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嫂那儿------哪年过消停了。”罗妈一想起来就触霉头。
“知道委屈你和孩子们了。看咱妈的面子吧,好素云,别搭理她就是了!”
“------”罗妈每到这时就头疼。好好的一家人,就这么个刺头,只能忍了。
潮笙这才想起来她有一位极品的大伯娘。
第三十一章 锁门
更新时间201393 21:59:51 字数:1279
第三十一章锁门
潮笙的奶奶家里有七个孩子,五男两女。爷爷早早过世。无缘见面。走的时候小叔叔才刚会爬。留下寡母。好不容易拉扯大一群孩子。最大的孟金山,十几岁就养家,在铁路上工作。老二也就是潮笙的父亲参军复员之后分在油田。老三孟义山在粮库工作。老四孟明山在家务农。老五孟云山参军复员留在了山东。两个女孩孟珍,孟华。在孟金山后面,比孟青山大。一个嫁到外地。一个嫁在本镇。现在老太太身边除了潮笙家,大姑家和小叔家在外面。其余几家都在一个镇上。离得不远。平时回不回去都可以,但是过年是必须要回去过的。可是因为孟金山的媳妇搅合,没有一个年过舒服的。她仗着进门早,资格老。排挤其他几个妯娌。尤其是欺负柔润的罗妈。开始几年没搬出来更甚。还在后来搬到家属区,一年里也就受那么几天。罗妈能忍。不看僧面看佛面。
奶奶赵老太太是个好的。对媳妇们百般的好性子。罗妈也是顾及老人家的感受。不计较。忍忍就过去了。不能让老人为难。
潮笙觉得大伯娘就是个泼的。混不讲理。要不是碍于小辈,她真想替母亲说几句。看来这个年又要在战火中度过了。这是免不了的。
且放一边。店面的事终于落实了。
一共买了三个店面。面积都不小。其中一个稍微有点偏,美中不足外,另两个没说的。
因为这几家也是年期生意不好才急着脱手,好的没人愿意卖。都赶着年期挣一笔。如何利用潮笙心里也有了计较。等着年后搬了家,一切稳定下来才好安排。不然老妈非得着急不可。而且有了刘江蓝的加入。潮笙觉得完全可以顺利进行。
手续办的很快。当最后一个章盖好,孟爸罗妈心才踏实。
孟爸交代了要好的兄弟佟文祥照管。
【新意】衣店的刘江蓝知道后,说自己离得近,也帮着看看。这天潮笙还见到刘江蓝的丈夫霍东成。又一起吃了饭。
潮笙留下年前与南方【蓝狐】的设计稿。
又把年前年后的衣服事宜安排好。这才返回家。
一桩事了。就要过年。潮笙对这个年没盼头。每天带着妹妹们写作业,教她们书画。医理方面的潮笙不打算讲了。两个妹妹实在不喜,听得云里雾里的,干脆放弃。但是书画方面她坚持。女孩子练练还是有好处的。
这期间李艳红带话说在老家过年了,程建东也去了北京的外祖家。其他的都没联系。
过年的日子就在眼前,腊月二十九这天。一家人早起,带上满满两筐子的年货。到了胡家镇上,又走了一段土路,才到了目的地。
潮笙的奶奶自己住老屋。没和儿女住一起。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来到紧闭的大门前。潮笙上前敲门。
不一会儿,大门开了。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见到他们即刻面上带笑。
潮笙几个叫着“二姑好。”妇人更乐了。
“好好好!这大冷天的孩子们都冻坏了。快进屋!老二家又拿这么多东西,不得便宜了那人,放到下屋上锁。瞧我,当孩子们说这些,进屋进屋,妈刚刚还叨念着呢!”说罢,抱起三妹欣悦就进了屋子。
罗妈一笑。这位二姐脾气燥了些。人很好。看不惯大嫂就说。姑嫂两个也不对付。
“二姐,和孩子们先进屋。我和他爸把东西放好了。先告诉妈一声啊。”罗妈对着二姑说道。
“行,小笙,阳阳,快走吧。”在二姑风风火火的带领下。进了屋子。
许久没见面了。亲热自是非常的。潮笙喜欢这位二姑,说话直爽,心地好。每回老妈受了委屈,她都帮着说话。
第三十二章 戏码提前
更新时间201393 22:04:18 字数:1990
第三十二章戏码提前
进了屋,潮笙见奶奶笑着坐在炕头。看她们进来赶紧招呼着上炕。姐妹三个向奶奶问好。规规矩矩的坐下。赵老太太看着很是喜欢。满意着二儿媳妇把几个孩子教的这么懂礼貌。虽说是在自己家里,可也是能分出好坏来,和其他几家比起来-----尤其是老大家的,有那样的妈,能教出什么好来,眼看着孩子们都大了,有样学样的------老太太心里叹气。
“二丫头,把零嘴儿拿出来。”赵老太太对二女儿说道。
二姑孟华应着到西屋拿来花生瓜子糖果。娘几个一边说一边吃着。孟爸罗妈进来的时候就看见老太太乐滋滋的样子。
夫妻俩和老妈相互问了近况。又说了不少家里的事。在孟华的丈夫赵勇进来之后。准备烧火做饭。
潮笙的二姑两口子没有孩子。刚结婚那会儿有一个夭折了。就再也没消息。夫妻两个也想得开。干脆不要了。过得也有滋有味。闲着没事就来陪着老太太。(当然,除了那个发泼的大嫂说些不上道的话。)
潮笙对奶奶家的人感情没有外婆家来的深。可能是接触的时间少。但是潮笙能接受。除了大伯娘和她家孩子之外。其他人都很好。奶奶更不用说了。不是老思想,不重男轻女。对她们很舍得。所以潮笙也想对他们好。
吃了饭。大家睡了午觉。热乎乎的炕,很舒服。二姑给两个小的讲故事,惹的两个小的问这问那,把二姑问住了。逗得憨厚的二姑父呵呵直笑。
外面天有些阴。午睡起来,奶奶就让孟爸把劈材弄到下屋一部分。免得下雪不好烧。
二姑又提醒二弟把下屋的门锁好了。还一边嘀咕:
“妈,你没见老二他们带了多少年货呢,有两大筐。早让他们别买那么多,省得有人惦记!”
“行了,都说了多少回了。你的嘴也省一省!”赵老太太瞪了一眼二女儿。
“好啦好啦,我不说了。”
“二姐,咱们为过年,不为别的!妈,你要好好的,我们委屈点儿没啥!”罗妈也接过话。
“哎,看你弟妹,哪像你!妈知道你们受委屈了。可她怎么也是你们大嫂,进门早,跟着这个家没少受累。你们也放心吧。妈也想好了。今年她再闹,妈就把话说清了。”
听赵老太太这么说二姑孟华不吱声。罗妈和她使个眼色。
无奈咕哝:“二弟妹就是心软!”
“得了,还没完!”赵老太太斥了一句。二姑扭身出去了。这时候家里都吃两顿饭。也差不多该烧火了。
斥完了二姑娘。老太太也要下地做饭。潮笙爸妈也从西屋出来了。
潮笙赶忙拦着道:“奶奶,您歇着,有我们呢。今儿晚上孙女做菜让您尝尝啊!”
“是啊,妈,您老就吃现成的吧。让潮笙做就行了。潮笙在家啊,可懂事了!”孟爸夸着女儿道。
“奶奶,等我长大了,也给你做吃的哦!”昭阳见孟爸夸奖大姐,赶紧表态。
“奶奶,还有我呢!”欣悦也甜甜的说道。
“好,奶奶就等着!看你们把孩子教的这么好,妈心里高兴!”老太太向二儿媳说道。
“妈,看您说的------”
罗妈坐到炕边上陪着老太太。潮笙到厨房和二姑一起下厨。
孟爸和二姑父出门打酒。
土灶,潮笙不陌生。使用过很多年。搬到家属区才用上了煤气。两个人洗菜,改刀,下锅。很快六个菜就做好了。二妹昭阳也帮着烧柴禾。快好的时候,孟爸和二姑父也进了门。
热乎乎的吃了一顿。过年嘛,那时候除了吃还是吃。每天就围着锅台转。
潮笙瞧着奶奶的精神还不错。又陪着说了一会儿话。
罗妈和二姑在一边。孟爸和二姑父喝了点酒,原就喜欢孩子。这会儿更逗着两个小的。正在这时,大门响了。
潮笙下地去开门。
来人是大伯娘冷秋英和孟清扬,孟清玉兄妹。潮笙叫了人。大伯娘夸了起来:
“喲,是潮笙啊,这么水灵呢。是老二家的来了吧,怎么也不吱声啊,我们也好早来迎着啊!瞧这丫头,快让大伯娘看看,这都多久没见了-----”有的人真是不自觉!潮笙心里白眼。
“大伯娘过奖了。乡下地方住的,哪有哥哥姐姐漂亮啊!”谁不会说好听的。
“哎呀,这丫头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啧啧----”
说着就领着两个孩子进屋了。看到橱柜里摆着菜,眼睛盯了盯。又道:
“妈,还有饭没?我和孩子都没吃呢。你大儿子带着小的串门子还没回来呢!”
“有现成的,让二丫头给你们热热吃!”屋里的人都和冷秋英打了招呼。没人愿意再多说话。二姑孟华在厨房说道:“我大哥没回,怎么不在家等着,寒天冻地的带孩子出来多冷啊!”
潮笙一听二姑的话,就知道准着火。
“我说二妹,不就吃个饭嘛,再说你没吃啊?怎么就碍着你了?”冷秋英撇嘴。
“谁不知道谁呀!就明说来占便宜得了!”孟华轮着烧火棍没好气的添柴。
“喲喂,二妹呀,眼看过年了。说这些个也不怕给咱妈添堵!对了,妈-----下屋的门咋还锁了?我正要找点东西去呢!”
“为了防阿猫阿狗的乱扒东西!”二姑没好气的说道。
“孟二华你什么意思?谁是猫狗的?啊?你说清楚!”
“是我锁的!素云,给她们盛饭。吃了早回去!”
赵老太太说话了。
“好啊,这是要撵我们娘们走啊!原来都防着我呢!妈---没想到连你也这么对我啊,大过年的,诚心不让我好过呀!我冷秋英命怎么这么苦哇!这些年为你们老孟家做牛做马,没功劳也有苦劳啊,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我呀!------”不依不饶的哭开了。
每年三十儿的戏码提前上演。
第三十三章 撒泼也是有境界的
更新时间201394 11:53:18 字数:1851
第三十三章撒泼也是有境界的
赵老太太一声不吭。可潮笙瞧见她的手在微微的抖着。显然是气得够呛。二姑也是,非惹顾她做什么。
“大嫂,别这样。咱妈没那意思!”罗妈看看自己丈夫。见没人理会冷秋英,便开口劝了一句。
“用不着你假好心!谁不知道你背地里做的那些事!这会看我笑话!哼!”
“大嫂,你可不能这么说素云!她从来就没做什么!”孟爸听不下去,辩解道。
“我怎么了?啊?我说的哪点不对?你们年年来吃大户!吃老太太的,拿老太太的,平时不见得多给一分!这些年还不是我们在身边的添补------”有些人撒泼也是有境界的。潮笙以为大伯娘还不够瞧的。
“大嫂,我是离得远。照看咱妈,你们费心了。可你不能这么说-----”罗妈不知道怎么讲下去了。
“老二家的哪一年来不是大包小包的买东西来。下屋每次你带走的,都是他们买的。还有,平时给的只多不少。可是总有人找麻烦,还倒打一耙!”
“孟华!你个不下蛋的!哪都有你接茬!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这里没你的事!”这话说的难听了。二姑的脸色也变了。被罗妈拉住才没有再过去理论。
“大嫂-----你要说孟华别的我不说啥,可就是不能骂她那句话!---你----”老实的姑父被逼的开了口。
“我怎么?你能把我怎么样?”完全一副泼妇的嘴脸。冷秋英脖子一扬。
“够了!咳咳----像什么话!”赵老太太抄起炕沿儿边上的拐杖,重重的敲击了一下。老太太是真后悔了。这大儿媳妇越来越不像话。
就在这时,老大孟金山带着小儿子孟清岩从外面进来了。正看到老母亲举着拐杖。
“妈,你这是要干啥?”
“干啥?问你的好媳妇!”
不等旁人说话。老太太接着说:“今儿到了这个份上。我就好好说道说道吧。二丫头,去把你三弟,四弟两口子都叫来。人齐了好说话。”说完,也不看老大他们。靠在窗台边上闭眼等着。
潮笙一家子不管怎么说都跟孟金山打招呼。但是也没有继续说话。气氛一时的冷了下来。潮笙把两个小的带到西屋。让她们在里面待着,别出来。她又回到东屋。三叔和四叔两口已经来了。潮笙叫了人。也没喊妹妹。时间不对,也没人挑理。
“到齐了。好。刚才发生的事情,我也不再提了。这也是最后一次。本来打算过了年再说的-----”赵老太太顿了顿。
“年前说了也好。也省的惦记。二丫头把炕琴柜子打开吧。东西都拿出来。我都分好的。让他们选选,拿走吧。”老大家的这些年就是惦记这些东西,才这么闹吧。心里又是一阵的难过。
哥几个没明白怎么回事?罗妈和另外两个妯娌也不晓得。只有冷秋英来了精神。巴巴的瞅着孟华拿出来的包裹。那三个孩子也和他们母亲一个表情。大一点的女孩孟清玉瞪了潮笙一眼。
“这是你们爹用命换来的。日子最难过那会儿也没拿出来。就是要给你们留着做家底儿。如今分了吧。大丫头和二丫头的嫁妆里出去了,没份儿。小五的你们挑剩下的我给保管着。”
包裹一一打开。潮笙不禁也吃了一惊。那一世,可没听说奶奶有这么多值钱的物件。潮笙看大伯娘的样子应是早就知道的,怪不得总是找其他的人的茬呢。就是怕哪个和老太太关系好了,多得了这些好东西吧。
无论何时,父母都是为了子女着想的。潮笙不禁想起奶奶的一生过的真不易。上一世里,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个儿子过世对她是多大的打击。她说不如早早的也去了好。丧夫丧子的痛苦她是怎么承受的?潮笙心里不是滋味。但愿自己的重生能有所改变。
关于爷爷,潮笙听人提到的不多,仅存一张老照片上得见。孟爸的眉目与爷爷最像。剑眉星目,非常有神。不怒而威。孟爸回忆说,爷爷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出海跑船攒了不少的家底。那时家里境况不错。因为家里的姐姐嫁给了好人家。家里都跟着借了光。
爷爷对奶奶特别的好,只要是爷爷在家,奶奶从来没早起做过饭,都是爷爷做好了,叫奶奶和他们起来。潮笙觉得奶奶最起码的回忆起来,是有甜蜜的------
再多的事孟爸也记得不多了。最后一次出海,爷爷就再也没有回来。
奶奶说这些东西是爷爷用命换来的,应该就是那次拿回来的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