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振大唐-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为本太孙分忧担难,应当知难而进,岂能再谦词逊语?本太孙惟望陈卿为大唐的基业而奋斗,为百姓心中的盛世期望而努力!”陈希烈闻言惭愧之余,心中涌上一股久违的豪气。是啊,原本自己因有右相李林甫打压、掣肘,只能唯唯诺诺而一无所为,空有一心为国报效朝廷的念头,真是枉居相位啊!而今,自己头疼深恨的大石头李林甫已然搬掉,正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自己耄耋已老,该有多少时间让自己挥霍,何不利用这生命的晚霞,来照亮自己原本有些昏暗的人生,发挥自己应有的效用,为大唐的安宁献上一份心力,在青史上为自己添上这迟来的光辉一笔!

思想及此,老臣陈希烈拜伏于地,慨然而言:“老臣得殿下提点,恍悟己非,惟愿追随殿下,谨奉全力!”他语虽简短,却饱含真情实意,我连忙上前相扶。陈希烈却目光灼灼地向我进言道:“臣有一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心中一愣,在此时节陈希烈有什么事,这么地犹豫迂回,我立即鼓励地说道:“陈卿有何事,但言无妨!”陈希烈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说道:“朝野之中,向来传有二佞之名。大佞右相李林甫,专权擅政,广置冤狱;二佞乃礼部尚书杨国忠,贪财慕权,横行霸道。如今,殿下已着于李佞,而杨佞却稳居朝堂!殿下甚至倚为臂助!但是,殿下应该明了,如果要还朝政的清明,一定要政通令行。而要政通令行,就必须博得朝野臣民的信服。请问殿下,杨佞不予以惩治,如何博得朝野臣民的信服!臣为国事而谋,全无半点私心,言语之间有不敬之处,还望殿下恕罪!”

我为他能想到这一点,并且是在刚听到要任首辅的时候,不怕触怒于我的耿介直言而感到高兴。当下,我赞许地轻拍着陈希烈的肩头,解释道:“陈卿所言真是金玉良言,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贤卿可知,就在前日,天策府新任的长史李泌,曾再三陈及杨佞之事,并代为筹谋出策。贤卿对此大可放心,只不过目前还望贤卿暂时虚与蛇委,稳住杨佞,以免打草惊蛇,待得李佞事毕,本太孙自有处置!”我为了便于日后重用李泌,便趁机在他面前称赞李泌,以在陈希烈心中突出李泌的形象,到陈希烈告老之时,也可以使他举荐李泌身担首辅之责!

陈希烈闻言,放心之下,却讶然问道:“可是七岁诗惊圣上,九岁赋《长歌行》以言志的李泌李长源?”言下似有不胜之喜,我见状暗喜,莫非陈希烈也深知此人?如此一来,将来李泌身当首辅,岂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当下,我点了点头道:“正是此人!”陈希烈欣喜地说道:“殿下可真是应该深庆得人啊!此人学兼诸家,识博古今,足智多谋,不拘泥于一格,若用以庙堂之上,才堪相辅;放于军阵之中,谋配帅佐!大唐之中,此人的才识仅在殿下一人之下,圣上曾数度欲起用于他,惜乎其人之志,似乎在于山水之间,却不料竟已为殿下所用!将来,老臣真的可以放心地告老回家,含饴弄孙以娱晚年了!”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目睹此景,不由暗暗感动,或许这位老人家,才识不足以治国平天下,但他的拳拳为国之心,却着实深厚得苍天可鉴!我感动之余,接口真挚地说出真心的话:“我大唐正需要年轻有为的人来治理、来发展,治国之道,在某方面而言,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落后就要挨打,就要饱受异族外国的欺辱,因此,本太孙在此希望贤卿、拜托贤卿:多多为国选拔人才、提携人才、磨练人才!李长源虽则才识兼具,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的实践经验或有不足,还得需要贤卿来多做磨练!”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君臣成谋

陈希烈听了我的这番话,心中百感交集,惟一言概之而言:“殿下言至于此,老臣惟有死而后已!”一时之间君臣相得的感觉弥于两人的心间。

“臣由南诏临起程之时,其国王储凤伽异曾嘱臣带来他的礼物,现臣已交与东宫侍卫!”陈希烈思及南诏王储凤伽异所托之事,忙向我禀奏道。我闻言一喜,这礼物定是南诏国代为冶造的长柄陌刀!我正可鉴定一下它的精良程度,并且我现在存有大食使臣伯拉素所赠的大马士革弯刀,我要将南诏冶铸的陌刀与大食的大马士革弯刀比较一下,看看到底孰优熟劣,以在今后的战阵谋划上,做到心中有数!我当下点了点头,关切地说道:“陈卿一路劳乏兼程,满脸尽是风尘之色,且请回府休歇,与家人相团聚,改日再来此议政!”陈希烈虽然心念政务,但年已老迈确实有些劳乏了,听得我如此言语,并且负责的事务也已交割完毕,便遵谕再拜而退。

我随即命孙六召请李泌、朱信东和王林前来。长安的兵马必须要牢牢地掌握在我手中,而且我也想搞清楚朱、王二人上书的原因。良久,在我刚刚批阅完奏章的时候,所召请之人才到。

“朱、王二卿所奏之事,本太孙已知,现在长源在此,请二卿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讨一下!”在他们刚刚礼见已毕,我开门见山地直接说道。朱、王二人相视一下,朱信东上前一步将对于长安兵马的意见看法,精简地说出:“臣等认为,现在长安真正所拥有的兵力有十余万,只要如边兵一样,固定下来,统一训练管理。假以时日,绝不逊于边兵!而在统一整合军队的同时,对各卫各率地大将军、将军进行筛选,保证军队成为殿下完完全全的嫡亲心腹。这样一来,进退自如,纵横随意!出,可为殿下分忧解难;居,能保殿下身安福宁!”李泌在一旁随朱信东的话语沉思起来。我则暗想,依朱信东豪迈而耿直的禀性,绝对不可能想得这么透彻。这个提议多半是寡语而善谋的王林所思筹而得。

待朱信东言罢,我以征询的目光望向李泌,李泌似已有所得地躬身而言:“二位将军所想极是!不过,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虽则宫中诸卫和东宫六率在京不过十万人马,但它们现在所掌握的各地准备上番的兵员却有近四十万之众,如果固定现在在京的兵马,那么分布各地的这些兵员,就这样草率地解除对他们的管理吗?”李泌这一句话,使我们都陷入沉思。

是啊,在大唐立国以来。军队沿用了经过隋文帝改革过的府兵制度,军队是以府兵为主体的中央禁军、边军和团结军组成。到贞观十年时,太宗皇帝为了加强军备和管理,大力对府兵制进行了整顿,府兵的主要任务变为轮流到京师长安宿卫。更把府兵机构地“军府”称号,取“折冲于樽俎之间”之意改为“折冲府”。而且全国折冲府的数量并不固定,根据需要而设,最多时达到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还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一千二百人,中等一千人,下等八百人),由直隶于皇帝的十六卫府和东宫六率府管辖,轮流到京城宿卫。称之为“番上”。其中,左右卫皆固定领六十个府;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等十卫则各领四十至五十个数目不等的折冲府;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不统府兵;皇储属下的东宫六率府各领四、五个军府。

而当所征府兵,必须“居常则皆习射”,每临冬季农闲就有一次试阅。并且可以免除赋役,有功勋的可以获得勋品、勋田和升官,在战争中也可以分得大量俘虏、财物。但府兵要自备部分兵甲、服装、资粮,一般来说,每年还有二个月的宿卫。因此,一般只有地主等有钱人家的子弟才积极从军,借此以图升官发财。而对于贫苦人家来说,当府兵则是沉重的负担。再有,本来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既减轻了国家经费开支,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但是,自玄宗皇帝主政以来,府兵军官升迁缓慢,军士更被卫将视为厮役,地位日益低下,也已无人愿入伍了。特别是近年,土地兼并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从而迫使许多贫民不得不以自残身体、逃亡他乡、入投寺院等方式来回避征役。然而,纵然府兵制急剧地衰落,并导致募兵制的盛行,全国折冲府的府兵不再是以往的六十余万之众,但现在却还有近四十万府兵在册,他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唉,都是豪强官吏横行贪污,才使得土地兼并如此严重!

我想了半天,理不出个头绪,要知道各折冲府相对集中,长安所在的关中道的折冲府最多大概有二百六十个府,兵员约有二十万人,约占全国军府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次是河东和河南两道,其他各道的府数原本就很少,现在的兵源早已经接近枯竭(由此可知,京都以外的地区贫困腐朽已到了一定的程度),倒可以不计算在内。如果关中、河东和河南三道折冲府的事务不处理妥当,被有心人利用,少不得是场战乱!

我不觉把目光转向李泌,李泌刚好从深思中抬起头来,四目相对,李泌善解我意地躬身奏道:“而今愿为府兵者渐少,府兵制已将崩溃,如果真的解除府兵制,百姓当然乐意。只不过,这近四十万人一旦还为百姓,则必须交付赋税。如今民间的苛捐杂税繁多,而下面的贪官污吏又太过横行,如此一来,只恐民怨高涨,如果有不轨之人,趁势操控,只怕会生起民变战祸!因此,依臣想来,只有同步施行四事,方可平稳地解决这个问题!”李泌一席话,完全道出我心中的烦忧之处,朱信东和王林也在一旁暗暗点头。我欣然地请教道:“不知是要施行哪四件事?”

李泌思索着答道:“其一,大唐承平已久,武事渐驰,虽则府兵制渐渐名存实亡,多有不愿从军者,但恐也有精擅武略志愿为伍者,因此,可令天下折冲府中自愿为军者,在册备案,集结一处,另供差使;其二,均田制已遭破坏乃不争之事实,这也是府兵制所以崩溃的主要原因,近日臣观殿下所创的两税法,甚合天下实际民情,望殿下同步颁行两税法,以减民众人负担;其三,府兵由二十一岁入募,六十一岁方得出册,三年一检点!也算是为国尽了一份力,因此,还为百姓的府兵,必须免除一年的赋税,让这近四十万府兵尽感殿下仁德;其四,在京的府兵有不愿从军者予以遣返。如此方可实行固兵长安、整合军队的计划!”闻得李泌把解决之道一一点出,我和朱信东、王林、孙六不觉有顿开茅塞之感。

不过,我转念一想,不觉苦笑道:“如此说来,我们且暂为预谋吧,待得时机适宜时,再行施行!”我是打算在李佞倒台后,乘着清洗政务的时机,再颁行新税法!否则,两税法若由贪官污吏施行,指不定会出什么样的漏子,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万一打击了百姓们期盼新政的渴望心态,那才得不偿失呢!再则,有相得益彰的万骑旧人朱信东、王林接手军务,坐镇长安,谅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我也不须急于这一时。因为大家都是身在其中心念一处的同道中人,所以对于我这番话的用意,心中当然也都十分明白。

看着大家有些默然的样子,我一转话锋,重归原来的话题说道:“固兵长安、整合军队的说法,本太孙也深以为然。而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本太孙认为,就是在固兵长安之后,以精兵勤政为由,大力整合军队,凡才德不堪或居心不正者,当或升或迁或贬以各种名义理由来换掉!保留原有的左右威卫、左右骁卫、骠骑、豹骑和龙武军的名号,再增加左右亲卫、近卫军和神策军的名号。左右亲卫负责圣上御前的安稳,各千人;左右威卫负责圣上内宫的安宁,各三千人;左右骁卫负责皇宫的安全各五千人;骠骑、豹骑各二万,负责仪仗及出行的警戒、联络等卫护事宜;龙武军屯营于玄武门左右,随时听从圣上的谕令,兵员一万;其余兵员统,分为近卫军和神策军,负责拱卫京都。而后,交由天策司马郭卿率同朱、王二卿训练!不知三位闲卿以为如何?”

这是我从看到朱信东、王林的建议后,在他们来到之前反复思量下的想法。这样一来,既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优等兵额开资,又能使兵马集训在一处,使之成为一个紧握的拳头,可以在必要的时刻,发出令人惊怵的一击。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君迹刀品

李泌及朱信东、王林听罢我关于怎样实行固兵长安、整合军队的粗略计划后,凝神细思,都深深表示可行。我便命朱信东、王林尽快列出长安军中的俊杰、蠢才和奸党三份名单,并令李泌着手制定详细的施行方案,又使孙六去取南诏义兄凤伽异送来的礼物。吩咐完毕,在他们默想着自己的任务时,我却向朱信东问道:“固兵长安、整合军队的提议是正确的、有益的,却不知朱卿和王卿二人为何不当面向本太孙提出,反而迂回地呈放在本太孙的桌案之上呢?”我知道朱信东对我特别的忠心钦服,而且他又为人耿直不善于作伪,便直接托出我心中的困惑。

朱信东面上一红,顺眼暗暗溜了一下王林,欲言还休,直如闺中少女一般的怯懦。我见他这破天荒的嗫嚅样,在暗暗纳罕的同时,心里面也一阵好笑,便转目王林。王林先是见朱信东的表现失措,心里已经有些焦急,如今在我注目之下,他也不禁有些局促不安。我和李泌对望了一眼,心中更是困惑。当然,朱信东、王林是铁心跟从我十年风雨的旧人,他们的忠诚是绝对可以信赖的!不过,他们的神情为什么这么异样呢?我神色一整,故意沉声地再一次发问道:“难道还要本太孙再重问一遍吗?好!本太孙再问一遍:为何把固兵长安、整合军队的提议呈放在本太孙的桌案之上?”为了得到答案,我诈作生气的样子。

朱信东、王林闻得我的语气含愤,犹豫惶恐之间,不由地当即跪伏在地。四目相对一时却也无语。我暗暗地向李泌一使眼色,李泌轻咳了一声说道:“太孙殿下英明睿智,你们有什么苦衷不可以当面说明呢?可千万不要使殿下气伤了身子!”两人闻言身形一震,朱信东再无任何犹豫顾忌。当即脱口而言:“固兵长安、整合军队的建议实非臣等二人所提,此乃是太孙妃为殿下思筹而得!”我心闻言一惊,王可君不是远在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