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归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归魂-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空空的悬在火堆上方。

兴隆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就喊了中秋一声:“中秋,你怎么了?”

听到兴隆的喊声,几个人同时感到浑身一激灵,从迷幻的色彩和音乐中醒了过来。

中秋也把头转了过来,惊犹未尽地说道:“你们看那儿。”他再次把头转过去用手指着左侧的大厅,音乐声突然停止。 









第14章:第三章 黑暗诅咒(四)


除了兴隆和中秋是背对左侧大厅,其余人都是面向左侧大厅,当兴隆把头转过去时,大厅里除了那些树和散落在地下的石块儿,什么也没有。

兴隆问老三、楚妍和小玉刚才看到了什么。三人摇了摇头,没有做声。兴隆又问中秋,中秋此时却一脸茫然,他说他刚才看见一个白衣女人向他们走来,可是现在竟然不见了。

老三说:“还说别人神经呢,怕是你神经了吧,哪有什么女人,是不是想女人想得太多了,小小的年纪就亟不可待了。”

此时,方厅里除了火焰的闪动发出的橙色光亮,还有四处飞舞的点点荧光,先前墙壁上那种绿色的幽光不见了,全部弥漫在空中,秘密麻麻四处飞窜。

楚妍忽然说道:“我们刚才是不是看见方厅的墙壁上闪动着各种颜色,而且还在变化?”

小玉说:“对啊,看见了。”

楚妍又说:“可现在……那些奇怪的闪光的东西都从墙壁上飞了出来。”

听到她俩的对话,三个男孩才如梦初醒,墙壁的闪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房乱飞的光点,像黑夜里的萤火虫。

中秋仍然处在刚才的幻像中,说话语无伦次:“他M的,出门探险却来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方,梦中又梦到了做梦,做梦中又出现了幻影,简直就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他仍然没有忘记烤鱼,随手从旁边又拿起了一串,悬在火堆上方。“管他什么鬼东西,就是整死我,我也得先吃饱再说。”

“对,先美餐一顿,然后再看看是什么怪物,反正我们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老三的鱼已经烤熟了,边说边张口就把头上那条小的吞到了嘴里。

几个人都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突然,音乐声再次响起,此时的旋律就像晨钟破雾,深邃悠长,声击耳鼓后产生持久的震荡,仿佛周身的一切都已随之共鸣。那些弥漫在空气里像萤火虫一样的怪虫纷纷飞向火光,均从火苗中一窜而过,穿过火苗的飞虫的身上随即燃起一股蓝火,燃着蓝火的飞虫迅速围拢、凝聚,渐渐变成一个蓝色火球。火苗的周围不断有飞虫增加,飞虫在火苗里上下翻飞,一群离去一群又至,离去的飞虫又聚成火球,短短的几分钟内,成百上千的飞虫全部从火苗中穿过,而后又化成了数百个古代蹴鞠般大小的火球。

五人呆呆地坐在那里,眼睛都不敢动一下,直愣愣的盯着前方,任凭那数以百计的火球在房间乱飞。

中秋实在按捺不住,张开嘴巴想说话,可他嘴巴刚刚张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就在他嘴巴一动的时候,数十只火球一起向他飞来。在他嘴唇停在那里不动之后,刚到近前的火球又飞走了。他明白是他嘴部的动作吸引了火球。

看见刚才发生的一幕,五个人几乎都不敢喘气了,僵僵地坐在那里,就像武侠小说中被点了穴的人,保持着陶俑的姿势。

很多火球飞向飘动的纱帐,纱帐被火球一幢,蘸火就着,立时红光一片,瞬间化为灰烬。室内所有的纱帐被燃烧殆尽。蓝色火球飞行的速度慢了下来。

此时,外面的风大了些,树木随风摇曳,晃来晃去,并不时传来“哗哗”响动,有几只火球被树木摇晃的动作吸引,快速飞了出去。紧接着所有的火球都蜂拥向外飞去,直奔四周摇动的树木,顷刻间外面的树冠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映得夜空一片通红。只几分钟,外面就成为一片火海,摇晃的树木植物顶部尽皆烧尽,只剩下那些风吹不动的枝干。

在树丛中穿梭飞行的火球见已无摇动之物,便兵分两路一头扎入两条小溪,把小溪全部覆盖,形成两条火龙,只见火龙飘忽而动,不多一时火光变暗,变小,又过了一会儿就全部熄灭。紧接着一股动物烧焦的气味和片片白色的烟雾从五个人身下的溪水中冒出。且不断的有被烧焦的鱼体和甲壳虫从床下的镂空处挤了出来。不多一时,就在竹床的周边堆了起来,堆得足有一米多高,奇妙的音乐声又渐渐消失。 









第15章:第三章 黑暗诅咒(五)


蓝色火球已经消失了好一会儿,五个人才敢转动自己的眼睛,活动自己的肢体,看见外面依然火光冲天,兴隆从刚才的恐怖又跌入了另一种恐怖,他怕房子周围爬满腾蔓的木制立柱也被点燃,火焰蔓延把房子烧垮,将他们埋在下边。他仗着胆子站起了身,摄手摄脚地走到门口,东张西望地瞧了瞧,没有再发现蓝色火球的踪影,才转回头对其他几个人说:“都不见了,没事了。”

众人仍心有余悸,良久才挪动身体站了起来,一起走向门口,探出头去。房前的木制立柱有几个还在燃烧,不过火焰没有顺着立柱向房内蔓延的趋势,估计不会殃及这所大房子。

本来中秋还想吃完饭后到那个大厅里去看看是什么鬼东西在作怪,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乎下破了胆,已无心再对什么感兴趣了。食物在胃中的反应又让他困意袭来,加之从傍晚到现在来回奔波,几度惊吓,疲惫的身体已不听使唤,站了一会儿就觉得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了门口的青砖地上。

兴隆看着大家疲惫的样子,也没有了精神,身体懒洋洋的依在门口的墙壁上,什么“曰”和“云”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嘴里不停的叨咕:“夜半音乐?墙壁怪虫?蓝色火球?是这座房子疯了?还是我们疯了?休息吧,不要管什么幻觉、梦境和鬼怪了,只要有明天,只要我们看见了明天的太阳,我们就能走出沙漠,走出梦境……”

小玉仍然惦记着那两个古筝,她喜欢古筝很多年了,虽然弹拨得一般,但只要看见古筝就围在旁边转来转去,迟迟不愿离开,她想起了她学习古筝的经过。

她自八岁起就开始学习古筝了,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七岁的时候,有一次爷爷到幼儿园接她回家。在回来的路上路过镇中心花园的围墙边时,一阵优美的音乐声从围墙里面飘出。在她的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听到这种声音,她就问爷爷那是什么声音,爷爷说他也不知道。小玉就求爷爷要他领着到里面看看。

爷爷拗不过她,就带她进了花园,绕过一条青砖铺成的园中甬道,通过一个小石桥,来到了靠近路边的围墙下。眼前一位老者正坐在树荫掩映下的石凳上,双手弹拨摆在石桌上的一个像扁盒子一样有很多弦的东西。

小玉静静地站在旁边,听得入神,听了好久才被爷爷拉着向回走,那个扶筝老人突然止住了乐声,抬眼向小玉望去,然后说了一句话:“小姑娘,我告诉你——这是古筝。”

那个老人每天在这里弹筝,小玉每天走到这里都站在墙外听半个小时。一个月后,当小玉再次由爷爷领着进入花园来到那个扶筝老人身边的时候,老人又停止弹拨。他用深陷眼窝的发出灰暗之光的眼睛,注视着小玉可爱的小脸,直到他把小玉看得心里发慌才开口:“小姑娘,你想学吗?”小玉扭头看看爷爷,又回头向扶筝老人点点头。

扶筝老人给小玉讲了关于古筝的知识。

小玉没有完全听懂,但是她知道了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也记住了这种乐器盛行于战国时期“秦”地,更奇迹般的记下了扶筝老人摘自古书中的一段关于秦国乐舞的一段话:“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后来她从幼儿园老师那里知道了那段乐舞说辞的大体意思。自那以后,她每天和爷爷都在放学后来到花园,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和扶筝老人学筝,后来爸爸给她买了一架古筝。她从未间断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她已经可以自己创作古筝乐曲了。

在她创作的古筝乐曲中,她最为满意的就是《贺兰溪水》。

小玉想到这,又想想现在,沙漠中一座像海市蜃楼一样的绿地,绿地里有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两只古筝,而且又不见古筝的主人,虽然我不能把它据为己有,但是弹拨一下总是可以的吧。这里是有些奇怪,也有些恐怖吓人,但是如果不把那两个古筝弄清楚,恐怕要后悔一辈子。想到这里,她拉起了中秋和兴隆,好说歹说,他们才答应一起再去看看。 









第16章:第四章 二月惊雷(一)

五个人打开手电又来到了左侧大厅里面的那个小房间。和晚饭前一样,那两只古筝静静地横卧石台,不知是哪一只,究竟怎样发出的声音。

小玉亟不可待,走上前去就要揭开前面古筝的薄纱,又一次被兴隆制止。

兴隆说:“你先别动,我看那个黑中透红的古筝有不对的地方。”

小玉端详了半天,终于看出了门道。

小玉说:“这个古筝确实有些奇怪,唐宋时的古筝一般为十三根弦,后也有十六弦,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现代最常用的古筝是二十一弦,而这只古筝却有二十九根弦,这是为什么?最主要的是雁柱(也称弦架或筝柱),圆圆的像个柱子,而又固定在面板上无法移动。”

兴隆让小玉仔细看看弦架周边好像有东西。小玉俯身向前,把目光凑近弦架,原来弦架在近处看时,可以看见一种奇异的光芒。那圆圆的弦架与古代和现代的都不同,而且比现代的大很多,每个弦架上都有一圈图形,图形线条很细小,小玉有些看不清除。她以为表面有灰尘,就用手去抹了一下。突然,图形变大了,图形的中间竟然密密麻麻的嵌着很多小字,而且还看得清楚。小玉觉得在那圆形弦架的周围好像放了一圈放大镜一样。小玉仔仔细细地看完那二十九个弦架的图形和文字,大体知道了其中的内容,连接起来是这样一段故事。

图形中的人物都是简单的线条组成,线条细小看不清衣着的具体轮廓,大体判断故事发生在汉代以后。

图中记载一片沙漠的原始状态是山清地秀,碧草青青,水肥畜旺,流沙稀少的景象。后来因为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征讨的一方混合着至少两股力量。兵马大量在那里安营扎寨,开荒恳田,把埋在地下的沙子都掘了出来,破坏了大片土地的植被。从那以后,战争加剧了那里人类活动的频繁,天上高风呼号,地下人掘马踏,到处黄烟滚滚。原本美丽的山川渐渐被混沌和凄凉的黄沙覆盖。

世居此地的一户人家失去了肥美的田地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原本清澈如镜的湖水也变得浑浊,而且湖水逐渐干枯。这户人家是一对中年夫妇,膝下无子,他们不愿离开这片故土,就发动当地其他民众共同奋起抗击战争。苦于他们都是寻常百姓,哪是官兵的对手,只一时就被官兵驱散,赶逐他乡。

中年夫妇仍旧不忍离开,尽两人微薄之力到处种草栽树。可是他们今天种下,明天就被黄沙掩埋。他们不顾黄沙的侵掩,不遗余力的继续栽种。二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变成了老人。奇怪的是,他们种下的树有一棵长得高高大大。树干有两尺粗,经常在微风的情况下发出一种美妙的音乐。音乐一响,周边的沙漠就都向后退去,紧接着便绿草丛生。一旦有强烈的北风刮来,那树的音乐声就停止,沙土又慢慢逼近,淹没刚刚冲破地面的青草。

两位老人已无力再继续栽种,他们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在过了一个孤独的春节之后,两人倒在了蒙古包里,意识渐渐模糊……

二月里,北风呼啸,黄沙夹杂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不断从门缝里打进蒙古包。就在两位老人行将成故的时候,一声惊雷在风雪之天炸响,万钧之势将蒙古包震得摇摇摆摆,岌岌可危。突如其来的二月惊雷,将两位老人惊醒,从弥留之中又睁开了眼睛。

他们听见冬天的雷声,一种本能的生物反应使他们清醒了,不仅睁开了眼睛,还双双坐起。因为他们仍然惦记自己亲手培育的草地和树木。尤其是那个与沙漠抗争的神树。二人起来来到门前,准备最后再看一眼那颗神树。

刚到门口,两人就瞪大双眼像两根木头一样立在那里。 








第17章:第四章 二月惊雷(二)


门前的神树已经被刚才的惊雷炸得树冠全飞。树枝七零八落地散在方圆百米范围内,树枝落下的时候,全部是枝干朝下树叶朝上插在沙雪之地,并在不断地长高和伸出绿芽。

粗大的树干顶部已经被雷一霹两半,裂口正从上向下逐渐扩大,裂口中有一团紫雾升腾,并向外迸发无数圆圆的彩色甲虫。

就在粗大的树干的裂口延伸到树根的时候,那团紫气更浓。随着“啪啪”两声闷响,被霹成两半的树干倒在了两侧的沙雪地上。紧接着紫雾变白,迅速收缩,瞬间凝结为一体,化作一个身着白衣、袅袅婷婷的抱筝少女。那少女目如含珠,澈如潭水,脸放光霞,形如幻彩,款款向两位老人走来。

“啊!原来到了天宫。”老夫妇目睹眼前的一切,直惊得灵散神游,以为魂魄离开人世升到了天宫仙境。

“父母大人在上,请受女儿一拜。”

两位老人一生平淡,无儿无女,却也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在年逾古稀、行将升天之时,意外得一天仙般的女儿,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问女儿的来历,那白衣少女说她是二老血汗和灵魂的结晶。是二老把身心情感都倾注在一草一木上,经年累月,他们的情感蓄积的能量汇聚于神树之上,不断汲取树木的养分和天地的精气,渐渐孕育了她的躯体。整整二十年,那些聚在一起的意念终于把她化作一个拥有灵魂的肉身。

少女说她在树中还没有肉身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思维。这个神树因为长得特别,在一个阴阳交臂的夜晚,它触动了天机,经络中吸收了一些遥远的宇宙音律。所以在阳光明媚、微风绕绕的时候,它会发出一种绝美的音乐。那种音乐有驱除邪恶之功效,但不能长久。她身抱的古筝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