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真沉默了片刻,说道:“嘉庆死在了铁岭关,这事情一定是瞒不住,唐人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道,并把我们的底细打探的一清二楚。咱们跟唐人虽然不说是水火不容,但唐人终究是打算除掉我们而后快。如今这天下大势已经清楚了,唐人积攒够了力量,准备一举吞下华夏九州。而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他们了,光复大明这事也休要再提。咱们为大明宗室报得血仇,已经是侥天之幸。之后可能面临唐人的追捕,只能离了这铁岭关,向唐人控制不到的地方去了。”
中年军官问道:“去西域之地吗?”
杨真叹道:“唐人开疆拓土几乎没有止境,西域恐怕用不了多久也会姓唐了。咱们且走一步看一步,先躲过这阵风头吧。兄弟们这么些年也是受苦了,不愿意跟我们这些人奔波就发一笔钱给他们。鞑子皇帝携带了金银细软不少,都分给本关兄弟吧,以后大家平静地过日子,也算是一桩好事。”
他望着残阳如血的天空,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恐怕也没有多少年好活。阉人的寿命本来就比较短,加上他了却一桩心事,也少了支撑自己的一根柱子,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能去地下见大明列祖列宗了。至少,他还是有颜面的。
杨真浮出水面,手刃嘉庆一事,唐人并不知道。事实上禁卫军一分兵,常斌就知道嘉庆打得是什么主意,对于几路禁卫军并没有特别在意,而是加大侦察力量,力求先一步判断出嘉庆的真实所在。
追击禁卫军的大唐第一旅在随后也发动了对禁卫军的分兵追击。
先是,唐军的一个团在大同一带与禁卫军交战,禁卫军毫无意外地被唐军的装甲部队直接从中穿凿开来,分成了两半互相不能驰援的部分。在抵抗几无效果的情况下,大批禁卫军向唐军投降。
接下来,在内蒙古唐军机步团拦截到了一部禁卫军,这一部禁卫军以骑兵居多,很多士兵也是蒙古八旗的骑手。他们的作战实力还是有的,不过骑兵对上装甲车这样的结果不用想都能够猜到结局,这支禁卫军几乎被唐军全歼,就算是仗着有马的优势想逃都没有逃出几个。
最终唐军在忻州与禁卫军的主力展开决战,禁卫军企图用数量不少的火炮阻挡唐军装甲兵的进展,但是其炮兵阵地在陆战打响之前,就被大唐的航空兵力量给打掉了。
至此,除了零散还在逃逸的禁卫军部队,清廷历时二十年打造的一支保护满清的军事力量,就此完全划上终结。
在攻下忻州之后,唐军也得到了消息——嘉庆在经过铁岭关的时候被守关的军官所杀,其侍卫以及皇室亲眷尽皆身亡。常斌在骤然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没有办法相信,他甚至觉得这可能是个阴谋论,是嘉庆为了迷惑唐军的一个金蝉脱壳之法。可是仔细想想他又没有这么做的逻辑,因为嘉庆一死,必然造成各地的人心浮动,到时候他重新跳出来,却不一定所有人都会遵从他的旨意了。
随着更深入地调查,大唐方面终于得知了内情,已经不见踪影的铁岭关守将,原来就是当年背叛大唐,挑动天地会企图反清复明的太监杨真。杨真改头换面,隐藏在清军的队伍中,形成了灯下黑的情况,逃避了大唐的追捕。
常斌很快判断出来,如果守关将领真的是杨真,那么根据他的人物侧写,嘉庆在这里经过最终被杀的可能性变得大了起来。而不管怎样,嘉庆身亡,死在“自己人”手中,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
京城事变之后,在清国本土已经几乎不存在爱新觉罗的正经宗室了。杨真这一回连嘉庆的子女也都一起解决了,那么法理上嘉庆是没有继任者了。再加上内阁中阁臣有一半以上都被杨真所杀,京师的朝廷也早已分崩离析,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清廷已经彻底瓦解,这个国家的中央政权已经不复存在。
对大唐而言,掌握中原局势,顺理成章地成为主权所有者、统治者,变得更加通畅了起来。常斌甚至还兴高采烈地给白南打电话,称大事已成,可以着手成立新的政权了。
然而,事情似乎也不像是唐人想的那么顺利,嘉庆死了,义和团败了,但是在台面之下,还有人已经蠢蠢欲动,准备跳到阳光底下了。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794鸡头凤尾
嘉庆被清军军官所杀的消息被大唐有意地给释放出来,目的无非就是营造全国各地的紧张和彷徨气氛,并且顺理成章地接管各地的控制权。也确实如唐人所想的那样,在得知嘉庆在逃亡的路上被杀,而且朝廷整个土崩瓦解,加上皇室后继无人,民间一些相对开明的地区已经开始进行讨论,而官府的官员们也开始为自己的前程进行考虑。
清国境内的一些报纸媒体,基本上都跟大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大多数都是带有唐资性质的。在嘉庆毙命之后,报纸上开始明目张胆地发出了一些讨论性的文章,主题就是一个,国家何去何从。
不少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占据一个主流的声音毫无意外,那就是并入大唐共和国。传声筒们表示,大唐乃世界第一等强国,制霸全球。大唐是华夏苗裔建立的,与本国血脉相连,大多数唐人都是本国移民,二者原本就无分别。大唐立国多年,政治清明,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裕,文教昌盛,商贸发达,科技进步,军事举目四望海内全无敌手。反观国内情况,虽不至于每况愈下,总之问题多多,民生何其艰难,官场腐败,矛盾丛生。唯有借助大唐的先进经验,提携后进,二者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国家,方可解救万民,使得三万万炎黄子孙过上更好的日子,重开****上邦之气象。
不得不说,大唐发动的这波舆论攻势,手段还是颇为高明的。发话的人都是清国人,没有唐人主动挑明的。而且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入手。有人阐述的是加入大唐共和国的好处,包括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上升,社会发展程度跃进等;有人则阐述其他的选择方式,但最后都会产生各种问题,用以反证最佳的选择是加入大唐共和国;有人则从宿命论方面入手,自古华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有大一统的国度才能带来繁荣昌盛,如今华夏人已立大唐,若求上进,自该实现统一。
纸媒影响的主要还是清国的上流社会,包括官府官员、知识分子以及近年来崛起的工商阶层。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旧派知识分子是最抵触的,不过二十年来他们的力量已经被逐渐削弱,新派的知识分子已经逐渐地形成了对旧派知识分子的压制。本质上这是因为清廷在大唐压力下采取的新式的取士手段,使得旧派知识分子完全没了用武之地。
工商阶层来说,处于比较复杂的分裂状态。相对多数的工商资产阶层是支持加入大唐的。无疑大唐有着这个星球上最为活跃的经贸活动,商贸门槛低,税费少,支持多,而且这么多年来实际上清国工商资产阶层实际已经成为了附庸大唐的一部分,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会乐意继续这种利益以及扩大利益。当然也有一部分工商资产阶级排斥加入大唐,他们希望有一个新的国家可以排斥大唐工商的力量,形成一个单一市场,能够让他们更轻松愉悦无竞争的情况下在清国赚取利润。毕竟这么多年来,不少清国商人已经倒在了与唐商的竞争之下,很多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不希望面对大唐太过激烈的竞争,这自然属于保守主义者。
官员也是差不多,根据各自的利益和取向,有着不同的想法。
至于广大的百姓,其实本身对于这个事情没有怎样的看法,因为他们不习惯于自己是能做主的人,不习惯于自己发出决定命运的声音。当然也存在一些见识稍多的人,知道大唐国内是什么情况,希望二国合并之后,日子能够好过起来。相反,还有人会害怕两国合并后,会不会他们的日子更加难过,大量的大唐粮食涌入,完全破坏掉原本的生产结构和经济模式等。
占据国家人口绝对比例的下层民众,在这场国家命运的选择中,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而上流阶层却已经按照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分野,开始了自己的选择。
将手中的报纸团成一团,带着眼镜的秀气青年蒋自韫用掷地有声的口气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有些人********地要去抱唐人的大腿,却没有丝毫的骨气,我看却是鞑子流传下来的奴性在作怪。我辈志士,该当奋力报国,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如今清帝已亡,恰是我们起事的最好时机。”
身穿清军军服的赵霖问道:“是否先行向党会中央请示呢?孙先生此时正在日本,由他来主持才是恰如其分。”
蒋自韫摇头道:“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我们已经等不及孙先生回来主持大局了。已经有消息称,江苏省督已经准备投靠唐人,唐军已经全面进驻江南各大城市,广东那边也是不太稳定,香港唐军看起来马上就要行动了。如果再干等下去,恐怕半壁江山已经要被唐人控制了。”
赵霖道:“唐军和武卫军在国内有兵力十多万,尚不可知他们会否调动大和兵团来华,那样可就是三十万以上的兵力了。唐军战力强绝,新军是很难与其争锋的,就算我们起事成功,唐人反手一击,我们就危在旦夕了。”
蒋自韫斥道:“赵兄,休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你是军人,怎能没有一些军人的强硬呢?唐人军事是强,但是唐人是否准备占领我国还未有定论。再者,我们有举国民众的支持,有几个人愿意做亡国奴呢?”
赵霖本想辩驳,唐人本质上也是华人,虽然起于异域,但是国内民众对唐人并无什么排斥之心,蒋自韫的说法有失偏颇。不过赵霖也知道他很难说服蒋自韫了,而蒋自韫也是革命党湖北支部的领导者,他的直属上司,虽然湖北支部并不是蒋自韫的一言堂,但蒋自韫很容易就能争取到支部其他同志的支持,而赵霖人脉不济,不会有什么人支持他的看法的。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795武昌
革命党自创立以来,就高举着推翻满清,建立自主的共和联邦的国家。故而,革命党特别重视在有利于起事的群体中发展成员。除了能够作为经费来源的工商阶级以外,革命党渗透最严重的莫过于新军群体了。
新军到今天也算不上新了,成立二十年时间,规模六十多万,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火器化,原本的八旗和绿营的体制已经全面消亡。
新军本身的管理就不算严格,尽管在训练和管理上多有借鉴大唐的经验,但是唐人在传授的时候自然是有留一手的。新军也不存在什么政治工作的单位,而且还保留了比较大量的旧封建传统的残留。
新军中的诸多弊病大家都看在眼中,特别是一些比较年轻的军官对此十分不满。而这个时候革命党的出现让这一部分年轻军官似乎看到了希望,于是革命党在新军中已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着,一些地方的新军甚至三成左右的中层和基层军官成为革命者。武昌正是新军活动密集和活跃的一个地区。
在支部领导者蒋自韫决定发动起义之后,很多革命党人秘密活动了起来。他们互相传递着消息,并且制定着计划,不过毕竟闹革命这回事所有人都是新手,还是犯了不少的错误的。
筹划行动不密,还是容易被人看出蛛丝马迹。虽然革命者并没有调集军队,但是异常的人员流动,也让一些人警觉了。此时正是混乱时期,朝廷已经不复存在,连皇帝都死了,大家都处在迷茫或者观望的状态。湖北总督已经提前宣布湖北进入戒严状态,武昌也实施了宵禁,保证当地的治安,和防备宵小作乱。
在革命党人活动之后,总督府立即就察觉到了问题,顺藤摸瓜对革命党的一个场所进行了突袭,当场起获了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秘密就这样泄露。更糟糕的还有,作为革命党湖北支部的领导人,蒋自韫居然也在这次行动中被逮捕了。在起义尚未开始之前,革命党人就遭到了一次重大打击,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
总督府极为警觉,准备开始大索全城,逮捕革命党。这个时候,革命党人知道已经不能再耽误了,甭管有没有准备完全,他们的行动必须发动。之前还属于观望派的革命党军官赵霖在当晚大索全城还没开始的时候,带领所部起义军,在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赵霖整个营的士兵,都十分信服这位很有能力的军官,不管是不是革命党人,在这个时候都跟着赵霖干了。军械所被突袭,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怎么回事,大部分在只是打了几枪,没有伤到什么人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投降。赵霖带领的起义军顺利地攻占了楚望台军械所,获取了武昌驻军最重要的武器装备,包含上万支新旧步枪,子弹数十万发,火炮数十门,甚至还有华中新军仅有的一些军车。
起义军举火为号,在看到信号之后,其他各部起义的士兵和军官们突破了自己的营门,向楚望台集结,一个多小时之后,楚望台集合的起义军已经达到了三千人之多。
赵霖命令士兵们将几门步兵炮抬上了蛇山,火炮对准了湖北总督府,在此之前他激励士兵们称:“今夜如果不将敌击溃,一待天明,吾辈必为所虏。”
起义士兵们不管是原本的革命党人还是被裹挟进来的都知道,现在不成功便成仁了,官府对于反叛者是绝不留情的。不过大家也同样能够认识到现在形势的乐观,骤然发动的起义军使得清军已经被打懵,没有人料到会出这么一档子事情。很多清军士兵甚至根本没有驻守他们的据点,而是根本就逃之夭夭了。而清军指挥的混乱也给了起义军可趁之机,清军军官找不到士兵,相当多士兵去起义了,没有去的也不知去向,总之乱成一团。
而大局势上,人们知道嘉庆已经死亡,朝廷也不复存在,简单来说天下已经准备易主了,这正是风云之辈夺取一个出身的好时节。只要取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