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日子过得不错,依我说,那酒楼的生意不做也罢!”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什么的都有,无一例外的都是反对的声音。
她们想当然地觉得,这是老爷要敲诈她们的私房钱呢。老爷也恁不地道了。这酒楼出了岔子,凭什么要让她们拿钱来垫底?不行,这银子不能出,出了就要不回来了。
“呵,如果连自家的女人都搞不定,还怎么去游说那些商户和百姓入股?”青苹在边上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就果断回房补觉去了。
午饭是张皓陵亲自送到房间里来的。能够劳动二少爷亲自送饭,只怕在这家里除了青苹,再没第二人了。
然而青苹并不领情,这家伙好生讨厌,正做着好梦呢,就被他给惊醒了,气得狠狠地用脚揣着床铺。
桃枝在边上不由为张皓陵鸣着不平:“姑娘,奴婢看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呢。二少爷一门心思地对你好,你还整天甩脸子给他看,这让奴婢都看不过眼了!”
青苹顿时黑了脸,“本姑娘乐意!怎么地,你要是真想去给二少爷暖床,本姑娘不拦着,去就去呗!”青苹正想找人出气呢,这丫头正好撞枪口上了。
桃枝被她这一通抢白,羞得脸都红了。
张皓陵在外边房里听到动静,直接闯了进来,“哟,醒了哇,这么大个人了,还赖床!,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青苹看到他,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床上的枕头,就朝他丢了过去,“作死啊!你这是要故意毁我名节还是咋的?居然都跑到我睡觉的房间里来了!”
张皓陵这才意会过来,随即讪讪地退了出去,惹得旁边的桃枝敢怒不敢言的,望着张皓陵走开的背影默默流泪。
青苹这一通发泄过后,心情顿时就好了许多。随即慢腾腾地起床穿衣,然后就着温开水漱了漱口,也不理会旁边发呆的张皓陵,开始吃起午饭来。
然而眼角的余光却瞟到了桌上那撂厚厚的账本,想必是这小子才刚拿过来的。
青苹随手拿过来,一边吃饭一边慢慢翻看。上面记录的,正是张家这五年来各个产业的支出和收入。最后的一本,是目前可以动用的现银和一些需要短时间内偿还的债务。
青苹越看越心惊。
原来,这张家,比她想象的更加恼火。不说别的,单就“方氏钱庄的”的欠银就高达二十万两,也不知是怎么欠下的。还有其他,零零碎碎地,也欠了好几万两银子。
还有那些个产业,几乎百分之八十的都是亏损,而且是连续五年的亏损。就那百分之二十的盈利,也都是点蝇头小利,根本当不了事。
再看账上的现银,已不足五千两。而张家目前的生活开支,每月最起码也得一千两银子。照这个来算,也最多还能支撑五个月而已。
所以,重建酒楼的银子,还真得要空手套白狼才行。也难怪,两父子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同意她的方案;也难怪,张富贵会无条件地信任她。
因为,他们真的无路可走了!
042 回村
趁他们筹集资金的时间,青苹速度回了一趟飞马村。
怎么说,那里都是她的家呢。
叶家大小见她突然回家,且还拉了满满一车的东西,眼睛里都冒出了绿光,一个个的像狼似地盯着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袱。
青苹笑着走上前,跟大哥大嫂打了招呼,便搂了宝儿亲个不停。
洪氏急忙带着儿女们跑过去,在帮忙将车厢里的各种货物卸下后,就打算搬回屋里去,却被青苹摆着手势止住了,“不用了,就放在那吧!”
“做什么?”洪氏不甘心地放下白面袋子,一脸的疑问。
青苹也没答她,只笑着对一边的钱氏道:“大嫂,叫人通知邻居们来咱家一趟,按照每户一旦白面一匹布料的标准,给大伙发发。另外,那里还有些糖果,也都给孩子们分一分。”
“什么?你要将这些东西全都分给别人!”洪氏大吃一惊,那破嗓门吼得尤其响亮。
“那有什么,好东西自然要大家分享啊!再说了,以前咱家也没少得大伙儿的照应。”青苹毫不在意地回了一句,又继续跟宝儿逗着乐儿。
宝儿也是个粘人的,腻在青苹的怀里硬是不肯下来,“三姑,你怎么去那么久啊!宝儿以为你再也不回来了呢!”
“怎么会呢?这里是我的家,我肯定是要回来的呀。”青苹亲够之后,又蹭了蹭他的头,“给姑姑说说,姑姑不在家的这些日子,你乖不乖啊!”
宝儿嘟着嘴,脸上的神情说不出的认真,“我当然乖了。因为娘说,我要是不乖,姑姑以后就不拿银子回家了,那样全家都得饿肚子呢,宝儿就再也没有糖葫芦吃了!”
“哟!原来你是个好吃鬼啊!”看着他那可爱的小模样,青苹忍不住揪了揪他的小脸蛋。小脸蛋软乎乎的,揪着真舒服。
安邦听着自家儿子如此说话,登时就有些尴尬,“青苹,那都是说着玩儿的,这孩子,越大越调皮了,天天嚷嚷着要来镇上找你,我都快被他缠晕了!”
“孩子嘛,都这样。调皮点好,调皮的孩子聪明。咱家宝儿,将来可是干大事的人呢!”前世的青苹特别想要个孩子,可是那个挨千万的总是推山阻四,先前不知道原因,待到真相大白时,青苹欲哭无泪啊。
这一世,才穿过来就遇上了个乖巧宝儿,一下子就投了缘,没来由地喜欢了。
安邦瞧着姑侄俩亲密的样儿,心里着实欢喜,嘴上却笑骂着道:“你呀,太惯着他了,这小不点儿,精着呢!”
“精点好!大哥,难道你想要个笨笨的木头孩子啊!我就喜欢宝儿这样的,乖巧又聪明、懂事,将来准有大出息呢!”
青苹夸完宝儿后,又想着宝儿今年都三岁多了,已经到了认字的年纪。
想着前世的那些孩子们,三岁就已经上幼儿园了。于是转头提醒着钱氏,“宝儿也有三岁了,是不是该让他学着认字了。大嫂,你识字,自己先教教他吧。回头得了机会,得送他上学堂呢。”
钱氏忙不迭地应了,“教了的。宝儿,快去把你写的三字经拿给三姑看看。”
宝儿听了,果然屁颠屁颠地往屋里跑去。
青苹瞅着跟前有些不自在的绿苹如苹,心里又是一动,看着钱氏道:“大嫂,你还真的要去打听一下了,看咱附近哪个村里办了学堂的,让绿苹几个也上学去吧,多认几个字,总是好的。”
“真的,青苹,你真打算让他们上学去啊?”洪氏急忙喜悠悠地凑过来,讨好地跟青苹说着话。
绿苹如苹听了,也都是一脸的喜色。
钱氏却有些为难地道:“要说学堂,新凤村就有一个。可是那里的教书先生前些天回了老家,说是家里的老爷子去世了,恐怕不会再来了。”
青苹沉吟了一下,“我看,这事儿还得去找里正商量。咱村的孩子也多,干脆自己办个学堂好了。”
“那得要不少银子呢。青苹,你也知道的,咱村这么穷,饭都吃不起,谁还有闲钱,请教书先生呢!”
“没钱咱也得请。穷并不可怕,没知识,没文化,才可怕。放心吧,这事我会想办法的,到时你帮着安排就行了。”
两人正聊着呢,跑去叫人的安国安康已是领着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往叶家的院子而来。
青苹这次回村,自然不是显摆,再说她也没那工夫显摆,只是想着回来一趟不容易,邻居们又都穷得那般叮当响,有机会给他们送点福利,那也是应当的。
如今的青苹在张家可是有特权的,想要银子,直接到账房领取就是了,根本不用过问任何人。老张家虽然没落了,但这点银子,也还是拿得出来的。
钱氏按照青苹先前的吩咐,将白面和布匹一一分发给众人。
大伙儿得了青苹的好处,自然要说她的好话了。
“三丫头真是个好的,发大财了也没忘了大伙儿!”
“可不是咋的?给她家盖房子那会儿,我家三儿正发着烧呢,又没钱看病,她硬是多给了我一两银子,不然咱家三儿的病也没那么快好!”
“是啊,这丫头善良,别看平时不吭声不出气的,其实心里一直记挂着大伙儿呢!”
杵在边上的洪氏,瞧着钱氏将那些白面一旦一旦地分给那些村民,肉疼得直咬牙,但却没有吭声。想必这些日子里被钱氏修理得老实多了。
而安国安康两个,也不如以前那般歪孽了。先前被钱氏支使去请人,这会儿拿了糖果,到一边吃去了。
青苹瞧着,很是满意。
看来这钱氏,的确是个会持家的。
青苹随即打量起周围的布置来。
房子修缮过了,屋顶上的茅草换成了土瓦。土墙外面刷了一层白白的石膏,看起来特别明亮。院子里的杂草早已被清扫一空,归堆到看不见的角落去了。挨着土院墙四周,似乎种的是花草,想必才刚弄了没多久,泥土都还是新的呢。
看着焕然一新的叶家,青苹顿时觉得有了家的味儿。
钱氏随即笑道:“我自己做主,帮你换了个房间,去看看,满意不?”
青苹听得她的话,忽然就向往了起来。
钱氏给她新换的房间,是左边的一间大房子。
地面是特意凿平过的,墙面也是新粉刷过的。床虽然还是木板床,却宽大了许多,也不知她从哪里弄来的稻草,铺得厚厚地,稻草上面又铺了张席子,床上崭新的花面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的。旁边还搁了个一人多高的大衣柜,另简易梳妆桌一张,铜镜一面。两面窗子也都糊了粉红色的窗户纸,看起来特别温馨。
看得出,钱氏是花了心思的。
青苹不由转头对钱氏表达谢意:“大嫂,让你费心了!”
“干吗这么见外呢?都是自家人儿,再说这都你的功劳呢!”
青苹轻笑,也不跟她客气了。
再从屋里转出来的时候,大部分的村民已经走了。就还有刘婶和叶家大伯娘在那儿闲聊。
青苹想着刘婶的救命之恩,又想着大伯家的窘况,便又主动给他两家各加了一旦白面和一匹布料。喜得刘婶和大伯娘当场落泪,拉着青苹的手半天不舍得放,最后在青苹的反复劝慰下,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午饭是洪氏和钱氏一起张罗的,虽然不如张家的大鱼大肉,但各色清粥小菜,吃起来却是另有味道,尤其是钱氏自已泡的萝卜条,又酸又脆又又爽口,青苹破天荒的吃了三碗米饭。
午饭后,青苹带着一家大小,拎着方景天从袁大人那里要来的那半包甜高梁种子,兴致勃勃地去了新凤村边上的那块碱盐地。
洪氏扭捏着不想去,“青苹,咱家的日子过得可以了,这地不种也罢。”
青苹凤眼一瞪,“咱们是农民,不种地吃什么?”
“可是,你不是在张家干得好好的么?张家那么有钱,还会短了你的么?再说了,这块地也种不出什么好东东来,何苦白费力气!”
狗改不了吃屎,这老婆子就是个懒的,青苹也懒得跟她讲大道理,只一句话呛了过去:“你要想过好日子,就得事事听我的安排,否则我叫爹将你撵出去!”
“你爹?他要回来了吗?”洪氏顿时面露喜色。
“快了,也就这几天了。我可警告你哈,等我爹回来了,你得好生伺候着,但叫我知道你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莫说我不会放过你,大哥也不会饶了你的。”
洪氏面上唯唯喏喏地应了,然而心里却如猫爪一般,痒痒着呢。
亏得钱氏看管得严,又一直拿家规压着,洪氏虽然也想与苟二狗来个野合,但却不敢冒那个险。这些日子里,她虽然每天都被钱氏逼着干些家务活,但在饮食上,可比之前好太多了,不说顿顿大米白面,一天里还是有一顿的,两三天还能吃上一顿肉。
钱氏的手艺,那还真是不错的。如果为了贪一时之欢,被钱氏逮着,再告到里正那里,她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043 下地
说话间,一家子都到了地头。
青苹记得上回走的时候,苞谷梗子都还是绿油油的呢,苞谷米才长出嫩嫩地一小不点儿,个个背着大红帽儿。这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梗子都蔫了黄了,苞谷也都挣开了苞衣,露出里面金黄色的籽儿来,瞧着可喜人了。
而这块光秃秃地碱盐地,在硕果累累地苞谷地儿中间,就显得特别打眼了。
虽然,这会儿已经不是种植甜高梁最好的时节了,但这东东就是个贱的,对季节的要求也没那么严格,只要在霜降之前收割就可以的。
然而在下种子之前的松土过程,就有一些小小的注意了。
松土,必须要深耕细整,土块细碎,无大坷垃才行。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土壤的熟化,改善土壤的结构,为种子发芽和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青苹首先做了试范,又讲解了一番,然后挽了袖子就埋头苦干了起来。
洪氏没得说的,抡了锄头就在另一边娴熟地刨了坑。她原本的出身就是个农民,在娘家的时候也没少干农活,只是因为后来嫁到叶家,被叶有福贯懒了,但手艺还是在的。
钱氏在边上看了好一会儿,才笨拙地挖了第一锄。
钱氏在嫁到叶家之前,一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闺秀;嫁过来之后,因为无地可种,也一直没有下过地。不过她也是个聪明的,一学就会,不多会儿就已能够熟练地使用挖土工具了。
姑嫂俩一边挖地,一边闲聊。
洪氏那边队伍虽大,可劳动力并不强。
因为绿苹如苹没抡两翻土,就果断耍起了大小姐脾气,将锄头往边上一撂,罢了工。洪氏气得翻白眼,朝绿苹如苹骂骂咧咧地吼着,“俩个怂包蛋,平日里不是挺能么?这
会儿挖个地就恼火成这样?看人家青苹,出去见了大世面回来,照样使得动锄头!”
青苹心里暗笑,却没有插嘴。
钱氏看不过眼了,“唉哟!我的个后娘呢,这两姐妹儿平日里被你娇惯的,都快赶上城里的千金大小姐了,哪会使劳什子的锄头哇?你不会耐着性子好好地教教么?真是——”
“我教,我怎么没教了?可这俩笨丫头哪有青苹聪明,什么都学不会?真是瞎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