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盛宋-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在他们的眼里这可是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这周超既然已经表现出了他那不凡的实力。

那由他来做这个云州的知州事倒也是合乎情理的,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事情竟然会变成这种样子。

那周超如今倒也是真的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谁让自己碰上了韩德让这个杀千刀的呢!

要知道这一战这潘美所付出的代价也没有小到哪里去。那周知等人亦是伤亡惨重。可是他们却还是半点好处也没有呢!

和他们相比自己倒是应该知足了,只是这周超不是个傻的。当那看到潘美那诡异的脸色的时候。

心里就估摸着这潘美该不会是有后招吧!不然依着潘美的性子,又岂会在知晓这韩德让有意逃脱的时候。

不再背后给他来上一刀?要知道这潘美虽然为人不错,但是在战场上他可是出了名的手段毒辣。

这一回这韩德让只怕是早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了,果然不出那周超所料。那潘美一早是就已经做好了防备。

之见那潘美冲着那些已经快要着火的周明等人说道:“你们也别太过生气,本座一早就已经做好了后手的准备了。”

众人一听皆是一惊。要知道那潘美这次出来可是把那曹玮、曹璨、杨嗣全都带上了。若是想要有后招。

自是少不得要把他们中的一个人派出去的,毕竟这兵无将则就将会变成一盘散沙了。这潘美倒也是知道这些人的疑虑缓缓倒也是耐着性子和他们解释了起来。

其实那呼延赞的上虽然并没有完全的康复,但也算是好的七七八八了。至于那杨延昭则更加是无稽之谈了。

他从一开始就是完完整整。健健康康的。当然这杨延昭和呼延赞两人如今的性子到都不适合去做一名攻城的统帅。

再加上这些将领多半当初学的就是那如何守城,毕竟这实际操作攻城。他们还是很少有过接触的。

虽然那潘美知道那辽军在守城方面恐怕和这宋军在攻城方面的本事是差不多的,但是这潘美亦是不敢掉以轻心。

故而派了那杨业做这两人的统帅,这杨业是那杨延昭的父亲。当初他固守涿州一事那呼延赞亦是对他敬佩的紧。

有他去牵制这两个人是最好不过的了,要知道那呼延赞性子太过急躁。很容易就会被敌人有可趁之机。

至于那杨延昭在布阵方面则是太过趋向于保守。这两人若是在一起这纠葛恐怕是必定少不了的。

故而这杨业是必须出现不可的,可是这众人并不像知道那潘美拍那杨业的原因。只是他们很想知道这杨业究竟是又怎么回来了。

要知道当初那杨业在做了这副都部署一年之后。就告病休养去了。这一养就是近三年,这四城中的所有人都以为这杨业是没有在上战场的机会了。

可是哪里想到这杨业竟是时隔三年之后,又横空出世了。这倒是把众人给吓了一跳,事到如今这潘美倒也是也不再藏拙了。

坦然的告诉了他们,这么多年这杨业其实一直都是在练兵。因着那太宗经过上次北伐之后。

是越发的觉得这宋军在战场上是不及那辽兵来的有血性,应该说他们都并没有那种该豁出去的意识。

这一点让那太宗很不满意,毕竟这朝廷每年在边关上花的钱也没有少到哪里去。可是到关键时候,这些人倒是没有几个是舍得豁出去的。

故而悄悄给了那潘美一道旨意,要求他训练出一支铁血强兵。最好是能像那曹操的“虎豹骑”一般凶猛的部队,当然这步兵也是不可以落下的。

如今这潘美身处马匹盛产之地,想要训练一支优秀的骑兵和步兵倒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

只是这练兵想要练得好,这时间是肯定要花费不少的。毕竟这天底下没有那支部队是一蹴而就的。

故而这练兵的重担自是落到了那杨业的身上,毕竟看那杨延昭的样子。这潘美就很清楚这杨业是个善于练兵之人。

倒也是狠下心把这军队交到了那杨业的手上,毕竟这潘美如今可是这西北都部署。他若是突然之间躲起来练兵。

恐怕没多久这天底下的人都会知道了,而那杨业不同。他本就因着当初和那耶律斜珍交手时所落下的伤病。

而明显的苍老了不少,虽然那些大夫都说这杨业是可以恢复的。但是总是需要时间的,故而当初在那潘美和这杨业打了招呼之后。

这杨业自然而然也就乖乖的会去养病了,这既有那些大夫的话作证。这杨业的确是因着身子不好需要静养。

又有那潘美隔三差五的补药作证明,这所有人自是都以为这杨业是养病去了。哪里会想到这潘美会来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不过这周明等人在听了之后,倒也是纷纷的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好在当初那潘美不再的时候。

 一百五十三、旧椅重提众沸腾

自己没有生出什么异心,不然依着那杨业的性子。自己到时候只有自尽的份了,这想想就是后怕不已。

然而那潘美却像是没有看到那些人那难看至极的脸色,依旧是自顾自的说道:“算算时间这杨公也是时候成功了。”

这众人届时一副不解的样子,莫不是这潘美命那杨业抢去阻截那韩德让的退路了?最后到底还是那四人中的头头周理开了口。

向那潘美问道:“潘公莫不是让那杨公前去断了那韩德让小子的退路?只是这穷寇若是逼急了,可也是会咬人的。”

这周理倒也是个明理之人,知晓若是把那韩德让逼急了。恐怕这所要付出的代价是绝对不会小到哪里去的。

故而才冒着被那潘美厌恶的可能,开口相劝。这潘美哪里不知道这周理他们的顾忌之处,他虽有心把那韩德让给赶尽杀绝了。

但是如今的情况却并不适合他这么做,毕竟这总是要有人回那辽国去报个丧的。以便那萧燕燕对这宋朝能够有所忌惮。

毕竟若是把那韩德让也该给杀死了,这萧燕燕怒极之下是保不准做出什么两败俱伤的事情。

如今这宋朝连年征战,这老百姓是已经承受不住这种负担了。就连那太宗也是不得不开始着手裁官了。

毕竟当初那赵恒自打那齐州回来之后,便给那太宗上了一封奏折。上面自是把那地方上官员过多,却并没有什么实用的情况。

皆给那太宗做了一个汇总,这太宗虽然不愿裁官。但是这赵恒是句句在理,这朝中也有不少新进的寒门子弟。

也纷纷对这赵恒的提议表示赞成,毕竟他们当初可是没有少受这么多官员的苦。比较这官员若是精少些。

这老百姓的负担自是也能少些,毕竟如今的税收可是有一大半是用来给那些官员发放津贴了。

可是在他们当中干实事的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那连年征战这国库也的确是有些压力了。

这减少些官员。也能够替军费多省下一些。只是这裁官又岂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当这潘美还在向那周理解释这杨业的去向时。

那头的太宗却是早就为这裁官一事记得是连白头发都多了好几撮,这太宗虽然在那皇位的来源方面。

颇有些不厚道,但是在那勤政方面却也算得上是一位勤劳的君主了。他深知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故而才会大胆的开放科举启用这些寒门子弟,但是这事情却并不像那太宗所设想的一样顺利。

每年科举的名额,总是并不像那太宗所设想的一样。多半是被那些寒门子弟给占用了,反倒是给那些富家公子多了一条新的出路。

毕竟这年的书籍和笔墨纸砚皆是不便宜的,再加上有不少的书籍往往是那些寒门子弟买不起的。

他们在见识方面自是比不上那些富家子弟,这落选倒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再加上如今能够做考官的皆是那世家出身。

颇多的皆是偏好那奢侈糜烂之风,往往那些寒门子弟所书的那些有实用的建议。皆是不被他们所喜。

这太宗对这些问题是全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可他偏偏皆是没有办法。毕竟如今的这些豪门世家多半皆是当初和太祖皇帝。

南征北战的老将军们的后代,或是已经传承了数百年的世家。这那一个皆不是那太宗所能够撼动的。

要知道抛开那些数百年的世家不讲,但是那些将军们的后代。就已经足够让这太宗烦透了。

他们中虽然有些人是子承父业的继续上战场替太宗效力了。但是大部分人皆是一班纨绔子弟。

他们仗着那祖辈的功劳,整日是无所事事。每每皆会触及这宋朝的律法,可是他们背后却是有一张惊人的关系网,

无论这当地的父母官是谁,全都是没有一个感动他们半毫。一来是他们虽然人不在那朝廷了。但是则关系却依旧是还在。

二来是当初那太祖本就因着那杯酒释兵权的事情,对这些人的祖辈心存愧疚。故而对他们皆是愿意网开一面。

可若是平常的时候这太宗或许还能够睁一只闭闭一只眼,但是如今这潘美的军费催的急。

那赵恒在亲自去过民间之后,对这朝廷的某些制度倒也是真的厌烦透了。这太宗被人可以不信。

但是这赵恒是他的嫡亲儿子,又是一贯不会说谎的。如果这赵恒都说这朝廷的规章制度有问题,这恐怕是真的有问题了。

毕竟这赵恒可是没有那个必要在这种方面欺骗这太宗的。故而这太宗倒也是下定了决心要把这朝中的一些毒瘤给清除一二。

故而是下了狠心把当初那些节度使的老底全都掀了个遍,虽然这些节度使不能够世袭罔替。

但是那老一辈留下来的家底却是已经足够这些后辈挥霍了,这太宗在听到那些节度使家中的资产之后。

那眼睛都已经直了。毕竟这些节度使当初可都是这武将出身。这乱世年间的宝贝是最不值钱的了,而他们也恰好趁着那个机会留下了大笔的财富。

再加上那太祖当初为了能够安抚他们,倒也是赏赐了不少的金银珠宝。这些人家里的财富加起来。

都差不多要抵得上这宋朝好几年的税收了呢!毕竟他们虽然是节度使,没有兵权。但是好歹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这些年下来这所捞到的有谁自是也不少,这太宗虽然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但是面对这处处需要银子的朝廷。

倒也是硬生生的把这好好的一个皇帝。逼成了一个当代的葛朗台。这他每每看着那大笔大笔的银子从那库房流走。

这心里就别提有多难过了,尤其是当他在看到那些官员奢靡无度的生活后。是越发的愤怒了。

要知道这太宗为了能够替这潘美的军队筹集这最好的武器。这每日皆是省吃俭用的。就连自己的衣服破了。

都是那李皇后自己亲手补的呢!连那素来没有什么钱的赵恒、赵元僖兄弟两个,也是把自己的大半家产都暗地里送给了那国库。

可是那些素来过惯了好日子的官员们,除了那几个本来就是寒门出身的之外。哪一个不是早就已经习惯了这夜夜笙歌的日子了。

这突然之间要他们过那种没有“乐趣”的日子,自然是不愿意的。虽然面上说自己将会和那太宗一道省吃俭用。

为前方的战士们奉献自己那绵薄的力量,但是这一个个的下了朝之后。却又是该干嘛干嘛去了,毕竟他们也不相信这太宗能够把他们怎么样。

毕竟这太祖可是定下来“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规矩的,再加上如今的朝堂之上这十之八九皆是这些文人。

若是那太宗敢动他们半毫,这大宋的江山恐怕都要有危险。随意这太宗倒也是真的有火发不得了。

毕竟自己和自己的宝贝儿子,在这里省吃俭用的连半个铜板也不舍得多花。可是你们倒好一个个的都在那里花天酒地的。

感情你们是一点也不在乎这个朝廷,只是这太宗也知道自己如今就算有心想要把鞋士大夫们给杀了。

那也只能是半点用处也没有,故而倒也是强行的按下了心中的怒火。毕竟如今他还要借这些人的手。

去做一件天大的事情呢!若是他们如今就一蹶不振了,那到时候又能有谁去替自己办事呢?

这孰轻孰重太宗还是很分的清的,故而每日上朝的时候。这太宗依旧是一幅笑嘻嘻的样子。

若真的要说有什么地方和以前不一样了,那恐怕就是这太宗对那些士大夫比以前都要好了。

有些年老的官员在议事的时候,这太宗也是会酌情的给他们一张小板凳。让他们能够不用站的那么吃力。

太宗的这一举动一出,这士大夫的地位是立马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不少普通的武将,在饭馆遇到那些士大夫的时候。

也往往只有退避三舍的份了,不少士大夫都觉得这太宗是要比那太祖好的太多了。这士大夫的春天是又要来到了。

谁让当初那太祖在和那宰相议事的时候,使了了个、计策悄悄的把那宰相的椅子给弄没了。

自打那以后这士大夫议事就只有站着的份了,虽然那太祖用一杯酒把这士大夫给捧了起来,把那些武将给打落了深渊。

但是这无座一事却是让不少的士大夫至今依旧是耿耿于怀,要知道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可是那么的高贵怎么能受到一丁半点的轻待?

如今这太宗虽然没有把这议事有座亦是给恢复过来,但是这些士大夫却是对这未来充满了信心。

毕竟这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这太宗这么做终究是要顾及那太祖的颜面的。可是在那些士大夫高兴的忘乎所以的时候。

那正在练字的刘娥却是不经意的叹了一口气,自己的身份注定自己只能在这院中度日。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不知道外头的事情。

在听到那太宗的一系列举措之后,这刘娥倒是担心起了那刘希和龚美了。要知道这二人如今都是可以算在那文人一列的。

 一百五十四、占尽理字底气足

如今这太宗玩了这么一手,到时候若是殃及到了自家的兄弟。这刘娥若说不心疼那肯定是假的,但是这刘娥对那太宗的做法倒也是颇为赞成。

毕竟由这太宗来做这件事,总比日后由赵恒或是她来做要来的更为好些。要知道若是由这太宗改变那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那阻力自是要小些。

一来是因为这太宗的皇位本就是从那太祖手里得来的,若是他有心要改变那太祖的制度。

倒也不是没有可能,二来则是因为若是由这太宗出面。到时候就算是有人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