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魂- 第5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中国军队的进攻,从开战的第四天起就转入了“超越追击”。中国军队开始用比敌人后退快得多的速度插入敌军侧翼实施包围。

美加联军逃入公路两旁的森林,白天躲在里边不敢出来,因为中国空军从空中压制着他们。到了晚上,他们就越过田野向东面的安维那克河逃窜。虽然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但他们清楚地知道,除了向安维那克河对岸逃跑以外别无生路,只有在东岸才能建立起新的防线。

然而,中国军队也明白,只有在安维那克河的西岸才能包围敌人并迫使他们投降。因此,一定要阻止敌人渡河,必须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河岸。

于是,在整个战线,以安维那克河为目标展开了激烈争夺战。

9月7日,中国军队侦察机发现在第十集团军右翼前方有美加联军的大部队,集结在一条被森林覆盖着的中等山脉——麦金利山的东北和安维克以南。据估计,集结的中心在拉西克小镇附近的森林地带。它的运动方向很明显,向东直奔安维那克河渡口。

9月8日,张作霖将军下令实行包围作战。第十四军越过安维克向安维那克河畔的波因霍挺进,准备在那里把北面这扇大门关死。第四军从西侧缓慢接近,阻止朝这个方向突围的美加联军。此外,第十五军从右翼插入敌后,完成包围的态势。

9月8日早晨,杨飞渡少将的第2轻装突击师派遣大总统战斗队从本方阵地位置出发前往进行侦察。

这是一支混成战斗队,它以大总统命名。它的组成是;除这个团以外,还有第33装甲营第2连,第80炮兵团第1营和第22高炮团1营。

这是一支防空火力很强的部队,把它部署在最前线和陆军一起行动,如遇美国飞机空袭,随时都可应战。在这几天疾风般的快速进攻中,没有发现美国飞机。可是,高炮部队的瞄准通信连由于交通堵塞掉了队。只有高炮跟上了陆军的先头部队。

因为高炮没有瞄准和通信等关键设备,对空中目标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相反在地面战斗中却发挥了威力。具有高速弹道的高射炮弹的穿甲能力无论是步兵还是陆军的炮兵都非常清楚。对目视目标的直接射击尤其厉害。

中午时分,大总统混成支队的先头部队到达了皮拉托卡村。它跟格雷斯相毗邻,距离四公里。在这里,进攻受挫,来自格雷斯前面的丘陵地带的猛烈炮击把中国步兵赶进了掩体。

与此同时,发现在南北两条通向格雷斯的公路上有扬起尘土的敌人行进部队。东北方向也发现有部队在调动。西南面的森林虽然很寂静,但那里肯定隐藏着敌人军队。

敌人的炮兵发疯似地射击着,他们在格雷斯以西三公里的二四一高地压制着整个战场。中国军队第八团二连的步兵被派去攻打这个高地,但只前进了几百米。

指挥着攻击部队的革强上校打算把从东西进入皮拉托卡村的部队部署在村子的西侧。狙击兵们穿过山丘,慢慢地向格雷斯靠近。但是,在离敌人阵地还有一公里处,受到猛烈的炮火阻击。

十三点二十分,第二十二高炮团一营首先进入皮拉托卡。营长穿过敌人的步枪、机枪火力网,好不容易找到了革强上校的前线指挥部。在这里,他受命穿过皮拉托卡,在连接皮拉托卡——格雷斯的公路南侧部署火力,直接支援正在苦战的步兵。

第五连六门20毫米高炮首先参加了战斗。接着又增加了三门。第四排作为营的预备队待命。

由于停止了正面进攻,开始从南面围攻格雷斯,所以,朱忻雷把这九门炮的炮口调转向南。

这时,第二和第三连的88毫米重炮业已部署在偏东的一侧,但位置不太理想。这块阵地在陆军15毫米野战榴弹炮阵地旁边的洼地上。因为有山丘,看不见敌人。这个地形对野战榴弹炮倒是理想的。因为它的弹道轨迹呈弧线,可根据前沿观测兵的指示进行射击。

但高炮的弹道是一条直线,一定要从炮位上看到目标才能射击,而这里却看不见目标。如果把炮搬上山顶可以看到敌人的地方,不等你打出头一发炮弹就会被敌人干掉。

因此,这时88毫米炮连只能攻击一个很远的目标,也就是偶尔轰击一下格雷斯北面公路上的美加联军纵队,因为这个地方从88毫米炮阵地偶尔可见,但是它却不能支援在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进行殊死战斗的步兵。要想支援他们,高炮掩体的角度就太大了。

配备在最前沿的是第五连的20毫米高炮。虽然向南进行了炮击,但却遭到了西侧敌人阵地的机枪扫射。在炮位旁边略微动一动就会遭到敌人机枪手的射击。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连长命令立刻避开敌迫击炮和反战车炮的火力网,哪怕只是第三排离开也行。进展还算顺利,第三排的三门炮进入了新的阵地。

这时正是十八点,美加联军在炮兵、战车、火焰喷射器的掩护下,从南面发起的第一次反击被中国步兵炮和高炮阻击住了。既然美加联军在白天有信心发起攻击,那么,到了夜间又将如何呢?

中国军队战线最前沿的二四六高地离敌人阵地只有八百米,那里有中国军队的炮兵观测员。

下午他们清查了美加联军一系列机枪和反战车炮的位置。可是,友邻部队炮兵的炮打不着那些火力点,而在这里用20毫米高炮又无济于事。因此再次要求调一门高炮到二四六高地。

第五连的3号炮最先被士兵们拖到二四六高地前面的山顶上。但是,那里的射界不好,士兵们又把八百公斤重的炮体顺着山坡拖下来,并想顺势推上对面的山坡。然而只推到半山腰就停下来了。

后来,靠二四六高地观测所全体军官的帮助,才把炮拖到离山顶不远的地方。

头一个目标的数据早已清楚,炮弹也准备就绪。瞄准手则用观测所的炮兵望远镜捕捉到目标后,泰然自若地坐在座位上。一切准备完毕。

军官和士兵们抓住前方狂吼的敌人机枪换手弹的间隙,把炮连同座位上的瞄准手一起向前推去。

几秒钟的工夫,20毫米高炮出现在山顶上。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界以内。

炮手则瞄准目标后,把第一发炮弹推进炮膛。接着,又打了一发。就这样一连打了四十发,全部命中目标。

打完炮,马上把炮拖到山坡后隐蔽起来。太危险,刚把炮撤走,美加联军就以密集炮火猛轰这个高地。

炮长这门炮就这样打一阵,隐蔽一会儿,八次出现在二四六高地上,使美加联军的机枪和反战车炮的火力点受到直接攻击。

每次听到20毫米高炮的响声,步兵和狙击兵们都高声欢呼。几个小时以前,他们在这片灌木丛生的丘陵地带的处境很狼狈。现在高炮为他们雪了恨。

最后,炮手则瞄准了敌军阵地之中的瞭望塔。塔上有几挺机枪,是个理想的射击位置,可以任意进行扫射,炮手则瞄准枪眼打了四个连射八十发炮弹。

敌人的机枪哑巴了,但瞭望塔却依然完好。看来用20毫米炮对付它是无能为力的,敌人会调机枪部队来增援。

已经是十九点了,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二四六高地上的官兵们松了口气,向山下眺望着。只见友邻部队的牵引车拉着88毫米高炮冒着敌人的炮火正在慢慢地向二四六高地的东坡爬行。

原来是上级命令将重型高炮前来增援在高地上孤军奋战的20毫米高炮。

88毫米炮终于被拖上了二四六高地的山顶,安上了炮架。山顶的面积太小,重炮架得不稳,摇晃得很厉害。官兵们象疯子一样拼命挥动铁锹,为88毫米炮整出一块较大的平坦地面!

第774章 攻击阿拉斯加(下)

天渐渐地黑了。好不容易打出了第一发炮弹,但没有命中那古老的瞭望塔,而88毫米炮却倾斜了。调整了炮位又继续发射。终于命中了。

第三发炮弹把敌人的防护墙炸飞了。继续射击,炮弹打得沙土和木片横飞,敌人的阵地看不清了。

二四六高地清理后。两门高炮被拖回连队。革强上校自信能对付美加联军,夜间也有把握守住阵地。因此没留预备队,把所有部队都投到了前沿。

二十点刚过,美加联军的第一次集中攻击就迫使中国军队战线后撤。在通往格雷斯的公路上,美加联军的战车正在接近皮拉托卡。革强上校亲自拿起枪保卫他的指挥部。

在整个漫长的战线上,中国步兵暂时后退。狙击兵们撤退后又集结起来,穿过高炮阵地。年轻的高炮军官们经过几个小时的猛烈炮击已精疲力尽。但是,他们又把步兵组织起来,成功地在炮与炮之间组成了新的防线。很快,联军士兵就攻上来了,并一举突破了五连阵地。

大炮的指挥官朱忻雷少尉一面用手枪向敌军士兵射击,一面机智地把炮口调过来,直接对准西边新的射击方向。

在这极其危急的时刻,20毫米高炮吼叫起来,向着攻上来的敌人猛打。美加联军终于溃退了,这次冲锋又被挫败。

高炮一步也没有后撤。但是,下一步该怎样顶住敌人可能发起的进攻呢?

在十九点三十分,指挥这支部队的盛英上尉曾把后勤的探照灯连调往前线。他们在格雷斯至皮拉托卡的公路上和敌人遭遇。两台探照灯被打坏。盛英上尉一行人带着幸存的两台完好的探照灯进入已经被敌人包围的五连阵地。

这两台直径为600毫米的探照灯对朱忻雷少尉来说,是难得的礼物。他悄悄地把它们配备在两侧,从不同角度都可以照到五连前沿阵地。

二十三点十分左右,天色一片漆黑。在离中国军队阵地前沿不远的地方,传来了英语的口令声。朱忻雷下达的准备开炮的命令悄悄地从这门炮传到那门炮。

突然,右边的探照灯亮了,一时被照得花了眼的联军士兵一个个趴在地上不知所指。高炮趁机平射。三秒钟后,右边的探照灯灭了,左边的又亮了。就这样交替照射,不断变换位置,只照几秒钟。不等敌军机枪瞄准射击使熄灭了。

经过十五分钟的战斗,美加联军的这次夜袭又被击退了。

翌晨五点三十分,五连受命隐蔽地撤退到离敌人八公里的后方友邻部队阵地。

第二十二高炮团第二、三连的88毫米高炮阵地的情况非常糟糕。自凌晨三点以来,这两个连就被优势的敌军打散。敌人从南面的森林里出来,企图趁着夜色全力向东北方向的安维那克河突围。

战斗打得格外激烈。敌人越过一个个山丘,排着密集的队形越逼越近。最后,中国军队炮手们不得不用刺刀和敌人展开肉搏。营长和三连长阵亡,此外,还有许多官兵伤亡。

五连三排的20毫米高炮终于成功地向敌人的侧面开了火。直到这时,美加联军的进攻才被击退。炮手们从掩体里跳出来转入反击,一直追到八百米以外的出击阵地。

但危险并未解除。美加联军新上来的机枪手们仍然接连不断地向高炮阵地射击。他们又开始了新的进攻。

接任第一营指挥的吕峰中尉让副官跑步到师部请求增援。

步兵又开始了白刃战。在中国军队的弹药快要用光的时候,友邻部队的四辆战车从后方越过山丘赶来增援。敌人落荒而逃。

第33战车营二连的四辆战车在危急关头救出了高炮。在他们的掩护下,炮手们拉着炮后撤。三连的牵引车被打环,三门88毫米大炮无法运走,炮手们只好卸下炮闩把炮扔在那里。

各连利用敌人的公路开始从皮拉托卡向东突进的时候,天已大亮。美加联军不断从左右两侧的战壕里用步枪向该部队的车辆射击。

吕峰中尉曾两次命令88毫米炮停下来还击,为东进的车辆开路。然后全速脱离。

八公里的路程很快就跑完,到达了友邻部队的后方阵地。

这次战斗,空军高炮部队阻击了企图向安维那克河突围的美加联军第十六师的一部。这成为后来中国军队高炮部队在地面作战中赢得富有传奇性声誉的基础。

天亮了。美加联军只好退回森林。于是,中国军队完成了包围态势。九点以后,中国军队第2轻装突击师开始用战车在格雷斯周围进行扫荡。

这时,空军也参加了战斗。

除了强击机大队之外,特命空军指挥官木玮所属的其他部队也都投入到攻击被包围在安维克以南敌人的五、六个师上去了。飞机低空掠过战场,在公路、田间小道和村庄寻觅“猎获物”。

“涂有权利之剑标志的友邻部队的战车到处都可以为我们领路。”木华上校的第七十七俯冲轰炸航空团一中队长报告说:“战车前面往往有密集的联军部队。向那儿投下五十公斤重的杀伤弹的效果最好。然后再用机枪进行低空扫射。这时地面上的混乱情景非笔墨言语所能形容。”

9月9日,木玮用一百五十多架俯冲轰炸机、战斗机和驱逐机多次攻击了被包围在安维克周围的敌人。地面部队逐渐缩小包围圈。9月13日,伊尔日阿森林地区的最后一部分联军部队投降了。

但是,安维克的包围战是次要的,战争重点已转移到费尔班克斯的前沿。第十四军的两个装甲师已经于9月7日在两翼突破了敌人最后一道防线。

9月8日,第9装甲师从向安维那克河进发。第四装甲师到达了写有“距费尔班克斯一百二十五公里”路标,位于托马夫东北的公路。

在这里,空军显示了轰炸车站、铁路和列车的威力,美加联军面对中国军队装甲先头部队束手无策。

在第二飞行训练团二大队的强击机掩护下,第四装甲师于9月8日下午,强行突入费尔班克斯市的外围。十七点,张作霖将军命令夺取费尔班克斯这座不设防的城市。

如果费尔班克斯奋起抵抗,那么,翌日清晨,第四航空队的水平、俯冲轰炸航空团就将首先攻击该市的军事要塞。

空军早已作好了准备。问题是敌人是否要把这座城市变成战场?

答案是肯定的!

在托马夫附近,好歹压平了一块庄稼地,这就是第二飞行训练团第二强击机大队新的出击基地。作为“空中炮兵”,为了能够继续支援迅速推进的步兵,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等航程短的飞机必须在开战后的几天里进入野战机场。

兰格尔就是按这种要求选择的基地。如果小卧车能以50公里的时速在平整出来的地面上奔驰,而且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