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理解女儿的难处。首先,她担心落后于同学们,高考时处于不利位置。其次,她也不愿让自己的研究半途而废。此外,女儿的研究一直在秘密进行,因为在高三年级做这些事,未必能获得多少人理解,何必让孩子又承受额外的压力呢?

在我的建议下,女儿开始做国内的问卷调查。我说,对比研究更容易发现问题,所以,需要做出与日本对应的中国问卷调查。为了尽量减轻女儿的压力,女儿只做了一些同学中的问卷,外省市的问卷靠我的朋友帮助发放。

转眼到了期末,孙冉的考试总体成绩虽然不错,但数学很糟糕。

老师向我们发出了善意的警告,因为高三第一学期已是关键时期,此时太偏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老师建议孙冉在寒假里好好调整自己。显然,女儿的压力更大了。

我意识到,女儿的心理需要平衡,更需要成功的体验来支持。寒假里自然要补习功课,更需要把研究做完,力争出一个较好的成果,以巩固研究型学习的收获。也许,这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因此而缓解高考得失的压力。

孙冉接受了我的建议,妻更是全力以赴支持女儿奋斗。从故乡青岛返京之后,我们全家像一个课题组一样,开始了紧张的攻关。

中日调查问卷已委托专业机构用计算机统计完毕。在卜卫老师的指导下,孙冉学会了看数据分析,并开始撰写大型研究报告。

做中日调查难做数据分析更难。当卜卫老师提出许多要求时,孙冉才发现自己缺太多资料和数据。于是,她马上访问在日本留过学的人,又从互联网上进入日本的中小学,收集有关新资料。为了支持女儿,我们全家出动,访问了北京日本人学校的6位教师。

第32节:高峰体验

女儿犹如一个学者,常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妻则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替女儿打印新写出来的文章。我的任务是审读女儿的新作,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难关,一个一个被攻破。我们全家像一个战斗队,体验到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滋味。或许,这就是成功的体验。

高峰体验

2001年2月,媒体上传来了国家教育部的最新规定,即从严掌握保送生政策。也就是说,孙冉再怎么研究型学习,再出什么成果,也与保送无缘,只能靠高考进入大学。

这件事对孙冉影响不大。虽然,我们也希望女儿有被保送的机会,以免受大考之苦,但保送是定向的,对发展未必有利。因此,我们依旧按自己的计划奋斗。

作为一个研究者和老编辑,我看了女儿写的一系列研究文章,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特殊价值。我建议女儿出一本书,以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为特色,同时收入她自小学以来的日记、散文等作品。

女儿的眼睛再一次亮了起来。

妻是有心人,一直精心保存着女儿小学6年的日记、作文,女儿发表的作品更是无一遗漏。因此,很快就整理了出来。

经过推荐,华艺出版社接受了孙冉的书稿,并于2001年正式出版了18万字的《成长悟语》一书。

作为该书的一篇,即《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2001年2月14日被《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整版发表,这篇文章中的观点都是女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1993年开始的那场关于《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大讨论,似乎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中国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如日本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吗?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并不真正懂得这场争论,后来我进入了一所日语特色学校。五年间,我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也接触了许多日本的青少年,并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赴日本民宿。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它像一个谜团一样刺激着我去破解。我决定用我的亲身经历和对比调查来证实。终于,我得出了以下十点比较结果。

当崎岖泥泞的山路令人举步维艰时,中国学生团结互助向前走,日本学生却各顾各,摔倒了也无人扶。

······

18岁以后日本学生大部分很独立,零花钱全靠打工挣;18岁以后中国学生大多难以独立,零花钱也靠父母。

······

中国学生到日本人家民宿,大都热情开朗,与人相处愉快;日本学生到中国人家民宿,很多人拘谨内向,不苟言笑。

······

日本学生来中国,购物精打细算,一省再省;中国学生到日本,疯狂购物,大手大脚让日本人咋舌。

······

学习上遇到难题时,50。6%的中国学生坚持自己解决,而日本学生仅28。6%;选择娱乐放弃学习的日本学生为57。8%,中国学生仅为17。8%。

······

面对打饭或清洁卫生等公共事务,日本学生无需分配任务,几乎人人动手劳动;而中国学生如无分配任务,很少有人动手。

······

我的对比调查证明:“从不做家务”的日本中小学生高达372%,而中国中小学生仅为10。2%,相差3。6倍!

······

日本学生运动时间长、强度大,中国学生与他们赛球,冲撞起来绝非人家对手,因为中国学生的运动量少得可怜。

······

民宿在日本人家,中国学生总开空调,日本人总关空调,宁可扇扇子也不开空调,这是两国人在环保意识方面差别的表现。

······

我曾以为自己很懂礼貌,可与日本学生在一起,我时常感到自己是个没有章法的人。

······

中日青少年素质状况自然不止这些,但是,这十个方面的对比已经基本说明了问题,即中日两国青少年素质各有优劣长短。中国青少年在努力学习、团结互助、活泼开朗、做家务劳动等方面较强,日本青少年则在独立性、责任心、节俭、环保、体育锻炼、文明礼貌等方面较强。显而易见,两国青少年应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两国的教育更应当如此。两国青少年素质的差异,实质上正是教育的差异。中日两国都深藏着许多教育问题,而中国尤甚。

我最想说的两句话是:

中国的教育应当尽快改变!

第33节:一定要争气

中国的青少年一定要争气!

此文一出,引起强烈反响。《作家文摘》、《青岛晚报》、《海口晚报》及多家网站纷纷转载并讨论。

为此,2001年2月26日,我们一家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一小时》节目。这里节选部分谈话内容,主题是关于素质教育的对话:

父:各位听众大家好,很高兴能有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午间一小时》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这次我女儿写文章对我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而且进行了她的论证,对我当然是一个挑战了。我也很欣慰,因为我觉得年轻一代总是有他们的想法,有他们的视角,女儿能提出来我觉得是很值得思考的。希望我女儿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所以她写这篇文章我支持她,我说只要你说得有道理,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能服人就可以,我从来不反对她向我挑战……

母:各位听众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跟大家交流,我是孙冉的母亲,我本人是北京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毕业生,我的工作也是从事和日语有关的工作。我的女儿从上中学以后曾经两次去过日本,所以我也非常鼓励她用她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经历去提高自己分析的能力,所以通过两年她观察日本,体验生活,她最近写出一些文章,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愿意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些问题。

······

女: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叫孙冉,今年18岁,是北京月坛中学高三的学生,第一次做这种节目心里还有点儿紧张。我写这个文章是因为我两次去日本参加民宿,对日本的学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而且我爸爸以前写过《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千年警世钟》,我看完以后觉得对他的观点有些不得不说的话,所以我才写了这篇文章。

主持人原杰(以下简称原):为什么你不在你爸写文章的时候支支招儿,非得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女: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个认识过程。爸爸写《夏令营中的较量》时我还小,但是他在写《千年警世钟》的时候,我就开始有了思考的过程。我就在想,因为是我亲身经历的,我爸爸看登黑姬山的问题为什么我没有注意到?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会是怎么样的?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过程。我有了很多想法,就开始动笔。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列了很多点,大部分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摆在上面,所以这篇文章就出来了。

原:你在文章里我觉得是比较温和的表现出了对你爸的一些观点的不同意见。

女:我觉得他有些观点过于偏执。

······

父:是的,女儿这篇文章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作为一个研究者,我感觉她对我的观点质疑是有些道理的。她对人们吃苦的概念做了一个界定,即吃苦,就是勤苦,按照中国的解释是勤劳、刻苦,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学习方面、家庭劳动、社会劳动还有体育煅炼。她按照这方面做问卷调查、访谈,得出的结论确实是中国学生比日本学生在学习方面要刻苦得多。我看了她的数据,我觉得说得是很有道理的,比方说,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比日本学生长,那么中国孩子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学习的多,日本孩子选择娱乐的多。还有,在遇上难题的时候是放弃做还是问别人呢?中国学生选择自己解决的多,而日本学生选择放弃和问别人、找现成答案的多,所以我觉得她这个数据是成立的。

我觉得我女儿说的对我是一个启发、一个触动,我过去认为日本的学生学习也很苦,日本是考试地狱啊,我一直觉得他们是学习学习。很不简单啊,女儿这个调查论证的结果,改变了我的某些认识。

······

女: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很明确的说要反驳我爸爸,只是觉得在教育问题上看法不太一样,我只是想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而已,并不是想对我爸爸的文章说不。

原:那你觉得你父亲在他的《千年警世钟》提到的一些事情,它是不是都是事实?

女:都是事实。爬黑姬山我也爬了,从头到尾我都是和我爸爸共同经历的,后来他提到一些关于素质问题方面的问题,也是我们共同采访的,而且我作为他的翻译,他要获得材料一般都是我作为第一方了解,然后再去告诉他,都是非常真实的。

原:可是真实的材料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孙先生您怎么看这件事儿?

第34节:心态

父:您说得很对,比方说爬山途中,唱歌这个问题,我就当作一个中国孩子生存意识弱的例子来解释了,上山很累,你还唱歌、说小品肯定更累,我觉得这个不明智,日本孩子不说话这是保护体力。我女儿不这么认为,你可以让我女儿自己解释。

······

女:没有,没有问。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同学开始唱歌我也觉得不太好,我就说这样浪费体力。后来快爬到山顶的时候叫八合目(相当于依次递进高度的第八处)吧,当时我真是一点儿劲儿都没有了,如果不是同学唱歌的话我真的爬不上去了,后来我觉得唱歌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所以我也和我们同学一起唱歌。

······

父:她们说得很有道理,我这个人忧患意识比较强,他们太轻松,爬山时,一个同学一下子踩到深泥里去了,他哎哟一下的表情,他说什么?他说哎哟,我这一千多块的鞋哟,那个时候他都还是觉得很好玩,包括《夏令营中的较量》写的草原探险,孩子也感觉挺好玩的。

原:所以我觉得有这么一种心态你们是不是觉得也还不错?

母: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只是孙云晓考虑问题那种忧国忧民的意识确实是……他也没什么错嘛,他就是一个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他干的就是这个工作,研究的就是这样的项目,他看得更深刻一些,想得更远一些。

原:我想问孙冉,刚才问你是不是同样的事实,你说是对吧?但是从你父亲看这个教育问题上,他看的问题上是不是由于他研究的年限长了,有些过于敏感?或者在看你们的问题上有些主观?

女:我想这可能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的通病吧。

原:就是这样的,你女儿提出这个问题还挺尖锐的,她说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通病,刚才您提到一个教育体制的问题,那么教育体制或者说教育方法问题,既然你女儿提到一个通病问题,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教育方法问题,你们是不是也帮助一块儿反思反思?

父:我觉得这个事情真是非常值得反思,我们教育工作者确实有一些通病,这个通病就是低估了中国孩子的能力,过于强调教育。但实际上他们的乐观精神确实是人类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营养素,我们过去可能对它是忽略了。但是不能排除一些担心。我可以很坦白地说,假如面对一场灾难或者一场战争的话,我们中国青少年,以目前这种状态,要付出的代价是很高昂的,最终他们可能还是胜利者,但是付出的代价要比日本的青少年代价大得多,这是我心底里的话。也许他们可以乐观,但是由于他们的生存意识不及日本同龄人,他就有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就是我心里一直担心的问题。

······

父:因为角色的原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很困难的,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都是很困难的。

原:孙冉频频点头,(笑)深有同感。

父:有句话叫做“仆人眼里无英雄”,伟人靠得越近也就没有英雄了。但是对于孙冉我们也动了脑筋,比方说我们不是很计较孩子的考试分数,她甚至不告诉我们也可以,我们至少不会计较。她考不及格我们也不会跟她过不去,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是我们很肯定的。另外一个是一个人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体验中长大,因为女孩子特别需要胸怀开阔,所以我们经常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到处旅行。她现在18岁了,我们一共带她走过13个省,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