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界之妖艳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界之妖艳江湖-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章 出山

清晨,皓天和玉絮吃完早餐,商量何去何从。
玉絮:“你真的打算投奔血池地狱的李世民?”
皓天点头:“李世民雄才伟略,是个值得追随的君主。”
玉絮:“那好,我也去投奔刀锯地狱的妲己。你打算何时动身?”
皓天:“明天早上。我还有几件法宝,今晚便可以炼制成功。我们暂时不要分手,多找一些帮手再说。如果没有自己的队伍,贸然去投奔人家,未必会受欢迎。”
玉絮笑道:“你就不怕,对方以为你想鸠占鹊巢么?”
皓天:“李世民如果没有这点胸襟,我也不会追随他。如果我们想在地狱位面站稳脚,必须借助那些大人物的力量。”
玉絮:“不管怎样,你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最终目标……你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而不是一个伟大君主的附庸。”
皓天:“放心,我永远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过,我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与其霸占别人的地盘,不如开创一个新世界。’你若是将别人赶下台,迟早也会落得同样下场。”
玉絮:“那么,你开创一个新世界,就不怕被别人霸占么?”
皓天:“那就要看你如何管理了。创业难,守业更难啊!”
玉絮:“我对你有信心,因此你一定不能够放弃。以真诚待人,才能换取别人的真心。不过,你在人间和仙境创建的势力,已经无人可以动摇。”
皓天:“那也不一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间和仙境已经平静太久,迟早会发生暴乱的。毕竟,人心永远不会满足。昔日对我忠心耿耿的人,他日未必不会反叛。”
玉絮:“……你也太多疑了吧!令人心寒哪!”
皓天:“我也不想这样的,却无法不这样想。昔日陈桥兵变,众将士拥立赵匡胤,黄袍加身,最后还不是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做得还算好的,没像朱元璋那样大杀功臣。”
玉絮:“我觉得这样很好呀!在马上得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五代时期,之所以出现那种朝代更替、不暇稍息的现象,与其说是因为皇帝太弱,不如说是因为臣属太强。特别是那些领兵大帅,依仗手中的兵权,篡位弑主,易如反掌,是威胁皇权的最大势力。”
皓天:“你说得对。当年赵匡胤免去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罗彦环等人的禁军职务,让他们到地方州郡去做节度使,然后取消殿前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只剩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这三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让三使各领一司(合称‘三衙’),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
玉絮:“同时,‘三衙’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为了‘安抚’被释去兵权的石守信等人,赵匡胤不但赏赐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表示要同他们结为亲戚,‘约婚以示无间’……”
皓天:“如此一来,不但使石守信等人在一得一失中,获得一种心理平衡,进而消除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的疑惧,而且作为一种象征,也表明了宋初皇帝与曾经拥立过皇帝的功臣宿将之间的矛盾,也终于得到较为合理的解决……”
玉絮:“朱元璋的做法,却委实令人心寒!清代的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
皓天叹息一声:“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达三万人,甚至已经七十七岁的功臣李善长,亦被赐死,并诛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洪武二十六年,又兴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一万五千人。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玉絮:“朱元璋所处置的大多数是官吏,而对小民则很信任,甚至亲自接见粮长,被赏识的马上授予官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小农情结吧!”
皓天:“不过,朱元璋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虽然杀戮过重,但确实整饬了吏治,强化了中央集权,从而为明朝前期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玉絮:“但我始终不赞同这种方式。昔日赵匡胤虽然‘重文’,但并不‘轻武’,无论文臣武将,只要‘有一材一行可取者’,都予以擢拔和使用,‘天下无遗材,人思自效’,其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广泛和稳固的。”
皓天:“我也比较欣赏赵匡胤。他一方面调整中央与地方、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使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方面的权力不断向中央集中,最后又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形成了至高无上的君主集权制;另一方面,又开科取士,重文用武,广罗人才,极力扩大这一专制统治的基础。一个优秀的君主,不会只谋一世,而是为万世基业着想。”
玉絮:“从洪武十八年开始,朱元璋亲自制定、颁发《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其内容主要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以及侵扰百姓等问题。
四编大诰共二百三十六条,其中惩治贪官污吏的竟达一百五十条之多,而且极其严厉,共罗列有凌迟、枭首、夷族等惩罚,其严酷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皓天:“明初的吏治,改变了元末‘赂遗权要’、‘蠹政厉民’的腐败风气,日趋清明。朱元璋注意严肃整顿吏治,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吏治腐败导致灭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因而法外用刑的情况严重,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玉絮:“可是,他为什么要屠戮功臣呢!大明江山,只是他朱元璋打下来的么?”
皓天:“通常而言,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产生矛盾,不乏先例,关键是皇帝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汉代的刘邦心存猜忌,大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气量宏大,处理较为恰当;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平解决功臣的兵权。
朱元璋的情况与刘邦有些相似,却又不同。
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乡,甚至汤和与周德兴还是他的同村,是幼时游戏的玩伴。正是这些人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天下。
待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制。这些功臣心里,也许难以及时适应这种改变,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多有顾忌的君主,矛盾于是不可化解。
朱元璋之所以大开杀戒,史家通常认为,他是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可是,他在为子孙扫清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玉絮:“你之所以想追随李世民,是不是你比较喜欢他对待功臣的态度?”
皓天点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李世民即位以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稳定局势,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团。
他接受了尉迟敬德提出的‘杀人太多,不利于天下安定’的建议,采取了宽大安抚和任用东宫属僚的政策,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在稳定局势的同时,李世民又着手整顿父亲在位时的宰相班子,逐步建立起以自己为核心、由温彦博、王珪、魏征、戴胄、侯君集等人所组成的最高决策集团。
这个集团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呈现出明显的朝气和进取精神,为李世民进一步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备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历代帝王》)
玉絮笑道:“李世民麾下猛人这么多,你现在才去投奔他,还能得到重用么?”
皓天:“这个不是重点。我只是想通过李世民营造的环境,先体会一下如何治理天下。”
玉絮微笑:“哟嗬,还没学会走路呢,居然就想学飞啦……不管怎样,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第五章 唐寅

翌日清晨,皓天将太空堡垒收入血神戒,与玉絮来到岸边,将造型为袖珍帆船的法宝取出,就要渡海而去。
此时天色尚早,海上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人影。
皓天却不敢大意,将袖珍帆船抛至海中,默念口诀。顷刻之间,帆船已有十米长,六米宽,三米高,以一层透明的能量保护罩覆盖。
皓天牵着玉絮,飘落甲板,扬帆而去。
玉絮打量帆船一阵,笑道:“这便是你日夜赶造的法宝?”
皓天微微一笑:“冤魂海中鬼物无数,你迟早能看到它的奇妙。”
玉絮:“莫非,你的这艘帆船,还能捉鬼不成?”
皓天:“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玉絮撇嘴道:“不说就不说,我还不愿意听呢……你真的不说?”
皓天:“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不如目睹。该发光的时候,它立即会发光,你急也没用。”
玉絮:“最讨厌你卖关子……算啦,继续研究我的‘含笑半步癫’,迟早让你出点洋相。”
皓天:“你的‘含笑半步癫’,比起唐伯虎的‘含笑半步颠’,不知哪个厉害?”
玉絮:“根本不同性质。唐伯虎的‘含笑半步颠’是毒药,我的‘含笑半步癫’只是让人暂时疯癫而已。你知道唐伯虎在哪里么?”
皓天:“如果天光收集的消息没错,唐伯虎应该在石磨地狱……”
便将天光收集的那些消息,逐一告诉玉絮……(备注:关于唐寅的介绍,摘自《明朝那些事儿》,小有改动)
明正德朱厚照年间,当李东阳、李梦阳在文坛各领风骚的时候,江苏吴县的一个年轻人正在收拾行李,准备上京赶考,博取功名。
虽然他并没有成功,名声却胜过同时代的所有人,他的名字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骄傲,并传扬千古,流芳百世。这个人叫唐寅,字伯虎。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奇特的人,似乎不需要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就能学富五车、纵横古今,唐寅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唐寅是一个天才,从小时候起,周围的人就这样形容他。
他确实很聪明,读书悟性很高,似乎做什么事情都不必付出太多努力,而众人的夸耀使得到后来连他自己也信以为真,便不再上学,整日饮酒作乐,连考取功名做官也不放在眼里。
在这位天才即将被荒废的关键时刻,他的朋友祝枝山前来拜访他,承认了他的天分,却也告诉他,若无十年寒窗,休想金榜题名。
祝枝山是一个十分特别的人,虽然他自己淡泊功名,却真心期望他的朋友唐伯虎,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唐伯虎听从了他的劝告,谢绝了来客,闭门苦读,终悟学业之道。
弘治十一年,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准备参加这次考试。考试前,他聚集了平生关系最好的三个朋友一起吃饭,在这次酒宴上,成竹在胸的他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但他的三个朋友没有丝毫异议。
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有说这句话的资格。
参加唐寅酒宴的这三位朋友,分别是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也有人称他们为江南四大才子。
事实证明,唐寅没有吹牛,在这次的乡试中,唐寅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
后来,唐伯虎上京赶考,竟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因所谓的考场舞弊而入狱。
好歹出了狱,他本想振作精神,回家过点平静的日子。可当他返乡后,才发现一切都超出了他的预料。
原先笑脸相迎的乡亲已经换了面孔,除了藐视还是藐视;他的书童下人也不再崇敬他,有时竟然还敢反客为主,大声训斥他。他的老婆非但不体谅他,还时常恶语相向。
更让他痛苦的是,连在家门口看门的旺财看见他也是汪汪大叫,追着他来咬。
这并非玩笑,以上描述出自唐伯虎给朋友的书信,每一个字都是残酷的事实。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唐伯虎彻底绝望了,不再相信圣贤之言,也不再寒窗苦读。既然已经失去做官的资格,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从千尺高台跌落下来,遭受无尽的歧视和侮辱,从此他没有梦想,没有追求。
他只需要一样东西——醉生梦死的快乐。
从此他开始在全国多个地方的著名妓院流窜,由于他文采出众,迷倒了很多风尘女子,甚至许多人主动来找他,还愿意倒贴,也算是个奇迹。
所谓风流才子的称号,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传扬的。毕竟风流倜傥,纵意花丛,是许多人所梦想的,但他们不知道,在唐伯虎那纵情的笑容背后,是无尽的酸楚。
就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朱宸濠来到了他的身边,伸出了手——将他推向了更低谷。
接到朱宸濠的邀请,唐伯虎一度十分高兴。就算当不了官,给王爷当个师爷倒也不错,而朱宸濠对他的礼遇也让他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明主。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朱宸濠这个领导不太地道。
这家伙总是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土匪流氓接触,而且囤积了很多粮草、兵器,还经常看着全国地图唉声叹气,作义愤填膺握紧拳头状……怕不是要造反吧?
逛妓院虽然名声不好,也就是玩玩而已,这可是个掉脑袋的事情啊,还是快点溜号吧。
有饭吃、有妓院逛的唐伯虎,没有朱重八那样的革命觉悟和革命需求,他不过是想混碗饭吃。
问题是,你想走,就能走么?
让你看了那么多的机密,知道了内情,不把脑袋留下,怎么舍得让你走呢?
四十九岁的唐伯虎面对着生命威胁,又一次迸发智慧的火花,决定学习前辈的经验——装疯。
只有装疯,才能让朱宸濠相信,他什么也没有看见,即使看见了也不会说话,即使说话也不会有人信。
唐伯虎到底是才子,装疯也装得很有风格,比当年吃狗屎的袁凯厉害得多,因为他想出了一个绝招——裸奔。
真是舍得下本钱啊。从此,伯虎兄摒弃了传统观念,坚决一脱到底,光着身子四处走,看见大姑娘就上去傻笑,还经常高呼口号:“我是宁王的贵客!”
他这一搞,整个南昌城都不得安宁,许多人纷纷出来看热闹。朱宸濠的面子算是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