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社就有些树大招风,眼热的人不少,现在是墙倒众人推,咱们在部队里孤立得很。”

杨王鹏目瞪口呆的听完两人的叙述,愣了好一阵,扬起马鞭,狠狠抽在树干上,叹道:“这么说来,他派我去攻打荆州,只怕也是一个局。”

“那还用说?这叫调虎离山。跟你走的干部是群治学社的骨干,可你们带的兵却多是革命卫队,没有根基,就算你们想另立山头,只怕也没人愿意跟你们走。”邓刚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你说我们咋就这么蠢?当初就没看出他这么阴险?”

杨王鹏苦笑道:“其实,九江‘迥电’就能看出他的狡狯了,此人用心深远,心思缜密,咱们不服不行啊。现在回头看看,或许,从黄泥港起义的当天起,他赵北的心里就存着卸磨杀驴的心思了。”

邓刚忙道:“司令,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趁着咱们在部队里还有些影响,干脆,拉队伍自己打天下!也不用看他赵北的脸色了。我早就说过,他跋扈难制,参加革命的动机不纯,从他拥戴袁世凯就可以看出来了。”

“拉队伍单干?”杨王鹏沉吟了片刻,抬起头问道:“拉了队伍去哪里?”

“随便!去东南参加同盟会,辅佐孙先生打天下。要不,咱们去四川!”邓刚说道。“现在湖北已被赵北掌握,可荆州以西却是司令说了算,从宜昌府去四川很方便,而且四川新军编练太慢,到现在也只编了一个混成协,那些旧军战斗力又不强,何况,四川还有一座兵工厂,占了四川,咱们就能扩充部队,无论是向北进攻陕西,还是向南进攻云南、贵州,都足以立于不败之地,到时候如果他赵北不愿革命,咱们自己干!”

“不妥,不妥。”

另一个群治学社的干部连连摇头,说道:“按你的意思,咱们要想拉队伍单干,就必须先发动兵变,可现在部队都被那些‘时政宣讲员’盯得死死的,只要咱们稍一动作,只怕立刻走漏风声,再说了,杨司令带兵攻打荆州,又把咱们的大批骨干带到了外地,已经无法掌握新军部队。这段日子以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那个赵北,发觉此人心思缜密,手段老辣,杀伐果决,走一步看三步,绝非寻常人物,跟他打交道,咱们睡觉的时候都得睁开一只眼睛。不过话又说回来,或许赵北此举只是想整顿一下革命队伍,并没有说一定要将咱们赶尽杀绝,现在共和军里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奇谈怪论充斥双耳,有主张君宪的,有主张共和的,还有主张换个汉人做皇帝的,这种部队怎么能团结一致?若是我来做总司令,我也是要整肃一下的,用赵北的话来说,便是‘统一思想,加深认识’,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军队的思想确实应该统一起来。”

“你还是不是群治学社地人?”邓刚发难。瞪着那人质问。“怎么和赵北一个鼻孔出气?想统一思想认识。不如叫所有人都加入群治学社!”

杨王鹏摆了摆手。制止了邓刚。说道:“他说得没错。咱们不能发动兵变。你们身在汉阳。或许并不清楚。现在他赵北赵总司令地赫赫威名已经传到荆州那边去了。要不然。为什么攻打荆州地部队里要单独编入一个时政宣传队?他们一到荆州。立即到大街小巷宣传。现在百姓不知道我们群治学社是什么玩意。但却都知道。共和军里有一个‘安庆首义破城英雄’、‘革命事业急先锋’。而这个人就是赵总司令。至于军官。更是唯赵总司令马首是瞻。当初他拥戴袁世凯做大统领。军官们不解。可现在都看清楚了。那果然是个驱虎吞狼之计啊。前些时候。他调我去打荆州。还特意把咱们群治学社地精干都派去辅佐我。其用意何在?现在咱们也看清楚了。那叫调虎离山。咱们精干力量一走。这武汉就是他说了算。可以放手整肃军队。赵北这个人。有勇有谋。绝非等闲之辈。他既然敢动手。就一定是做好了应变准备。

所以啊。如果你们谁敢发动兵变。不用等赵北动手。自会有其他革命者动手把你们消灭。别忘了。不知多少人等着你们把位子空出来呢。如果你们在革命军队里发动兵变。群治学社就等于是站到了革命地对立面。也不用他赵北费什么脑筋‘和衷共济’了。咱们自己地人心都散了。我算是想明白了。他赵北选在这个时候动手整肃部队。可能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有恃无恐啊。”

“那怎么办?难道束手待毙不成?”邓刚问道。

杨王鹏挥了挥马鞭。走向那匹青骢马。说道:“你们不要妄动。我自有办法。你们也不必为我担心。现在我怎么说还是第二梯队地司令。荆州光复功臣。没人敢把我怎么样。现在杀了我。就等于是背叛革命。无论是谁都不敢冒这个险。你们先回去。等我消息。记住。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拉票。拉票。)

第八十八章 宣传的艺术

由于“和衷共济令”的事,杨王鹏愉悦的心情顿时跌落谷底,他万万没有料到,赵北竟会选择这么一个关头整肃部队,现在袁世凯造反,清军停止前进,军事上的紧张状态已消失,怎么看都是一个整肃部队的好机会。

另一方面,现在群治学社的骨干多半都在荆州、施南、宜昌,杨王鹏回汉阳之前,赵北还特意叮嘱过,让众人到各县筹备设立军政分府的事,现在看来,这只怕也是别有用心,杨王鹏甚至毫不怀疑,此时的荆州城驻防部队很可能已经收到了新的命令,那些革命卫队的中队长、大队长们肯定不会听从群治学社干部的指挥,因为他们的任命和提拔直接归总司令部管,杨王鹏与他们只存在职务上的领导关系,而无隶属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一个共和军,一个革命卫队,两者互不统属,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最高领袖——————多么高明的御下手段啊,当年清廷剿灭太平天国的时候,不也用过这一招么?一个湘军,一个淮军,再加上各地那些互不统属、各有打算的实力派督抚,如此煞费苦心,还不就是叫他们互相监视、互相拆台么?若非如此,恐怕不等革命军兴,这满清的江山早就让给那帮湖南缙绅了吧。

这就叫“平衡”,上位者保持权威的秘诀,也是杨王鹏刚刚悟出来的道理。

可叹,群治学社的干部们都太年轻了,缺乏阅历,缺乏警惕,结果就叫总司令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

想到这里,杨王鹏越来越佩服起赵北来,同样的年纪,可在政治上却比同龄人成熟得多,或许,这就是“天分”吧。

“吃一堑长一智啊。”

带着这个念头,杨王鹏率领卫队,心情压抑的进了汉阳城。

城里却是别样景象,人声鼎沸,红旗招展,满街都是革命卫队的队员,正敲锣打鼓的吆喝,继续贩卖着那种“共和馒头”,一根辫子换五个馒头,足以让那些饥饿的流民觊觎。

“人才啊。我怎么就没想出这种主意?馒头一吃,可不就把‘共和’两个字给记住了吗?百姓不管你是共和还是帝制,填饱肚子才是真的,帝制吃不饱肚子,共和吃得饱肚子,今后谁还买帝制的帐?”

还没等杨王鹏感慨完毕,迎面又撞见一队敲锣打鼓的宣传队,正抬着一幅巨大的照片游街,照片一人多高,披红挂彩,上头的人像不是别人,正是一身戎装的总司令赵北,那一脸正气的模样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位正人君子。那些宣传队员一路走一路散发革命小册子,所有的革命小册子的封皮上也无一例外印着那位总司令的侧面剪影。

作为军人。杨王鹏也拿到了一本革命小册子。看着那里头再也熟悉不过地内容。他有些愤怒了。

“难道他想将自己打扮成一个能文能武地大英雄么?这就是所谓地‘宣传地艺术’?”

杨王鹏想起了赵北以前提过地那种“宣传地艺术”。心下很感慨。当下不再逗留。催马继续前行。从西到东横穿汉阳城。不多时已到了汉阳兵工厂。在总参谋部一问。得知赵北巡视汉口尚未归来。却也不愿等待。再次跨上战马。带着卫队离开兵工厂。

在兵工厂门口碰见一支队伍。士兵们扛着步枪成单列纵队行军。正是共和军驻在兵工厂里地一支部队。显然是出操回营。虽然人人面带疲惫。但士气很高。正唱着军歌归来: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杨王鹏满怀敬意地跳下马鞍。立在道边静静地等候这支部队走过。那首军歌地曲调很熟悉。正是以前湖北新军演唱地一首军歌。但歌词却全然不同。给人耳目一新地感觉。原来地那首军歌地曲调取自于一首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被张之洞改了歌词。成了湖北新军地军歌。而现在。显然有人再次修改了歌词。但曲调还是那个曲调。只听了一遍。杨王鹏就已记住了大半歌词。不由更是佩服。

“这首歌,用来进行初步的军纪教育倒是不错的。”带着这个想法,杨王鹏翻身上马,弛出兵工厂。

从浮桥过了江,沿途打听,得知赵北正在汉口时政宣讲队总部接见商人代表,讨论汉口战后重建问题,于是急忙赶往满春茶园。

到了地方一看,赵北正将几个缙绅模样的中年男子送出门,一边作揖一边谦逊,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却让杨王鹏感到一阵不痛快,如果不是局中人,谁又知道他赵北的“厚黑学”本事学到了家呢?

虽然总司令厚黑学地道,可人家毕竟是总司令,杨王鹏虽是不满,可还是利索的跳下马鞍,垂手立在道边。

“子仑,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好得很啊,我昨天抽空跟着黎黄陂学会了钓鱼,刚才就露了一手,在长江里钓了两条‘武昌鱼’,等会儿提到黄鹤楼叫人整治一番,咱们坐在楼上一边观景一边对饮,岂不美哉?三国时东吴百姓苦于苛政,喊出了‘不饮长江水,不食武昌鱼’的口号,那是百姓消极的抵抗,可咱们革命者却应该有那种边喝长江水边吃武昌鱼的英雄气概!”

赵北带着两个陌生人迎向杨王鹏,一见面就打了个哈哈。

杨王鹏说道:“我可没总司令那么清闲,荆州刚刚光复,施南会党武装桀骜不逊,山区的土司头人也蠢蠢欲动,我要操得心可不比总司令少。”

“革命非一朝一夕之事,劳逸结合,才是文武之道嘛。怎么,看你脸色,好象有人刚跟你吵过架一样。”

赵北收敛笑容,将一份名单递给杨王鹏,说道:“看看,这是当年日知会被捕干部的名单,除了几位不幸在狱中去世之外,其他的人都被咱们从汉口监狱救出来了,其中有不少是你的旧相识,都想跟你说话呢,现在他们都在汉阳军医院接受治疗,你可以去看看他们。不过,有些人在狱里吃了不少苦头,健康不佳,以后恐怕不能从事革命工作了。”

杨王鹏收下名单,道了谢,目光一转,投向赵北身边那两个陌生人。

赵北为两人做了介绍:“这两位是河南同盟会的革命同志,一位杨源懋,一位暴式彬,他们是从信阳一路走过来的,吃了不少苦头,虽然没打过仗,可是这份革命意志那也是相当坚强的。”

“听说司令是光复荆州第一功臣,我等早已望眼欲穿,今日一见,果然是气宇轩昂。”杨源懋向杨王鹏拱了拱手,很是客气了几句。

杨王鹏却是连连谦逊,现在赵北派他攻打荆州的真正用意已清楚了,这荆州一仗打得再漂亮,却也及不上总司令那“和衷共济”的一仗。

赵北指了指杨源懋,说道:“说起来多亏了这位进士同志,若不是跟他攀谈起这‘杨’姓的起源,我这个大老粗还不知道你子仑不姓杨呢,感情你是复姓,应该叫你‘杨王司令’。”

杨王鹏此时哪里有心情与人谈论自己的称呼,只略微与那两位河南同志客气了几句,话锋一转,说道:“杨某有几句肺腑之言,想与总司令说说,不知总司令可否方便?”

见此情景,杨源懋和暴式彬识趣的告退,转身回了茶园。

赵北看了眼站在身后的卫队长田劲夫,说道:“义仁,我和杨司令单独走走,你们不要跟紧了。”

杨王鹏迈步就朝大门里走,但被赵北一把拉住。

赵北指了指街道的拐角,说道:“自从革命以来,我还没跟子仑说过知心话,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说说。茶馆里人来人往,不是说知心话的地方。现在黎黄陂可能还在江边钓鱼,他带着酒菜,咱们不如去他那里讨杯酒喝。酒一喝,话匣子就打开了,平时不好说的话也好说了,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这叫酒壮英雄胆。”

(继续拉票,继续拉票。)

第八十九章 钓翁渔叟

若问现在的武汉居民中谁最开心,恐怕要属黎元洪先生了。

这原因么,主要有四个:

其一,黎元洪的府邸位于武昌城中,而由于武昌战役持续时间很短,所以黎府一切财物、人员均无损失,和那被大火烧成白地的汉口比起来,黎元洪当然值得庆幸。

其二,被张謇、杨度他们那帮立宪派名士推举为立宪会副会长,如今外地的人说起黎黄陂来,都会顺带提一下这个身份,尤其是立宪派人士,更是将他黎元洪视为君宪力量中仅次于袁世凯的人物,因为他是湖北省议院的议长,手里应该有实权,和那些商人、缙绅相比,他对君宪的影响力理应更强。

其三,自从袁世凯发出“新年通电”后,赵北已经解除了对黎元洪的监视和行动限制,奉命“保护”他的那几个共和军士兵被召了回去,现在的黎议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前几天黎元洪为了测试一下赵北的“诚意”,故意没打招呼,带着长随坐上比利时铁路公司的小火车去了趟孝感,结果赵北什么反应也没有,连问也没问一声,于是黎元洪心满意足的又坐着小火车回了武汉——————现在局势不明,所以最好的选择是留在武汉,而不是北上投机,这一点黎元洪是清楚的。

其四,昨天“摄政大臣”袁世凯从天津拍电报到汉口,是一封劝勉电,收报人正是黎元洪,在电报里,袁摄政对黎元洪大加赞赏,肯定了他对立宪事业的巨大贡献,也认可了他的议长身份,现在租界的洋文报纸已转载了那封电报全文,就连英国领事也被惊动了,说要派人来联络感情,这让黎元洪有些飘飘然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