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着秦大人,齐大人出去的时候。她跟小卫跟着,帮忙指导种植。
红薯下了地,种的同样稀疏,土地整理的很好。林漱玉家里的两千斤红薯吃了百斤,剩下的一千九百斤,种了一百亩地。
等到这一百亩的红薯苗长大了,可以摘了红薯杈子,以此种方式放置。半个月之后,茂密的红薯杈子又种植了六百亩,林漱玉家里总共种植了七百亩的红薯。林漱玉有预感,明年这些红薯会给她带来巨大的受益。
清泉村的其他人,顶多种了十几亩,先试试先。秦大人和齐大人则是用了自家的田,各种植了一百亩,这可是他们以后政绩的本源了。什么叫做利国利民啊,让百姓吃饱肚子就是天大的利国利民。
至于玉米,林漱玉一家就种了一百亩。家里剩下的田,正好是百亩的水田,全部用来种植水稻。
今年还算是风调雨顺,后院的早熟西瓜,比去年还早了五天上市,只给林海留了五十个西瓜,另外的五百多个西瓜,全部被刘半城带走了,价格和去年一样,两百文一斤,就后院的西瓜就有了两千两的进账。
这五十个西瓜,林海亲自给府城的秦知州送去了十个,给县城的齐大人送去了十个,给黄捕快送去了五个,给何大夫送去了十个,家里只剩下十五个,过过嘴瘾。
随后半个月之后,大田里的西瓜大量成熟,刘半城的收购价一百二十文一斤,虽然比去年便宜了很多,但大家也能接受,但这个价格只是林漱玉家里育苗种出来西瓜。自己家里育苗种出来的西瓜,只能卖出五十文的价格,因为味道比林漱玉育苗的西瓜差多了。
果真今年不仅有刘半城贵过来买西瓜,还有府城,天京的一些人过来购买,不过最好的西瓜源大部分在刘半城这里,所以今年赚的最多的还是刘半城。
清泉村的收入再次震惊了整个府城,甚至更远的地方,也都听说了种植西瓜致富的村子。
林族长发动很多人种植粮食,但是村里人只是象征性地种植了十几亩,自家吃。拿着钱,去刘半城那里买粮食交赋税。
不过随着林族长的居安思危的想法影响下,村子里纷纷在家里或者在外面买的宅子里买了不少粮食放着。族长说得对,银子是好,但灾年的时候,有银子,金子也买不到粮食。
林族长见众人听了他的话,算是微微放心了。
林海家里不光放了很多粮食,而且还在新买的寨子里,整整装了两大仓库,整整两万斤的粮食。明天若还是大丰收,就用新粮把这些旧粮换了,弄了自己吃,或者卖掉。
村子里最穷的就是被找二愣子抛弃的吴翠华,去年生了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四岁的女儿,日子过得紧吧。好在家里两亩地和一个铺子,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今年卖了西瓜之后,虽然比不上其他人家,但也算是脱贫了。
范琦来到清泉村,才真正了解到这个村子的富裕,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为他们担心。这里的名声越想,一些好的坏的人也会集聚在这里。
好在因为林海的原因,齐县令为了交好林海一家,则是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巡查据点。说的好听点的,放了六个衙役保护村民;说的不好听的,就是过来收税的。
好在有黄捕快这层关系在,所以派来的人的确有真功夫,帮助处理了不少问题。清泉村的集市,虽然开的时间不长,但十天两个集市,每次都能收上来上五十多两引子,一个月就有五百两,增加了整个县城的税收。
弄完了西瓜,红薯成熟了,林海家里种植最多,请了很多人帮忙挖红薯。秦知州,齐大人也从自家田里挖出了亩产八千斤的红薯。去年的震撼,今年的震动,秦知州让人拉了一车红薯,写了一封信,直接给自己的岳父写信。
他的岳父张御史,刚正不阿,但做事圆滑,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在朝堂上很有地位,不管皇帝倍加看中,就算其他的各派人员,都想拉拢,但张御史是保皇派,只忠于皇帝,只忠于百姓。不管你是王爷,皇子的,只要你能成为皇帝,就能得到张御史的效忠。
正由于这个坚持,所以得到历代皇帝的信任,成为三朝元老。现在已经半致仕,平时不上朝,只要有事情了,才会上朝,平日里在家里养花弄草,含饴弄孙,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这日张御史正在教孙子读书,听到家丁来报,说秦姑爷有要事!从秦姑爷派来的人拿过信件,张御史一目十行看了一遍,整个身体镇住了。
亩产八千斤,这是什么概念啊,一亩地就能养活一家七八口人。若是能够推广,更多人都能吃饱饭,不再饿肚子。
不饿肚子,谁还会落草为寇,造反啊!
张御史亲自去看了那车东西,让厨房做了一顿红薯饭,香甜地味道让张御史吃撑了。这个女婿不是莽撞之人,但事关重大,他要亲自派人去查看一番,再写奏折。
直接让已经官居三品的大儿子亲自去看看,若是真的,不得停歇立即过来汇报。
张侍郎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被父亲这样拆迁,甘之如饴。此等利国利民之事,谁搀和进去,谁就能得到好处。
亲眼看了亩产,张侍郎看着一大堆的红薯,彻底相信了,拿着皇帝御赐的令牌连夜赶路,来回四日到了天京。
张御史听了儿子的汇报,便开始写奏折,这红薯的资料是根据秦姑爷的描述得来的。
翌日一早,已经七十八岁,须发皆白的张御史,在张侍郎的搀扶下,颤巍巍的走到朝堂之上。
首辅徐阁老看到张御史,也不得不过来行礼,谁叫这张御史太过“凶猛“啊!还有一个能力卓著的儿子和女婿,深得帝心,得罪不起啊。
虽然很想知道这张御史为什么来上朝,但张御史口紧,不到上朝,绝对不说和政事由有关的事情,让一众官员心里暗骂老狐狸。
这张御史不来则以,一来就有大事儿。众人见问不出来什么,便在心里盘算,最好不要是自己家里的人惹到了这个老顽固。
第167章 大善之家
大卫朝的皇帝卫宣帝今年三十岁,正是一个男人意气风发的年纪。国家逐渐安定,边疆还有不稳,但并不影响大局,后宫充盈,但他并没有废弃朝政,每日都会正常上朝,十日一休。正因为这样,才能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坐稳这个皇位,而且还备受拥戴。
刚坐定,就看到人群里须发斑白的张御史,张御史官位不高,才不过二品,但在朝中的地位超然。他们大卫朝,开国不过三代,这张御史就辅佐了三代帝王。
今日来上朝,难道又有大事情了!想到这卫宣帝神色凌然,正色以对,坐在龙椅上,接受朝臣们的行礼。反复的礼节结束之后,卫宣帝直接说道:“给张爱卿赐坐。“这张御史已经七十八了,虽然他是皇帝,可以理所当然地接受朝臣站着,可作为一个晚辈,下面站着一个在他爷爷当皇帝的时候,就深得帝心的老臣子,则是不妥,面上没人说什么,但传出去就会有人说他不体恤老臣,赶紧让人给张御史安排了作为。
张御史也不客气,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再说了,他此等年纪,也不是没有前例,说道:“多谢陛下!“
等张御史坐好,卫宣帝面带微笑说道:“张老爱卿身子可好?“卫宣帝也担心这张御史一开口就引起朝堂震荡,便在开始的时候,缓和一下气氛,但愿这个老臣子别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
张御史再次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道:“老臣有本启奏!“如此好的事情,最好从皇帝的嘴里说出来。
卫宣帝一愣,这老大人不说。难道牵涉太大?惊疑不定地说道:“呈上来!“让身边的王公公呈上张御史的奏章,他想尽快看到。
卫宣帝拿过走着,打开来一看,顿时目瞪口呆,手中的奏折从手中掉落下来都没有反应过来。
下面的朝臣顿时后背发冷。这得多大的事情能让九五之尊失态,手中的奏折掉了下来。这个老东西,到死都不安分啊,出了大事情,也不跟他们漏点风声。他们现在也揣测不到那奏折里写了什么,就像瞎子一样。
朝臣纷纷低着头。假装没有看到卫宣帝的失态,静等着张御史和皇帝的声音,然后再做应对。
果真卫宣帝反应过来,自己从地上捡起走着,拿着走下朝堂。亲自走到张御史面前,拱手问道:“张老爱卿,此事可是真的?”他的爷爷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就是因为战争四起,民不聊生,百姓吃不饱饭,那就只能造反了。正因为这个因素,所有从建国以来。他们历代皇帝都奖励耕织,安抚民心,虽有凑效。但效果并不大!
“如奏折所言,此事老臣的女婿去年已经亲眼所见,但因为是初见,不敢肯定,便自己收了那东西,大面积种植。亩产八千斤已经可以肯定。陛下若是不信,可以亲自派人去查看。”张御史缓缓说道。面上很是自豪,这样的事情。利在千秋啊!
卫宣帝亲自给张御史拱手行礼,说道:“多谢张老爱卿,此事朕会亲自派人去查实。若事情属实,定然会给张老爱卿,以及张老爱卿的女婿加官进爵。”
皇帝多礼,那是礼贤下士,可张御史不能守着,赶紧站起来,说道:“这都是陛下英明,才有如此祥瑞,是我大卫朝百姓之福。”此等天大的功劳,张御史知道他家和女婿都可以得到好处,所有面上自然愿意和皇帝分享这个荣誉带来的名声。
众人一听,祥瑞?这是什么东西!听皇帝的话,好像不是坏事儿,这老张家难道又要立功了?众人的心思活络,想着如何拍马屁。肉都被张家吃了,他们也得喝点汤啊!
卫宣帝点点头,亲自扶起张御史,说道:“爱卿免礼,免礼!此事朕知道了,定不负张老爱卿一片赤胆忠心。“
朝堂的气氛,就在这种诡异的环境下结束了,但仍不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
卫宣帝直接安排了户部的官员,首辅徐大人,张侍郎,跟着他一起去了青云府州。秦大人带着青云府州的大小官员过来迎接,恭候天京来的大官。
这次是微服私访,卫宣帝和张侍郎,徐大人打扮成普通人,先到了青云府州。户部的官员放在明路,接受青云府州的官员们迎接。
户部的官员根本不敢耽搁,饭都没敢吃,就让秦大人带着他们一起去田里亲自称量一亩地的红薯产量。这是皇帝亲自过问的,谁都不敢马虎。干好了,也能捞点功劳;干不好,就会跟着倒霉!
那些长工们已经有经验了,把土地非常一亩,一亩,这样的小块,整整五亩地,一亩地八千五百斤,两亩亩八千斤,一亩七千九百斤,一亩七千八百斤。
户部的大人之前接到皇帝的吩咐,还以为下面的人糊弄皇帝,可没成想到居然是真的。
卫宣帝让身边的张侍郎带来的人量土地,挖红薯,三亩地的产量,平均也是八千斤,便彻底相信了张御史奏折所言是真的。
八千斤啊,卫宣帝激动不已,如此高的产量,推广开来,只要有地,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这东西产量是很高,只是这味道如何啊?“卫宣帝现在比较关心这个,若是不好吃,味道酸涩,就算产量再多,也没用啊。
秦大人亲自拿着一个红薯,走到小溪边洗了一下,然后拿出一把防身的小刀,切开城小块,说道:“大家来闻闻,这味道非常清香,不光可以煮着吃,还可以生吃!”说完自己吃了一小块。
张侍郎也尝了一块,卫宣帝身边的王公公吃了一块,说道:“陛下,味道是很清甜!”
卫宣帝见状,吃了一小块,点头道:“嗯,味道不错,今日中午不要弄那些山珍海味,就吃这个就行了。”
“是陛下!“秦大人连忙硬是。
果真中午的时候,秦大人让人用红薯烧了红薯粥,还用红薯做了菜,红薯切片炒肉,清炒红薯片,红薯拔丝等。
卫宣帝心情很好,在太监试吃之后,没有问题,才开始吃红薯做的东西,味道真是不错,香甜的味道让他胃口打开,居然有点吃撑了。
“秦大人,你立了大功啊,想要什么赏赐?”卫宣帝笑着问身边其貌不扬的秦大人,当初满朝堂的人都笑话张御史给如花似玉的女儿找了一个丑陋的男子,可玩玩没想到,十年间,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男子,屡次立了大功。
秦大人一听,连忙站了起来,说道:“为陛下分忧解难是微臣本分,不敢要赏赐。再者,此次的红薯并不是微臣最先发现的,而是微臣治下青山县石青镇清泉村的一个农户发现的,在清泉寺种了两亩,发现产量巨大,上报县城,府州,微臣才得知。去年共有一万五千斤,微臣本想上报,但却不敢肯定年年如此,便相等今年再次验证之后,才敢上报朝廷。”
“哦?”卫宣帝微皱眉头,像是想起了什么,“对了,是那个盛产西瓜的清泉村吗?”
秦大人恭敬说道:“正是那里。”
“好,有功于社稷,那就是大卫朝的功臣。秦大人你好好写个奏折,等朕回去,定要给清泉村的农家嘉奖!“卫宣帝沉声说道,最关心的事情已经确定了,那么就是论功行赏了。
“是,陛下!”秦大人恭敬说道。
张侍郎见皇帝很高兴,妹婿这次又立了大功,便轻笑说道:“陛下,此等作物大面积推广。”
“正是此理,得好好推广。”卫宣帝点头道,“这红薯总共多少?”
秦大人听了,再次说道:“陛下,微臣这里有一百亩的产量,可以全部捐给陛下当做种子,造福百姓。至于青山县的县令那里的一百亩,还有林老弟那里有七百亩的红薯,清泉村里也有人种了几亩,十几亩的,这些微臣就做不了主了。“
七百亩?卫宣帝疑问道:“就是发现红薯的那一家?”
“正是那家。”秦大人如实回答,这种事情,只要派人去查,就能查到,此事事关重大,他把事情上报上去,已经是大功劳一件,没必要占用别人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