有可原。如今刘琮实力虽然比江东强大,但远没有当初曹操那般。何况孙权手中还多了个交州,可以从南部派兵骚扰荆州。而且北方的曹操始终是刘琮的劲敌,刘琮也必定不敢举全力来犯,输赢就很难预料,怎么可以如此低声下气呢?
孙权打定主意,不能听张昭的,所以淡淡的说了句:“此事以后再说,先生请回吧!”
“……”张昭原本准备了不少话,比如解释此前鲁肃书信的事情,比如如何交好曹操……见到孙权已是不悦,又下了逐客令,只好悻悻的离开。
看到张昭离去之后,孙权也是咽了口气,原本以为张昭有什么好建议,还是老方一贴,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这老顽固怎么可能一朝开窍?看来这事只能问下远在柴桑的鲁肃了。随即孙权派出信使快马加鞭赶往柴桑。
五天后,信使从柴桑返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