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北方,从来没有跟南方的革命党人有过直接联系,自然不会明白“种族革命”在革命党眼里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那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袁世凯此举只会授人以柄。
而且,如果是出于分权的目的而硬生生将四川分成川东和川西的话,显然是多此一举,而且会激怒实际上的“四川王”赵北,所谓得不偿失。
更重要的是,袁世凯的委任电拍发之后,赵尔丰的“易帜”电才姗姗来迟,让人有些乾坤颠倒、时光错乱的感觉。
总之,这事让人费解。
跟随袁世凯多年,唐绍仪自问了解这位袁老帅的行事手段,但在川西都督的任命上,他却有些琢磨不透了,弄不清楚袁世凯到底想干什么,本打算拍电报询问一下,但是仔细考虑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通电已经拍发,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收回成命,将对袁世凯的威望造成负面影响。
现在,四川的革命派在川西都督的任命上发难了,这不是唐绍仪愿意看到的,在他看来,这封联名通电实际上是在当众打袁世凯的脸。
不过唐绍仪也在这通电上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共和军的总司令没有在这联名通电上署名。
作为目前四川真正的实力派人物,“川东都督”赵北为什么没有在通电上署名?
是为了避嫌么?
让人费尽思量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94章 联名通电
在唐绍仪等人拿着四川各势力的联名通电呆的时候京的总统府里,共和中国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也正拿着一封同样内容的通电抄稿呆。
通电的内容并不复杂,一则是要求总统府撤消对赵尔巽的任命,同时也撤消对赵尔丰的任命,二则是请求制宪会议组建一个特别法庭,以“战争罪”的罪名公审屠夫赵尔巽,还四川百姓一个公道。
这是以下犯上啊,袁世凯气得浑身哆嗦。
没错,他袁某人任命赵尔丰做“川西都督”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赵总司令的权!凭什么你赵北做了“湖北王”还想做“四川王”?要是真让你将湖北、四川给一勺烩了,你就真成尾大不掉的军阀了,袁大总统怎么可能睡得安稳?
可是袁世凯确实没有想到,他的任命电刚刚拍出去不过两天工夫,这四川上上下下的人都来给他脸色看了!
这要是搁在过,那就是造反啊。
可是人家革命党人就是得这碗造反的饭,把人家逼急了,大不了造完了满清的反再来造你袁项城的反!
这叫“二次革”,上次蕲州事变的时候,共和军的报纸上就是这么叫嚣的!不过当时,人家是要造日本的反,造英国的反。
袁世凯有些后悔了,但是既然大统的任命电已经拍,这面子可就拉不下来了,若是在这件事上对革命党妥协,那么下一次就不知道这帮惟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会不会杀到总统府了。
拿着通电抄稿呆了刻,袁世凯定了定心神,将那通电抄稿往面前的书桌上用力一拍。
“智庵。你马上草拟电报。告诉制宪会无论如何也不许建立什么特别法庭!赵尔巽和赵尔丰既然已经反正。现在就是共和功臣。他们都是旗人。如今共和政府讲究‘五族共和’。政府里不能没有旗人。赵氏兄弟做了共和政府地官。旗人就不会再敌视共和政府。此事勿需再议总统心意已决。制宪会议现在只管宪法地事情。别地事情就不必置喙了。”
侍立一边地赵秉钧听见凯话了忙拿出纸笔。但不等他开始拟稿。书桌上地电话响了铃世凯拿起话筒。耐着性子听了几句后。不耐烦地呵斥道:“你告诉他。不必到总统府了不必管这事。交卸了交通银行地差事后马上南下去上海。这公债地事情一等一地要紧。半点马虎不得。差事办得妥当。这财政总长地位置就是他地了!”
袁世凯气哼哼地压了话筒了在座众人一眼。
底下地人都是屏息凝神。正襟危坐出一副聆听大总统教诲地模样。
“有事没事都打电话过来问。左一个请示一个请示。离开了大总统道你们就不会做事了么?”
袁世凯气还没消。站起身背着手在窗前踱了几步。望着这班亲信、幕僚了通牢骚。这段日子来。他地脾气暴躁了许多。或许他本人没有意识到。但是手下人都注意到了袁大总统情绪地宣泄。
前几天因为北洋军扩军迟缓的事情,袁世凯特意将几个北洋小站老人叫到跟前数落了一通,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北洋中人大多知道,北洋军里军纪森严,但那是指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对于高级将领,袁老帅向来是和气相待的,尤其是那些小站练兵时的老部下,袁老帅更是加意笼络。
袁世凯心里不痛快,北洋军的高级将领心里也不痛快,便是那军队里的小兵卒子这些日子里也是压着火气呢,前几天南苑的驻军还闹了回饷,乱兵们竟然还放了枪,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生的,因为以前的北洋军饷都由清廷拨,无论这军饷是借洋债借来的还是刮地皮刮来的,都不关北洋军的事,北洋军只管领了军饷给官兵,但是现在,清廷既然已经倒台,那么这筹措军饷的难题就归北洋来解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财政,这是个大难题,不仅难倒了熊希龄,也难倒了袁世凯,洋债借不到,地方上的税款也收不上来,袁世凯就是那没米下锅的巧妇!
说到底,现在北洋上下的这股愤懑之气都是叫南边那帮革命党给闹的,州事变的中日交涉现在还没结束,这四川的政局又让袁大总统心烦起来,也难怪他会冲着部下火。
“刚才的电话是梁士打过来的,现在这种时候,熊希龄居然还有闲心去管赵尔巽的事情,难道在他看来,私谊竟比国家大事更重要么?”袁世凯走回书桌,并未坐下,继续牢骚。
听了袁世凯的这几句牢骚,众人
刚才电话里说得是什么事。赵尔巽以前做过东三省希龄则在他手下做过财政监理,赵尔巽是熊希龄的顶头上司,当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赵尔巽推荐了熊希龄做随员,因此他对于熊希龄来讲有知遇之恩,也难怪熊希龄现在会关心赵尔巽,其实前些日子熊希龄写过信、拍过电报,敦促赵尔巽尽快转变立场,赞成共和,但问题是赵尔巽冥顽不灵,旁人也只能徒换奈何。
不过赵尔巽是赵尔巽,熊希龄是熊希龄,袁世凯现在最关心的是公债的行问题,相比之下,赵尔巽的事情不过是细微末节而已,之所以要争,不是为了赵尔巽,而是为了大总统的面子,更是为了北洋的利益。
现在的北洋利益是什么?就是财政!
公债能否顺利行,直接关系到北洋军的稳定,没有军饷,不惟新军没有着落,就连现在的这些部队都难以维持,公债就是目前北洋政府政务里的重中之重,袁世凯甚至用梁士取代熊希龄主持交通银行整顿的事,目的就是为了使熊希龄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公债的事情上。
共和政府草创,诸事千头万絮,理也理不清,偏偏南方的革命派跟袁大总统不是一条心,这更让袁世凯憔悴不堪。
“蕲州事变”之后,的地位就变得有些微妙,在这件事上,袁大总统失分太多,便宜都叫赵总司令去了,中枢只落下一个对日交涉的任务,而偏偏这个任务不好完成,弄不好就是骂名滚滚,中枢得背黑锅,袁大总统也得背黑锅,到时候便宜的还是南方的那帮革命党人。
现在,不仅中枢急着确立的威信,袁大总统也急着确立总统的权威,对于地方实力派,必须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防止他们趁着局势混乱进一步坐大,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所以,才会出“川西都督”的任命,当然,这个任命的背后还有文章,但是这个文章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虽然当时有一些幕僚曾经反对个任命,担心给人攻击总统的借口,进一步削弱总统的威信,但是由于英国公使的支持,在这件事上袁大总统顽固的坚持自己的立场。
赵尔丰是旗人,任命个旗人做川西都督,这是在激怒那些激进的革命派。
现在,那些幕僚的担心已经变成了实,四川的实力派明确反对赵尔巽和赵尔丰的任命,袁大总统的脸叫人打了,那么袁大总统就很有必要再打回去。
但是仅靠一封通电反击乎远远不够,因为对方的通电是联名通电,在声势上可比北洋的通电强得太多。
而且众人都注意到,这封联名通电上并没有“湖北王”赵北的名字,这很令人费解,按说“川西都督”的任命是在分赵北的权,他的“四川总督”也做不成了,那么,对于这个任命他肯定很不满,可是,为什么他现在没有在联名通电上署名呢?
正当众人各自揣测时,书桌上的电话铃又响了起来,这一次袁世凯没有接,蔡廷干壮着胆子站起身,拿起话筒,面无表情的听了片刻,放下话筒,走到袁世凯跟前耳语几句。
“区区一个喇嘛,你跑一趟就是了。”袁世凯摆了摆手,蔡廷干心领神会,匆匆离开了会议室。
这时赵秉钧已拟好了电报稿,拿给袁世凯过目。
“就这样拍,一个字不改,另外,再催催制宪会议,宪法迟迟不立,不仅本总统不满,就连那位同盟会的宋教仁先生也很是不满。
”
袁世凯拿起毛笔,在电报稿上修改了几处,叮嘱几句。
赵秉钧拿着电报稿离开会议室,会议室里又安静下来,一堂和气。
“你们几个也别坐在这里呆了,赶紧去大沽,那两艘英国船快到了,日本的那两艘船也已从旅顺起航,船上装的都是军火炸药,马虎不得,这可是北洋军十个师的装备,重金订购,若是有个差池,你们就提着自己的脑袋来见我吧。”
袁世凯向几名身穿军装的将领望去,那几人急忙站起身,唯唯诺诺的退出会议室。
这几人前脚离开,蔡廷干后脚就走回了会议室,手里还拿着一张电报抄稿。
“电报房刚抄来的电报,是湖北都督赵北拍来的密电,不知大总统是否亲译?”蔡廷干问道。
“你来译吧。”
袁世凯拿出钥匙,将书桌后的那只英国保险箱打开,取出密码本交给蔡廷干。
第195章 路款亏空案(上)
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将目光停留在了蔡廷干手里的那他们本能的认为赵北的电报就是反对“川西都督”的,因为在“川西都督”的问题上他的利益明显受损,众人好奇的想知道赵总司令拿什么借口反对这个任命。
不过蔡廷干接过密码本后并没有立即译电,而是向袁世凯说道:“刚才十三世派人来传话,说现在天气暖和了,他还是愿意住在凉爽的青藏,而且他已在京多时,现在大行皇帝和皇太后也已安葬,他想回拉萨了,在回去之前,跟大总统道个别,顺便请大总统吩咐下去,沿途关卡不要阻拦。”
十三世是在1904年被迫离开拉萨的,当时英**队数千人从印度出发侵藏,一路北上,经过一边倒的战斗后进入拉萨,十三世率领一众亲信踏上逃亡之路,先后在青海、甘肃、蒙古居住,去年借道陕西、山西抵达京城,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接见,不久之后,光绪与慈禧同时死去,十三世本打算立即回藏,但由于赶上了“戌申革命”,时局混乱,不得不在京城耽搁下来,袁世凯就任共和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后,也曾接见过这位活佛。
其实这件事的背景依然是英俄争霸,由于当时俄国正与日本作战,没有能力插手青藏事务,所以只能提出口头抗议,同时派人率领一队布里亚特蒙古卫队以“护卫”为借口带着十三世逃亡,本打算将他劫持到俄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得逞。
此时的袁世凯显然没有心思关心此事只是点了点头。
“此事你派得力员去办,沿途护卫妥当。”
蔡廷干见袁世凯有些心在焉,于是提醒道:“川西与藏东向来同气连枝,当地土司也多半唯活佛之命是从,如今时局纷乱,英国和俄国又一向在青藏一带你争我夺,再加上清廷推行新政,改土归流,得罪了当地土司、头人,只不过因为群龙无首以掀不起什么风浪,但若是放十三世他们回去,那么土司、头人就有了主心骨,若是他们借此作乱只怕会使当地局势更为混乱。”
袁世凯猛然悟,连连点头道:“如此,想办法拖上一拖,让他们走得慢些。另外,这个驻藏大臣的人选也得尽快议定,赵尔丰和联豫都是驻藏大臣,现在赵尔丰在打箭炉豫已经上表请辞,这个驻藏大臣的人选一定要慎重。”
“无兵不足以震慑在藏大臣手中可用之兵不过区区一千余人,弹压土司、头人就靠这点兵无济于事在四川已告光复,共和军大军就在川西此时入藏,共和军最为合适。”
袁凯眉头一皱,沉吟片刻,说道:“你是说让赵北做这个驻藏大臣?”
“他本是公推地‘四川都督’。现在‘川西都督府’一立。他肯定心有不满。不若借此机会任命他兼任驻藏大臣。一则安抚。一则利用他地兵力震慑藏边。藏边向来清苦、贫瘠。即便交给他。他也变不出花样来。”
“但他若是不去。又该如何?”
“事关主权、领土之完整。他若不肯职。却又该如何向国民交代?”
“不妥。不妥。”
见蔡廷干如此建议。坐在一边地袁幕总文案阮忠枢连连摇头。
“斗瞻。你有何高见?”袁世凯望向阮忠枢。
“即便那赵北领了差事,他本人也绝不会入藏,最多派个亲信过去,如此一来,他虽捡了便宜,但却未必感激中枢,所以啊,这个驻藏大臣不能让他做。况且,藏边与印度接壤,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政府看赵北不顺眼,如果得知他做了驻藏大臣的话,英国公使肯定会来讨说法的。”
“斗瞻所言甚是。”
袁世凯点了点头,算是否决了蔡廷干的提议,手一摆,蔡廷干就闪在一边,去译电报了。
“那依斗瞻之见,这个驻藏大臣由谁充任为好?”袁世凯又问。
“这个……依阮某之见,还是叫赵尔丰做驻藏大臣为好,一则他已在川边主持新政数年,很有成效,而且手下的川边巡防营可以顺势带往青藏,一则是为中枢找个台阶下,这‘川西都督府’顺势撤消为好。”
阮忠枢话一出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