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自主性,弊在于起点偏高,加上女儿有别的收入来源,如稿酬等等,照旧大手大脚。
有时候,我挺怀念童年那种贫穷的感觉。与哥哥去海水浴场游泳,身上只有几毛钱,却感觉得挺富有。能坐上几站车,剩下的路步行,也感到很幸福,玩得非常开心。如今,女儿这一代人还有这样的感受吗?历史不能倒退。
我希望女儿将来多挣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人生快乐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收入多少。
从我的教训来看,还是让孩子从小做一个“穷学生”更好一些,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更好一些,而轻易满足孩子可能使其对生活缺乏渴求。
实际上,我女儿在做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调查时,对于这一点也有她自己的认识:
日本学生来中国,购物精打细算,一省再省;中国学生到日本,疯狂购物,大手大脚让日本人咋舌。
日本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懂得节俭,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节俭这个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要在我们年轻一代手里丧失!日本人的节俭给我留有很深的印象。
住在扶美子家时,他们每次带我出去玩,肯定自带水;出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下。这对我一个天天在学校午餐倒饭的人来说,可真是无地自容。不过时间长了,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习惯,很少再剩饭了。扶美子家本来有一辆房车(即挺大的一辆家庭用车),非常适合五口之家,第二年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她家却把车给卖了。原来,她爸爸上下班全坐电车,从家到车站的路途就以自行车代劳了(穿着西服却骑着自行车多么滑稽),为的是省下一大笔养车费。2000年夏天,我父亲去日本时,为感谢扶美子全家对我的关照,要请他们到中国餐馆吃饭,他们竟全家骑自行车去了,并人人眉开眼笑,一点没觉得有何不妥,真是令人感动。
不光是父辈如此,日本的年轻人也非常注意节俭。扶美子到中国民宿的时候,买的东西非常少,除了给朋友买的一些礼物以外,她几乎没给自己买什么。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同学在日本一掷千金,连日本人也张口结舌。还有一次,我和扶美子一起出去玩,中午在一家西餐馆里吃午饭。我掏钱要买可乐,扶美子见状马上摆摆手,示意餐馆饮料贵。她为了给我省100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不顾我的劝阻,竟然跑了很远到自动贩卖机那里买回来给我。我非常感动,也明白扶美子是因为深知打工的不易,才格外的节省。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小贵族们,真该在汗颜中三思啊!
女儿是在长大后认识到这些的,很显然,这也反证出我对女儿理财教育的不足。合理消费是个大问题,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
我的建议是:
(1)打孩子是愚蠢的。不要打孩子;批评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自己谈一谈错误在哪里,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2)训斥、责骂孩子之前一定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训斥孩子,想一想是否可以换个方式来解决问题。让自己冷静一两分钟再做决定,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你不行”等类似的语言,这样极其容易摧垮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信心,而重新建立自信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不要让孩子整天盯着书,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果孩子不太合群、不习惯和同伴交往,可建议孩子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赛等项目,既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孩子逐步适应群体交往。
(4)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父母给孩子钱要有节制,引导孩子有计划的使用钱,可以为孩子示范购物,并让孩子有机会知道家里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哪些开支等。
第8节:培养健康人格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我忘不了父母们对孩子的那份爱。
当我与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在日本访问时,一个高一的女生抱怨地说:“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来了3次电话,今天早晨还用国际长途电话给我叫早!”我听着,分明看到了那对中国父母放心不下的神情。
我也忘不了一些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逆反。
一个初三的女生在信中对我说:“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可爱得我都想去死,因为我一点点自由都没有了!”我读着,读出了青春的愤怒与独立的渴望。
我更忘不了周海宏博士的冷峻剖析:
许多中国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甚至痛苦的生活状态中。
我想,很多父母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即: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真爱?
所谓的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我永远忘不了1991年6月26日那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著名作家冰心的书房里,聆听这位91岁的文坛祖母谈什么是爱。当我问她,许多人称您是“母爱专家”,而您说不要回避母爱,也不要像我以前那样拿它当作人生哲学,这该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会儿,说:“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因为母爱不健康。”我说是指溺爱孩子吗?老人点点头,回答:“对。什么事情都听他的。‘小皇帝’是独生子,什么东西都自己享受。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质,有东西与别的孩子一起享用,那样才好。”
1999年2月28日,99岁的文学老祖母冰心终于走完了她壮美的人生历程。当我赶去八宝山,手持一枝玫瑰为她送行时,发现她慈祥的笑容之下,是她最后的寄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我蓦然想起,8年前那次访问中的一段对话。我们说:
“有一家杂志要编一本书,内容是决定你一生的一句话,请您写500字,好吗?”
冰心快言快语地回答:“决定人生的一句话,这类文章太多了。我不必写500字,只写一句我喜欢的话:‘没有爱就没有世界’。这是我自己的话。”
一个“爱”字,是冰心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在天堂的门口,在那个灵魂净化的时候,我开始了久久地思索爱的真谛。
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
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
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教育坑孩子毁一生!
1993年,我写了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人们讨论中国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差别为什么那么大:日本的孩子能吃苦,中国的孩子不能吃苦;中国的孩子病了,马上哭了,送回去休息;日本的孩子病了,送不回去,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很让人感慨。日本人说,你们的孩子如果不好好教育,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中日两国孩子在八月的草原上走了三天,野炊的时候,中方的队长站在草原上往前一看,发现长的白白胖胖、抄着手啥活儿也不干的,都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日本孩子却没有不干活的。日本人有个习惯:人人动手,自己动手。我在日本看到参加夏令营的小孩子五岁就自己搬椅子,还搬得特别高兴。那么小的孩子就跟别人一起拿着很大的桶去打水。但是中国夏令营的孩子,野炊的时候却有很多人不干活。中方队长看到这样的现象很感慨。
在上一届中日夏令营结束后,我采访了一个中国的孩子。我问这个十三岁的北京男孩为什么不干活,他说我们没有日本孩子那么能干。我说为什么呢?男孩子摸摸头,用两个字来回答我:“遗传。”“我爸爸妈妈为了我上个好学校,让我住在我姥姥家。我姥姥是个退休教师,天天教育我爱劳动,但是我姥姥对我有‘三不准’,她说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我长到十三岁,连火柴都不会划。我家炊都不会,哪里会野炊?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我们长这么大都没做过怎么会做呢?”
第9节:草原上的较量
所以,我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父母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抚养孩子成长,更在于用真爱哺育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知道,很多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其实都特别爱孩子,但是爱的结果却很悲惨。有个老奶奶特别疼爱她的孙子,为了哄孩子吃饭,竟然趴在地上让孙子当马骑!孙子骑到一半觉得不过瘾,提出要像骑真正的马一样,用绳子拉着“马”脖子、手里拿着鞭子赶着“马儿”走,老奶奶居然也同意了!结果勒脖子的活扣变成了死扣,越勒越紧,勒得老人喘不过气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老人就这样被自己的亲孙子活活给勒死了!溺爱不是真爱,溺爱就是一颗颗假种子,只会坑害孩子的一生!
过去的家里孩子多,教育也比较粗放,“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个不成才,“倒”下一个还有几个,教育比较宽松。现在就不一样了,一家只有一个,“倒”下一个等于全部倒下。所以,每个孩子都要成才,都要实现成功的梦想,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虽然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感觉到问题很多,父母感觉教育孩子很难,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脾气大、难教育。今天的哪一个孩子不比我们做父母的小的时候生活得好?可是他们没有我们努力,没有我们听话,很难教,而且孩子对父母还有很多很多的不满意,这让今天的父母感到比较头疼。我也有女儿,所以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我心里非常清楚。
因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我们做父母的当然对她疼爱有加,家庭的温暖和爱伴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爱她并不一味溺爱她的缘故,女儿从小就很懂事,知道为爸爸妈妈着想,对于父母的爱也渐渐认识得更加深刻一些。
女儿的十二周岁生日,在她眼里具有特别的意义:
1994年12月12日是我12周岁生日。同学们都说这个生日稀奇,一辈子也很难碰上一回。没想到,在这个特别的生日里,我有一个特别的收获。
本来,我早就想好了,在这个本命年的生日里,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好好玩一次,再请些好朋友热闹一番。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妈妈住进了医院,还要开刀做手术呢。爸爸是个作家,又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主编,工作可忙了。爸爸除了工作,还要到医院去照顾妈妈,家里经常只剩下我一个人,更别提过生日了。我真委屈:哪个孩子过生日,不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呀。以前,放学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里灯火通明,心里暖融融的;现在,放学回来老远的就看见家里漆黑一片,心里冷冰冰的。这天,我回到家里,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我又寂寞又害怕,心情沮丧极了!我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摸过一本书看起来。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从小家境贫寒,父亲省吃俭用,很少吃过肉。冯玉祥当兵后,将几个月的军饷攒在一起,给父亲买了一斤肉吃。看到这儿,我想起了老师的教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忽然明白了,妈妈在医院里那么痛苦,我怎么还能让她操心呢?我要向冯玉祥学习,把爱心献给妈妈。
由于功课很紧,我不能马上去看望妈妈,就经常往医院打电话,询问妈妈的情况。爸爸在医院陪床,也经常给我打电话:“吃饭了没有?门关好了没有?出门别忘带钥匙……”想不到平时大大咧咧的爸爸现在竟变得这么细心。爸爸又问:“你过生日怎么办?”“都安排好了。”我信心百倍地回答。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打来电话,不放心地说:“过生日没大人怎行?让爸爸早点回去吧。”“不,不用!”我坚决反对,“让爸爸继续陪您吧。”
生日这天,我早早起了床,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又去商场买了一个大蛋糕。我和同学们又说又笑,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为什么愉快呢?因为我长大了,可以让爸爸妈妈放心了。这天晚上,我睡得特别踏实。第二天早上,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忽然闻到一股花香。仔细一看,呀!我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束黄色的康乃馨。再一看,花瓶下面有一首爸爸送给我的诗:
赤橙黄绿青蓝紫,十二逢三平生奇。
慈母卧病寄春意,小女虽娇不牵衣。
第10节:以爱育爱
……爸爸于1994年12月12日
啊,这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知道黄色的康乃馨是代表母爱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来到爸爸的卧室,看到爸爸正在酣然大睡。我不清楚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的,却知道他一定累坏了。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我也要向他们送去我的温暖。我没有叫醒爸爸,悄悄地刷牙洗脸,悄悄地做好早饭,又悄悄地关上房门,上学去了。
这篇《生日里的康乃馨》是女儿日渐懂事的真实记录,更是女儿对父母真爱的感应,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我的教育建议: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心中有很多想法是父母不了解的,父母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对孩子的教育才可能到位,产生积极的效果。小心弹簧越压越紧,父母对孩子的爱过度了,孩子有可能对父母敬而远之。
(2)溺爱孩子害处多。父母把满腔的爱心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把过多的爱放到孩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