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彪悍的骑兵终于挺不住庆军如此猛烈的攻击了。他们集中了兵力,在庆军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冲了出去。
岑迦与李行中杀得酣畅淋漓,本欲挺身追上去,却被傅容截住了。敌军所逃逸的方向是大漠深处,轻易追下去反而会丢了方向。
傅容远远地看着那队骑兵绝尘而去,这么久以来的那个对手想必就在其中。来日方长,往后定有机会一较高下。
庆军大获全胜。捷报传进宫中之后,皇上龙颜大悦,苦了这么些日子,总算是有件喜事了。他下旨对傅容、傅柏年等人论功行赏,更在宫中大摆筵席,宴请文武百官,普天同庆。
席间,傅德昱自然备受朝中众臣的关注。傅容年轻有为,被封为戍边大将军已是史无前例,现如今又被赐黄金万两,加封食邑三千,风光无限。
傅德昱却为人谨慎,任谁来道贺,都是淡笑着言一声“犬子乃是托皇上的洪福才能击退敌军”。
皇上看在眼里,心中的喜悦更胜。傅德昱这样的重臣能如此谦卑,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握得更紧了。
皇上端起酒杯,对着傅德昱遥遥一敬,朗声说道,“傅尚书,朕与你共饮此杯。”
傅德昱虽已远离战场许久,但一身豪气却为减去半分,毫不推脱,一仰脖,杯中便空空如也。
皇上大悦,一拍手掌道,“好!尚书仍不减当年的风采。朕能有尚书与小傅将军辅佐朝政,真是人生之幸!”
傅德昱恭恭敬敬地行礼,“臣等必将铭记皇上的厚爱,誓死报效朝廷。”
皇上仰天长笑,突然冲着身后的后妃席招了招手,“傅婕妤,到朕的身边来。”
傅婕妤面上一喜,在众多妃嫔或羡慕或嫉妒的眼神中,款款走到了皇上的身边。
皇上牵住了傅婕妤的手,细细地揉搓着。不知怎的,他此刻却想起了柳细细的那一双柔荑。他微微低下头,无奈一笑,再抬起头时,冲着傅婕妤笑得格外温柔。
这满堂的朝臣,这花枝招展的嫔妃们,就连母后与宛央,此刻都不在他的双眼之中。他的眼睛里现在只容得下傅婕妤一人。他顿了顿才说道,“明日,朕将晋封婕妤为淑仪,赏关雎宫。”
皇上的话句句分明,但无论是妃嫔们还是大臣们心中都是一惊。淑仪虽位列九嫔之首,但却并无资格单独入住宫殿。皇上的荣宠真是可见一斑,想来这傅淑仪日后定是皇后的不二人选了。
大臣们与嫔妃们纷纷跪倒在地,“恭贺皇上,恭贺淑仪。”
傅淑仪笑得温婉,拜谢了皇恩,一双描摹精致的眼睛却默默地看向了父亲。
她已许久不曾见过母家的人了,即使见着了,也都是在这样的场合之下,远远地相隔着,不能近前,甚至连一句体己话也说不上。
她依旧笑着,脸颊却有几分僵硬。
傅容这会子又再做些什么呢?她深知她在后宫的荣宠全是傅容一刀一枪换来的,可傅容原是一家人捧在掌心里的珍宝,如今怎受得了边外那般恶劣的生活呢?
她的笑里渐渐地闪出了泪光……
作者有话要说:
☆、心事飘摇
月至中天,宫中的宴席才迟迟散去。座上宾客尽兴而归,各奔西东。顾宛央为着边关的捷报,也一扫连日来的烦闷心情,回宫的步子变得格外轻松。
锦绣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自那一日出宫后,公主的心情便一直很是消沉,整日里闷闷不乐。她甚至也不练字了,每日里不是陪着太后,便是与傅婕妤一道消磨时光。但锦绣心里明白,她心里刻上的那个“萧”字怕没这么容易褪去。
月亮的光华铺洒在御水之上,泛出粼粼的微光。
顾宛央看得心中一喜,竟席地而坐,褪去了鞋袜,将双脚伸进御水中濯洗。
锦绣见四下无人,并未阻拦,只欣慰地说道,“公主许久不曾这么开心过了。”
宛央用脚尖撩起水花,“边关战事取胜了,我自然高兴得很。”
锦绣看不分明公主的面色,心里憋着的几句话轻易也不敢说出口,生怕又招出了公主的烦心事。
宛央在御水边坐了许久,直到身子僵硬了,才扶着锦绣起了身。
“有阵子没出过宫了吧?”宛央慢慢地踱着步子,突然冲着锦绣说道。
锦绣缓缓地点点头,并不做声。
顾宛央松开锦绣的手,隔着衣物轻轻地按了按那一块鸳鸯玉佩。它还在,只是自己这些日子却不敢多看它一眼,只当它不存在一样。
上回求着皇兄准许她出宫之时,她只觉得在宫中喘不过气。那阵子,边关战事正紧张,宫里所有的人都小心谨慎、不苟言笑。她也是如此,心中虽记挂着边关的战况,但又着实帮不上什么忙,便索性出宫去透透气。一离开熟悉的高墙大院之后,她的心里却豁然明白了,她或许只是想见那个呆子一面,与他说笑几句罢了。只是这京城这般大,那个呆子这会儿却又在何处呢?
她领着锦绣在大街小巷里漫无目的地游窜着,总希望一抬头那个呆子便言笑晏晏地站在自己的面前。只可惜,最后她看见的却是一张招亲告示。
告示前挤挤挨挨地站着人。宛央挤在人群中也想看个究竟,左右也遇不上那个呆子,倒不如去看看新鲜。可这告示才看了一半,顾宛央的心便凉了。
萧墨迟?招亲告示?
这是那个呆子的招亲告示?
顾宛央只觉得一口气堵在胸口出不来。她轻轻地揉着自己的胸口,双脚也好似灌了铅一样,再也抬不起来。直到太阳晒得她头晕眼花的时候,锦绣才拖着她走到了阴凉处。
“公主,怎么了?”锦绣见宛央面色不佳,心中格外焦急。
宛央勉强一笑,指着那张告示有气无力地说道,“我们不妨去看看热闹,只听说过女子招亲,这男子招亲还是头一遭呢。”她尽量让自己的语调变得轻松起来,但她明白,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锦绣并未反对。两人随着人流一道赶去了萧氏鱼庄,只可惜店前屋后早已被人围拢了。宛央与锦绣只能挤在人群中踮着脚,想看个究竟。
招亲比试的头一轮结束了,人群让出了一道缝,鱼庄的伙计护送着落选的几个姑娘出来了。顾宛央也管不得失礼与否,盯着那些姑娘一个一个地看了过去,好似非要在她们的身上看出些不足来心里才甘心。但尔后她又失了兴致,这些本就是落选的姑娘,即使看出了不足,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顾宛央的心里乱糟糟的,不时地踮起脚往鱼庄里瞅上一两眼。她希望自己能远远地看那个呆子一眼,但却又怀着侥幸心理,只盼着这个萧墨迟不过是与那个呆子同名同姓的人罢了。
招亲又一轮结束了,看热闹的人却是有增不减。锦绣一直提心吊胆,既想看热闹,又生怕公主被人冲撞了,心里格外矛盾。顾宛央的一颗心则忽上忽下,没个安稳的时刻。
顾宛央的双脚站得酸疼的时候,招亲好容易进行到了最后一项。只是这项比试却久久地未曾结束,围观的人群不少也淡了兴致,渐渐地散去了。
锦绣试探着问道,“公主,要不咱也回吧?”
顾宛央摇摇头。她想看一看最后能成为萧墨迟妻子的姑娘究竟生的是怎样的模样。
月亮初上,这比试却仍未结束。锦绣与鱼庄里的伙计套近乎,问来了这最后一项比试的内容,说是对账本。顾宛央心中有几分沮丧,她只会念书写字,对账本是万万做不来的。
顾宛央突然回过神,这才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心里盘算着什么。难道自己竟想嫁与那呆子?不不不,这怎么可能?
顾宛央心中惶恐,也不敢再呆下去,慌慌张张地对锦绣说道,“咱还是回吧,皇宫也快下钥了。”
锦绣自然是求之不得,两人急急忙忙地往皇宫赶去。顾宛央的心里乱得很,只机械地赶着路,却不料迎头撞上了一人。
她迷茫地抬头,正欲道声“抱歉”。可眼前这人不正是那呆子吗?
顾宛央那一刹那竟鼻头发酸,呆呆愣愣地看紧了他,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些什么来才甘心。呆子一脸的惊喜神色未能逃过她的眼神,但是这些便足够了吗?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直到锦绣来推了推她,她才回过神。
天色已不早,眼下还是赶回皇宫要紧。顾宛央心生遗憾,自己与这人怕是缘分浅得很。哪知这个呆子却攥紧了自己的衣袖,无论如何也不愿松手。宛央气急,竟失声质问道,“你都比武招亲了,又再这缠着我做什么?”萧墨迟面上尴尬无比,结结巴巴地解释了半晌,却仍是语句零落。他依旧攥着宛央的衣袖,好容易才憋出了一句,“那不是我的意思。我一直……一直……”顾宛央心中的一块石头顿时落了地,不是他的意思便好,但转念却又记起了自己的身份,自己与他终归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即便不是他的意思又能如何?
顾宛央心中怅然,及至后来萧墨迟是如何松开了自己的衣袖也忘记了,只懵懵懂懂地跟着锦绣拔腿往皇宫的方向跑去。
隐约间,她听得那个呆子在身后说道,“顾姑娘,城外老树,墨迟恭候。”
这句话在她的脑海里翻来覆去地回响了好些日子,但最后还是被她硬生生地压了下去。城外老树下,那个呆子的笑容清晰如昨,只可惜,她也只能这样偶尔放在心底想一想罢了。她是断断不能再为了这个人而乱了自己的心思了。
一连好几日,她只当与那个呆子的相遇不过是一场梦罢了。现如今,梦醒了,她依旧是大庆朝的长乐公主,是当今圣上的胞妹,而那个呆子不过是梦里的一抹惊艳之色罢了,时日久了,自然就退却得一干二净了。
宛央已经能隐约瞧见未央宫的飞檐了。她突然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道,“我那一次偷偷地跑出了城后,怎的那么快便被你们找到了?”
锦绣如实回答,“我只记得自己急坏了。找人的是武统领。想来,他打仗一等一的厉害,找人自然也不差。”
宛央淡淡一笑,没再说话。自从皇兄登基之后,那是她最任性、最冲动、最出格的行为了。那一日的她,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后,总觉得自己那死气沉沉的生命里突然多了些新意。她浑身的血液都鲜活地涌动了起来。那一刻,她只希望自己真是无名之辈顾湄,而非顾宛央。既然如此,那便暂且忘记吧!父皇驾崩、皇兄登基、萧淑妃殉葬、国公案……这些都抛到脑后好了。她只想也为自己活一次,想去看一看这宫外的世界,想凭着自己的心意做个普通女子顾湄。她大着胆子与萧墨迟搭讪,谁料却没诓来盘缠,倒是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只可惜,时光如白驹过隙,她终究只有那片刻的欢愉。
皇宫里曾长久一段日子以来始终没有宁日。她那时也从母后的寝宫里搬了出来,住进了空空荡荡的未央宫。宫里一切似乎都还是原样,但她却总觉得自己能嗅到血腥味。还与母后同住的时候,她虽是父皇唯一的女儿,但是父皇的一颗心全都悬在萧淑妃处,并不甚在意她。她心中偶有失落,却也乐得轻松自在。父皇对她毫无期许,母后则待她极尽温柔,长兄则宣哥哥也还只是个不受宠的皇子,经常陪着她一道玩乐。众人投放在她身上的视线格外得少,所以即使是身处皇宫,她依然活得无忧无虑、天真单纯。她甚至经常任性地冲着母后或是长兄使性子,他们也都怜爱地一一包容了她。可后来,全都不一样了。她不与母后同住了,母后住进了永和宫,而她则单独住进了未央宫。长兄则成为了这天下的主人,可以远远地看一眼,但是却再也不能一道玩乐。周围投注在她身上的视线也陡然多了起来,让她觉得分外不自在。可她又能如何,她是皇兄的胞妹,即使之前从不受宠,现在却截然不同了。她的身边突然热闹了起来,有谄媚之人,有暗藏心机之人,但独独少了坦诚相待之人。她看得明白,心里也通透。母后却生怕她不知宫中的艰险,总是对她耳提面命,既担心她的错处给皇兄带来困扰,也害怕自己的女儿被卷进说不清道不明的是非之中。自此,顾宛央收起了自己所有的任性,安静地做那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长乐公主,但是没有谁告诉过她,她的笑容早已不似当初那样纯真了。
锦绣服侍宛央睡下后便去了外间。顾宛央窸窸窣窣地掏出了自己一直贴身佩戴的鸳鸯玉佩,放在掌心摩挲着。她并非没有机会将这块玉佩归还,但自己却一直私自留着它,不愿就这么轻易断了与那呆子的最后一丝关联。
心不情,意不愿。可她又待如何?她是这大庆朝的公主,备受瞩目,却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只得任人安排自己的命运。
也罢,再出宫一趟,去见那呆子一面,归还了这块玉佩后便彻底断了念想吧。
宛央握着这枚玉佩,辗转反侧了半宿才渐渐盹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情已深种
转天,宛央已经拿定了主意再去见萧墨迟最后一面,天公却不作美,淅淅沥沥地飘着雨花。
顾宛央呆呆地倚在廊下看了小半日的春雨,手里握着卷书,翻也不曾翻动过。她思量再三还是去向皇兄讨来了出宫的令牌。她怕自己若再多耽误一日,即使去了城外老树下,也再见不着萧墨迟了。自那日出宫意外撞见萧墨迟后毕竟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谁知道那呆子是不是还守在城外的老树下等着她呢?
贴身小太监准备了马车,载着她一路出城而去。她一路不断地摩挲着手里的玉佩,心情矛盾。她一边想着早些见到萧墨迟,好断了这些纷纷扰扰的念头,从此做回无牵无挂的长乐公主;一边却又有些舍不得自己与萧墨迟这最后的牵连,仿佛这玉佩一归还回去之后,萧墨迟便再与她没有任何关系了,更不会有人追着她痴痴地喊道“顾姑娘,顾姑娘……”了。
顾宛央叹口气,自嘲地笑笑。他与她其实本就没有任何干系才对。
“公主,到了。”小太监叩了叩窗框,在车外低声唤道。
顾宛央回过神,小太监此时已经撑起了伞,恭候着她下车。
她远远地能瞧见老树下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