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剑仙-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谦谦君子,更让人心生好感。

四周读书人听了,大不以为然。有人笑道:“国朝开科取士,能夺进士之辈,哪一个又不是从千万读书人中杀出来的?我相信梁贤弟必定是在场魁首。”

“没错。我辈读书人也当所向无敌,梁贤弟不必如此自谦。”

有人赞同道。

梁生笑着听了,脸上渐渐也露出了矜持之色,颇以自诩。美人暂且不说,今时今日我当为魁首。

。。。。。。。。。。。

人心所向,便是天下大势。

在场读书人虽然翘首以盼魁首出现,却有八成的人认为梁生会夺取魁首。现场涌现出一种“魁首还未公布,却已花落梁家”的气氛。

岁寒四友坐着的位置虽然偏僻不起眼,但四周也都是读书人。王松,郑冲初时虽然对陈孤鸿有些信心,但听着四周的窃窃私语之声,也渐渐没了底气。

“能行吗?”

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心虚。

“我能比得上梁生吗?”吴正纯也有佳作,但此刻心中却难免动摇,心不在焉。

只有陈孤鸿一人泰然自若,他转头四顾,见三位友人神色不佳,便笑着举杯道:“有道是失之我命,得之我幸。不管成败,都该逍遥。何必斤斤计较?”

顿了顿,陈孤鸿仰头饮下杯中美酒,美酒入口,醇香留齿。入肚之后,温润暖身十分畅快。陈孤鸿大笑道:“好酒,不如饮酒三百杯,即消愁又打发时间。”

一番话语,冲淡了紧张的气氛。吴正纯先笑道:“也是,成败乃兵家常事。我与梁生对阵,从未赢过。还紧张什么?”

说罢,吴正纯举杯痛饮。

“先喝上几杯,消消紧张。”王松赶紧也去喝酒。

“虽然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但谁又能回绝美酒呢?”郑冲也笑道,低头饮酒。

“哈哈哈。”陈孤鸿大笑,与三友开怀畅饮。于众多读书人中,如鹤立鸡群的,十分醒目。

“这帮人,不知所谓。”

不少人都认出了陈孤鸿四人就是当初偷玉佩的四人组,即是惊讶,又是不屑。

便在这时,吴修德,陈元,阮玉陆续停笔,身前案几上,单独列出了十个作品,却是三十个精英诗词被选出来了。

而今夜诗会魁首,便在其中。

众读书人更加翘首以盼,期待佳作。

第二十章谁人所作?

便在这浓浓的气氛中,吴修德抬头看向陈元,阮玉,却是一愣。只见二人脸上还保留有浓浓的震撼之情。

心下一动,莫非有佳作?

有些不安,随即又被抚平。想着,“梁生事先有题,这才做出了这么好的佳作。众书生之才还比不上梁生,更没有事先的考题。又怎么能做出超过梁生的作品呢?”

心中如此想,面上吴修德却笑着对二人拱手道:“见二位脸上余韵存留,可是有佳作深深动心?”

“确有一篇,不俗。”

阮玉捻须一笑道。

“有一篇,生平仅见。”陈元感叹一声道。

“呵呵。”吴修德心中不以为然,面上却呵呵一笑,拱手道:“那不妨我们把三篇佳作放在最后,进行朗读如何?”

“可也!”

阮玉,陈元齐声道。

“甚好。”吴修德抚掌一笑,然后唤来了豪奴,说道:“命金策前去朗读诗词。”

“是。”豪奴应声,转身走下,不久后带来了一个中年人。这中年人其貌不扬,但是阮玉,陈元却都有所耳闻。

“莫非就是那个口声洪朗,读诗极有韵味。名扬梁州的金策?”陈元好奇道。

“正是。”

吴修德微微一笑道。

“金策,你可前去朗读了。”吴修德转头对金策道。

“是。”金策应声,伴着三位豪奴登上了石台。引颈以盼的读书人们便知道,这一场诗会的好戏就来了。

不由纷纷激动了起来,更加探头探脑。

金策以口声名扬梁州,常年在这样的诗会上负责朗读,并不怯场。便拿起了一张“试卷”朗读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开篇便已经是高亢。

“好诗。”

在场读书人莫不是抚掌一笑,赞叹道。就这一篇诗,就已经强过在场多数人。

“此乃宣州,阳县人陈忠所作。”金策看向落款,笑道。

“陈忠?!原来是他?”所谓名士,自有才度。有才度必有远名。这陈忠往日在附近府县有些名气,众读书人得知是他,也是恍然。

“陈兄作的好诗。”

“真佳作也。”

这时,便有三二熟人上前贺喜。这陈忠二十出头,模样堂堂,此刻得了熟人的赞美,露出了谦虚之色,连道:“不才,不才。”

心中却也忍不住自得,能在黄山诗会扬名,当真不虚此行也。

…………。。

与此同时,有幕僚挥毫,把金策朗读的诗词写好,并交给一名豪奴,快速去见施妙妙。

闺房内。

施妙妙已经补妆完毕,一张俏尽是期许,似那含苞待放的花蕾,青涩又艳丽。

“小姐,有诗来了。”

侍儿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拿捏诗稿。

施妙妙连忙接过,张开一看,便赞道:“好诗。颇得海棠之妙。”

“这是何人所作?”施妙妙又抬头问道。

“乃阳县陈忠所作。”侍儿回答道。

“似有耳闻。”施妙妙黛眉微皱,却有些想不起来是谁了。

“小姐想不起来的人,肯定是一般人物。与梁公子相比,更是云泥之别。还是静待梁公子的佳作吧。”

侍儿娇声笑道,娇躯微微抖动,看着也是秀色可餐。

施妙妙眼眸含春,俏脸上升起两朵红霞,却没反驳。

…………。。

闺房之外,诗会现场。那一篇陈忠所作的海棠,把诗会拉向了高亢。接下来仿佛是雨后竹山一般,春笋此起彼伏的冒出。

佳作连连,有些比陈忠作的还好。

读书人崇拜名士,崇拜才士,每当这些佳作问世的时候,都会引得在场读书人一阵赞叹。作诗之人,也是水涨船高,名声大躁。

不用说回去之后,必定是本县的风云人物,未来科举考试没准能因为这点名声,而被主考官刮目相看,总之是前途无量。

便在这此起彼伏之中,二十七篇诗词朗读完毕。只剩下了三篇。

也引起了众多读书人的好奇之心。

“按照惯例,这最后压轴的必定是惊艳似仙的诗词。这剩下三篇,到底是谁所作?”

“其中一篇应是梁生无疑,还有一篇应该是那宣州第二才士,大同府的吴正纯,只是剩下这一篇。”

“剩下这一篇是谁所做呢?”

“在场千人,有声望才气的也不过是这么几个而已,都已经朗读完毕。剩下这篇,应该是无名之辈所作。但是能做出与吴正纯,梁生并列的诗词,不应该是无名之辈,真是矛盾又费解。”

“不管是谁所作,肯定会因为这场黄山诗会而名声大躁。”

读书人三三两两的在交谈,议论。

不仅他们好奇,施妙妙与三名考官之中的二人也是好奇。吴修德自己是审阅了梁生那篇诗词,便问道:“二位先生,能与梁生,吴正纯并列之人,乃是谁?”

“老夫所选,乃是吴正纯所作。”阮玉说道。话音一落,吴修德,阮玉便把眸光投向了陈元。

面对二人询问的目光,陈元却是摆摆手,卖了个关子道:“这有期待,才有精彩。现在不可说,不可说也。”

“你个小子。”阮玉笑骂道。

“陈先生居然也童趣。”吴修德颇为无奈道。

“呵呵,那当然。我们都是功成名就的人,做官又闷,要是不找点乐子,岂不是要闷死?”陈元颇为趣味道。

“哈哈。”

阮玉哈哈一笑,也不以为意。

二人对那人是谁更加好奇了。

………。

闺房内。

施妙妙得了第二十七篇诗作,知道接下来三篇乃是压轴,也猜测有吴正纯,梁生二人,对这第三人,颇为好奇。

“能与吴公子,梁公子并列者,必是才气纵横,纵横披靡之人。如何能默默无名?”施妙妙费解又好奇道。

“可能是人家低调呢?”

侍儿打着哈欠道,她不懂欣赏诗作,觉得有些累了。

施妙妙风情万种的白了侍儿一眼,嗔道:“读书人所求乃是金榜题名,怎么可能低调?”

“但不管怎么样,这第三人也是比不上梁公子的。有什么好奇的呢?”侍儿嘟嘴道。

“这倒也是。”施妙妙想想好奇心也淡了下来,反正今夜她要见的是梁生。

第二十一章笑的太早(求推荐票)

此刻,岁寒四友小圈子内也起了小小波澜。

“正是孤鸿无疑了。”王松,郑冲遥想昨夜,明月当空,而陈孤鸿鼓盆而歌,荡气回肠,豪气纵云霄,不由侧目不止,感叹曰。

“我友真才士也。”

吴正纯聪慧,又有先前王松的卖关子。此刻诗仅存三篇,又见王松,郑冲频频向陈孤鸿侧目,便也有几分了然,但也震惊。

“我兄棋力惊人,有筹画之才。不想诗才居然也这般不俗!”

“贤兄真深藏不露也。”吴正纯拱手作揖,声出肺腑,神色佩服道。

“未必是我。”陈孤鸿笑了笑,饮酒一杯,脸色微红,说道:“那吴修德乃是考官,他为人恶劣到把我们赶去柴房住,刷下我的诗篇也不是不可能。”

“啊呀,忘记这茬。”

三人吃惊,王松啊呀一叫,露出紧张之色。

便在此刻,三考官已经准备了。阮玉先来,唤来了金策,把吴正纯所作海棠递给了金策。金策会意,躬身而去。

来到石台上,金策对着下方的读书人们拱手作揖,朗声道:“黄山诗会千余读书人汇聚,实在盛况。”然后又对着三考官的方向作揖,道:“三考官一为大宗师提学官,一为县令大老爷,一为举人孝廉,也是世间少见。以下三篇乃是佳作中佳作,若比作科举这三篇便是三鼎甲,进士及地也。”

随着金策的话音响起,读书人们又是一阵骚动。恍然想起,先不管名声会不会动天,这在场的就有大宗师提学官,若得高看一眼,便是好处无量。

期待更浓。

金策话音一落,便将手中纸张一展,朗读道:“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

词才本就出色,又经金策之口,更显诗气。

话音未落,便有读书人叫好。

“好诗,乃何人所作?”

“拿海棠比作美人,妙也。”

便在这时,金策朗声道:“这篇海棠乃宣州大同才士吴正纯公子所作。”

“吴正纯,果然是他。”读书人一声感叹,并不意外,纷纷转头看向吴正纯。吴正纯早有所准备,便对四周拱手作揖,神色很是谦逊。

“好诗,当浮一大白。”陈孤鸿很为朋友开怀,举杯道。

“痛饮一杯。”王松也笑道。

于是四人举手,共饮此杯。

………

考官方。

“真是不俗。”陈元,吴修德感叹道。

“如果是庸俗,老夫又怎么会选上这篇呢?”阮玉微微一笑,颇为自得。然后好奇问道:“不知比二位手中的诗作,如何?”

“不可说,不可说。”

陈元,吴修德对视一眼,自信一笑,然后齐摇头道。

“哈哈。”

阮玉笑。

…………。

梁生所坐附近。随着吴正纯这篇海棠被读出,附近读书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诸葛风叹道:“不愧是宣州才士,仅次于梁贤弟的吴正纯。”

“可有信心?”诸葛风又有些担心的问道。

“蛟虽雄,可比龙?”梁生神色不动,仿佛天塌不惊,山崩不动之神人,含笑反问道。

“蛟自然不能与龙相提并论。”诸葛风闻言便知梁生心中雄气,便大笑道。

“哈哈哈。”

梁生哈哈大笑,自信不凡。

……………。

闺房内,施妙妙见此篇,也是赞不绝口。

“宣州才士,论才学相貌,梁公子之下,便是这吴公子了。”

“小姐是说,吴公子还是比不上梁公子?”侍儿偷乐取笑道。

“那是。”施妙妙大眼睛微微转动,露出了期待之色。“下篇,或下下篇就应该是梁公子的诗作了。”

………。。

诗会现场内。

吴正纯虽然雄,却始终比不上梁生。而现在吴正纯这篇海棠已经如此惊艳,梁生之作,该是何等风光?

读书人们的期待,越发被调动起来了。

便在这时,吴修德拱手对陈元道:“陈先生,谁先?”

“先生先。”陈元对自己这篇诗作十分自信,打算做压轴。便拱手谦让道。

“那我便不客气了。”吴修德微微一笑,心中想着,此篇一出,便是天下无双。先生你的那篇再出,便见暗淡。

可惜,可惜。

想着,吴修德唤来了金策,命其朗读。金策奉命回到石台上,展纸朗读道:“留落犹能领物华;名园又作醉生涯。何妨海内功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然后金策又道:“此乃梁生公子所作。”

读书人们先是一阵寂静,议论纷纷。“这诗听起来有几分俗气,但是大俗既大雅,细细回味,当有无穷妙处。”

“功名士,富贵花。雅俗共赏,好。”

读书人纷纷赞叹道。

“不俗,比吴正纯那篇确实稍胜一筹。”阮玉捻须公正评价道。

“呵呵。”吴修德呵呵一笑,十分快意,这一届黄山诗会,乃是为梁生扬名,为我吴家振威,此篇一出,必定引领梁州诗作,目的达成了。

…………。

梁生附近,四周读书人已经赞不绝口。

“真是好诗,也只有梁贤弟才能作出这等佳作来。”

“此诗一出,天下再无人敢以海棠题作诗也。”

“名声如虹,前途不可限量。”诸葛风也笑道,他心中未必没有羡慕,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能,名气,未来中进士,做官,梁家门风将会延续。

“只是一时之作而已,诸位贤兄谬赞了。”梁生朝四周作揖,谦虚道。读书人谦虚是美德,儒雅是风尚,梁生的儒雅深入骨髓,人人好评,此刻谦虚更是让人偏爱。

四周读书人更加赞不绝口,好评如潮。

“我为魁首也。”梁生心中却是笑,大笑不止。你们这帮蠢人,连那吴正纯也是蠢人。若非我先得了诗会主题,怎么能作出这等佳作呢?

你们始终都是我的陪衬而已。

…………。。

吴正纯,王松,郑冲三人面面相视,吴正纯叹息一声,说道:“他之才,确实胜我。”其中不无吹嘘气馁。

王松,郑冲也不知怎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