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谢谢刘老师,那我先走了”杨文龙离开了老师的办公室。可是刘老师在他离开后就马上去找校长,把杨文龙要跳级的事说了,校长对他的这个决定也不看好,因为他当校长一二十年了,也没碰到过那个天才学生能跳级的。可是他还是给了一个提议,就是要看杨文龙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如果能拿到全校第一名,那么他现在就可以直接去念高二,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就是达到了第一个条件后,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就直接去参加高二的期末考试,如果还能拿到最优秀的成绩,那么下学期就可以跳级去读高三,当然到明年七月份就可以参加高考。
10。学院生活第010章 三个第一名
第二天班主任刘老师将学校的决定告诉了他,得到这个消息,杨文龙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从这些日子的学习看来,他有把握明年下半年就去上大学,到时就可以实施他的计划,半工半读。
有了这个机会,杨文龙就更加的努力学习,虽然每天都埋在书里,但是他的心情却很好。平常同学叫他去打球什么的,他都会去参加,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书里。当他钱用完的时候,李强爸爸的车也正好要经过县城回宋镇,可是他却没有跟李强一起回去。而是跟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让李强帮忙将他的生活费带上来。他就在学校不停的吸收知识,不仅仅是高一的,高二高三的课本他都看。这些都是班主任刘老师为他准备的,希望他能创造一个奇迹。
可是这些日子下来,杨文龙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跟同学参加完各种活动后,胸口的鳞片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越是锻炼体能,鳞片的增长速度就越慢。于是每天早上在学校的操场上都会出现一个身影,那就是杨文龙。他每天都会比其他同学早起一两个小时,然后来到操场跑步。他跑步可不像那些老头,慢慢的跑,他是有多快就跑多快。所以每天天还没亮,二中的操场上就会有一道飞驰的影子。由于他晨练的时间比其他人早,所以也没有什么人发现他跑步的速度,当其他人来晨练时,杨文龙也就离开了操场,把场地留给了别人。
“杨文龙,刘老师让你去一趟办公室”一个同学跟正在看书的杨文龙说道。
“哦,谢谢!”
“不用客气!”
两人客气了一下,杨文龙就往刘老师的办公室走去,来到办公室门口,敲门进去,里面除了刘老师还有另外几科的老师,校长和学校的主任也在。
“杨文龙同学,首先我要恭喜你,你成功的通过了第一关。只要你参加高二的期末考试能拿到第一名,下学期就让你跳级去上高三。”没等杨文龙说话,校长看到他一进来就开口说了。
“是啊,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希望你能为我们二中创造一个奇迹。”说话的是学校的主任。
“谢谢校长,谢谢主任,还有各位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
在刘老师的办公室里与各位老师谈了一会才离开,原来这次期中考试他科科满分。不仅能在全校凭上第一名,就算全县、全省也是第一名,所以校长也重新考虑了他的跳级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杨文龙的生活规律还是没有变。除了有时跟同学打打球,就是整天钻进了书里。而其他同学还不知道他跳级的事,他也没有说,就连跟他很谈得来的李强,他都没有说过这件事。眼看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要过去,杨文龙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去尝试县城的繁荣。因为他基本上没有出去玩过,除非是去买一些日用品,而且买这些东西都是在学校周围。
也没有尝试到初恋的滋味,他给女生们的印象是,一个生人勿近的书呆子。老实、呆板、不懂音乐的乡巴佬。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杨文龙的想法,说实话,他怎么会不想象其他同学一样,没事到繁华的县城逛逛。或者找几个哥们到舞厅里蹦跶一下,又或者找找初恋的感觉。可是他不能,杨文龙感觉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很快就到了期末考试,他走进了高二的考场。几天下来,同班同学才知道杨文龙想跳级的事。各种流言飞语接踵而来,当然也有看好他的,比如同寝室的李强,一直都在鼓励他。
杨文龙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成功的完成了考试。已经回到家的他,每天都帮家里做些农活,当然每天早上的晨练一天都没有落下。当考试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杨文龙以科科满分的成绩成功跳级。下学期开学他就要步入高三的教室,也成功谱写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历史。当学校将有学生跳级的事情公布出来后,全县各地的学生都想进入这所传奇的学校念书,这样一来就额外的增加了二中的招生效率。
当然学校在公布有学生跳级的事,也没有将杨文龙的名字透露。所以在第二年的高三学习生活里,杨文龙依然是低调的过着。每天都是固定的规律,晨练、上课、苦读、吃饭、睡觉和时而陪同学们打打球。就这样他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情发生,很快就熬到了全国各地高考生的残酷月,七月。
紧张的考试结束后,杨文龙就回到了家,帮着妈妈做农活。几天后他才花了两块钱,到网吧上网查询他的考试成绩。幸好在高中的时候有电脑课程,不然杨文龙这个高中生还不会上网,那就要被人耻笑了。成绩已将挂上了网,杨文龙看到电脑显示屏上的分数699分,差一分就是满分的高考成绩。并没有向其他人一样欢呼,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或者炫耀的,不用说这次的成绩绝对是全国第一。从他决定跳级到现在,已经拿了三个第一名,前面两个当然是高一的期中和高二的期末。
看到高考成绩后没几天,虽然他只报考了一两个学校。可是全国各地的名校,一封封录取通知书接踵而来。那些名校可不管他有没有报考他们的学校,都可以额外的优先录取他。杨文龙也跟父母说了关于跳级的事,当他爸爸知道这件事后。从此他与别人聊天话题首先就是炫耀儿子,如何的了得,跳级、拿第一和几十封全国各地的录取通知书。当然还有每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里都有的一项优待,就是奖学金,杨文龙去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免除一切学费和学杂费。
看到这一封封的名校录取通知书,最后选择了海市的一所学校。他没有选择京市的两所名校,而选择在海市。主要是因为海市是一个经济城市,在这里就业机会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杨文龙不是想读书,他是想挣钱,所以才选择了这里。当然他报考学校的第一选择就是这所学校,在华夏国也是一所名校。不过杨文龙却不知道这所学校,除了是所名校,还是一所贵族学校。如果不是学校方面免除他的学费和学杂费,他将会被每学期五万块钱的学费吓到,从而放弃这所学校,放弃这个经济特区城市。
11。学院生活第011章 美女老乡
自从高考成绩出来,杨文龙就成了当地的名人。宋镇的人几乎都知道,镇上出了一个秀才,不但跳级一年就完成高中学业。还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各所名校,当然他再次成了各家教育孩子的一个榜样。只是这个榜样跟他被撞破头时,那些人们用他的调皮来教育孩子,这两者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由于免除了学费,杨文龙要赴海市读书就不用带很多钱。他爸爸听别人的意见,在宋镇的邮局,给杨文龙办了一张邮局银行卡,里面存了两千块的生活费。当然如果钱不够可以跟家里打电话,父母在当地给他存钱,他就可以在海市取钱。这样一来也就方便多了,毕竟海市离宋镇太远,就是做火车也要将近三天的时间。
八月底杨文龙带着家人的期望,踏上了他的大学之旅。这次当然还是坐火车,可不是他上县城时坐的那种,这次可是都市到海市的特快。杨文龙买的硬座都花了六百多,火车从都市到海市要路径资县,所以他的上车地点就是县城的火车站。
杨文龙的行李依旧是一个老土的帆布大包,只是手里还拎了一个口袋,里面都是吃的东西。有他妈妈煮的二十个鸡蛋,还有买的一些方便面和饼干之类的干粮。不要担心两三天的时间他吃不完,如果杨文龙真要吃起来,这些东西最多能吃两顿。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胸口上的鳞片长出有巴掌大块后,他的食量不断的增加。平时在家的时候他都是吃个半饱,有时半饱都没有,平时只要有吃的,他都要背着父母偷吃。
食量增大的变化还不够,他的皮肤也发生了异变。虽然整天在太阳下帮妈妈干农活,可是他的皮肤不但没有被晒黑,反而越来越白皙。杨文龙还发现自己身体的感觉越来越迟钝,身体受到攻击的时候,他感觉不到什么疼痛。他用木棍敲过自己的头,用了很大力敲下去,才感觉有一点的疼痛感。身体其它部位也是这样,更不用说他胸口前巴掌大块的鳞片。用棍子敲是小事,杨文龙还用刀试过。最后的结果是,刀口都被砍卷边了,鳞片一点损坏都没有。还只能感觉到一点点疼痛,就像电影演的一样,他的痛楚神经似乎在慢慢消失。
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力气之大。一两百斤一只手就能举起来,杨文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超人一样。不过越是这样,他就越是担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自己用刀在长鳞片的地方试过没事,不知道在其它部位试试会怎样。残酷的事实让他的手臂上多了一条长长的伤口,虽然感觉不到有多疼。可是让他明白了,也只有长鳞片的地方才刀枪不入,其它地方还是很正常的。不过这个伤口居然两三天就恢复了原样,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晚上八点的时候,火车准时进站,在站台上等待上车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车站里的乘警指挥大家按次序上车,几番折腾他终于坐上了自己的位置。本来他还想能在火车上遇到一两个可以聊天的人,可是没想到跟他同坐的几位,对面是一对夫妻。两人都是普通的农民工四十来岁,从他们穿的衣服看得出,因该是外出打工的人。
更他他郁闷的是,同坐的却是一个身上发着奇怪味道,穿着一身藏服的中年人。杨文龙闻道他身上的问道就感觉不舒服。与这样的三人围坐,除了对面两夫妻在聊天外,他就只有靠窗发呆。
火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又到了一个城市的车站。当然也上来了一批乘客,最让杨文龙高兴的是。一个身穿短袖、超短裙,脚上是肉色丝袜、白色高跟凉鞋的漂亮小姐,来到他们的位置前对穿藏族服侍的人说道:“对不起,这是我的座位。”
穿藏族服饰的人听到漂亮小姐的说话,也没有多说,站起来就把座位让给了她。原来这位小姐才是这个座位的主人,他买的是站票,只是暂时坐一下而已。不过最高兴的还是杨文龙,没想到真有美女陪聊天的机会。
“小兄弟,能帮我将行李放上去吗?”美女对杨文龙说道。
“没问题,让我来吧”杨文龙现在身高也有一米七二,离开座位就准备将美女的行李箱举上货架。
“小心哦,箱子很重,我带了很多东西给我那些同事。”
“没事,我力气大”说着杨文龙双手举起行李箱,就将它放上了行李架。由于上面的行李已经堆得很满了,无奈之下他只有脱掉鞋子,站在座位上。将其它行李挪了挪,才将美女的行李放好。
“太谢谢你了,我能坐里面吗?”美女跟杨文龙道谢。还要求坐靠窗的位置,因为她的位置不靠窗,而是靠的走廊。
“没事,你坐吧。”
“小兄弟人真好,不知道你是要到哪里?”说着美女已经坐到了里面的位置上。
杨文龙穿好鞋后也坐在外面的位置上:“我到终点站才下,不知道老乡是到哪里?”不知道怎么称呼,杨文龙只有用上农民工常用的称呼,老乡。
“我也是到海市,看来这一路我也不会太无聊了。至少有你这样一个小兄弟陪我聊天,不知道你到海市去做什么?”美女问道。
“呵呵,我去读书。”
“哦,对啊!现在是报名的时间,我怎么没想到呢,小兄弟是去读哪所大学?”美女看杨文龙的年龄,猜测他是去上大学。
“是海市付大。”
“付大?贵族学校?”美女听到杨文龙说付大的时候,仔细的打量了一下他。在海市混了一两年,当然知道能上付大的人不是有钱人家,就是有权有势的人家。看着杨文龙普普通通的样子,不象有钱人,也不像出自官僚之家。虽然有点怀疑,可是她也没有追问下去。
“哦,老乡也知道付大?”。
“呵呵!我在海市工作一两年了,当然听说过。”
“哦,原来老乡在海市工作啊!以后还要你多多照顾一下哦。”
“没事,有事来找我,不过你不要老是叫我老乡,我听得有点别扭。我叫王琴,我比你大,叫我琴姐就可以了。”
“好,琴姐,我叫杨文龙,你也可以叫我文龙或者小龙。”
听到两人的对话,坐在对面的中年男人插嘴道:“你们年轻人也真是的,叫老乡多亲切。有什么别扭的,我们在外十几年,都这么叫的。”
这时他老婆也插嘴道:“你就一个农民工,当然是老乡老乡的叫了,一看两位年轻人就是知识份子,当然不喜欢叫老乡这么老土了。”
还别说,这个妇人说的还真有些道理。通常在外务工的人员,就年龄大点的农民工喜欢老乡老乡的叫。这样叫的确很亲切,可是一些年轻人都不喜欢这样叫,感觉很土。
12。学院生活第012章 列车上的小插曲
火车又行驶了一两个小时,经过了两个车站,列车里的过道上也都稀稀疏疏的站了一些乘客。靠近杨文龙座位站的人特别多,可能是因为有个美女的关系。看到这么多人没位置,堵满了过道,王琴跟杨文龙说道:“早知道开学了这么多人,我就该去坐飞机。都怪我爸爸,早早的就找人买好了票,而且还是坐票。”
“呵呵,琴姐,你就不要把这个当成受罪,就当是一次人生考验不就行了”杨文龙说道。
“你真是个乐观的人,哎呀,我的脚都伸不直,好酸哦!要不我先睡会儿,我把脚放你腿上行不行?”。
“恩,这个当然行,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杨文龙的意思很简单。像王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