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他们这些小的,原本还想着留下来帮忙。却被各自的父母破天荒芜地主动赶到外面去玩儿了,一个都没留下。采购的事情交给了赵大,借着去长春堂里拿药材为由,到族老赵青山家借了牛车,然后拿上了两家多年的积蓄。
赵大婆娘性子比较胆小,虽然这生意看着是不错,但毕竟还没见到回头钱,所以也不敢把自己的积蓄都折腾出来。到是赵二婆娘比较舍得,直接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拿了出来。当然,这里面也是因为之前收了个琉璃香水葫芦。
哪怕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能值多少钱,但以赵二婆娘平日里做些绣品贴补家用的经历,也能推测出绝对不会便宜。至于两家分成的问题到是并没像李安然想得那样,出钱多的占大头。别看赵二家出的钱多,但依旧是一家一半。
对于这一点,李安然私下里到是问了赵二一下。最后才知道对方小时候一直就靠赵大养活,两人的感情相当深。眼瞅着不用自己介入人家就已经把利润分配的事情处理妥当,李安然不免觉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了。
趁着赵大去进货买货的时候,眼瞅着有了雪糖这么个进项。李安然自然不会放过,招呼着赵二又忙活起来。这一忙活就忙活到了晚上,等赵大驾着牛车带着一堆东西回来的时候,之前的那种简陋过滤器已经做了不少出来。
不过李安然却并没有急着就做糖,而是将长春堂送来的那些个药材检查了一下,然后将那些做香料的挑捡出来。先是用赵二家的石磨统统磨成了粉,再用一同买回来的细布扑成极细的香料末,最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没错,李安然做得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十三香。当然,这玩意儿可不只是随便把十三种香料混在一起就完事儿了。十三香的配方其实有很多种,除了所谓最正宗的王守义十三香外,不同地区里卖的十三香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
光是李安然手里的十三香配方就足足收集了有六种之多,这一次用得则是六种配方之中最差的那一种。这一次这么做可不是为了防备赵家兄弟两家,而是借鉴了后世的销售手段,商品要更新换代才能利润最大话。
就拿手机和电脑来说吧,别去相信那些制造厂商说得什么自己眼下售卖的都刚研发出来的最新技术,那都是屁话。真正最新的技术不可能这么快就上市销售,而是等那些应该已经被淘汰的技术赚足了钱之后,才会上新品种。
不光是十三香,就是雪糖这一块儿李安然也留了后手。除了雪糖外,砂糖、冰糖、果糖、奶糖,能做得品种可不少。如果不是眼下还缺不少的工具,而且生意才刚开始得。光是糖的生意,多了不说,李安然最少能搞出十几个品种。
等调好十三香之后,李安然这才将如何选肉、如何腌肉等一系列的流程当着赵大赵二四口子的面,一一言明。除了第一盘肉是李安然亲自动手示范了来得,剩下的肉都由赵二他们自己来做,哪怕就是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
反正对于这个时代的饱含界来说,这种来自于后世积累了上千年的烹饪手法,哪怕就是“阉割”版的,也足够了。在李安然料理的几种肉食之中,咸肉最简单,抹上混合了十三香的咸盐就行。腊肉、熏肉其次,最难的就是烤拆烧。
为了能一炮打响,在吃完晚饭之后,李安然还不得不指挥着赵家兄弟四口子,开始挖出若干的土高开始烧炭。其实烧炭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窑,可惜眼下实在是没这个时间。只能先烧些炭出来凑合着用用,后面再弄也不迟。
赵二家从下午开始就忙得热火朝天的情形,加上不断飘出诱人的香气,自然被以赵青山为首的赵家村村民看在眼里。可惜得是,李安然那个纯阳真人的名号放在长安城可能作用有限,但在赵家村里却有着很不错的震慑效果。
村民们也都知道赵二在山里救了位真人,而这个真人还颇有些神异手段。所以对赵二家的动静,虽然很好奇,但却没人敢乱打听。
不过,普通的村民不敢打听,却不代表其他人不敢。
之前见识了手机和打火机这两样法宝之后,赵青山第一时间就将消息传到了里正那里,接着又被转到了蓝田县衙。消息的内容是这么说得,赵家村村民赵二,入山行猎救下一道人,人家姓李,名安然,字洞玄,道号纯阳真人。
看似年轻实则气度不凡,一身华丽道袍非平日所见。据探查,其身手不凡,一身剑术极为高明,非军中武功。有一古怪坐骑,以铁为主料辅以不明副料,不用人力、不用畜力自可行动,且行动时偶有雷鸣之声响起。
曾拿出两样法宝,一曰手机,可无风自响、奏响乐曲。一曰打火机,可无中生火。二者疑为银制,很是精细。此人医术不凡,村民赵二宝入山遇野猪被捅伤,血流不止几近必死。却被此人以针线缝合伤口,并施以奇药。
又以一名为仁丹之药方与长春堂孙长庚合作,功效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舟车晕呕之症。除此之外,当这个消息递到蓝田县县尊手上的时候,还附上了一盒仁丹的成品,和某人和那些物品的画相等内容。
甚至连长春堂送出去的那些中药品种和份量,以及赵大驱车进城之后,采购了不少杂糖的事情也都记载在了里面。看完了消息里记载内容,身为一县之尊的顾邦才沉吟了好一会儿,这才将面前的放着的纸张、画像和药匣放一起用细布打了小包。
接着招来一个平时最为油滑的捕快,门也不关地就以对方昨日在外吃人饭食不给钱的事情,好好训斥了几句。等好捕快耷拉着脑袋一脸晦气地在同僚们戏谑的眼中,走出衙门去处理一件偷鸡案后,顾邦才面前的包却不见了。
第17章很会吃
天刚蒙蒙亮,赵家村的公鸡们就已经开始扯着各自嘹亮的嗓子,此起彼伏的展示起了各自的歌喉。在第一声鸡鸣的时候,李安然再次从那种物我两忘的玄妙练功状态中苏醒过来,一夜没睡不但不困反到更加精神。
从塌上起身之后,活动了一下丝毫没有因为盘坐一晚而酸麻的身体,李安然却并没有急着去河边练剑。
“昨天晚上练功时再次浮现出来的符纹上,那些一个个仿佛穴位一样的节点,怎么会有十分之三的亮了起来?”
回想着之前练功时自己发现的奇异之处,李安然思索了好一会儿也没能想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只能暂时记在心里。等洗漱完,李安然换回自己的道袍,拿着拂尘背着长剑来到距离赵二家不远处的河边空地,开始练起剑来。
一套纯阳剑打完之后,李安然顿时就感觉到自己的力量、速度、弹跳以及神经反应等方面,又提高了一些。特别是感觉方面更加的敏锐,这不,在练剑的时候就发现了在河对岸的草丛里有些不对劲,但却并没表现出来。
将纯阳剑来来回回打了几遍之后,完成了早课的李安然也并没急着回去,而是拿着“法宝”手机在河边溜达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这古代的环境确实很不错。别看赵家村不是什么名胜景区,但到后世都能算得上是景色优美之地。在打开强制闪光灯后,李安然嘁哩喀喳一通拍摄,然后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将手机往百宝囊里一塞,转身离去。
等回到赵二家时,赵二夫妇俩已经忙碌了起来。喂鸡、喂牛、还有昨天李安然特意让赵大去县城买回来的猪。
在唐代这个时期,普通老百姓基本上一天只吃两餐。但在李安然的要求下,赵二家里却改成了一日三餐。
将道袍、宝剑全都放好后,换回粗布唐装的李安然,趁着赵二一家都在忙碌,弄了些白面在厨房的案上揉了起来。有了之前雪糖、加工肉制品的经历,对于家里这位与众不同的真人很会吃这一点,赵二和赵二婆娘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但对于这种从没见过的揉面方法,到是相当的好奇。没办法,谁让地道的兰州拉面,眼下这个年代可还没有出现。
为了第二天早上有面可吃,李安然除了让赵大买回白面之外,还特意去野地里弄了些蓬草回来,晒干后烧成灰。然后放进水盆里做成蓬草灰溶液,静置了一晚上之后就成了做正宗兰州拉面所必备的一样关键之物,蓬灰水。
传统的兰州拉面讲究的是“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经过改良后直接将水与灰混合溶解,效果更佳。
要说这兰州拉面的方法,还是当初李安然在大学时跟同宿舍的兰州舍友学得,甚至还偷学了些牛肉汤的配方。兰州拉面除了面条要筋道之外,最最关键得就在汤底和配菜上。可惜,古代的牛都是耕牛,严禁杀来吃。
特别是大唐贞观时期,因为隋末战乱的影响,对于农业的伤害很大,各地都在休养生息,谁敢杀牛那可是重罪。好在虽然手头上没有牛肉可用,但头一天熬的大骨浓汤用来做拉面的汤头也很合适,特别是加了香料后又小火煨了一晚上的浓汤,更是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借着夏天的便利,很快就醒好面的李安然三下五除二就用赵二夫妻俩眼花缭乱的手法,拉出了一把细如发丝儿的面条。
在正常的兰州拉面里,面条也是很有讲究得。不光是选用的面粉和蓬草灰,同时连面条的尺寸也分成很多种。
毛细,顾名思义,就像头发,其实就有点像细粉丝那样细,也就是李安然眼下拉出来的这种面条。
细,这个比毛细要略粗一些,大约有香头那么粗。
二细,这种就有点像一般的炒面条那样粗细了。
三细,比二细还要稍微粗点,吃起来像吃粗粉条,不过面如果拉的比较劲道的话,这个嚼起来却最有感觉。
韭叶,顾名思义,这种面条就像韭菜叶子一样宽。
大宽,这种面条则是像吃麻辣烫的那个宽粉一样,很宽。
细面条的好处,可不只是口感更细滑,入口之后几乎不用咀嚼,对于商家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这种面非常易熟。只需要在开水锅里涮上几下,就可以出锅,能节省不少的火力。但如果面拉得不好,这种毛细一入锅就会化掉。
换成是以前得话,李安然还没办法把面拉得像现在这么好。可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了不少之后,却是水到渠成了。
知道赵二夫妇俩今天会很忙,李安然先给两人各下了一碗毛细。然后用大骨浓汤做汤头,又切了些熏肉和着葱花、香菜以及切成丁的小菜做浇头。这面好不好吃赵二夫妻在没尝之前还不把话说得太死,但光是从卖相上来看,这面绝对绝对能勾起人的食欲。
“慢点吃,不够还有。说说,此面味道如何?”看着赵二捧着快有脸大的碗在那里狼吞虎咽的模样,李安然笑道。
感受着细腻的面条在嘴中与香浓的汤头一起融化,再加上熏肉的弹牙、小菜的清爽,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形容的赵二,只憋出了一个字。
“好!”
这一个字的赞美虽然远不如华丽的辞藻来得好听,但对于李安然来说,这种发自内心的称赞,才是自己最喜欢得。
在感受到狗蛋忽闪的大眼睛之后,李安然也没再浪费赶时间,哈哈一笑,就又开始忙活起来。
“我去!这面可真好吃啊!!”
等李安然自己也端着面蹲在厨房外美美地吸溜上一大口之后,同样也被那鲜美、浓香、爽滑的口感给镇到了。
吃得一爽结果就没有刹住嘴,等李安然还想给自己来碗面时,才发现自己之前揉的那一大团面早已经被吃光了。
“也不知道是自己胃口变好了,还是这古代的食材、香料都是纯天然的品种,这面的味道比我以前做得都好。”
“熏肉的滋味还是差了一些,要是能配上我最拿手的烤叉烧,再弄出辣油来,那滋味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要是把这面拿出去,短时间之内赚上一大笔可能不行,但细水长流做为一个长久的营生,却是绝对没问题地。”
“可惜,眼下手边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又要做雪糖,又要做烤肉,再搞这兰州拉面的话,根本忙不过来。”
“而且眼下这个年月,辣椒还没从国外传进来。想吃辣也只能用花椒、茱萸来代替,味道方面可是会差了不少。”
想到这里,李安然也只能将兰州拉面提前问世的想法暂时放到了脑后。而这时,赵大夫妇俩也赶了过来。
眼瞅着人到齐了,李安然也没客气,先是让赵大把昨天焖了一晚上的土坑给扒拉开,将烧好的炭给起了出来。
炭有两种,一种是松木炭,一种是竹炭。按说烤肉最好用得是果木炭,可惜眼下哪来的果木,只能将就着用用。等炭火被点燃并放进烤炉内之后,李安然就将腌了一晚上的肉拿了出来,分别穿在头一天买回来的铁勾之上。
四四方方的烤炉内很快就挂上了一圈肉,在演示的时候李安然还不忘提点一些注意事项,赵二他们则学得很是认真。用炭火烤叉烧,这还是李安然无意中跟一位厨师学来得手段。与普通叉烧不同,这种烤出来的叉烧不光是保存的时候能更久,味道方面也是非常得不错。
趁热的时候吃味道极佳就不说了,就算是放凉了,只需要在炭火上炙烤一会儿,口感与滋味就会彻底“复活”过来。
第18章煮肉歌
这周就眼瞅着就要结束了,每天都是两更啊,早上十点左右,晚上七点左右。
本书的成绩目前看来并不算理想,正在努力冲榜中,求打赏、收藏、推荐、点击、评论等等所有的支持!
……
烤叉烧从投料开始到成品出炉,大约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趁着这段时间,李安然又开始指导起了熬糖。
在看到了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之后,原本就不是懒汉的赵大赵二,更是加班加点地弄出了不少的简易版过滤器。
经过溶解杂糖、初步过滤、二次过滤、三次过滤、小火煮炼、结晶分蜜等一系列的程序之后,就得到了雪糖。由于杂糖的成色太差,再加上熬制过程中的损耗,每一斤杂糖最多能提炼出六两,一般情况下只能提炼出三到四两。
但相对于这仅有百分之五十的产出比例来说,雪糖的价格却最少是杂糖的十倍,很可能会更高。最关键得是眼下还没有卖的。
在忙活着熬糖的时候,李安然也没忘记烤炉里的那些叉烧。经过不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