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的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雄的民国-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多余的力量去管远东的闲事呢?所以吴孝良这个时候提出全国和解为时尚早,得到的响应也寥寥无几。

早在阎锡山二次通电,张学良发电响应的时候,吴孝良在济南亦通电全国,首次提出了“全国和解,一致对外”的口号。这一做法实际意义不大,但政治加分却很明显,舆论更加的倾向于山东了。将来随着日本人野心的持续暴露,蒋正等人绥靖政策的一再延续,这种加分将持续下去。

没想到吴孝良竟当面就提出了他的口号,蒋正迷人微笑的眼里却闪过了一丝旁人不易察觉的怒意,只是这怒意表面稍纵即逝,实际上却被他死死的压制在心底里。

“维之心愿亦是为兄所愿,总理遗愿尚在眼前,我辈一刻不敢忘记!”

说罢,做了个请的手势便当先往回走,吴孝良则落后其半步,紧随其后向车队而去。现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甚至经久不觉,镁光灯也再次频频爆闪,将整个场面再次映照的如同白昼。摄影师们要抓住这瞬间即逝的机会,为吴上将和委员长多拍几张照片,这种历史性会面绝不多见,恐怕有些人毕生也未必能等到这样的机会呢。

蒋吴二人走在当先,这时人群才爆出一阵惊叹。

“快看,那不是汪院长跟何总长吗?”

记者们这才注意到,跟在蒋委员长身后的几乎全是国民政府高官大员,围观记者人群有资深人士则指指点点的为身旁的同事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某某人是谁身兼何职,某某人来历籍贯……

汪兆铭刚刚就任行政院长,运作多时的位置到手也算志得意满,听到有人招呼,便面带微笑的循声望去,镁光灯则适时闪起,一副气场实足的画面便被映在了小小相机里的胶片之上。他终归是做惯了秀的纵使对把他排位在吴孝良之后心有不满,也不会挂在脸上,更不会让人窥破了这点心思。但他身旁的何应钦比起来就逊色了不少,脸上虽然挂着笑容,却是一片铁青。

听到有人在提起汪兆铭当年行次前清摄政王的壮举,以及那份豪情,换来了大伙由衷的赞叹时,他脸上的笑容更挂不住了,自己的风头被吴孝良稳稳压住也就算了,毕竟那小子打败了日本人光复上海,功劳实实在在的摆在那,自己有意见也得乖乖的认了。可那汪兆铭又算个什么东西,一个搞阴谋权术的肮脏政客,委员长的手下败将竟然也压在了自己头上。这就是他无法容忍的了。

但这毕竟是大庭广众之下,汪兆铭又是行政院长,党内元老,资格甚至老过蒋委员长。看到他在镁光灯前卖力的表演而放慢了脚步,何应钦心里就像吃了苍蝇,厌恶的皱了下眉,紧赶几步将其甩在后面拉开了距离,这才觉得好受了许多。

于三和身为身为这次护卫吴孝良的卫队长,跟在队伍后面距离吴孝良不远,将一干党国要员的种种表演看在眼里,不屑的撇撇嘴,小声的低估了几句,旁人终是没有挺清楚,不解的询问,他也只还了个不咸不淡的微笑。

整个欢迎仪式隆重而短促,说它隆重是因为自领袖以下几乎全部党国大员都出席了本次迎接,短粗则是寒暄简短,蒋正和吴孝良更没有按照惯例发表一份声明,甚至连采访都没接受,就登车匆匆赶往南京城内。

到了南京吴孝良才发现自己是第一个赶到南京城的地方首领,阎锡山、冯玉祥都答应了前来参加和解会议,不过却都不约而同的没有选择亲自出席。他得到的消息是商震将代表阎锡山出席,代表冯玉祥的则是鹿钟麟。这两人分别是阎冯的心腹骁将,派他们来一是表示重视,但隐含在这重视表现之下的却是对蒋对南京政府深深的不信任,他们都是久经政坛、战场上的老将,对于各种未知的举措,既敏感又谨慎,所以仅仅派代表也就不足为奇了。

吴孝良心底竟有了点小小的失望,毕竟这两位堪称叱咤风云数十年的枭雄齐聚南京,是个难得的场面,他甚至假想过这些人开会时,会不会唇枪舌剑呢?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开会不过是坐地分赃,而真正的较量都在看不见摸不到的背地里,在战场上。阎冯两人没有亲自来,与其在战场上影响力相对较小,不过是陪练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吴孝良也不着急开会,更不急着去见蒋正,没有公事闲下来,正好可以带着塔西娅在南京好好游历一番,几日下来几乎将南京有些名气的地方都走了个遍。

不过,很快便由不得他过这种平静的日子了,于三和将一份密电抵到了吴孝良手,陈诚的十一师与董海滨的十七师接火了,江西、安徽、湖北、陆续都有蒋正的人马在调动;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第534章再见(二十四)

大战终于迫在眉睫,蒋正终于放缓了对江西的进剿,或许在老蒋的心心腹大患的天平正一点点倒向自己。冯、阎首鼠之辈,虽然阎锡山通电支持和解,但他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在关键时刻给老蒋添添堵,冯玉祥更是要趁火打劫。这两个人都指不上,现在唯一有可能站在他这一边的只有张学良一人,虽然在浦口时张学良言辞闪烁,游移不定,但终归还是半推半就的答应了下来,不会对山东方面有大动作,至多是观望两不相帮。

如此他或许能将杨效欧的第二军从北部防线南调,以支援在鲁豫徽边界苦战的十七师。不过,他还是要确定下来才能安心,否则有个万一就是生死存亡的关节。

吴孝良登时没了继续游玩的兴致,向副官询问道:

“张副司令到了南京没?”

“还在浦口,并没有急着渡江进京!”

“拍电报过去,问他是否已经做好了决断。”

“是!”

副官领命去电报室派电报,他们随身携带的短波电台发到浦口区不成问题,只是对方却迟迟没有回信。直到晚间,加急电报都拍了三封过去,可仍旧没有半点回音。

随吴孝良南下的警卫队长于三和急的直搓手,半似自言自语,又半似安慰的道:

“该不是张副司令的部下贪玩误事,耽搁了咱们的电报吧?”

白天里吴孝良甚至也如此想过,但天擦黑以后,他已经彻底断了这个希望,他明白这是张学良无声的拒绝。恐怕过了今夜,也许就是今夜他的东北军就该大举进攻济南了吧!

……

江北东北军首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副司令张学良临时驻地,张作相不在张学良终于松了口气,再没人能质疑他的决定,就在下午吴孝良一连三封加急电报拍了过来,同时蒋正大军齐出进攻吴孝良的消息也传了过来。兹事体大,他终是不愿一人独断,叫来了他的心腹爱将于学忠。

“吴维又拍来电报,依孝侯之见,东北军该站在哪一边?”

于学忠双目精光闪闪,毫不犹豫的答道:

“大帅早有定计,何必再问学忠,但既然大帅由此一问,学忠的答案就是站在胜利者一边!”

好个站在胜利者一边,胜利者究竟在哪一边?瞎子都能看出来,委员长所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华民国正朔,辖下嫡系央军数十万人,无论财力兵力都远胜山东吴孝良,所以胜负早就在开战之前决定了。

张学良目光紧逼,继续追问。

“孝侯属意南京?”

到了这个时候,于学忠也不再欲言又止言辞闪烁,开始直截了当。

“学忠之见,当然是与南京一起痛打落水狗,而且是立即动手,倘若等大局已定再动手东北军恐怕只剩下喝汤的份了。可如果现在就动手,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到时候一举拿下山东,谁还敢小看咱东北军?”

于学忠呼吸急促脸开始涨红,随着对未来战局的憧憬,他愈发激动起来。

……

南京吴孝良临时住处,近晚间八点的时候张学良终于复电。于三和捧着电报激动的进入房间,吴孝良对于目下战局思考了整整一个下午,他最终想通了,将希望重新着眼于自家身上,指望外人毕竟是靠不住的,两方势力联手,都是利益攸关,和则聚,不和则散,总不能指望他们冒着牺牲自家的风险来救援自己吧,这想法太天真也不现实。

“司令,张副司令回电了,他同意了,在咱们和老蒋之间保持立,只观望,不帮忙……”

吴孝良终于完全松了一口气,如果这个消息是下午时送来,恐怕他要高兴的蹦起来,但此时其关节已经想通,张学良作壁上观不过是锦上添花,最终成败与否还要看自身够不够硬。

杨效欧的第二军终于可以解困南下了,吴孝良一口气拟了好几道电报发了出去,对整个战局做了决战部署。不过于三和由始至终都有一个疑问。在他想象,吴孝良得知东北军最终还是履行了初时的承诺后,应该大为兴奋才是,可在他的表情只看到了一个淡淡的回应,甚至是理应如此的感觉。可在下午时,张学良杳无音讯,于三和明显的感觉到了吴孝良内心的焦虑。

怎么一个下午心态变化就能如此之大呢?他虽然表面粗疏,但实际上内心却颇为细腻,对很多细节也极为敏感,否则李泽军不可能派他做吴孝良的警卫队队长一路护送其来南京。

于三和虽然觉察出了吴孝良前后变化,但他也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不过令他震撼的是,吴孝良一道道命令,这简直是在冒险和赌博,而且是那种孤注一掷,不胜则输的一不剩那种豪赌。

吴孝良下令对许昌的顾祝同部进行何为,关炳炎装甲旅以及骑兵师连夜发起进攻,李又廷部主力则在北方呼应负责与其南北夹击,同时只分出偏师一部负责监视冯玉祥的部队。河南大战将由此展开。

山东的情况则更为令他惊骇,第二军全体开进安徽,增援董海滨的十七师,争取将陈诚的十一师牢牢的钉在安徽,不得进入山东半步。这还不算完,李泽军的五十七师则主力尽起,渡河向对岸的东北军发起突然袭击,只要击溃其防线令其溃退即可,不必穷追。

“司……司令,张副司令不是都答应作壁上观了吗?咱……咱们这么做是不是……”

吴孝良偏头笑了,这个于三和淞沪要塞一仗打的好,他十分欣赏,所以平日里对其重视的紧,时时与其讨论时势,他这才敢于质疑自己的命令。不过吴孝良不是那种独断专行的人,很多时候他甚至鼓励部下对自己的决定进行质疑,这样才能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看问题从大局着眼的习惯。

“你是不是说咱们这样做不仗义啊?”

“回司令,是……是的!”

这声回答十分干脆,这明显是出尔反尔。

吴孝良笑了,反问道:

“那你说说,如果换了是你来指挥这场大战,这命令该如何下?”

“这……”

于三和抬起右手摸了摸后脑勺,有点发蒙,不好意思的笑了,他还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但言而有信总不会是错的,否则今后谁还敢与其结盟?

吴孝良看他这副样子不禁觉得好笑,弹雨硝烟里杀出来的铁血汉子还能有这副神态。

“此前有情报陆续指出,东北军通电促合,但黄河北岸兵力却不减反增。你可知道,就在昨夜又一个旅离开了北京南苑南下?这意味着什么?”

于三和还真没往深处想,这些电报是夹杂在每日上百封电报之的,他有印象却没在这个时候利用起来,他心突然咯噔一下,就在早晨的电报里,有济南方面关于黄河封冻的汇报。

黄河封冻,东北军眼前的屏障就消失了,大部队可以直接踩着封冻的河面向南岸发起进攻。如果……如果不未雨绸缪一旦被东北军过了河,济南方面兵力空虚,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且,于三和又突然想到了一个可疑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拍发了三封加急电报,可直到从第一封加急电报过去十个小时之后,东北军才有了回复,这其耽搁的十个小时不是很耐人玩味吗?

“难怪司令让师长立即进攻!”

于三和恍然大悟。

吴孝良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八点两刻,你们师长的第一枪应该已经打响了,汉卿该气的跳脚喽……”

……

“什么?鼎芳的两个旅顶不住了,这怎么可能?”

张学良的声音有些变形,亦或是说带着几分颤抖和尖厉。他料不到,自己和于学忠商议的缓兵之计居然被吴孝良识破了,为了拖延时间他特意延迟了几个小时才复电,但却没想到还是被吴孝良抢了先机。张学良按照习惯,以凌晨作为发起攻击的时间,而吴孝良则完全不按常理出牌,选择了八点两刻这么个混蛋时间。

更加混蛋的是,由于为了准备凌晨三点的战斗,王以哲特意命令主攻部队原地休息,只留策应部队对南岸进行监视。就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军毫无征兆的发起了进攻,骤然间南岸万炮齐发,成吨的炮弹像冰雹一样被倾泻到了东北军的阵地之上,将他们压制的完全抬不起头来,直至炮击停止,南岸则响起了山呼海啸的冲锋之声。

王以哲从来没见过这么败家打炮的部队,炮弹就像不花钱一样,东北军就以步炮协作著称,但也从来没这么打过啊!感慨过后,他惊恐的发现自己的队伍在短时间内竟然难以组织起防线。由于之前主攻部队在进行休息,炮击开始之后一切就都乱了,此后一个小时之内不论高级军官还是低级军官都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束手无策。

并且,炮击结束之后,这种情况像惯性一样扔在持续。所以,两军接触白刃之后,东北军凭借着人多,堪堪混战了一个小时,就再也顶不住……

第535章再见(二十五)

张钟麟的十二团位于此次对东北军进攻冲锋的第二梯队,猛烈如冰雹的炮弹成吨的砸向东北军阵地,他也打了很多年仗,但如此震撼的场景即便在淞沪战场上也没见得。他不由得暗暗咂舌,这样轰了一个小时对岸还能剩下多少活人?就算还有活人又有多少人还保持战斗力?

夜色渐深,但却被炮火和枪弹划过的尾迹闪得通明,喊杀声震天随着指挥部的呼叫喊话,张钟麟明白,该自己上场了。以原来残营为骨干新组建的十二团就竟战斗力如何,马上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检验。

但冲上东北军花费了近月时间构置的工事之后,他失望的发现眼前败兵残将,几乎没一个像是有着完整的建制,乱哄哄东一堆西一群,竟是毫无抵抗能力。东北军的残兵们来不及撤退被淹没在山东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