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国策顾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康熙国策顾问-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有福用手虚拨了一下吴琠晃在眼前的筷子,有些不甘心的说:“怎么着,不相信?养鸡有什么难的?只要喂得好,两个月一批,有你吃的。”要说秦有福还真会养鸡,因为他们家附近就有一个农家乐,规模不大,有几十颗果树,那里平时就养着几百只走地鸡,没事干的时候,秦有福时不时的去买两只回来吃,味道还不错。也许是见得多了,流程还是记得的。

“两个月一批?你家的鸡也长得太快了吧?要真是这样,光靠养鸡,你就能发财!”吴琠笑了,虽说他不会养鸡,但是他见过养鸡的,没听说过两个月一批的速度。

“你还不信!”秦有福急了,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要不说你们没见识,我有一个朋友搞农家乐的,家里就有一个小型的养鸡场,他那里的走地鸡就是两个月一批,卖得可好了。”惯性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农家乐的老板当然就成了秦有福的朋友。

“要真是这样,你还不如用你你那十亩地养鸡,那得养多少?”吴琠大着舌头说。

“养鸡?”秦有福也有点不清醒了,一边打着嗝一边晃了晃脑袋:“呃什么地方有鸡饲料卖?”

“什么叫鸡饲料?”吴琠几乎趴在酒桌上了。

“拉倒吧,跟你说你也不明白!”秦有福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边喝一边说。

这个时候,王家媳妇的醒酒汤也做好了,敲了敲门,吴管家赶忙开门接了进来。

喝过醒酒汤以后,吴琠和秦有福都回房睡下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秦有福揉着脑袋爬了起来,想了半天,突然一下跳下床来。直奔吴琠的后宅而去。

秦有福不能不急。他知道自己的水平,当官肯定不行,甚至他都怕跟在当官的后面(比如说吴琠)。这个年月可不管那么多,不管你官再大,万一有了毛病,砍脑袋都是轻的,整不好了就是凌迟。秦有福不傻,他明白有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的道理。

别看秦有福昨天晚上喝得迷迷糊糊的,但是很多东西他还是记得的。至少他记得养鸡的事。今天一早起来,秦有福想了半天,觉得自己搞一个养鸡场可能还真行!这个年月,没有听说谁大规模养鸡的,如果搞好了,可能还真能发财!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秦有福之所以想到养鸡,主要是因为这个年代的鸡病少,只要做好隔离和防疫,想来搞一个大规模养鸡场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十天以后,秦有福用他手里的十亩良田换了一百亩的坡地还有20两银子。吴琠找人帮他在坡地上建了一栋房子,另外又给了秦有福一百两银子。秦有福在房子里修了一个挺大的孵化箱,跟现代的恒温孵化箱当然是没得比的,但是只要勤快一点看着,问题应该也不大,至少秦有福自己是这么想的。

接下来就是购买饲料的问题了,秦有福这时候才知道,河南这会已经是玉米的主要产区,只是品种不好,产量比较低,另一个因为玉米的口感不好,没有多少人愿意吃,所以种的人并不多。不过这都不是秦有福担心的事。秦有福自己就有一点高产的玉米种子,这是当初他家进新房的时候一帮人用来赌钱的。秦有福想过了,别看就是手里面得一把种子,只要管理得好,用不了两年,良种就有了,甚至还可以试一下杂交,万一给他碰上了,那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当然了,秦有福还是很明白的,按照目前的状况,如果不解决饲料的问题是不用考虑大规模养鸡的,好在他换来的一百亩山地基本上都可以用来种植玉米。别看秦有福不懂得如何培育良种,但是基本常识他还是有的,那就是宁愿少量种植,也一定要保证品种的优良!

看着新建起来的两大栋土胚房和正往上窜的玉米,想着正在孵化器里孵化的鸡苗,秦有福咧开嘴笑了,他终于理解了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试一试这些书号,可能有你喜欢看的书:18818631891037188327819070561886852

第十五章安家落户

说得容易干着难,书到用时方恨少,用这两句话来形容秦有福目前的状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筹备以后,秦有福的养鸡场总算是开张了,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事,谁知道真正干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秦有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鸡苗的孵化问题。

秦有福还真的知道鸡蛋孵化的温度应该在37-38度之间,可这个时候没有温度计,只能凭人体的体温去衡量。虽说有一点医学常识,但是要凭借人体体温去衡量鸡蛋孵化的温度可不是个简单的活。秦有福想了不少办法,后来觉得最可靠的就是时不时的把鸡蛋夹在腋下测量温度这一手段,只要稍微感觉到在腋下的鸡蛋比较温暖,温度就应该在37度以上。可问题是总是这么检查,整个孵化箱的温度就会降下来。

“这该怎么办呢?真是麻烦!”秦有福嘟嘟囔囔的说。

“老爷,莫不是碰上了什么为难的事情了?”秦大一边上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个秦大是秦有福托吴管家买来的,大概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依着吴琠的意思,本是要将家里正使唤的小厮送一个给秦有福的,不过秦有福总觉得有些不舒服的感觉,于是推脱着。吴管家在一边上给了一个主意,说秦有福还不如从官奴中买一个麻利的先用着。秦有福想了想也对,毕竟用一个朋友家里送出来的人,心里总觉得好像背后有一只眼睛时刻盯着自己一样,与其这样,还不如从买一个官奴来得好,至少这样的人跟原来的主人不会有什么纠葛了,也就同意了。因为秦有福不熟悉情况,再说购买官奴也是需要有一定资格的,只能劳动吴管家出面帮忙。可秦有福万万没有想到,吴管家竟然帮他买了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孩子回来,看着那小胳膊小腿的竟然成了自己的奴隶,长在红旗下的秦有福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秦有福已经习惯的认为,能够成为劳动力的人至少应该是一个成年人,起码应该在十六岁以上。再说那个年代的人营养水平跟现代是没法比的,发育水平当然也就差得多,相比之下,十三四岁的仿佛根本就还是一副小孩的样子。当时要不是碍着面子,秦有福真想问一问吴管家,他是不是有心让自己当个便宜爹,要不怎么买了这么小一个孩子回来。

吴管家这样的人当然是最会察言观色的,一看见秦有福捏把着买来的官奴小胳膊时愁眉苦脸的样子,当然明白秦有福是嫌年纪小了。于是开导着秦有福:别看这个官奴年纪小了点,但价格要比买成年的奴隶便宜得多,而且还好调教,若是调教好了,到时候就能当心腹用,再说了,这也本就是能干活的年纪了,只是力气还小了些,用不了两年就能当大用,这么算起来,还是买小一点的合算。

到了这会,秦有福也只有认同吴管家的说法了,于是把孩子领了回家。秦大这个名是秦有福后来起的,他实在非常享受当上了奴隶主的感觉,于是也不管这孩子原来叫什么,当时就给他改了名字:秦大。这到不是秦有福不会起名,因为他觉得只有给这个孩子起这样的名字才能配合自己的身份,当然了,秦有福也顺便给秦大立了规矩,今后对自己得以老爷相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秦大当然知道,从今以后,这个秦有福就是掌握了自己生死大权的人。也许原本就是官宦家里出来的,到了“秦府”以后,小家伙不但干活勤快,而且还很有眼力劲,时不时的能帮着出点主意什么的。当然了,这也是秦有福对他比较好的原因,起码在秦大的感觉上是这样。

秦有福当然不知道秦大是怎么想的,再他看来,虽然自己现在是老爷了,不过家里统共就只有两个人,而且秦大严格意义上也不过是个孩子,要是放在现代,像秦大这么点大的孩子正是读初一、初二的时候,还不得整天磨着父母买名牌?再看看秦大,正长身体的时候,应该是前期营养不良的原因,个子矮不说,浑身上下没有几块肉,自然得好好养一下,毕竟这已经是自己的奴隶,属于私有财产部分了。秦有福本就不是讲究的人,跟秦大在一起,当然是他吃什么秦大就跟着吃什么,而且是同桌吃饭(当然了,秦有福是不洗碗的),秦大的铺盖衣服什么的也都是从里到外全新的,这当然让秦大感激涕零,干起事来格外卖命。

秦大本来是官宦人家的家生子,后来那个当官的再任上出了事,这才变成了官奴的。小时候好歹认识几个字,平时见得多了,也还算有些见识,秦有福平时又没有什么架子,再加上家里就他们两个人,这样有的东西他也能插上两句了。

这不是,看见老爷对着孵化箱发愁,连忙开口问一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咱们这个孵化箱太简陋了,又得翻蛋,还得时刻监测温度,老这么开门关门的,万一温度降下来了,搞不好小鸡就孵不出来了,得想个办法保温才行。”秦有福挺着急的,他知道,要是还像现在这样,就算能孵化出小鸡来,肯定孵化的时间会变长,而且孵化率很低。要知道,他可就指望着这个挣钱了。

“老爷,要不咱们在这孵化箱外面给它搭个架子,然后拿棉被给罩上,这样就不用担心冻着鸡蛋了。”秦大虽然到现在都不相信不用母鸡就能孵出小鸡来,但是想点办法还是会的。

秦有福一拍脑袋:“就是,我怎么这么笨呐!妈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毛孩子都能想出来,我却愣是想了好几天!”

“老爷能想出不用母鸡就能孵化小鸡的方法已经是人所不能的了,至于这些小事情,只是您没有仔细去考虑罢了。”秦大赶快马屁跟了上去。

“行了,你也不用拍马屁了,赶快去村了找一下胡木匠,让他给咱们这个孵化箱整个架子出来。”秦有福笑着在秦大的脑袋上拍了一个巴掌说道。

“老爷,您就不怕老这么拍我的脑袋把我给拍傻了?到时候可就没人服侍您了。”跟秦有福都快一个月了,秦大知道秦有福是不会介意的,所以说起话来也轻松了许多:“再说了,这事用不着去请胡木匠,只要找上几根木条,随便敲敲就行,又不是放什么重的东西,一床棉被,没什么重量。”

“呵,你个小毛孩子还有两下子么!行了,这事就交给你了!我去看看地里的玉米长出来了没有。”养鸡场的规模一开始不可能太大,剩下的坡地太多了,于是他除了让人种上了些果树以外,基本上都套种了玉米(姑且算这个时候正好是播种的时节吧),这可是将来饲料的主要来源。当然了,这些地都是请人帮助打理的。秦有福自己带来的那一把玉米被他种到了后院,隔着玉米地还有挺远的,主要是担心杂交了。

走出了庭院,一眼望过去,整个山坡上满是小树苗和刚出土的玉米,这段时间雨水还不错,玉米和树苗长得都挺好的。在地里转了几圈,东瞅瞅西看看的秦有福心里盘算着,要等这些果树都长大了开花结果,恐怕怎么也得三五年了,自己虽然不会嫁接技术,但是道理还是懂得的,到时候可以试着嫁接一批果树,万一要是成了,那么用不了两年,这漫山遍野可就都是钱了。自己有了养鸡场,又有了果园,到时候还干点什么?

吴琠是给秦有福设想的东西吓到了,有心干点事,又怕出问题。谁知道鳌拜能继续称霸多长时间?这段时间,朝廷上的动静更不对了,辅政大臣遏必隆告养,四辅政只剩下了鳌拜,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但是按秦有福的意思,鳌拜恐怕也长不了。套用一句秦有福的话来说,目前的形势,稳定压倒一切。

为了这个,吴琠没少跟家里联系,尽管他家里目前没有什么人在朝当官,但是经验还是有的。根据吴琠汇报回去的消息和他转述的秦有福说的哪些话,家里的长辈给了吴琠这样的意见,老老实实的当官,千万不要拉帮结派,更不要贪赃枉法,切忌万事强出头,家族在必要的时候会给他提供各种帮助的。

有了这些,吴琠老实了下来,吴琠平时的工作做足了规矩,尽量不跟什么人勾连,别人为了能升上去天天往上司那里跑,吴琠仿佛什么都不在乎,老老实实的当他的县令,日子可以说过得异常清苦。

按照吴琠的设想,只要自己老老实实的混着过几年,不出什么事情,不要牵扯到皇帝和鳌拜的事情中去,自然而然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吴琠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事与愿违,事情找上门来了。

“有福,最近确山县流寇作乱,杀人防火**掳掠,搞得乱七八糟的,不少老百姓都逃出来了,要是安抚不好,我这个县令恐怕就当到头了。”这天下午,吴琠急急忙忙的跑到了“秦家山庄”,一进门就跟秦有福抱怨着。

清朝进关的时间还不长,一些前明所谓“义士”的家伙,借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占山为王,整天东抢西夺的闹腾,因为熟悉周边环境,而且动作并不是太大,官兵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于是这些事情就落到了地方官吏的身上。可吴琠也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他们,这帮家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就打家劫舍,一旦抓捕就一哄而散,搞得吴琠是焦头烂额的,没有办法了,就想着是不是上秦有福这里讨个主意,看看有没有办法对付他们。

“我也听说了,这帮家伙闹腾得不行,是得想个什么办法收拾他们。”秦有福也着急,不光是为了吴琠,也为了他自己。

这几年来,秦有福算是事业有成了。家禽饲养的技术已经成熟,一批肉鸡的周期也就是一百多天,已经基本上覆盖了确山周边府县,当然了,这也与当时的消费水平有关,平时老百姓可不敢有事没事就买只鸡吃。除了家禽以外,今年,秦有福又建了一排猪栏,这会正大量收购仔猪,打算试一试养猪的活。最可喜的,经过几年多精心培育,秦有福带来的那一把良种玉米已经培育出了大量的良种,并且跟当地玉米杂交成功,虽然产量不如原来的高,但是耐旱抗风的水平却比原来的品种要高了许多。满足饲料的要求是不成问题了,为了这,秦有福跟附近村庄的农民商量好了,由秦有福出种子,附近的农民负责种,到时候他全部收购。反正粮食不怕多,实在不行了还可以酿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