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草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嘉草草-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兰修恼火得几乎要把他推开!自己的孩子被掉了包,自己作为母亲都快要疯掉了!可他是孩子的阿爷,却一副没事人一般,也不肯听她哭诉,也不肯派人去调查,现在居然还说他要“讲故事”!她恨恨地说:“陛下!妾不要听故事!陛下若是心里还念着妾平素的一丝丝好处,求陛下为妾找一找这个丢掉了的孩子!”
  “阿修!孩子没有丢,就在春华宫里。”他几乎是在哀求,“听一听我的故事,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你做的?!”
  谢兰修虽先就有这个念头,但真的从他嘴里说出来,还是惊诧万分,眼前人低眉顺眼,探过一只手来握她的手,她却猛地把手一抽,一副恨不得狠狠咬他一口的表情,但实际只是咬着牙,话语从牙缝里挤出来:“好。陛下,请,说!”
作者有话要说:  

☆、汉宫陋俗

  微弱的烛光中,谢兰修紧紧地盯着拓跋焘眼睛,拓跋焘的眼神也不再躲闪,坦然地凝望着她,眼中渐起雾光,汇聚在眼角,一点晶莹却不曾落下。
  “我阿娘——”他终于开了口,语调缓缓的,带着久远回忆的恍惚感,“姓杜,也是汉人,深受先帝的宠爱,封为贵嫔,仅次于皇后和左右昭仪……”
  拓跋焘出生时魏国刚刚建国不久,还在四面风雨,飘摇动荡的时候。这个嗓音洪亮而身体健壮的婴儿,一双眼睛自出生不久就睁开,双眸瑰异,他的祖父拓跋珪一见这个孙子就大为惊喜,亲自抱在怀里好久,还对旁人说:“能成就我大魏的霸业的,必然是这个孩子!”
  他自小是祖父的爱孙,父亲的爱子,因而父亲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后,对他培养甚为严苛:骑射每日必苦练;崔浩作为他的师傅,每日课读也不放松分毫;他刚刚八岁,就经常会伴随在拓跋嗣身边,学习父亲处理军政的方法,稍有不洽,“爱之深,责之切”的父亲就会严厉斥责,乃至捶楚,都无半分心软。一个孩子,毕竟还在贪玩的年龄,总感觉紧张,唯有回到母亲杜贵嫔那里,拓跋焘才感觉到轻松和惬意。
  杜贵嫔是魏郡人,不是世家大族,但也是。拓跋焘永远都记得小时候阿娘握着他的手教他书写汉字,她的手白皙柔软,被她握着的手,也软得要化了似的。拓跋焘特别享受和母亲一起写汉字的时刻,常常写完一张素帛,母亲便会在他额头上落下一吻,笑融融道:“佛狸,去休息吧!”
  他十岁时,父亲拓跋嗣因为长年征战,积劳成疾,自知来日无多,对身为太子的拓跋焘管束教育更加严厉。拓跋焘常常宿在父亲寝宫外的值庐,要隔许久才能回到母亲身边。
  这日,拓跋嗣叫来儿子,凝视着他显着倦容的小脸,终于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叹息道:“佛狸,阿爷对你寄有厚望,你懂不懂得?”
  拓跋焘懂事地点点头:“阿爷的教导,儿子都明白。”
  拓跋嗣疲倦般的点点头:“回后面,瞧瞧你阿娘吧。”
  拓跋焘不由有雀跃的神色,只是父亲眼中那丝丝落寞也印入了眼中,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只不过想到终于又可以回到阿娘温暖的怀中,也顾不得去多想了。
  可是母亲的宫室里却是一片凄惶,母亲身边的宫人,都在抹着眼泪,明明是很明媚的一天,拓跋焘却感觉周身都是阴丝丝的。他奔跑到母亲身边,杜贵嫔的眼睛早已肿了,却对他露出了笑容,伸出手揽着他道:“我的小佛狸回来了!”
  “阿娘!你怎么哭了?谁欺负了你,我替你报仇去!”
  杜贵嫔落着泪笑:“没有,佛狸,没有人敢欺负我。我的小佛狸长大了,以后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了。为君王的人都是圣人,当圣人的要学会忘怀情感,不被俗世的事情干扰,才能一心一念做好大事。你是阿娘的骄傲,是大魏的希望,你可晓得?”
  拓跋焘呆呆地看着泪如雨下,连话都说不流畅的母亲,只以为她是因为自己哪里不乖才如此难过,忙在她怀里连连点头:“阿娘!我都懂!你不要哭了!我再不惹你生气了!”
  杜贵嫔哽咽着把他的脑袋搂在自己的胸怀里,在他头上、脸上落了无数亲吻:“小佛狸!不干你的事!记得阿娘的话,不要惹你阿爷生气……”她美丽的眼睛水光盈盈,仿佛要把儿子映在心里。拓跋焘只觉得在这样诡异的环境里,自己也忍不住悲伤,不由也是泪下,不停地点着头。
  “娘娘,不早了。”一个宫人道,“太子殿下应该回东宫了!”
  杜贵嫔万般不舍地捧着儿子的脸,亲了又亲,才含笑道:“佛狸,去吧。当个勇敢坚强的孩子,将来要当个有为的明君!”
  他一步一挪地走出了母亲所居的宫室,越走越觉得哪里不对劲。一直随侍在他身边的宗爱,那时也只是个少年宦官,见太子的模样,不由悄声道:“回去看看吧?”
  不等宗爱的话说完,拓跋焘已经转过身子,拔脚就跑,四处的景色幻化为一道道幻影,在他身畔掠过,那重重的宫墙、那碧绿的春树、那姹紫嫣红的春花,已经成为了这位少年太子心头最可怖的一道背景——路怎么变得那么长,仿佛总是跑不到尽头……当他重又踏进母亲的宫室,门口的宦官一把抱住他:“太子殿下!现在不能进去!”
  “为什么!”他挣扎着。十岁的他,日日练习骑射,力气已经很大了,六七个宦官都没有能压制得住他,一个人略略松劲,灵巧的拓跋焘就找准了这个空隙,从他的臂弯下钻了过去。
  母亲的寝卧房门紧紧闭着,拓跋焘直觉地感到可畏的结果,哭着喊道:“阿娘!开开门!阿娘!我是佛狸!你开开门!……”任他怎么喊,里面一片寂静,他捶打得房门震颤,却依然牢牢地紧闭着,毫不动容。并不高大的房门,在十岁孩子的眼里,竟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鸿沟。
  那些追过来的宦官,连同日常服侍杜贵嫔的宫人,都过来劝他:“太子殿下!没有用的!已经晚了!”
  “什么已经晚了?”拓跋焘红着眼睛问。
  母亲身边最贴身的宫女,含着热泪道:“陛下赐死贵嫔娘娘。娘娘已然悬梁自尽,救不回来了……”
  拓跋焘怔了片刻,大吼一声:“你骗我!”更加奋力地敲着门,硬实的木门随着他拳头的敲击而稳稳地震动,他大声哭着,嘶哑着呼唤“阿娘!”“阿娘!”两手已经捶打得尽是鲜血也浑然不觉疼痛。可是他是如此孤独,没有一个人帮他,这扇常见的木门,隔开了他与阿娘的一切!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个人用力抱住,十岁的少年疯狂地挣扎:“放开我!我要见阿娘!”身后传来稳健的声音:“胡闹什么!连朕过来都没有听见?”
  拓跋焘呆呆地回头,抱着他的果然是父亲拓跋嗣,一样是一双通红的眼睛,却很冷淡威严,拎着他往旁边一甩,环顾四周一阵,才问道:“里头升天了?”
  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宦官执着马尾麈,哈着腰对拓跋嗣说:“贵嫔娘娘已经升天了。”
  拓跋焘浑身瘫软,一眼瞧见里头一身鲜衣的人高高挂在梁上,脸色青紫,却没有可怕的样态。他几乎昏厥过去,顾不得身后是当皇帝的父亲,手脚并用爬了过去,抱着母亲悬空的双脚嚎啕大哭。
  这天昏地暗的一刻不知持续了多久,哭得哭不动的太子拓跋焘终于听到了父亲温和的声音:“佛狸,别哭了。到阿爷这里来。”
  拓跋焘心里恨他,恨他竟然赐死了自己的母亲,扭着头不肯。
  拓跋嗣的脚步“槖槖”地走过来,在拓跋焘的身后停住,半晌才说:“哭也没有用了。阿爷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阿爷当年太过伤心,还犯下了大错,致使你祖父亦未能善终(1)——你不要学我!”
  父亲的手伸过来,轻轻地扶在拓跋焘的肩头:“汉武帝立刘弗陵为皇太子,便杀掉其母钩弋夫人,为的就是防止钩弋夫人作为皇帝的母亲,可以干预国家大事,甚至是闹出外戚干政的事情!先帝效仿汉武帝,朕也做此打算,正是为你的长远、为我大魏的长远做打算!(2)”
  “我阿娘她……并没有犯错?”拓跋焘转过脸,盯着父亲的眼睛问。
  “没有。”拓跋嗣神情有些伤楚,“我又何尝舍得?你阿娘,是多么惹人怜爱的解语花啊!”
  “只是因为……我是太子?”
  拓跋嗣闭了闭眼睛,仿佛连点头的力气都没有。拓跋焘大哭道:“我不要当这个太子!我只要阿娘回来!”
  拓跋嗣听着爱子如癫似狂的哭声,宛如黄河之水,倾泻不断流,他终于忍不住,狠狠一巴掌甩在他脸上:“孽障!人死岂能复生?你清醒清醒罢!”
  *******************************************************************
  谢兰修怔怔地看着从来都是以坚毅顽强形象示人的拓跋焘,此刻说得满脸是泪,语带哽咽,终于泣不成声。她眨着眼睛,听着他的故事,想象着那个十岁的少年,如何面对最爱的母亲的死亡——而她的死亡,仅仅因为他是太子!
  拓跋焘伸出一手握着她的手,而她的手,这回没有抽开,好半天才戚戚问:“那后来呢?”
  拓跋焘擦了擦脸,泪水从指缝里流下来,语气也总算平静下来:“后来,先帝见我闹腾得不像话,亲自拿荆条狠狠抽了我一顿,我咬着牙不哭,他越抽越凶,打得我一身鲜血,可最后还是丢了荆条流着泪道:‘佛狸,你闹也无用,你阿娘已经去了。你要闹到朕废了你,让你阿娘白死不成?’我这才冷静下来,想着阿娘对我说的话,心如刀绞,却也没有追回的法子。只好在心里祷祝阿娘早升极乐,也立誓要遵循阿娘的教导,当一个明君,不叫她白死。”
  谢兰修想到服侍他洗澡时,他背上那些条状的旧伤痕,才知道原来都是先帝夏楚的痕迹。“那,我的儿子换给贺昭仪……”她终于艰难地问出这个问题,虽则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果然,拓跋焘执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平静淡漠地说:“你失去一个儿子,能保一条命。祖训不可违,我也只能做到这里了。”
  谢兰修忍不住又是泪水如倾:梦中,他哭泣着唤着“阿娘”,可当他披上黄袍,他还是冷静克制的君主,算计着不蹈以往母后临朝乱政的覆辙,甘愿拿爱姬的性命来换。她应该谢谢他的垂怜,可是感激的话就是出不了口。
作者有话要说:  (1)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在他被封太子之后赐死。拓跋嗣无法接受,哀恸不已,旁人怎么劝都没用。他的父亲拓跋珪劝解无效后,大怒,准备把他召到自己宫中。拓跋嗣身边的人劝拓跋嗣不要前往,免得父子俩当场顶撞起来,因常年服食五石散而性格暴躁无常的拓跋珪会对儿子不利。拓跋嗣因而出逃,想等父亲消气后再回来。没想到拓跋珪却很快被二儿子所弑,并篡夺皇位。拓跋嗣这才重新带领自己的亲信打回都城,杀了自己的弟弟,当上了北魏的皇帝。
  (2)封太子而杀其母,是北魏皇室的风俗。不过,拓跋焘当太子的年份,有的资料说是他两岁,有的资料又说是他十二岁监国之后,不过杜贵嫔之死,基本可以确定是拓跋焘即位之前的两年左右。南北朝史料少,矛盾的地方又多,我就干脆捏造了,望读者知晓。
  这项风俗应该流传很久,因为后来的很多太子之母,都死在太子即位之前,全都是自然死亡的可能性看来不大。最悲催的一位,儿子封了太子之后又被废,所以那个妃子死了后追封的皇后都被褫夺了,赔了命可又啥都没得到。
  

☆、知者不惑

  魏宫之中,鲜卑族出身的女子都知这个陋习,因而,大多爱服凉药,就怕自己生出皇长子,免不了一死殉国的命运。(1)
  贺佳缡千万算计,却算不过自己枕边的丈夫,他给她尊荣富贵,却要她的命!
  拓跋焘在筹划政事的内书房,传召最为信任的汉臣崔浩,有许多事情要与他秘密商议。
  崔浩见过礼之后,目视拓跋焘道:“恭贺陛下,添了一儿一女!要固国本,望陛下早立储贰,免得多心的人观望。”
  拓跋焘点点头说:“孩子很是健康强壮,瞧着也是个聪明样子。等满了两岁,就正式立为太子好了。不过,赐死太子母亲的风俗……”他顿了顿,看着崔浩,崔浩并不做声,静静地等他自己拿主意。拓跋焘叹息道:“朕与先帝,都经历过母亲死亡的痛苦,实在不想太子将来,也有这样伤怀的时候。可是,为了避免母后临朝的旧事,祖训仍不能不法。朕寻思着,趁太子年幼,尚不知离别苦处,早点把事情了断吧。太子之母,虽是早些殉国,但也免得那么多年战战兢兢,牵肠挂肚,说不定反而是长痛不如短痛呢!”
  让人家早死,任谁都不会高兴。不过,这是免不了的事,崔浩从不否决这样的决定,因而道:“陛下圣明!那……”
  拓跋焘苦笑道:“我也没有瞒你——且这事只有你、我,还有两个当娘的知道——朕打算留谢氏,弃贺氏。该办的事都办好了。太子满月前宫里不宜见刀兵,等满月后,要办的事不少呢。”
  崔浩点点头问道:“贺娘娘的公主交由谢娘娘抚养,太子呢?”
  “交给皇后吧,让她也有个寄托。”拓跋焘道,“谢氏聪慧,知道里头轻重,应当不至于说破。但母子之情是天性,还是要防微杜渐,尽量不让她和太子太多接触。太子就是贺氏之子,贺氏追封皇后的事……等她一自尽就办。她也算是为国殒命,身后哀荣朕都要给足了。将来,太子心中,就算念着舅家——他的舅家也不过平头百姓,成不了有权柄的外戚。”
  崔浩点点头,似乎是纠结了一会儿,才抬眼道:“陛下顾虑深远,不过,谢氏有宠,可毕竟是南边来的。万不能成当年吴越之间的美人计故事!”
  拓跋焘看着面前智珠在握一般的崔浩,竟有些对他的聪明生厌,只是他自己大约也没有察觉自己的情绪,所以只是淡淡笑道:“不过是后宫宠姬而已。朕自问,也不至于被一个女人束缚手脚,而忘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他转了转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