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阿布思惊呆了,半晌,他猛地大喊道:“快!快命所有的人收拾东西,我们要立即赶回部落。”
他已经来不及去和李庆安商谈了,情况紧急,他必须要立刻返回部落,再不走,圣旨到了朔方他就来不及了。
大宅内顿时忙碌起来,他的手下行礼简单,很快便收拾完毕,这时,又有一名手下奔来进来,紧张到:“叶护,我们已经被人盯住了,门外有数十名可疑的人。”
不用说,这一定是安禄山派来的盯梢,他要干什么?他肯定是怕自己逃走,阿布思额头上的汗已经下来了,他只带来了一百名随从,而安禄山却带来了一千军队,就驻扎在城外,如果安禄山目的是要扣押他,他将无处逃匿。
阿布思看了看天色,天色已经黄昏了,他沉思了片刻,便对院中的属下道:“出发!我们立刻返回部落。”
百名骑兵纷纷上马,从敞开大门冲上了大街,大街上的行人顿时吓得四散奔逃,阿布思马鞭一指,对十几名监视他的人大喝道:“去转告安禄山,我阿布思回去了,有什么话,去朔方去说。”
他猛地一抽战马,战马向城门方向疾奔,他的下属跟着他飞驰而去,安禄山派来的人立刻跑回去报告。
阿布思所在的待贤坊紧靠延平门,奔出坊门便直接到了城门口,阿布思每天都要带属下们出城遛马,守城的士兵和他都很熟了,也不拦截,任他奔出了延平门,阿布思转上了官道,奔出还不到一里,便冲进了一片树林,官道横穿树林,时值春天,官道两边郁郁葱葱,茂盛而浓密。
这时,阿布思见大路上前后无人,他一策马离开了官道,钻进了树林之中,而他的属下则继续向西奔驰而去。
........
半个时辰后,安禄山率三百余名骑兵追来,这时他驻扎在城外的八百骑兵也赶到了,两支军队在树林外汇合。
安禄山恼恨异常,如果让阿布思逃拖,他的计划就有落空的危险,所以无论如何,要抓到阿布思。
“传我的命令,谁活捉到阿布思,赏钱五千贯,官升三级!”
安禄山一声令下,他的千余骑兵个个奋勇争先,向阿布思部属奔逃的方向疾追而去,官道上激起滚滚黄尘。
........
天色已经渐渐晚了,李庆安刚刚换了衣服正准备离开军营返回城内,这时营门士兵飞奔来报,营门外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紧急求见。
李庆安愣了一下,他记得上午阿布思说明天才来找自己吃饭,怎么现在就来了?
“请他进来吧!”
李庆安心中有了一种不妙的感觉,如果是普通吃饭,阿布思不会用到‘紧急’二字,这会发生什么事?
片刻,阿布思被带进了大帐,他金蝉拖窍之计,孤身从树林里逃出,便立刻来找李庆安,尽管安禄山的抓捕使他惊怒交集,但解决部落的出路才是他最急迫的问题,阿布思一进大帐便跪了下来,“大将军救我!”
李庆安忽然感到一阵头痛,从安西进京,这才不到十天,他已经连续遇到了各种麻烦,尽管这些麻烦最后都被他一一抚平,但并不等于他可以替代长安县衙,任何人都可以跑来找他告状,这阿布思可是节度副使、藩王,他有冤屈应该找李隆基去告状才对。
但李庆安心中也清楚,估计是安西能解决阿布思的问题,所以他才来求到自己,且听他说一说,至少这个面子得给他,想到这,李庆安连忙将阿布思扶起道:“阿布思将军,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
不料阿布思却死活不肯站起身,泣道:“我们部落十几万人身家性命都在大将军手上,大将军若不答应,我今天就跪死在大将军面前。”
李庆安倒不劝他了,他坐了下来,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阿布思道:“你说吧!什么事情?”
“大将军,安禄山欲夺我同罗部的两万骑兵,以借兵为籍口调我去范阳,圣上也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
“等一等!”李庆安一摆手止住了他,“你说圣上已经同意了?”
“是!圣旨已经下来了。”
李庆安半晌才徐徐道:“既然圣旨已经下来,那这就是朝廷的正式决定,你让我如何帮你,我帮你便是欺君,这个罪名我可担不起啊!再说,我远在西北,如何能过问东北之事?鞭长莫及,阿布思将军,我真是爱莫能助。”
“大将军,我不要你出一兵一卒,也不会连累大将军,我只要大将军答应让我投奔葛逻禄,此事便和大将军毫无关系。”
‘投奔葛逻禄?’李庆安这才明白阿布思为何会找到自己,原来他是要投奔葛逻禄,当然是要自己点头才行,李庆安没有答复阿布思,而是背着手在房内慢慢踱步,他在权衡其中的利弊,利益很明显,两万突厥同罗骑兵,是朔方军中最精锐的骑兵,当年石堡城之战时虽然他们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但李庆安却亲眼见过,确实是一支精锐勇猛的骑兵,所以安禄山才会打这支骑兵的主意,用借兵的方式,一借不还,安禄山想要这支骑兵,他李庆安当然也想要,两万大唐最精锐的骑兵啊!这对于他们这些边疆诸侯来说,这是比金子还宝贵的财富。
帮了阿布思一次,却得了两万精锐骑兵,这是笔很合算的买卖,但这里面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是安禄山肯善罢甘休吗?他绞尽脑汁谋算阿布思,最后却给自己做了嫁衣,这里面的郁闷可想而知,对自己的仇恨也可以想象,还有安思顺,他当然不肯把自己的军队拱手送人,送给安禄山或许已经很勉强了,可如果最后是归了自己,安思顺不跳脚骂娘才怪,但不管是安禄山还是安思顺,其实他们都不重要,自己早就和他们结下梁子,不过是旧恨中再添一笔新仇罢了,关键是李隆基,他圣旨已经下了,这件事若自己处置稍有大意,便立刻会被杨国忠一党抓住把柄,李庆安权衡良久,这件事中利有六成、弊占四成,应该是利大于弊,也罢!自己就当不知道此事,让阿布思逃到葛逻禄后再说。
李庆安瞥了一眼阿布思,缓缓道:“阿布思将军,我可以口头答应你的要求,不过有句丑话我要说在前面,任何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你或许会付出代价,甚至是你生命的代价,你可愿意?”
这句话问得似乎有点可笑,但阿布思却一点也笑不起来,他曾经是东突厥的第二号人物,是仅次可汗的同罗部叶护,他当然知道李庆安问这句话的含义,一个有绝对实力的人是不屑于谎言和欺骗,如果他言而无信,他的部落将会遭到李庆安惨烈的报复,同样,李庆安既然答应了他,也不会出尔反尔。
阿布思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指着头对李庆安道:“只要大将军能保全我的同罗部,能保全我的妻女和子孙,这颗人头,我愿献给大将军。”
“那好,你去吧!”
“大将之恩,阿布思将铭记于肺腑!”
他刚起身要走,李庆安又叫住了他,“阿布思将军,你准备从哪里回去?”
阿布思苦笑一声道:“不瞒大将军,我命我的下属向西奔逃,估计安禄山向西追去了,我准备从东走,出潼关走河东回朔方。”
李庆安沉吟一下道:“你不要小看了安禄山,他若从西面追不到你,必然会猜到你走潼关,很难保证他不会在潼关或者河东拦截你,最好你扮作我安西小兵过去。”
说到这,李庆安回头对亲兵都尉江小年道:“你辛苦一趟,带几十个弟兄,去河东考察移民的进展情况,半个月便可。”
李庆安又回头对阿布思笑道:“就委屈阿布思将军扮作我安西小兵,这样,你就能平安回到朔方。”
说完,李庆安又走出大帐,吩咐亲兵道:“把我的‘乌云’牵来!”
他亲兵立刻牵来一边通身乌黑、雄骏之极的阿拉伯马,这是李庆安最心爱的五匹战马之一,原是大食军大将齐雅德的战马,被唐军缴获,李庆安将战马交给了阿布思道:“你骑这匹战马走,可助你一程之力,祝你一路顺利,我们北庭相见!”
阿布思心中感动之极,他向李庆安深深行一礼,大恩不言谢,他牵过战马跟随江小年一行向营外走去,走出营盘,他换了安西军的小兵军服,翻身上马,众人催马向东而去。
“驾!”阿布思两腿一夹,这匹阿拉伯马如箭一般的飞射而出,迅疾无比地向东疾奔而去,一队唐军加快速度,片刻间他们便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
一个月后,李隆基的旨意下发到了朔方,调阿布思部的两万骑兵前往范阳,协助安禄山攻打契丹,可就在这时,阿布思部突然叛逃漠北,十余万部族老幼在一夜之间消失,遁入了大漠。
天下 第二百九十一章 燃眉之急
失去了李泌,却得到了阿布思的同罗军。这一失一得都是李庆安没有想到的,而且答应阿布思的同罗部去北庭,自己只看中了他精锐的骑兵,同罗部去北庭会引来的一系列政治后果他却没有仔细去考虑,在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这个决定有点草率了,但后悔已经来不及,只得静观其变了。
当天晚上,李庆安没有返回长安城内,便直接在军营中休息了。
次日一早,一名中官找到了李庆安,让他立刻进宫,李隆基召见他商议吐蕃战役。
当李庆安的马车和百名亲卫行明德门时,他却无法前行,前方约有数千逃难而来的灾民堵住了城门,哭喊声此起彼伏,面黄肌瘦的老人、衣衫褴褛的妇孺、哀声叹气的男人,一双双哀求的目光令人揪心,这时,李庆安的一名亲兵跑到车窗前禀报道:“大将军,这是从河东晋州和绛州逃来的难民。他们那里去年大旱,颗粒无收,正逢青黄不接时,他们实在活不下去了。”
“去看看!是谁在管理城门,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城?”
亲兵奔去了,李庆安目光沉重地望着这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灾民,他不由想起前年去河南道视察灾民,一样的饿殍遍野,这里面有天灾,但更多却是人祸,无休无止的土地兼并,使大唐农民失去生存的土地,使他们抵抗灾难的能力变得异常脆弱,稍有灾难便难以生存下去,纷纷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这便是李隆基肯把河东民众迁移安西的根本原因,实在是问题太严重,农民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远处他隐隐看见京兆尹的衙役和金吾卫士兵在驱赶灾民,用棍棒乱打,仿佛赶鸭子一般,将一群群企图冲进城的灾民们打散,不少人被打得头破血流,几十名少年被打翻在地,他们爬起来拼命向城门内奔跑,仿佛只要跑进城门洞,他们就有生存的希望。一双双眼睛是那么充满渴望,是那么急切,但金吾卫的棍棒却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希望,几名少年满脸鲜血,嘶声叫喊着被木棍架了出来,扔进了护城河中,在城门洞口,一名军官和一名金吾卫将军骑在马上,指挥着士兵和衙役驱赶难民。
那名金吾卫将军李庆安认识,叫做徐芳正,当年是千牛卫的郎将,现在已经升为将军了,但那名高官他却不认识,看样子至少是京兆少尹。
片刻,他的亲兵奔来禀报:“大将军,城门口是新任京兆尹鲜于仲通,他说不允许灾民入城冲击粮价。”
“原来是他!”
李庆安不由有些微微动怒了,这个鲜于仲通是昨天下午才正式上任京兆尹,数千灾民要进城乞食,这么严重的问题,他只会用棍棒驱赶吗?若激起民变。这个责任他又担得起?
李庆安下了马车,翻身上马,灾民们见他似乎是个高官,纷纷围了上前,数百人老人妇孺跪在地苦苦上哀求道:“军爷,求求让我们进城吧!再没有吃的,我们要活不下去了。”
李庆安见灾民中有大群孩子也跪在地上,一个个瘦骨伶仃,眼中充满了一种饥饿的哀苦之色,李庆安心中不忍,回头对亲兵们道:“把干粮袋散发给孩子。”
士兵们纷纷从马上解下干粮袋,走进饥民中分给了大群孩子,难民见李庆安表现出了善意,更加群情激荡,他们听士兵说这是安西节度使大将军,顿时求生的希望在他们心中燃烧,再没有人去冲击城门,男女老幼全部围拢上来向他述说灾情,喊声和哭声连成一片,一名离李庆安最近的年迈老者泣道:“但凡有一点活路我们就不会来长安乞食,四个月滴雨未下,一个冬天,晋州的树皮都扒得差不多了,新长出的野菜也挖掘殆尽,整村整乡人逃亡,有的去太原府,但更多人逃亡关中,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求大将军给圣上说说。给大伙儿赈粥,给大伙儿一点活路吧!”
“大将军,求求你了!”难民哀求声一片。
这时,京兆尹鲜于仲通发现有人出面了,他看见了马车上有节度使的旌节,一下子便猜到是李庆安到了,鲜于仲通是前任剑南节度使,因大败于南诏吐蕃联军而被高仙芝取代,被贬为梓州长史,但在杨国忠的担保之下,他又起死回生,被任命为京兆少尹,昨天更是升官为京兆尹。
和所有的杨党成员一样,鲜于仲通对李庆安也充满了担忧和警惕,城门处的难民风波若处置不好,极可能会被李庆安抓住把柄,向圣上弹劾自己,再次威胁到自己的刚刚得到的官位。
鲜于仲通连忙对金吾卫将军徐芳正低声说了几句,徐芳正立刻喝止住士兵动武,鲜于仲通催马上前大喊道:“大将军,请听我一言。”
“你说吧!”李庆安冷冷道。
鲜于仲通有些为难了,他们中间可隔着千余名难民呢?这可怎么谈,他见李庆安态度冷淡。只得硬着头皮道:“大将军,圣上曾有旨意,河东灾民只准就食于陕州和河南府,不得进京,我为京兆尹,只能遵循上意,顾不准他们进城,请大将军见谅!”
“那按鲜于使君的意思,这些难民就让他们饿死在长安城外外,或者把他们赶出京兆府的管辖地,就和鲜于使君无关了。对吗?”
鲜于仲通叹了口气道:“我明白大将军的意思,我会在城外搭粥棚赈灾,但大将军可曾想过,这只是第一批难民,以后还会有大批难民陆续赶到,我若让他们进城,那后面的难民怎么办?如果让他们全部进城就食,这个责任我担不起,大将军想必也不会担,所以烦请大将军不要干涉我京兆尹的事务。”
李庆安冷笑一声道:“我可不敢干涉鲜于使君的政务,但迁河东、河南、关中三十万户去安西,这也是圣谕天下之事,这批难民安知会不会就是将来迁移安西的民众,鲜于使君,如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