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入增长了足有50倍之巨!不过30亿的年入大多都有了去向,并不能用来给战争买单。所以战时的财政还需要用公债维持,财政部认为至少要发行200亿元的国债才能满足战争需要……
就在潘大左相聚精会神看着报告的时候,就听见赵烈文的大嗓门在门口就嚷嚷起来了“伯寅,和俄国人谈下来了!”潘祖荫放下报告。脸上也露出了喜色,一抬头就看见赵烈文走进门来。
“曾劼刚这回立了大功。和俄国人谈出了个同盟条约,由咱们援助俄国去反对德奥……如果英国和德奥结盟,俄国也会向英国宣战。”
潘祖荫拿过赵烈文手中的电报,略略扫了两眼。点点头道“这样很好,俄国的工业虽然不行,但是其国是有军事传统的,还有7000多万人口。只要咱们向俄国提供军火,他们总能坚持下去的。有他们牵制住德奥,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就能立于不败。这样法国人就没有可能被英国拉拢了,我们的赢面又大了几分。”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烈文其实还有些遗憾。如果能拉拢德国和奥地利去瓜分俄国显然更加理想。但是非常可惜,张之洞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外交活动没有取得进展……这其实并不是张之洞的外交工作失职。而是朱济世提出了过高的要价——他的要求不是乌拉尔以东而是伏尔加以东,同时还要和德国、奥地利占领俄国余下的部分。其实就是三国瓜分。可是德国和奥地利都不愿意让中国成为欧洲的一份子。而且,他们也不想瓜分俄国。他们想要的只是俄国西部和南部的土地。
当然,潘祖荫和赵烈文都不晓得。朱济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和德国、奥地利去瓜分俄罗斯。他的如意算盘是俄国在苦战几年后发生革命,就像历史上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样。然后中国就在乌拉尔山以东扶植一个俄罗斯王国,让“苏俄”占有乌拉尔以西地区。或者,干脆再拿下一部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的地盘,同时扶植“苏俄”去充当欧洲搅屎棍……只要有根搅屎棍让欧洲无法团结。谁管它是“苏俄”还是“白俄”呢?
赵烈文坐在椅子上面,自己动手倒了杯茶。喝了一口。他刚刚会见了德国驻华大使,还来不及喝口水就接到电报,然后急匆匆赶来。这时他抬起头刚想说些什么,就听见左相办公室外面传来了秘书的声音“相爷,皇太子殿下到了……”
话音刚落,两个人还没有来得及起立相迎,就看着朱国雄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现在大明的政治和历朝历代完全不一样。实行的是西方式的责任内阁制,皇帝和皇太子的工作不是非常繁忙,同时也不受官僚的制约——可不要以为传统的中国皇帝就是权威无限,想怎么就怎么样的。实际上他们也被庞大的官僚体系用各种各样的“祖宗家法”约束着。皇帝老子每天的行程安排和见什么人不见什么人,都是有规矩管的。反而是现在的大明皇帝和皇太子比较自由……责任内阁实际上是议会选举和皇帝任命的共同结果,管理国家的责任大部分也是他们的,君王是否勤勉反而不大要紧,所以不需要太多规矩管着。朱皇帝也不用担心太过担心自己的儿子(他和胡安之间其实是中华防备东华,而不是老子防备儿子),所以皇太子才可以轻车简从地到内阁府来找首相谈话。
潘祖荫和赵烈文互相看了一眼,赶紧起立鞠躬,朱国雄淡淡地还了一个礼“惠甫你也在啊,大家正好在一起商量……”
潘祖荫小心地问道“殿下,商量什么事情?是不是关于和俄国结盟的?”他看了一眼赵烈文,“刚才惠甫正好带来了和俄国达成初步结盟意向的事情,太子您一定已经知道了吧?”
朱国雄当然知道,中俄之间达成这个“初步结盟意向”可不是曾纪泽一个人的功劳,那是欧洲几个强国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法国不希望俄国被德奥打得找不找北,而德国和奥地利也不希望和法国、大明完全翻脸,他们甚至不想消灭俄国,只是想占点俄国的地盘。而英国则希望法国继续保持中立……直到德奥把俄国打垮,然后再协调俄国和德奥,使之和解。总之,各方面反复较劲的结果就是中俄同盟,英德奥同盟,法国接茬逍遥自在的中立。而朱胡安在整个协调谈判的过程中,可是一直同朱济世保持着联系的。
朱国雄找了把椅子坐下来,冲潘祖荫、赵烈文招招手示意他们坐下“我和父皇都已经知道了。局势的变化真是太快了,昔日的死敌现在竟然要结盟……议会方面不会通不过吧?”
“不会的。”潘祖荫笑道,“济世青年党的议员可占下院的六成,而且东林党也不会反对的。”
朱国雄点了点头,“这次不反对,不代表下一次不反对……现在的责任内阁在和平时期是非常好的,执政党负责,在野党挑毛病。可是在战时,还是应该团结的,否则两个党互相扯后腿,算怎么回事?所以皇上希望可以组成一届联合政府,大家团结起来一起领导这场战争。”
他稍稍顿了一下,又道“而且,皇上还想将大元帅府和内阁合并,成立一个拥有部分统帅权的战时内阁。”(未完待续)
123115041710970349
第1310章宪政又一进步?求月票
听到朱国雄的话,潘祖荫和赵烈文都是一怔。统帅权就是兵权,是最要命的枪杆子。大明复国以来,朱济世就把枪杆子牢牢抓在手里,成立了大元帅府使之和内阁平行。而且还亲自兼任大元帅,担任大明军队的最高统帅。大元帅府的事务,连内阁丞相都无权过问!即使在大明开始实行责任内阁制之后,内阁权力也不涉及军权,所谓的责任内阁,只能对民政和建设负责,是管不了军队的。
“殿下,皇上是要暂时让内阁配合大元帅府……”潘祖荫小心地问道。虽然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是票箱子出来的首相,但是涉及兵权的问题,他还是不得不小心。大明帝国现在是君宪制,但是君主权力很大,可不是英国那种“虚君”(其实权力还是很大)。
看到潘祖荫的脸色,朱国雄就知道他的心思,这个问题上,朱济世已经和朱国雄反复讨论过了。军队统帅权在法理上当然是属于君主的,任何一个君主制国家都是这样。但是否要让内阁代行,却是各有各的说法。比如英国就是让内阁代行,内阁是包括陆军部、海军部,而且陆海军的大臣都是政客。这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内阁全面负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君王哪怕一点儿不管事情,国家也能正常运行。而法国、德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统帅权则是由皇帝牢牢掌握,陆海军大臣都是军人,一般都由皇帝任命。内阁首相名义上是他们的上司。实际上是管不大着他们的。不过也不是一点管不着。军费预算的划拨和使用还是要文官和议会过问的。而现在的大明皇帝对兵权的控制则比法德奥更甚,大元帅府和内阁平行,首相完全不能过问军事,除非皇帝另有旨意。
所以大明的宪政和责任内阁还是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不过这事儿的步子真是不能太快,否则是很容易玩出轨的。而现在,朱皇帝年纪已经到了“奔六”,执掌国政近30年,权威之大无人能比。而且军队的制度已经非常严密了——大明陆军的制度从一开始就是学法国的,其核心还不是战术和装备,而是人事和组织。不管干什么事儿,人的因素总是第一位的。
一支近代军队同样如此,其核心就是军官的培养的人事任免的制度化。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才能在避免军队军阀化的同时又保持其战斗力。而所谓的军阀化,其实是建立在下级军官对上级军官的人生依附之上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只能用“以文御武”来弱军……配合上“科举弱民”和把皇子当猪养以弱化皇族,中国古代的许多封建王朝的衰弱其实就是由不断的自我削弱开始的!
而在小国林立,相互之间斗争激烈的欧洲。自我削弱的国家早就亡国了。可以生存下来的,都是自强不息的国家。他们自然已经发展出一套既能强国。又能约束各方的体制。其中当然包括军队的管理和军官的培养……当然,这套制度也不是百分之百保险和有效。
简而言之,现在朱明王朝控制军队的办法就是从人事入手,由军校用标准化的训练教育培养素质相当的军官,然后再用一整套有操作性也便于监管同时还相对公平的办法管理和平时期的军官晋升——说穿了就是“四考定终身”加“论资排辈”。军官在陆军(海军)军官学校、陆军(海军)大学的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的分数,还有他们的资历就是和平时期晋升最重要的依据。甚至连一个军官在什么位置上任职多久都有严格规定,基本上不会给军官们养成其自身势力的时间。
当然,拼爹的潜规则还是存在的……比如朱济世和苏玉娘生的儿子朱国光,就是原定要去当阿拉斯加国王的那位,就因为一心想要从军而放弃了看上去没有什么前途王位(现在的阿拉斯加的确穷了一点),现在才24岁就已经官拜中校,还考入了海军大学,是同期的所有皇家海军军校毕业生中爬得最快的。如果不出意外,将来总有一任海军总参谋长和海军尚书可以当的,说不定还能封帅。
但是他这个皇族海军元帅想要在海军里面建立起足够颠覆政权的势力的可能性,却几乎为零。因为整个海军的军官都是根据制度教育和提拔而来的,不是依附某个皇族将领才有了前程。这样的体制可以说是最大程度杜绝了军阀产生的可能,同时也让军官们免于朝廷和皇帝的猜忌。不过有得必有失,这套制度也有一个问题,容易造成军队国家化。特别是眼下的大明还实行了义务兵役制和国民动员体系。现在职业军人的培养和提拔自有严格的制度,而士兵则是流水一样的义务兵,真的要大打的时候,又依靠国民动员兵拼数量,而为了保证动员兵的素质和士气,则不得不通过义务教育培养国民的军事素质,树立他们的公民意识。
另外,由于边疆地区一开始实行的“全民皆兵”的集体农庄制,造成了枪支管理的不断松懈,到了光复25年干脆颁布了《大明枪支弹药管理法》,承认了内地公民(都是大明公民,岂能有高低之分?)和边地公民同样拥有持枪的权利……
说起来,制度建设这个事情也是一环紧扣一环,要么别开头,开来头就会被形势推着一步步的前进。我们的朱大皇帝因为担心出军阀,又不肯用弱兵自残的办法,结果引入了西方那一套制度化培养军官管理军队的法子。同时为了削弱士绅的权威以方便资本主义发展而引入了西方的宪政,制定宪法开设议会,用税收作为投票限制。又在在逐步削弱士绅权威的过程中不扩大议会的权威,结果造让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有了雏形。
而现在,为了方便指挥战争,朱济世又自作聪明的准备将大元帅府和内阁合并,搞一个具有一定统帅权的战时内阁。而他那个学法律出身的皇太子朱国雄居然认为这个办法挺好,能让他这个参与朝政的皇太子有更大的权力……看来有些事情还真是不能开头啊!
看到潘祖荫没有什么意见,不知道军队国家化这个在后世被证明是极端错误的制度已经爬出了“魔盒”的朱国雄满意地点点头,笑道“既然潘相没有什么意见,那么就找个机会和东林党的领袖们商量一下联合政府的组成吧。对了,陆海军部尚书还是要由皇上委任的。皇上想让石达开出任陆军部尚书,海军部尚书由薛定粤出任。现在只是个口谕,稍后会有正式的旨意下达的。”
潘祖荫这个时候并没有让内阁“篡夺”兵权的心思,对皇帝委任职业军人出任陆海军部尚书当然不会表示任何意义。他站起身,微微一躬“臣领旨。”
朱国雄站起身,拍了拍潘祖荫的肩膀“嗯,这样就好。东林党那里我还会去说话的。皇上也会召见左先生和李鸿章,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眼下这一战事关国家存亡,自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团结朝野,同心戮力。如果能赢得胜利的话,那么我们东亚黄种民族在未来就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和他们白人分庭抗礼了。而我大明还有可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未完待续。。)
123119161410971944
第1311章社会党求月票
先预祝各位读者大大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财源广进。然后大罗罗再加更求月票,今日六更!有月票的大大能支持一下罗罗吗?
。。。。。。
公元1875年4月份的时候,一场世界性的战事,终于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全人类的面前。之前的冲突不过是开胃小菜,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三个帝国在互相试探着各方面的立场和底线。就在各方面互相讨价还价,或者在犹豫要在将要来临的世界大战中采取什么样的立场的时候。俄国民意党领袖涅恰耶夫组织的一次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暗杀,终于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体弱多病但是头脑冲动的俄国新任沙皇尼古拉二世上台伊始,就毫不犹豫放弃了其父的中立观望立场,在和中国大使曾纪泽草签了同盟条约之后,就立即宣布进行动员。同时,又以极其严厉的措辞,向波兰共和国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其在72小时内开放边境,任由俄军进入缉拿刺杀沙皇的元凶。
而在接到最后通牒之后,波兰共和国政府立即向西罗马同盟的各个缔约国求援,要求他们履行共同防卫的义务。不过执掌法兰西和罗马帝国政权的马蒂尔德一世和欧仁妮皇太后却令人失望(让一部分好战的法国人还有拿破仑四世失望,但是却得到了另一部分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支持)的选择抛弃波兰……这也意味着西罗马同盟完全解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法兰西和罗马帝国已经失去了世界三大列强的地位,以波拿巴家族为核心的法兰西世界帝国依旧庞大。
就在波兰共和国上下几乎陷于绝望的同时,德意志帝国却向波兰伸出了援手。决定履行他们保卫波兰的义务——当然。威廉一世和俾斯麦是在和法国达成一系列中立和互助协议后才做出对俄作战决定的。法国人虽然不准备履行保卫波兰的义务。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尽可能向波兰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