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那些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那些年-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幸好,是个妹妹。
  儿子,在这个年代就是负担的象征,要养大,要培养,要读书,要找媳妇,要修房子!女儿就很好养了,养大了,嫁出去就是了,没有丝毫的负担。可也有些老一辈觉得养女儿是亏本,因为是给别人家养的。
  母亲说小时候,在老家外公有时候生气骂她们三姐妹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读书,读书干撒子,长大了还不是去给人家屋里煮狗饭!
  养儿防老,养女赔本。
  总之,父母抚养子女都是不容易的。
  妹妹从小就一直跟在自己后面,砖厂里就七八个小孩子,没事就四处跑,这里能玩儿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沙包,土坑,戈壁滩……
  吃饭的时候,母亲一直不断的给自己碗里夹鸡肉和排骨,一只鸡的两根鸡腿都放在了自己的碗里。
  “呵呵,在老家,你未爷给你煮鸡肉吃过米?我们小的时候,一年才吃的到一回鸡肉,好的肉还是给你幺舅舅吃了的,我和你两个夭夭,都只有喝点点汤……”
  母亲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提起了老家的事,说了这些。夭夭,就是姨姨的意思,母亲是五兄妹,两个舅舅,三个姨姨。
  王恒潇急忙道:“未爷和未婆都给我煮过鸡肉和排骨来的。”
  母亲点点头,沉默下来,开始吃饭。
  妹妹眼馋地看着王恒潇碗里的两根鸡腿,王恒潇笑了笑,夹起一根鸡腿,放在妹妹的碗里,道:“多吃些,吃了鸡腿干,跑的快些……呵呵……”
  妹妹开心地笑起来。
  母亲和老爸看到哥哥关心妹妹,也都笑起来。
  吃了饭,老爸就上床去睡觉了,做了几天的车,真的很疲惫。
  在里面的小屋里,专门给王恒潇扑了一个钢丝床,靠着炉子的火墙,很暖和。母亲亲自送王恒潇上床睡觉,帮他脱衣服。
  似乎,一切都是如此的理所当然,如此的温馨,如此的真实!
  王恒潇躺在被窝里,妹妹站在门口,手里拿着电灯开关的绳子,脆生生地道:“锅锅,我关灯咯……”
  王恒潇点头:“嗯,关嘛。”
  啪……关了灯!
  吱呀……妹妹将门关上出去和父母一起睡觉。
  王恒潇躺在床上,精神出奇的好。
  心中很是激动,他不知道自己这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
  自己真的回到了小时候,真的将要重新经历一遍自己的人生……那么,自己能够改些什么呢?
  想了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睡去的。
  第二天一早,王恒潇就醒了过来,被窝外面有些清冷,因为晚上炉子熄了的原因。
  不过,王恒潇没有赖床,直接起床,轻轻的打开门,外面的屋子里,父母和妹妹都还在睡觉。
  冬天,砖厂的人都没事,除了睡觉,就是打麻将,打牌等等的娱乐。
  而且,这里的工人都是从四川那边过来的。因为当年建这个砖厂的老板就是四川人,建好之后就从四川老家带来了大批的工人,后来的几任老板都是如此,这里的工人也就一直是四川人。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王恒潇好奇这么早会是谁过来,低声道:“哪个?”
  “呵呵,撇娃儿撒,我是你大爹……”
  王恒潇恍然,这是赵家大伯,在四川,大爹就是大伯的意思。想来是知道父亲和自己昨天回来,所以今天过来看看,串串门。在这西北之地,两家人是亲戚,平时都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去年王恒潇治病花了那么多钱,有一小部分就是从赵家大伯家里借的。
  
  第四十九章 迷茫的未来
  
  (哈雷1969,这催更有些重……这本书我知道许多人可能不喜欢……三江的成绩比较扑,这一点我想到了,因为一开始就不是主流小说的那样,我的开篇猪脚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一开始就受到某某美女的侮辱然后要找回场子矛盾期待,也没有什么大杀四方,从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布局世界……这些,我不是不会写……我也能写出来,就是那么回事,大家都能明白。开始写的时候,我也想过是不是要写这样的,可是我开始敲键盘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写成现在这样的了。或许这才是我真正想要写,有许多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还有就是我从小就幻想的江湖梦想了……情节推进也比较慢,因为我喜欢把每个人都写的清楚些。不管怎么样,三江上去了,编辑支持了,读者也支持了……我就会写下去的,慢慢的把我心中想写的写完……谢谢大家的支持……)
  西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
  冷冽的风,干燥的气候!
  王恒潇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中年男子,面孔黝黑,身材有些臃肿,正是赵家大伯。王恒潇喊了一声:“大爹,这么早就起来咯!”
  大伯伸出手,在王恒潇的脑袋上摸了一下,笑道:“是呀,过来看看你和你爸爸,老家好不好耍?看你娃儿的身体瓜好的样,你未爷没有亏待你哈。”
  屋里,父母已经起床了,只有妹妹还赖在床上。
  王恒潇给大伯端来凳子,道:“老家有个李医生给我开了一些中药,吃了才好起来的,原来去县医院都不管用。”
  在王恒潇的印象中,这位赵家大伯就是一个胖胖的,嗓门大大的人,爱吹牛,爱忽悠,年轻的时候爱喝酒。
  前两年在大队街上和几个山东人拼酒,有过一次喝二十二瓶啤酒的记录。
  不过,整个和惠乡,有门有户的人,大伯都认识一些,也就是说,门路比较广,去年被厂长指派当了砖机上的领班,手底下管理者二三十个人,所以平时说话很有底气。
  相比于大伯,王恒潇的父亲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了,就是做自己的工作,上班下班,月底领工资,很规律。所以四五年后砖厂倒闭了,父亲一时间找不到事情去做,因为没有太多的门路。
  父亲和大伯面对面的坐着,说着老家的事情。大伯一家当年和王恒潇一家一起出来,至今也没回去过,对老家还是很挂念的,虽然对老家的印象不好,没得吃,没得穿,没得花。可是大伯在老家还有一个老父亲,今年有七十高龄了。
  王恒潇父亲在老家那几天,还专门去赵家那边看望了一下大伯的老父亲,留下了大伯让父亲捎带回去的五百块钱。
  “他的身体还好,眼睛还是看不到,说话很硬朗,屋里都挂的腊肉……还留我吃了顿饭。”
  王大国说起了大伯父亲的情况。
  大伯有些唏嘘:“哎,我这几年也是没办法,不是的话,上个月就和你一哈回去了。”
  大伯两个儿子,老大今年快二十了,老二也十五六岁了!都比王恒潇大很多。
  已经在给大儿子张罗着找媳妇了。
  在王恒潇的记忆力,也就是明年,大伯就会带着大堂哥回老家,然后找了一个媳妇带了过来。
  “我看撇娃儿身体瓜好嘛,不像是得病的样子。”
  大伯将王恒潇搂过来,抓着王恒潇的小手说道。
  王大国笑道:“这娃儿也是有福气,县里的那个算命的张瞎子说他就是前两年有一坎,过了这个坎,就好了……以后一辈子就顺风顺水的了。”
  “呵呵,那就好,撇娃儿,等哈儿晌午的时候,来大爹屋里吃饭,你大妈给你煮了鸡肉,还有两个鸭子……”
  大伯笑道。
  王恒潇点点头,乖巧地道:“嗯,要得。”
  大伯一直都对自己不错,虽然十几二十年里和父母有过那么几次争吵,可是毕竟两家是这里相依为命的亲戚,后来关系一直都很好。王恒潇在外上学的时候,每次回来大伯都会给他塞一些零花钱。
  两个堂哥时常说起,他们老爹对他们都没有对王恒潇这么好过。两个堂哥是在老家长大的,十几岁了才来新疆,可以说是真的没过几天的好日子。
  大堂哥老实本分,比自己的父亲更加的老实。二堂哥则是奸猾,唯利是图。两个堂哥是亲兄弟,可是性格截然相反。
  现在,大堂哥已经在砖厂上班,二堂哥应该还在十几公里之外的一所中学上学,按照发展轨迹,明年就会辍学,然后去学艺。
  “哎呀,今年砖厂没赚到钱,王保管说亏了一万多,好多砖都没卖出去。过两年说不定乡政府要把砖厂卖出去……”
  大伯和厂子里好多人都熟悉,知道一些内幕。
  王保管姓王,是厂里的会计,专门计帐,开发票什么的,所以叫做保管,名字叫什么,似乎厂里的人都不清楚了。
  王大国有些发愁地道:“要是卖出去,那我们就不好干了。”
  现在厂子是政府的,大家都觉得有保障,是给政府,给国家干。如果卖给私人了,就会觉得没保障,也会被老板狠狠的压榨,工资肯定不会如现在这样轻松好拿了。
  “是呀……”
  大伯很感叹地道:“这几年做撒子都不赚钱,那些维族人,就是靠屋里的几只羊在吃饭,看看我们东边和上边那些地,都空起的。种地也不赚钱,就是种些麦子,能自己吃。种其他的苞谷和棉花,都是亏本。”
  听到这话,王恒潇一愣,看了看父亲和母亲,还有大伯,以及在床上玩耍着父亲带回来的一个皮球的妹妹,开口道:“爸爸,我在老家听人家说,这几年南边需要棉花做衣裳,棉花价钱肯定要提升,种棉花可能要赚钱的。”
  王大国对自己的这个六岁的儿子可不敢小看了,这小子是在自己的面前杀过人的,还救过自己的命,自己口袋里保管的一万块钱也是这小子从警察身上敲出来的,这钱他还没拿出来给王恒潇母亲说。
  关于儿子的那些事,他也不会告诉任何人,即使是儿子的妈。
  可是听到儿子说起未来的计划的事,还是觉得有些不靠谱,这是大人的惯性思维,小孩子整天就知道胡闹什么的,哪里知道正事?
  还是问道:“你是听哪个说的?”
  王恒潇想了想,道:“就是玲娃儿屋里那边几个从广州打工回来的叔叔说的,他说他们厂子就是做衣裳布料的,这两年都很难搞到原料。”
  玲娃儿,就是陈晓玲。
  说起这事儿,王大国一下子来了兴趣,自己儿子在老家订婚的事,他可还没和儿子的妈说起过呢。
  说起来,有些不称职,可这不是刚回来么?
  “玲娃儿,这回我回老家,给撇娃儿订了亲,就是陈家湾的那个老师家里的丫头……是撇娃儿的未爷去说起的,他们屋里也同意,我就去和他们吃了个饭,订了亲,那个丫头可爱滴很……”
  王恒潇父亲笑着说道,摸了摸王恒潇的脑袋。
  前世,王恒潇快三十也没结婚,一直都是父亲的心事,几乎每天都想着儿媳妇和孙子。这一世,儿子六岁就给订了亲,可以说王大国是真的很高兴。
  “嘿……撇娃儿,你娃儿要得呀,这么小就有了媳妇了,你宏哥哥二十岁了都还莫的媳妇哟……”
  大伯一下笑了起来,不过眼中有一些不自然。
  王恒潇印象中,大伯一直就是一个要强的人,自己的儿子还没找到媳妇,觉得有些面子不好看。
  在这个年代的老一辈的心中,儿子找媳妇是父母的责任,找不到,就是父母没本事,说出去,是很丢脸的事。
  “我屋里撇娃儿这哈就有媳妇咯……呵呵……”
  母亲也笑起来,将王恒潇搂了过去,对此事没有反对,她对老家那十里八湾的人十分熟悉,父亲说是陈家湾的那个老师的女儿,她一下就知道是谁。
  
  第五十章 听儿子的
  
  (谢谢大家的支持……谢谢两位打赏的童鞋的支持……今天有些事,等下要出去,晚上如果回来的早,就会有第二更,如果回来的晚了,就抱歉了……)
  饶是王恒潇两世为人,依旧对这个话题很敏感,很不好意思,小脸红彤彤的。
  “妈,媳妇是撒子……”
  两岁的妹妹此时正是最好奇的时候,对什么都想要问个为什么。
  王恒潇接口道:“媳妇是吃的。”
  父母和大伯都笑起来。
  一家人一起乐呵的说了一会儿,大伯就回去了,让王恒潇一家子中午去他们家吃饭。
  “撇娃儿,你给妈说哈子,你听的那个棉花价钱要涨价,是哪个说的?”
  母亲一直对王恒潇的话很在意,这一点在前世就是如此,虽然有反对,可是只要是王恒潇决定的事情,母亲就不会反对,只会利用家里的资源支持下去。
  而且,母亲一直说,家里的儿子就你一个人,以后这个家就是你担起来,要有担当。相比于老实本分的父亲,母亲有颇多主见和想法。
  来新疆这几年,都在砖厂里上班,母亲也一直寻思着变化,能有个自己的门路,总好过给别人打工,而且还是做苦力的。
  “老家瞎子说的,撇娃儿病好了就运气来了,说的话肯定管用。”
  母亲很相信这个。
  老爸卷起一根磨合烟,抽了起来,低声道:“在砖厂上班不是瓜好的嘛,去种地做撒子,要是亏了怎么办?”
  这年头,在西北种地就是亏本的,除了兵团里那些人是按任务去种地的,其他的农民都是种一些麦子,因为麦子即使卖不出去,也可以自己吃,没收入,也能保住一张嘴。
  王恒潇将妹妹抱着坐在板凳上,抓着妹妹两只肉嘟嘟的手,道:“爸爸,大爹都说了,这个砖厂今年一直都是在亏钱,肯定开不了多久了。我们不可能一直在这儿……不如早些弄自己的门路……”
  如果是几天前,小小的王恒潇要在整个家的发展走向的问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话,铁定被老爸狠狠的瞪几眼,然后无视他的话。
  王大国却是比较重视。
  一拍手!
  道:“要得,明年我们就种地,种棉花,砖厂里,也还干,等过了明年再说。”
  王大国决定下来。
  其实,他心里的底气还是王恒潇的那一万块钱,想着反正是白来的,就拿去种地去。
  这个年代,种地的投入很少的,特别是棉花这种亏本的经济作物,基本上没人种,每亩地的投入也就是两百块左右。
  ……
  中午,去大伯家里吃饭的时候,王恒潇的父亲王大国就和大伯说起了这件事。
  “种棉花,说老实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