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未必对大汉有多么忠诚,却很清楚他的才能,若在李明这边,只怕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砺,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履历,才能顺利上位。
相反,如果到了关中,刘廷缺人,缺乏可以制约世家的人才,尤其是朝堂上面。前去关中,才是他飞黄腾达的关键。真正的天才,永远不甘心步步为营的提升。他们对自己的才能和可以做的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想办法离开这里吧!”诸葛亮想了一宿,最后下了决定。这次他不打算告诉,已经在李明麾下出仕的兄长诸葛瑾,也不打算告诉,天赋一般,不过依然刻苦学习的幼弟诸葛均,第二天夜里,就偷偷收拾好行囊,离开了会稽书院。
“他终究是走了啊!”诸葛亮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李明的关注之中。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堂堂卧龙,三国演义里面多智近妖的存在,岂能不关注。
“要不要杀了?”张默询问道。
“诸葛家如今都在我手里,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刘廷的信任。我对刘廷很清楚,他不会真正接纳诸葛亮,至少在军事方面,诸葛亮没有插手的可能性。一个纯粹文官的诸葛亮,不足为虑,若能让关中和巴蜀之地,迅速恢复元气的话,他也算是功不可没。”李明感慨。
对于要不要杀死诸葛亮,说真的他也犹豫过,最后还是把他放了回去。一是舍不得,二是也有点不在意,诸葛亮去了关中,能混到什么程度,且看他的造化吧!
………………………………
第84章 短暂的和平
袁尚安全回到了袁绍的身边,这反而是让袁绍更加苦涩,也不等朝廷说些什么,便把袁尚送到了关中,朝廷给袁尚安排了一个文官的职位,多少有点权力,这让袁绍松了口气。
主动投诚还是有好处的,朝廷哪怕是为买马骨,也不可能太亏待主动投诚的对象。曹昂和曹丕,要么担任县令,要么在朝廷里面任职,曹彰在军中服役,曹氏和夏侯氏的二三代在朝廷混得越来越好。如马休马铁之辈,也在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由于条件更加优渥,无论马还是马岱,又或者马休和马铁,在武道上成长得比历史更加出色。更别说孙策和孙翊,两人都有名将的潜质,孙权更具备成为军团长的潜质。
“三年内不能动兵,不过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我们谋划!”申夜看着下面官员不断诉苦的奏折,看向上处的刘廷。
一年下来,刘廷又成熟了不少,修为也略有精进,地级功法没那么好练,进步很慢。若非如此,一年前就算挨了李明一招,怎么都能扛得下来。
“我们已经成功用征讨袁绍这件事情,吸引了朝中诸公的注意。他们显然没想到,我们借助这段时间,已经成功秘密展了三百多个忠心于陛下的寒门士子。李明封王,好处也不是没有,有三百多个寒门士子进入关中,希望参加今年的科考。今年,我们将有四五百人可以进入朝廷和军中,三年后,世家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削弱!”申夜缓缓说道。
“就是代价有点大!”刘廷叹了口气,至少三万士卒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提前退役,寒冬动战争,李明或许可以,但刘廷还没有能做到。
其实何止是士卒,钱粮,战争潜力都因为这样受到很大的破坏。若是自然恢复,没有十几年恢复不过来,就算有丝绸之路输血,也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这还只是经济方面,已经减少的人口,如何都恢复不过来。
“曹操已经打入身毒地区,在那里现不少的小部落,他们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说起来,那边还是佛教的源地,或许我们可以引用一些佛教过来,他们那边也有不少秘法和不错的功法。另外这个地区的人,似乎很顺从,可以考虑作为劳动力,抓捕一批过来!”申夜其实也考虑过人口问题,引用奴隶来填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显然非常可取。
“嗯,就这样吧!”刘廷点了点头,反正都是异族,不管怎么样都不心疼。
“匈奴想要夺回草原已经很久,他们如今有五万人马,而鲜卑那边已经分裂为和连、轲比能和步度根三方势力,其中只有步度根的地盘与我们接壤,不妨联络轲比能部,让他们和我们共同兵攻打步度根部,共同瓜分他的地盘。关键是,要想办法把云中和雁门的大汉故土,给夺回来!”申夜提醒道。
“准奏!”刘廷闻言思考一番,最后点头应承下来。毕竟从头到尾,大汉都不需要承担出兵所需要的开销,最多提供一些粮草武器,这笔买卖很划算。
公元2oo年,李明自封为楚王,一众文武大臣皆有封赏。新的政治班子迅组建起来,荀表和虞翻依然是那么活跃,顾言却是逐渐停止步伐。他的才能最多就是到刺史一级,继续上去已经颇为吃力。如今顾氏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顾雍这个后起之秀上面。
江东6家,因为大小二乔的关系,和李明也还算关系融洽。6康更进一步,成为青州刺史,6逊和6绩两人都在书院里面努力吸收知识,同时还得到了秀才的身份。
魏家依然只有一个魏腾苦苦支撑,朱家却主要在军方里面混,朱桓在秋季的时候毕业,进入军中担任校尉,在庞德麾下听用。
下邳陈氏,陈琮当了吴郡守,而陈珪也当了广陵太守,陈登则进入寿春供职。
九品中正制李明不打算搞,他没必要向世家妥协。历史上曹操对世家凉薄,导致世家越来越不买他的帐,寒门又逐渐失去了成长的土壤,人才的储备出现问题,以至于曹丕才不得不抛出九品中正制来讨好世家。奈何世家还是不买账,于是有了司马家代魏之事。
其实有些东西,没必要非要都按历史来搞,真要算如今历史也变得乱七八糟。比如王御吗,比如张默,比如肖遥,历史上都是无名之辈,甚至说不定已经挂掉,如今却都活跃在历史之中,又比如说他李明,历史上哪来这号人物?
帝制是必然的,百姓还不习惯当家做主,非要搞民主最终只会让世家得了甜头。再说,这天下是他李某人辛苦打下来的,岂能轻易便宜了那些世家大族?!
帝王之下便是相,相是内阁的领袖,说穿了相当于是总理,李明不要搞什么君主立宪制,只需要一个能够统筹整理的助手就好,什么礼司监之类的太监机构就算了,练炁之后,不少宫女的力气都不小,完全可以承担日常的杂务。
下面按照职权,如同后世一样分成各部,各部下面是各州,各郡,各县。至于乡村之类的,没必要什么都按照现代的编制来,借鉴才对正道,照抄反而不伦不类。
先秦的亭里制度很完善,最多在中原地区设置‘镇’这个行政单位,不过规格也不过是‘亭’级。镇和县最大的不同,就是县有城墙,镇没有城墙。
对于李明这个提议,荀表和张昭等人在考虑过后,最终同意。
三公九卿制度变成内阁+各部制度,内阁阁老兼任各部部长,最顶端不叫总理,而叫‘辅’,另设三名‘次辅’,相当于汉代三公,而辅这个位置相当于‘丞相’。
各部也不是六部那么简单,按照李明的意思,分为: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工业部、民族事务部、公安部、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监察部、财政部、水利部、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商务部、文化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部和大楚中央银行。
责任更加细化,谁负责什么事情标注得清清楚楚,反正李明不希望,以后出现遇到问题,就让百姓去找‘相关’部门的坑爹情况。
各地衙门当然也需要按照这个情况进行改制,甚至预定将那些占地比较辽阔的区域进行重新划分,比如福建郡,会进一步在会稽郡和南海郡的基础上扩大,然后提升为福州。
李明花了三天三夜,才把他的构思,和群臣们商量清楚,可以说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妥协,最终才制定出了这样的结果。
“当然,主公要改革的话,我等并无异议,不过这需要有个先决条件!”郭嘉进言。
“说到底,还是要我登基为皇,对吧?”李明没好气的说道。
“主公英明!”见李明很清楚,郭嘉也不再废话。
………………………………
第1章 楚皇帝李明
李明身为大汉楚王,自然没有资格修改大汉的行政制度。关键是东汉不如西汉,王族的待遇被最大限度的削减,有时候当个侯爷说不定比当王爷还要逍遥自在。
不过谁都知道,李明当楚王,不过是个过渡的意味,大家都坐等,看看他何时称帝。
如今他们等到了这一天,第二年年底,也就是201年底就传来了消息,李明即将在明年,也就是壬午年(公元202年)登基称帝,重建大楚帝国。
对于这个结果,李明治下的百姓,似乎已经早预料到,或者说他们已经等待了好久。一年前李明成为楚王,已经让他们稍微松了口气,如今得到这个消息,更是雀跃不已。
“看来事情不能善了……”已经调回寿春的刘晔,却是后来才收到了消息,显然有人顾虑他皇族的身份,没有第一时间告知他。具体的过程,他也是一概不知,不过就算知道,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
还记得李明对他说过的话,那就是李明会杀光所有汉室宗亲和皇室,只留下他这一支。当时记得李明还威胁他,若他不投靠的话,那么就让大汉皇室彻底断子绝孙。
“怕他是真的会说到做到。”刘晔叹了口气,这一刻他的心情真的很复杂。
李明要登基称帝,结果军方那边是最开心的。建制意味着法理性的正统化,同时也意味着有一批新的权贵,很有可能会在他们中间决定出来。
所有武将,尤其是徐晃、王御和庞德三人为主,都渴望着一轮新的战争,借此封侯。顺带一提的是,昔日为了策应各地而组建的游击军,在201年中旬正式解散。
按照肖遥的意思,将他调入征南军团。李通带着大部队调往南阳镇守,庞德前往襄阳驻守,并且已经做好从上庸发动进攻,并且攻入汉中的准备。
吕布多次请战,也试探性攻击过几次虎牢关,却是被孙策打了回去。让人无法忽略的是,虎牢关上出现了可以同时射出五百多发弩矢的连弩,同时关卡后面更是安装了重型投石机,随时朝着关外进行投石攻击。
吕布固然不害怕这些守城器械,不过他也没办法凭着一个人,就直接把虎牢关给打下来。尝试几次占不到便宜,说真的他还真有点不太爽快。
李明要称帝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河北和关中地区。对于袁绍来说,李明称帝不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没有打下关中,难免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
去年朝廷借助鲜卑轲比能部,以南匈奴作为主力,马腾部作为辅助,一举夺回了云中和雁门的大汉故土。同时南匈奴的地盘又扩大了不少,还得到不少的战利品,势力自然也更进一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南匈奴的势力越壮大,怕是会越发不把大汉放在眼里。
这点袁绍都能看出来,朝廷岂能看不出来,不过这些和袁绍没什么关系。哪怕是面对李明即将称帝的事情,也是听过就算。如今他麾下不知不觉多了不少朝廷那边派过来的官员,同样他以前麾下的官员,有不少又去了关中,比如田丰和沮授两人。
许攸被刘廷五马分尸了,主要是被查出,昔日王芬打算废立灵帝的背后,有他的手尾。当然这其实是袁阀的吩咐,不过这位显然被当做是儆猴的那只鸡。
袁谭和袁熙的日子也不好过,李明逐渐控制了官员的任免权力,同时对军中也是不断的插手。首先是政委,然后是要求军侯分批前去寿春进行培训,择优提拔录用。期间安排一些军侯过来作为替补,配合监军做了不少的宣传。
一来二往,如今已经是第三批前去寿春培训的军侯,在那边回来的军侯们,大多也成为了李明的死忠。可以说只要一两年,军中扣除袁阀的死忠外,其他的军官,甚至是士卒都有可能彻底脱离他们的控制。
若他们尽忠职守,那么还好说,如果胆敢动什么歪脑筋,那么很有可能,就要玩完了。
官员那边更不必说,每个郡每个县都来了一批名为‘暗卫’的存在,说是负责监督官员。之前官员犯下的罪责,可以不管,但他们入驻之后若还继续犯错,则加倍处罚。
已经有两个倒霉鬼,被直接抓捕归案,别说家财全部充公,人也被夷三族示警。当下面的官员,发现袁熙和袁谭,没办法庇护他们的时候,人心就这样散掉了。
“看来,我们只能乖乖作为李明的附庸了!”袁谭虽然是武夫,但他到底是袁阀的嫡长子,眼光还是在的,见状不由得叹了口气,对袁熙说道。
“小弟明白了!”袁熙点了点头,事不可为啊!
两年,李明打下幽州、兖州和青州转眼也两年的时间。战火的痕迹开始消散,大量基础设施开始重建,百姓得到了安抚,并且可以通过劳动来获取口粮,甚至是工钱。
以工代赈,劳役有薪酬,百姓只要不懒惰,到底是饿不死。南方的商人更是趁机大量销售各种商品,哪怕亏一点无所谓,却是把品牌打了出去。百姓淳朴,今天在这些店家这里得到了好处,以后这些店家开业,自然也能得到一批忠实的顾客。
百姓安定,自然念着官府的好,大汉给不了他们平安的日子,李明可以。逐渐的大部分的百姓,都认可李明称帝这件事,只有少数的世家,最终选择把一部分族人搬迁到关中。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不少世家,哪怕是江东的世家,都派了一个旁系子弟,前去关中。两边押宝是世家们的固有套路,李明并不阻止,不过谁派过去的,他会记住。这样的世家,以后也别指望能得到他的重用。
公元202年春,李明登上泰山,封禅台已经准备就绪。整个泰山都被戒严,谁也别想靠近,不过为了让更多人见证这一刻,李明安排了五百多名普通百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