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沁园春·公主
作者:兩碗米饭
文案
米饭的世界
是故事,也是梦想。
以美丽故事,许你回眸。
作为一个六岁就被养在宫外的公主,年方十六婚事未定,原因基本上与“皇上舍不得”、“公主太优秀”之类的不靠边,皇上根本是忘了。
为了早日子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让身边嬷嬷为自己操心,沁水公主欧阳妙龄决定告别吃喝玩乐看话本的生活,开始为自己寻如意郎君。
可是郎君虽在,嫁人不易。
许她天长地久的那人,最终却只是擦肩。
默默守护她的那个,终究只是情深缘浅。
最爱的那个,恩怨纠缠,情丝难断。
好吧,既然嫁人如此麻烦,那还是回京城吃喝玩乐看话本好了。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恩怨情仇 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主角:欧阳妙龄,段傥 ┃ 配角:苏靖安 ┃ 其它:失宠公主
☆、楔子
南晋历四百零七年春,二皇子欧阳泽继承皇位,号昌平帝。昌平帝即位三日后大赦天下,宴请群臣。
本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好事,却在这天出了件大事。让这一年的春天,因为浓重的血色而变得沉闷。
三朝元老镇国将军唐谦怀酒宴中忤逆犯上,触怒龙颜。满门八十七口,上至九十岁老妪,下至三岁孩童,全部收监。
后又在唐府搜出唐谦怀与敌国将领互通往来的信笺若干,言辞中竟有谋反之意。之后各部不断查出唐谦怀私挪国库银两,私开铁矿,打造兵器,等等罪证,证据确凿。昌平帝一怒之下,下旨满门抄斩。
唐谦怀部下均在塞外镇守,留守京城两千军士长跪午门一天一夜,求皇上开恩轻罚。昌平帝闭门不见,御书房内放下狠话,“谁若再求情,同罪。”
十日后,午时。
东法场内人群涌动,京城万人空巷,聚集在东法场,万千民众跪地高呼,请求皇上饶唐家老小性命。昌平帝一脸威严,不为所动。监斩官诵读唐家所犯罪行后,一声令下,八十七颗人头齐声落地。法场内鸦雀无声。
监斩官跪地高呼万岁,紧接着一排排将士,一片片臣民纷纷跪倒,齐声高呼“吾皇万岁。”
高座上昌平帝缓缓走下,望着发场上绵延不绝的人群,听他们口中带着惧意的高呼声,轻扯嘴角,一贯冷漠威严的声音响起。
“平身。”
场内众人无一人起身,也无一人敢抬头。新帝手段很辣,初登皇位,便轻而易举斩杀了先前极力推举太子的唐谦怀,动作之快,手段之狠,令人背后生寒。
“今日朕深感痛心。唐将军本是我朝最大的功臣,是先帝最信任的部下,然,身为臣子却狼子野心,欲毁南晋国法纲纪,欲颠覆南晋百年基业,种种罪状,皆是死罪。朕初登大宝,在此向所有南晋子民承诺,天地为证,朕为君一日,便要吾国昌盛,吾民长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台之下众人高呼,声音连绵起伏。
昌平帝转身大步离去,后面随行的宫人,高声宣布。“皇上起驾回宫。”
人群渐渐散去,八十七具尸身静陈在法场一侧,血淋漓的模样,让人不敢直视。
又过三日,皇上将京郊的一座皇家园林赏赐给在宫宴中受到惊吓的沁水公主,并亲自为园林题名“沁园”。
又过了几日,沁水公主的母妃瀛妃娘娘在冷宫自缢身亡,年仅六岁的沁水公主正式迁离皇宫,入住沁园。
民间常有人私下里揣测唐将军一家灭门一案于瀛妃娘娘自杀一事之间的联系。有人说唐将军的儿子小名叫“慕瀛”,有爱慕瀛妃娘娘之意,故此皇上借机除掉唐将军,又将瀛妃娘娘打入冷宫。有人说因为唐将军之前支持太子继承皇位,对还是二皇子的皇上诸多排挤,皇上怀恨在心,故意借机除掉他。
不管是怎样的揣测,最终载入史册的内容只有寥寥几笔。“南晋407年春,唐谦怀意图谋反,昌平帝下令诛之。”
作者有话要说: 旧人,新文,我未曾离开,希望你们也还在。
☆、闲中好1
沁水公主欧阳妙龄六岁被送进沁园,自那之后,除非皇上召见,她很少出现在皇宫。以至于皇上甚至忘了还有这样一个女儿。珍妃的小公主才十三岁,前些日子皇上赐婚给了丞相的小儿子,如今沁水公主已二八年华,却迟迟没听闻皇上有给她婚配的打算。跟在沁水公主身边的嬷嬷们急的不行,沁水公主却依旧安然自在。整日在园中玩耍,偶尔趁嬷嬷们不注意,到园林外转悠几日再回来。好在宫里似乎已经忘记了还有一个在宫外的公主,即使她在外面闯了祸,也没人来管。
这一日,是皇后生辰,皇帝在后宫设宴,李嬷嬷得到消息急急地跑来公主的院子里。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李嬷嬷上气不接下气,不知是兴奋过度,还是劳累过度。
妙龄一听李嬷嬷的这兴奋中带着敦促的声音就知道准没好事。放下手里的话本,伸伸懒腰站起身。长长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如果忽略其中的参差不齐,是可以将其看作是黑色的瀑布的。一张不施粉黛的脸细嫩嫩的仿似婴儿一般,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上一摸。一双大眼睛,因为熬夜看书熬得通红,打过哈欠后的眼里湿润润的,可真是一弯动人的秋波。
李嬷嬷已经走了进来。看到妙龄伸懒腰打哈欠的随意模样,一脸无奈。
“公主,公主怎的又不梳头?这……又不束腰。哎呦,好好端端的一个公主,偏要弄得比市井村妇都不如。”
李嬷嬷嘴里埋怨,眼睛却还是忍不住去看毫无形象的欧阳妙龄。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惆怅。高兴的是公主如今出落成了一个大美人,她敢保证,皇上若是见到她一定会喜欢她,会给她定个好婆家。惆怅的是,这个大美人偏偏不修边幅,整日不梳头不洗脸,除了看书就是舞剑。看书还好些,好歹不会伤了她那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有次舞剑,不小心将辫子给割了半截,气的李嬷嬷联合其他人将她的剑给藏了起来。剑是藏起来了,公主却不肯梳头了,倒不是闹脾气,是觉得这参差不齐的头发不论梳什么发式都费时费力,索性不出门就这样散着。
妙龄伸手擦了擦眼角因为哈欠流出的泪,一脸的不在意。
“李嬷嬷您别拿市井村妇同我比较,那些村妇要知道了,怕是要骂我的。好端端的自在日子,恁地被那沁水公主身边的李嬷嬷那张嘴给毁了去。市井村妇虽不比那些王公贵族的女子,那也是端庄贤淑,怎可同我这个无教养的丫头做比。想想都觉得怪可怜的。”
妙龄随手拿起果盘里的一个樱桃放在嘴里,真甜,又拿一颗递给李嬷嬷。
“这樱桃可是咱自个儿园子里的?”
妙龄声音如同沁园里那弯日夜不停流的小溪水,轻缓温柔,听得心都痒痒。
“是,东花园里的那几株今年开得早。”李嬷嬷虽然心里不高兴,还是规矩的回答妙龄的问话。
“那怎么没提醒我去赏樱花,我今年都没在园子里赏过樱花呢。”
妙龄一脸遗憾,这樱桃都能吃了,她才想起来去年冬天说好了请孔二哥来赏樱花的事。
“李嬷嬷,要风静去东花园采一篮子樱桃来,挑好的,我要出门去。”
妙龄说到做到,转身就要进屋去,被李嬷嬷一把拉住。
“哎呦,我的公主,您还要去哪,这都什么时候了。老奴有事。”李嬷嬷说道有事时的表情,可谓是眉开眼笑,妙龄就知道,这肯定是关于把她嫁出去的好事了。这是个大事,该认真听听才是。
“今晚皇后生辰,皇上在宫里设小宴,公主也该去尽尽孝心的。”李嬷嬷知道妙龄不喜欢这些,但是总不能她一个奴才去找皇上给自家主子说亲去吧。有些事还是得妙龄自己争取不是。
“都哪家公子过去?”妙龄冰雪聪明,李嬷嬷这样一说她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先听听都哪些人,若感兴趣,去见见也无妨。可是她向来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
李嬷嬷一见有戏,把自己打听出来的消息竹筒倒豆子一般,哗啦啦说出来。
“别人就不说了,说了你也看不上眼。今儿据说一直驻守塞外的镇远侯的二公子进京,专程给皇后贺寿来的。这二公子就是前段时间随镇远侯打退了黎国叛军的主将呢,在塞外是有名的翩翩佳公子,不仅学富五车,武艺超群,人长得更是丰神俊朗。还没进京,就掳去了不知多少芳心。镇远侯这次派他来京贺寿,目的就是希望能给他选个正妻回去。”
妙龄先前还挺感兴趣,一听说选个正妻回去,那就是说她要离开京城到塞外去,眉头一皱,远嫁啊。
“若是公主看中了,皇上定然舍不得公主远嫁,到时候必然要留他在京里,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李嬷嬷笑着说。
妙龄点点头。
“他真的亲自带兵打过仗?”妙龄忍不住确认了一遍。
“这是当然,你今晚见着了,可以问问啊。”
妙龄低头想了想,点点头。
“好,那我就今晚进宫尽尽孝心去。现在先去给我摘樱桃,我要出门的。”
李嬷嬷一脸无奈,“公主,樱桃不着急,咱好好打扮打扮。”
“李嬷嬷,这才上午,进宫之前再打扮不迟,我可是约了人的。你先去给皇后娘娘准备礼物去吧。我送了樱桃就回来。”
妙龄也不多说,进了卧室,找出自己那套月白长衫,匆匆换好,自己简单束了发,因为头发参差不齐,又带了一顶帽子。对着铜镜看了一眼,满意的一笑。
欧阳妙龄这些年在一群嬷嬷和宫女侍卫中间长大,对外面的生活根本没有任何了解。在她十二三岁的时候,嬷嬷们就开始在她耳边灌输一个思想。嫁个好郎君,这辈子才算圆满。她对于好郎君没有概念,也知道自己的郎君自己做不得主,不过她也无所谓。她始终相信,她的父皇不会真的把她忘了,就算把她忘了,应该也不会忘记她那个已故的母妃。
这些年,关于小时候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是皇上当年送她来沁园时的话,她却时刻记得,皇上说,“龄儿你要记住,父皇这辈子最爱的是你母妃,她为朕做的,朕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时候她年纪尚小,不懂得皇帝目光里的含义。只知道自己刚没了娘,爹也不要她了。抱着皇上的大腿就是不肯走,直喊父皇别不要龄儿。这些年她也还是闹不懂为什么皇上那么多的儿女就只有她被送出来了。不过现在对已故的母妃和宫里遥远的皇上都淡了,只是一直记得六岁时父皇对她说的那句话,所以对于自己的婚事从来都没有担心过。
只是到了十六岁,眼看着自己的姐姐妹妹相继许了人家嫁了人,皇宫里只有一个和她同龄的二皇姐没有许配人家。二皇姐妙赞是这皇宫里最优秀的公主,是皇帝最喜欢的公主。也正因为最优秀的二皇姐还没有许配,所以她私心里也认为在皇帝眼中,她和二皇姐是一样的。
这些年来她总是会这样找一些牵强的理由来证明那个几乎从不召见她的父皇是爱她的。
虽然人在沁园,但是除了不能经常见到皇帝,其他的都很好。在沁园里她有自己专门的夫子,也有教习她武术的师傅,还有一群任她使唤的嬷嬷宫女和一群保护她的大内侍卫。
她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练剑。十三岁的时候,两位老师先后离开沁园,她的生活就变成了现在这种每日与话本长剑为伴的散漫摸样。妙龄倒是喜欢这样过活,可是嬷嬷们不喜欢,她被说的烦了就偷偷跑出去玩,出去的次数多了就上瘾了,嬷嬷们拿她没办法。她自然知道分寸,在外面从来不会暴漏自己身份,也不闯大祸。时间长了嬷嬷们也就默许了她的这种行为。不过在她15岁及笄之后,又开始限制她。她也懂得女孩子家不该总是一个人往外面跑。于是听话的开始学学女红,没事绣绣花做做诗句,可是嬷嬷们得寸进尺,竟然要她化妆出门串亲戚,她自幼一个人在这沁园里,哪个亲戚来关心过,凭什么她要各个去拜会。索性,花也不绣了,诗也不作了,继续看话本练长剑,有事找嬷嬷,没事街上逛逛。
现在对妙龄来说,生活无大事,唯一的乐趣就是上街转转,偶尔还能听听江湖趣闻。对于那个镇远侯的二公子她自然是知道的。以前只当成话本里的故事来听,现在这个大活人要出现在京城,她自然要多了解了解才好。如果真的不错,就向皇上说明,嫁了他,省的嬷嬷们整日提心吊胆,怕她嫁不出去。
胡不归拎着一篮子樱桃走进前厅,恭恭敬敬的向妙龄行了礼。
“李嬷嬷越来越聪明了,都说了会回来,还要不归你来看着我。”妙龄拿着折扇走在前面,身后面容清冷的胡不归拎着一篮子红樱桃走在后面。
胡不归是个高手,在沁园众多侍卫中,只有他没有被妙龄打败过。李嬷嬷等人自然而然的认为胡不归能管得她,她不愿意回家的时候,胡不归可以用武力把她扛回来。谁叫她心软,从来不罚人呢。
胡不归一听妙龄的话,心里老大不高兴,一个大男人拎着一篮子樱桃,这样子上街得被多少人笑话啊。如果不是风静在他耳边叨叨个不停,他才不愿意跟来呢。
“不是李嬷嬷,是风静。”
听听这声音,冷的人得多穿件衣服。
“嗯,也是,李嬷嬷也使不动你。我估摸着在这沁园除了我,你就听风静的。”
妙龄头也不回的继续走,胡不归就是面冷心热的主,看着吓人,其实很好哄,也就李嬷嬷觉得他能管得住她。
胡不归抬头看了眼妙龄,真想把手里的篮子扔出去,合着你什么都懂,就是故意不成全我俩,怪不得嫁不出去。
胡不归为什么敢这样在心里诋毁妙龄,原因很简单,他敢赢了公主,别人敢吗,所以他敢在心里诋毁公主,别人不敢。
作者有话要说: 写得慢,但一定会写完的。
☆、闲中好2
朱雀街是京城最繁华的街道,贯穿京城东西,妙龄所在的沁园在城西,她要去的孔欢辞孔二哥家中正在城东,她要穿过整个朱雀街才能到孔府。
妙龄在朱雀街立刻下了马车,她喜欢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