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草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嘉草草-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业模悄悖 耍币磺卸忌岬昧耍簿突砣豢柿恕0㈥溃曳畔履悖阋卜畔挛野桑 
  “阿娘!”阿昀和谢兰修隔着三四丈的距离,却像隔着千山万水,她的手颤巍巍地向前伸着,仿佛是要握住母亲的襟摆,握住她温暖的手,可是手指徒劳地空气中抓着,什么都抓不到,却也不敢上前。她哭着说:“我常常在梦里梦见那个孩子!她虽然口唇青紫,虽然御医说她活不过两岁。可是我一直记得,她最后的呼吸喷在我的手心里,一点点变浅,终至消失……亲手扼杀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痛!阿娘!你不知道!”
  谢兰修眼睫湿润,终于摇摇头说:“阿昀,我连自己都救赎不了,怎么去救赎你呢?”
  阿昀收敛了一点泪意,说:“可是如今,我肚子里已经有了李盖的孩子。阿娘,你陪我,把这个孩子带大,好不好?”
  谢兰修张了张嘴,惊诧和不忍的神色最终还是幻化为唇角的翘起:“恭喜公主!能够放的,就放下;能够把握住的,就好好爱吧!”她遽然转身,素衣翩然,在风中宛如化作了一只硕大的白色蝴蝶,从梦中而来,归梦中而去。
  *******************************************************************
  一载恶战,十年难复。
  史册载:“刘宋地界,洪旱相间。青州人相食,兖州人相食,徐州人相食,广陵人相食……”谢兰修的辎车在茫茫的荒草间寻觅路径,却常在界碑上惊诧地看到那些曾经代指繁华的名词,如沙、如尘、如烟,淹没于半人高的蓬草之间了。
  她唤御夫停下,在一座青砖瓦的小庵堂前敲了敲门。里头好久才传来动静,沉甸甸的,入耳心惊:“谁?何事?”
  谢兰修波澜不惊了许久,此刻却怔忪起来,好半天才双手合十道:“义阳郡外,稍见繁华。我一路从北行来,饥渴交迫,不敢言餐饭,但请赐一碗清水解渴。”
  门打开。她照镜子似的望着那张面庞,眼前模糊一阵,清楚一阵,又模糊一阵,清楚一阵……
  “镜”中人亦复如是,好半天才说:“上苍垂怜!”
  辎车的御夫终于舒了一口气,安然地卸下马匹,任它们在浓郁的草丛间觅食。马儿“咴咴”有声,兴致高昂。
  谢兰修抬起手,遮着眼睛上方,看了看来路,日头照灼下,到处浮跃着一层金色,远处一点看不分明。“今后……”
  谢兰仪微笑着摇摇头:“你看那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1)没有今后了,只有当下。”
  白骨青山,艾萧蓬草,兴亡存续,儿女情长。没有什么花月情根,再割舍不下了!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1)啊啊啊,很眼熟是不是?这属于向孔尚任致敬!
  ………………………………………………………………………………………………………………………………………
  鞠躬谢谢一直追文的众位!
  今天晚些会上一篇后记,可以不看,因为与故事无关,只是讲讲历史上那些人的命运。
  另外,期待大家的留言评价,这将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下一部文什么时候开还没有确定,可以的话,请戳作者专栏。再次叩谢!

☆、附录

  有考据,并会特别说明小说中我为行文而更改的地方。
  【武威公主】
  武威公主拓跋氏,原是拓跋焘的妹妹,公元437年嫁北凉哀王沮渠牧犍为皇后。而牧犍之妹兴平公主则嫁给拓跋焘。其他故事发展略同于小说。后来武威公主去世后,仍与沮渠牧犍合葬,原因很值得探究。
  牧犍被拓跋焘杀时,武威公主已经有了一女,而且这个女儿长成了。武威公主心疼女儿,拓跋焘也对这个外甥女颇为疼爱,因而破格封这位沮渠氏的女孩子也为“武威公主”,史称“小武威公主”。小武威公主出嫁高潜后,念及自己一氏已经无人,所以将自己所生的高氏之子,改姓沮渠,继嗣娘家,这个儿子最后还是要求恢复本姓,袭亲父之爵。
  【拓跋濬】
  拓跋濬为拓跋晃长子,从小深得祖父拓跋焘爱重,常跟随在太武帝左右,被称为“世嫡皇孙”。宗爱杀死拓跋余的时候,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拓跋濬为帝(其实不是高允哦!但是人物太多会昏头的对不对?)。拓跋濬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兴安,史称文成帝。
  政治贡献不多废话了,不过在他祖父大肆灭佛之后,这位文成皇帝复兴佛教,着名的云冈石窟便是从他开始兴建。(我去过!╰(*°▽°*)╯)拓跋焘是其间唯一站立着的一位皇帝佛像,据导游大人说代表着对他灭佛的赎罪。233……狐狸你惨了几千年了……
  拓跋濬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风评不坏,更重要的是,他的皇后冯氏——亦即文明太后——是北魏仅次于孝文帝的重要角色。
  【冯氏(文明太后)】
  阿雁的小名,大约出于后人杜撰。但是作为北燕王室的后人,冯氏及其后几位冯姓皇后、皇妃的故事,在宫史中大放异彩。孝文帝的大冯后小冯后,可以yy的话题简直了!!
  冯雁(先这么叫吧),没入宫中为奴婢,得到了姑母——太武帝昭仪冯氏——关心和教导,而且居然被当时的皇孙拓跋濬看上了。拓跋濬即位后,冯雁先贵人,后皇后。拓跋濬长子献文帝拓跋弘母亲李氏,被追封皇后,估计也是死于子贵母死的风俗。拓跋弘继位后,冯雁以嫡皇后而被尊为太后,把持朝政,但在高允的影响下,她吸收汉法、重用汉人、推行汉化,朝野一片欣欣向荣。后来的孝文帝拓跋宏,也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对汉化的推进做出了几近激烈的改革。
  为政,冯雁是个开明的太后,但是感觉她也是个权势欲很旺盛的女子。拓跋濬在世之初,非常喜欢她,但是到了后期,夫妻却不太和睦。拓跋濬死时,冯雁蹈火自尽,被左右救下。而其后,她以太后听政,干预朝政,终于引起了皇帝拓跋弘的不满。拓跋弘杀死冯雁的亲信大臣,而后把皇位传给长子拓跋宏,退位成为太上皇(感觉里面有故事对不对?),未过多久,冯雁便下毒杀死了皇帝拓跋弘。
  太皇太后冯雁,更加专断独行,一次几乎差点把孝文帝拓跋宏饿死在宫中,还有一次差点把孝文帝打死,但小小年纪就很腹黑的拓跋宏,默默承受,并以他的孝行,终于让没有血缘关系的祖母网开一面。冯雁此时年方而立,性致正高,男宠无数,故事和佳话并存。拓跋宏默默地看着,恭敬地遵从着祖母的爱好。在他的婚姻上,也是默默接受祖母的安排——两个皇后都姓冯啊姓冯,然后呢,一个被称为冯废后,一个被称为冯幽后,这里的故事狗血有趣得要命,不过两女的命运大家自己想吧。
  【高允】
  故事里把他写得好心机婊,其实人家是个真正的君子嘛!(晚上不要来打无良作者……)
  高允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经典代表。曾经在崔浩国史案中,高允差点被杀,太子拓跋晃相救。后来高允就一直感念太子,太子死后不顾一切在拓跋焘面前大哭,拓跋焘居然被他哭得心软,情商很高地表示理解。Orz……
  诛杀宗爱时,高允又很心机地在背后出谋划策。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他历仕北魏五帝,以太和十一年去世,享年九十八岁!!!!!!!死后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
  【古弼】
  古弼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一辈子的大名都没有绰号来得闻名遐迩——其实大名也是从绰号来的:头太尖,像支笔,便被称作“笔头”,后来以“笔”为大名,再后来觉得“笔”字不如“弼”字风雅,又改以“弼”字为名。这个始末,○| ̄|_……
  拓跋焘很看重古弼,把他称作“国宝(大熊猫笑了)”,他的着名故事,本文里都写到了,但是最后扶持拓跋濬登位是我编的。所以拓跋濬对他不好。他继位后,古弼与张黎因议论不合旨意而获罪,遭到罢官免职。二人免职之后,有埋怨诽谤的言论,他们的家人上告他们使用巫蛊手法,因此都被处死了。
  还有拓跋焘的那些妃子呢??狗血故事是神马?
  对不起,史书无载……从皇后赫连氏起,全部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继续下篇,刘宋的那些人们。

☆、附录

  【刘骏】
  刘骏登极前的故事已在文中写到,包括他和路太后那段“美谈”的考据……
  这个人嘛,怎么说,才能是有的,不然不会使沈庆之倒戈,也不会夺取天下。据说诗文也写得不错。
  但是!品德太低劣了!刘义隆的儿子女儿貌似都没有教育好。这点其实远不如拓跋焘家的孩子。(狐狸哭:就是,可是作者你把我们家教育写成啥样了?!)他有没有跟自己老娘那啥留给大家yy,但是他淫/乱大臣之妻,酷爱自家堂姐妹都是不争的事实。和堂姐殷贵妃(刘姓堂姐被刘骏改为姓殷)的爱情故事,如果没有那些变态的事情穿插,倒真是情深款款啊!最后刘骏几乎是为情而死啊衰……
  然后,刘劭开刘宋儿子杀爹的先例,刘骏则把自家叔叔、兄弟、侄子……有威胁的都杀了,然后他儿子小变态刘子业更是以杀人为乐。但是!最开始开这个恶例的其实还是刘义隆自己:他把弟弟刘义康给杀了。所以呢,也是有因果的。
  他们自家人自相残杀也就罢了。刘骏屠扬州城实在是罪大恶极。而且刘骏好奢靡,和他爸完全不一样,本来就衰微的国力越发被糟蹋得厉害。后来刘宋的衰弱趋势非常明显,刘骏就算不是始作俑者,也是推动最大的那个了。
  还有不能忍的,刘骏死后,被小变态儿子追谥为孝武皇帝,庙号世祖。“孝”啊亲!没看出来……“祖”啊亲!大概刘宋个个都是“祖”没有啥“宗”。
  【刘昶】
  史载,他是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母亲谢容华。所以我这么yy了。他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如果往下yy的话,简直又是部小说!
  刘昶,在宋封义阳王,小变态刘子业即位后怀疑刘昶有异心,刘昶被迫带着一名小妾逃往北魏,然后被北魏当宝贝一样任用啊:历任侍中、征南将军等职,官至大将军,封宋王。还以公主下嫁,而且死了一个公主,赶紧地再补上一个公主,结果又死了第二个公主,又补上了第三个公主,“朝廷嘉重之,尚武邑公主,拜侍中、征南将军、驸马都尉,封丹杨王;岁余,主薨,更尚建兴长公主;公主复薨,更尚平阳长公主。”——空前绝后,就怕一个不周到人拍拍屁股走了。他的女儿据载也嫁给北魏王室。
  但这个刘昶脾气很古怪,大约和他当时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土到异族谋发展的苦闷心态有关。他去世时孝文帝为之举哀,加以殊礼,备九锡,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谥曰明。
  【刘英媚】
  刘英媚,生卒年不详,母氏不详,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女,前废帝刘子业的亲姑姑。把她定位谢兰仪的女儿,其实作者好后悔啊好后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也就罢了,居然插在变态身上……
  刘英媚留名,大约就是因为小变态的缘故。她先封为新蔡公主,嫁给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为妻。何迈的母亲豫章康长公主刘欣男是宋文帝的妹妹,因此刘英媚与何迈是表兄妹的关系。
  刘子业继位后,宣其姑刘英媚入宫见面,逼迫与她发生关系,并让她离开丈夫何迈。刘子业把刘英媚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好吧,我其实就是因为这个“谢”字来yy的),而对外谎称刘英媚已经去世。刘子业又杀了一名宫女,毁了容送到何迈府中,用公主的礼仪殡殓埋葬。然后,刘子业封谢贵嫔为夫人,并特别许可,允许刘英媚乘坐有龙旗鸾铃的御车,出入时,所过街市实行戒严。公主的丈夫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而且蓄养了许多为他效死的人。他不能忍受这种侮辱,就计划趁刘子业出游时,将他废黜,拥立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事情走漏风声刘子业亲自率兵杀了何迈。
  刘子业很快被叔叔刘彧干掉了,刘英媚后来的下落不明。也是个悲剧人物。
  【刘铄】
  宋文帝第四子,母为吴淑仪。在寿阳时,这位皇子的不作为就不多说了,毕竟那时候他还小。后来刘骏称帝,刘铄进司空,然后——赐药死,追赠侍中、司徒,谥“穆王”。(这刘骏是神马哥哥!)
  【刘诞】
  宋文帝第六子,母为殷修华。他是个很有才华的皇子,在宋文帝北伐、宋孝武帝讨伐刘劭和平定刘义宣等战争中屡立功勋。刘义隆也曾考虑过是不是立他为太子。
  后来,刘骏他叔刘义宣的女儿被刘骏带到宫里就没有回来(成皇妃了),刘义宣觉得侮辱,起兵造反。镇守广陵的刘诞以北魏常常入侵边境为理由,修治城防,积聚粮草军械,训练军队。当时就传出他要造反的谣言。孝武帝下令将他降爵、削职,刘诞抗命不受。刘骏命沈庆之率军讨伐。刘诞坚壁清野,焚烧广陵外城的民房,将居民迁入城中,而后闭门自守。刘诞在重重围困中投书城外,辩称自己无罪,更宣扬孝武帝秽乱宫廷的丑行,刘骏大怒,下令斩杀刘诞心腹的亲族上千人。
  从四月到七月,广陵久攻不下。最后沈庆之亲临战阵,终于攻破外城、内城,刘诞被杀,传首建康,其母亲、妻子也在城破时自杀。孝武帝认为广陵全城附逆,下令屠城,经沈庆之劝阻改为五尺以下得以活命,城中女子被赏赐给军队,男子则尽数被杀并被筑为京观(按,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沈庆之】
  沈庆之早年曾抵抗孙恩起义(刘裕时期了,此人是老将啊!)此后一直在家种地,三十岁后方才得到征虏将军赵伦之的赏识,担任宁远中兵参军。他作战勇猛,善于谋略,两次参加北伐。虽然原是刘劭的太子左卫,但在北伐中与刘骏相识,后来倒戈助刘骏讨平刘劭、鲁爽、刘诞等人的反叛;历任建威将军、征虏将军、领军将军、镇北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封始兴郡公。前废帝时期(就是小变态刘子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