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八旗佐领只能无奈再返回城内,要求城中守军投降。不过他们想投降,可是有一些江南士子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顽抗到底,他们还能留下一个殉道的名声,至少受人传颂,可如果投降了,那么就非常不好看了。
所以当某个佐领到江宁某个江南军营房要求他们投降的时候,被里面的民勇给羁押了起来。这下子江宁城的八旗大爷们怒了,虽然八旗给取消了,但是满人的优越感还是爆棚的,而且唐人欺负咱们老少爷们也就算了,他们枪炮厉害,咱们老少爷们不吃这个亏,丫的你们这群掉书袋的娘娘腔跟老子使横,真的以为这大清江山是好运掉到咱们满人手上的吗
于是,江宁八旗参领带着一众八旗军直奔江南军的营房,反而跟江南军厮杀了起来。却说虽然八旗现在确实很脓包,但是对付江南军这群民夫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而且八旗都是披甲的,结成战阵杀了进去,江南军的民勇们顿时就不利起来。
可是江南军毕竟人多,一个营房遭了八旗的攻击,立即便有其他江南军的民团赶来支援,最后这场乱战开始蔓延,变成了殃及全城、而且不清楚到底是谁打谁的战斗。
而陈国治听到了城内有喊杀声,也根本不管,哪怕是最后八旗战况不利,跑出城来向他求援,他也只是淡淡地说:“未探明情况之前,我军不会贸然行事,你们若是打不过那群农夫,便除了甲丢了刀枪,出城来老实呆着。”
毕竟八旗的军兵也是有些火气的,这明显是被武卫军瞧不起了,咬着牙又杀回了城内。
当然陈国治虽然嘴上是这么挤兑这些八旗兵的,实际上在十多分钟后,他派遣了一个营的士兵,抢占了八旗控制的那个城门,并在城墙上架设了机枪。这一招后手是怕八旗真的被打灭了,江南军顺手又夺下这座城门,那么陈国治就是贻误战机了。
陈国治是唐人身份出任的武卫军旅长,实际上现在武卫军除了于鹏溪一个旅长是清人之外,其余旅长都是唐人,一般还兼任着一个大唐陆军的营长职务,也有少数是直接派遣过来任职的。
八旗的兵见了武卫军来占城门,巴不得把城门送给他们,一个佐领灰头土脸地跑回来,又带了这一波八旗兵扎进城里了。
这场乱战武卫军没有参与,居然生生地打了一整个晚上。江宁八旗折损相当严重,至少有百人死在了江宁,江南军损失也不小,而且打到后来,很多人都逃散了。由于江宁城门洞开,很多江南军的民勇就扮作普通人,丢了武器,从江宁逃了出去,由于很多江宁人为了躲避战乱也都跑了,所以分辨不出谁是兵谁是民。
第二天清早的时候,陈国治才知道萨载已经死在了总督府。江南军也基本上被城内的八旗兵和其他反正军队肃清。陈国治倒也心里亮堂,江宁八旗这一番虽然死了不少人,但是却保住了江宁的满人。他们在最后关头拨乱反正,而且姑且算得上是出力不少,自然嘉庆要体恤他们,不至于将他们处置,甚至有些人还要嘉奖慰劳。
江宁被攻破后,清国国内最大的一个割据力量算是被消灭了。萨载对于整个江南的控制力是极为有限的,原本很多地方官都没有跟着萨载对抗朝廷,萨载一倒更是顺水推舟的向朝廷表忠心。大批江南官员都托称自己之前是跟萨载虚与委蛇,身在曹营心在汉。嘉庆也不傻,对于这些人大都温言抚恤,并没有严厉处置,不过这些人名他都记下来了,恐怕未来他们都不太可能获得升迁,或者找个什么理由之后就办了他们。
纪昀在江宁城被武卫军接管的第三天后,来到了江宁担任江苏巡抚。他的首要任务是恢复江苏的治安和稳定,同时跟唐人进行合作。江南要想稳定,没有唐人的支持是显然不可能的。唐军就驻扎在上海,这次江南之战中,随意地出兵,想攻占哪里就攻占哪里,看得人心惊肉跳。
嘉庆给纪昀的密旨中提到,表面上敷衍唐人,如果唐人提出什么要求,如果不太过分就满足他们,另外尽快地恢复江南的生产,确保朝廷得到这一财税重地的收入,同时敦促唐军尽快撤离清国领地,返回上海进行驻扎。
纪昀对此也只能苦笑了,新朝廷的官不好当,得伺候好皇帝不说,还得伺候好唐人。唐人语言文字跟清人无异,可是做事方法上却让很多清朝官员很不适应。纪昀也很明白,让唐军撤回上海不难,但是唐人仍旧可以对江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为此时江南掌握在武卫军的手上,而武卫军名义上属于朝廷,但却受唐人那个总督节制。
嘉庆跟唐人相处日久,也很明白唐人的尿性了,他猜得也没错。很快,唐人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联合特区总督在给嘉庆的信件中表明,此次江南地区的叛乱,有一批人起到了很坏的影响,对于皇帝陛下的不忠,应该遭到严厉处置。在此,他建议嘉庆皇帝陛下,将涉世的叛乱士子、叛军民勇,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流放,而唐国将具体为此负责。
说白了,唐人又是把念头打到了人口上面。
351。第351章345江南(七)
此次江南之乱,参与者范围并不能算多么广,但江南不仅是清国鱼米之乡、财源重地,更是人口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地方。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再加上稍稍运作,弄出一个一百万的受牵连者,也不是什么问题。
任职于萨载政府的那些官员和他们的家属,显然是会被处以流放。江南军中的那些民勇,也是基本相同的下场。
江南军中绝大多数都是地主武装,也就是江南豪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己出钱出人搞出来的部队。这些始作俑者非常容易被查明,实际上大唐军情单位已经掌握了一份名单,可以按图索骥,将这群豪族一网打尽。
初时江南高门大户还认为自己有实力抵抗朝廷和唐人,他们撺掇出地主武装,跟萨载沆瀣一气,可是唐军和武卫军的出现,让他们彻底明白了,在暴力机器面前,他们天真的可爱,没有丝毫可能抵抗成功的机会。
朝廷也给那些大户们选择,一方面向朝廷缴纳高额的罚金,给自己赎罪;另一方面,这些高门大户往往都是大家族,分为好多支系,子孙可能上百,再加上为其效力的长工和佃户,数目更是众多,所以唐人要求取这些大家族中四分之一的人口,移民到海外去,可免于追究这些大家族的罪责,不没收他们的财产。
这个条例一出,让许多大家族都松了一口气。显然对抗朝廷是没办法了,唐兵和武卫军来到他们家族宅院之外,放枪放炮,估计全家都要死光,香火绝嗣,这是这些大家族都不能接受的事情。而大家族们往往有一些穷困的分家、旁系,他们耕种族中的族田,并且接受家族中的公共教育,对于掌握家族实际权力的嫡系来说,这些旁系都是可以舍弃的,再加上为了家族世代打工的那些附庸,这四分之一的迁移人口就出来了。
这个手段清朝廷和大唐都得利了,嘉庆得到了罚金,缓解了自己的财物状况,而唐人则得到了大量的移民。本身唐人也不希望用太过暴力和直接的手段将这些江南高门大户连根拔起,因为大唐在战略上不希望看到由于既得利益者的生产资料关系发生变化,导致重新洗牌,继而缓解了人地矛盾,使得当地穷人又获得土地,不再有出洋。
大唐的想法是,让中国人也像是欧洲人一样,带有更强的外向属性,当失去了土地和缺少生计的时候,能够主动“就食于外”,现在这会儿才是十八世纪末,大片大片的土地还没有开发,大唐共和国不担心没有地方,只担心人不够用。
武卫军的小军官中尉邓元顺,也就是京师城管卢小毛的伙计,卢小毛介绍了邓元顺来武卫军,因为拉来了不少人,在军中表现还算出色,被委任以中尉之职。邓元顺现在的任务便是看守俘虏,江南军民团被嘉庆判为全体有罪,都是要流放海外的。
邓元顺受命将这些俘虏们都遣送回原籍,然后在武卫军的监督下,令他们收拾行装,带着家人,准备出发。
“你们招子都给我放亮一点,谁要是敢私自逃跑,那可就不是流放海外这么简单了,你们携家带口,跑也跑不到哪儿去,现在江南到处都是我们武卫军的人,举报逃人还是有奖的,你们被谁看到,都要提了去领赏钱,就不要做那些歪心思了。”邓元顺抱着膀子对面前的一群被俘民勇说道。
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中国人已经变得麻木不仁、愚昧而缺少鲜活,很多唐人之前都对此没有认识,但是真的来到这片土地上,才看得出当年新文化运动中被不断贬斥的社会现象是怎样的。另一位面中,南京大屠杀之时,屈屈几十上百个日本兵将上万的南京人驱赶到刑场,他们自己也都害怕,可是那些枪口之下的中国人,却根本不懂得反抗,麻木的等待着被枪决。
而源流其实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种下了,一个腐朽到臭的文明走到了其末路,而其统治下的人民也都如行尸走肉。封建理学和清代带有强烈奴隶社会性质的主奴体制,让人民们丢失灵魂。
只是邓元顺却想不到这个层次,他看着那些低着头灰着脸的俘虏们,老实地回到自己的家中,在武卫军士兵的看守下,接出家中的父母妻儿,几乎没有谁进行反抗,他们收拾着家里值钱的东西,似乎已经认命。
只有一个年纪不大的青年跪地求恳道:“军爷,我家老父年已七十,只有我一个独子,经不起折腾,求军爷放了我老父亲吧,我一人被流放就是。”
邓元顺原本是个泼皮,从来不喜欢跟人讲人情,他骂道:“早知今日,何必造反呢皇上和大唐饶你一条狗命,你就该烧高香了,还敢跟爷讨价还价”
“您行行好,放小人一马,小人给你立长生牌位。”
邓元顺不依不饶:“王法就是王法,你说放你就放你,那大伙儿都不用去了。再说流放了你,不流放你爹,你爹也没人供养,照样没个结局。唐人的海船很大很稳,没有什么折腾,运气好了兴许去个跟江南一样的好地方,你再特么多话,老子直接毙了你”
将一群背着行李包袱的俘虏和其亲眷押上江船,邓元顺一并前往上海。在上海有移民船等着这群人,他们将是最先出发的移民们。大唐招募移民的行动中,川楚移民现在尚未形成最大规模,预计今年年底会大批量从川楚来到长三角,然后启程前往北美。
为了承接江南流放移民,大唐民政部门和船运公司将主要的运力暂时都倾斜向了江南,由于这里有武卫军、绿营、甚至地方政府的协作,所以大批犯罪流放移民很快就被集中起来,送去上海。就算是嘉庆本人也乐见这些参与叛乱的人得到惩处,这样有利于震慑之前浮动的江南民心,使其再度产生对朝廷的敬畏。
352。第352章346江南(八)
江南平定,对大唐也是重大利好。长江流域的移民途径被彻底打通,无论是从江南到北美,还是从川楚到北美,唐人对于这条线路已经拥有了一定控制力,可以保证移民顺利到达上海,登上移民客船。
同样对于大唐来说极为紧要的,那就是江南的平定,也使得大唐商品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倾销市场。尽管这两年大唐在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开拓十分不错,已经弥补甚至超越了当年与清国贸易的规模,不过显然清国也是不容忽视的。广东福建等地相继被唐人覆盖,十三行最终被取消,专卖制度废止,而唐商得以更加自由地在清国做生意,其增长量是十分可喜的。
商务部对于此事格外重视,甚至商务部长林有德还亲自从国内赶到了上海,进行考察。
“我的林部长,你可是第一个来到远东的我国部长级高官啊,何其荣幸。”白南跟林有德也比较熟,所以见面就开起了玩笑。
林有德似乎又有些发福,脸圆圆胖胖的,一脸和善,他拉着白南笑道:“你可不知道,从你离开洛杉矶的时候我就扒着手指头算啊,等你什么时候拿下江南,我得亲自过来,这不一听说你这边局势明朗,我就立马坐船赶来了。说起来,我们还真得大力搞搞航空业呢,这从洛杉矶来一趟上海就得一个月,真是够麻烦了。好在商务部的事情并不多,几个贸易公司都搞的定,部里也就是定一定调子和发展方向。”
白南问道:“商务部对于开拓江南商品经济有什么打算呢”
“江南经济活跃,相对清国其他地方来说,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都比较明显了,这对于我们的开拓都是优势。之前我们的出口受清廷所限的时候,只能通过广州一个通商口岸,而且受限制于广州十三行这些牙商。十三行经营的模式比较传统,而且在区域分销的能力也有限,所以在江南我们的出口成效就明显不如广东等地。现在我国直接设立了上海特区,由此作为商品的中转地,效率上自然大大提升了。”林有德说道。
他又道:“经济模式的差异,虽然对我们的出口有影响,不过我们决定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迎合现在江南百姓生活的主要需求。我们珈州现在已经形成了棉花生产基地,大量的劳动力进入也使得我们在纺织上有着长足进步。各种棉麻纺织品、印染织物和成衣我们都能够海量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售。江南地区对于纺织品的需求是庞大的,我们正好可以供应。”
白南道:“江南也同样是纺织品的产地啊,我国大量的廉价纺织品输入,土布就失去了一切的竞争优势,最终彻底瓦解当地的家庭纺织手工业。”
林有德微笑道:“这我们商务部不会详细去计划,是你白总督应该考虑如何去利用的事情。再说,我们提供给当地人廉价的商品,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分明是好事嘛。”
他又指出道:“除了纺织品呢,我们还将向这里出口大批的食盐、砂糖、以及香料。除了香料我们大体也算是个转手商之外,食盐和砂糖这类调味品我们都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本地的盐政生产的食盐完全没办法在质量和价格上与我们相比。”
在天津条约中,大唐并未强制清廷取消其专卖制度,清廷在盐政和织造两大项目上,都不想让步,最后经过协商和谈判,唐人留给了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