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官场病的著作《帕金森定律》1982年三联书店的中译本译作《官场病》,我们能不能出自己的研究官场病的理论著作呢?
学者吴思先生的概括
研究中国官场很有建树的吴思先生,概括了“官场潜规则”的概念,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共识和肯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官场潜规则”一词的使用律大得出奇,表明这一概念有它不可替代的特定内涵,反映了社会现象的特定本质。同时,也说明官场中确有一个不为人显见的“潜”在的“场”,这个场中有规则,同时也就有支配和形成规则的潜文化形态。我们有必要从官场的社会现实出发,从潜规则出发,去探寻背后的文化形态的原因。文化才是源代码。潜文化形态造就了许多政治特性,研究中国政治就不能不正视并研究中国官场的潜文化形态。
二、官场潜文化形态的概念
用定义的办法去规定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一件难事。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个逻辑悖论,“潜”文化形态的“潜”,就是与“显”相对立、相反的。显文化形态是以概念、判断的逻辑体系来构造的,潜文化形态无法按此形式来构造和表达,而只能以领悟、顿悟、意会的方式传承。对不可言说的形态非要言说,当然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正因为它难以言表,又真实的存在,且不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社会作用,我们就必须正视它,揭示它,让它浮出水面,再去剔除它的负面作用。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但是,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姑且给它一个界定。
官场潜文化形态,是在官场中通行并独有的,以社会心理的感受、意会、领悟等方式发挥巨大影响力的文化形态。
当然,其中又有许多需要界定的概念。我们就从它的几个特点来进一步说明它。
1、独特性
它特定的存在于官场,表现于官场中的为人处事所特有的,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文化现象。官场的边际壁垒很强,圈内圈外一般不能共通,以社会公众的文化去行事,就行不通。你深入其中之后,慢慢体会,得其要领,才能顺风顺水。不入其中,难得要领。你如不得要领,或反其道行之,那就寸步难行,甚至被踢出圈子。李昌平就是典型一例。
2、隐蔽性
我们一般人接触到的官,都是处于舞台上化好妆的。走上前台的是以文件、讲话、理论包装起来的具有角色面具的官,他们作为人的深层本质已经藏于幕后。所以看官员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文化观念 ,就不能看他讲什么,而只能看他在干什么。我们评价某人会做官,不是指他会讲官方的理论,而是讲他会按官场的文化游刃有余。
3、意会性
隐蔽性就决定了意会性。这种文化不以理论形态存在,以社会心理、传统习惯、社会无意识的形式存在,以非书面文字形态传承。他以逆淘汰的强制方式变成文化基因,具有强有力的社会遗传力。
4、普遍性
它在官场是普遍具有、普遍通行、普遍适用的文化形态。普遍性在于它的实用性。在垂直分布上看,追求实用性的目标上可能不同,越向下向基层是追求自己获取利益的方便,越往上就是越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政见。所以,所有官员他能有效的为官,就必须运用为官的文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很正面的文化表达。百姓不会有此想法。“升官发财”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而不是析取的选言判断,表明了为官的真实目的。 一般人就不会有如此的文化表达和精神感受。
三、官场潜文化形态存在的几个关系
1、历史继承性与现实特性
旧中国的官场历史几千年,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场,但专门揭示它的理论著作没看到。清末的《官场现行记》、《20年之官场怪现象》等是反映官场内情的文学作品。其中能看到对官场潜文化形态的描述。一切以服从封建专制为最高需要的特点,虽然历经多少次改朝换代,官场的结构没变,这一特点也没变。官场的文化形态包括显形的和潜形的也就都没有大得变化,还在不断积累、精细化并向社会生活的深处渗透。获得了顽强的遗传能力。
现行的官场与旧中国的不同。但我们无法走出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文化没有被割裂。
新中国刚刚建立,共产党推翻了旧政府,必须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同时,共产党在打天下时的优良作风也是对旧官场的否定,有一股清新气息。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尤其文革完全打断了新政权的建设进程。拨乱反正建立起来的后文革政权,又不得不和已有的17年划清界线。更重要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在英明的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来不及对官场下手(可能)。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官场中交易观念的渗入,又缺乏民主的监督,为旧的封建专制式的官场文化的继承,为资本主义的金钱政治结合起来渗入现行官场带来了绝好的机会。人民对腐败的政治警告没有引起重视。再加上一段时期形式主义政治的大流行,又为官场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为现在官场改造平添许多阻力。在这种种因素的合力之下,我们的官场有很重的病态。这就是现实特性。正如此,我们必须研究官场的文化形态,更要重视那些不成文的以隐蔽方式存在的潜文化形态。
2、全局性与局部性
官场潜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它必然带有全局性,具有通病的性质。但在此特点下,不同的区域还会呈现局部的特点。其特点和那一局部的最高首脑的文化品质密切相连。他的喜好,他的作风,他的处事风格,都要表现出来。根本没有成文的东西,但可以说哪一局部的官场,就是那一局部“一把手”品格的官场。爱卖官的就必然造就一大批买官的,爱造假的就是一个造假团伙。
四、官场潜文化形态的基本范式
对官场的潜文化形态不好以理性的文字表达,为了方便还是牵强的归纳几点,以便大家思考。“范式”是引用了科学逻辑的概念,指在一个共同体中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
1、“唯上”原则
一切以服从封建专制为最高需要,是旧官场文化形态的核心原则,这在潜文化形态中有更丰富的内容。按说,服从上级是科层制管理有效性的必须,并不算潜文化形态,但封建的唯上,不是简单的服从。在现实社会中,把服从上级变成封建式的“唯上”,也就顺理成章了。科层制的管理也就变了味。更何况“唯上”还以爬上、拍上、畏上、欺上等变形的心态表现出来,就不是显形的了。
在封建专制下,对皇上必须是绝对服从,这一根本前提不可动摇。那么,怎么把服从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就不得表现出丰富性来。
对“上”不需要进行前提性质疑,不需要进行理性思考,惟命是从便好。这是最简单的事了,但做的巧不那么简单。
记得有一件事,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为了给毛主席说句话,徘徊于毛的卧室外,那种心态很耐人寻味。想了一遍遍的话,想的充分有理,但一见到毛,又发现自己是站在一个先知先觉面前,马上否定了自己,转而认为可能自己不对。对于毛彭这么熟悉的人之间,还有这么微妙的心理,多么不可思议。我们的彭大将军有那么大得功劳,又是那么的耿直的性格,也没逃过畏上的心态。
因为,上对下有生杀大权,在官场一切都是上级给予的,有了上边的肯定就有了一切,反之就丧失了。对上的这种畏惧和服从是很有功利性的。人说在中国当官最容易,容易在“服从”二字上。这是中国官场的命门。在官场中人的第一要义是服从长官。“理解的要服从,不理解的也要服从”。不服从的没好果子吃,服从之中就打有诀窍。因为,人是经济人,人的趋利性表明服从要和功利相结合,就必须把服从变形,把自己隐藏,化上妆,尽心算计。需要揣摩上边,投其所好。欺上、瞒上、拍上是变形的通常有效方式。林彪的名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岂不是做官的诀窍。“真”与“假”在官场完全失去了界限和意义。在官场中,讲究的是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要会理解上级的意图,按上级的意图行事。所以,服从就成了自己美丽的外衣,好去赢得自身的意义。“指鹿为马”的现代版就层出不穷。一切都让位于“唯上”二字,在官场就好游了。
2、特权观念把为官的目的和手段导向极端劣质化
在发达国家完善成熟的公民社会中,任何官员和整个管理机构都有自己的管理目标、目的和手段。目的决定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但他们有明确的法定程序,是透明的,有各方的监督,不好胡来。但中国的官场并不来自民众,加上“使民”、“愚民”观念的长期统治与渗透,当官为了发财,“当官不发财白到世上来”,就深入人心。官员的目的无非是两个: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与个人的利益,无非“功名”、“财产”四个字。在更深层次又是相对统一的。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制度和手段,为官的目的很容易私欲化,而特权又使手段卑劣化。为目的服务的手段也就可以为所欲为。官员的手段可以是极其丰富细致精巧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会用手段,就是官场的最大失败,它不需要手段的法定、透明,只求有效性。由于文化特性使然,所以在官场使用什么损招都不足为怪了。有时甚至是不顾一切。比如官员发生过多少次雇凶杀人的事。发生过设陷阱算计对手的事。
另外,在官场讲究的是管制、掌控。要把一切都掌控起来,程序、手段只能是掌控的形式。凡事都要先制定一个为目标服务的掌控方案,各个程序为掌控好全过程服务。当过程中,有不同的民意表达时,就如临大敌,利用各种资源统一思想、校正方向、对好口径,掌控的目的达到了,但民意被抛弃了。
3、走捷径,少找麻烦
官员是有职责的。在民选政府中服务和责任的压力很大。中国的旧官场实行委任制,一级一级的只需向上负责,直到皇上。没有形成服务和责任的观念。把官员叫做当差的。“差使”就只能是“混”,不需要扎实去做的。只要上边看不出破绽,就万事大吉。最好的办法就是抄小路,走捷径,别给自己找麻烦。有利时冲上去。无利时撤下来。有了问题绕着走,应付上级、装好面子最重要。只要能混到公家饭碗里就好办,一份报纸一杯茶,网上聊天把伊眉儿发。真正干事的人往往是不落好,被指责的就是那些干事的人。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需要“较真”的时候,也是轻轻转几个圈虚晃一枪,带过而已。或是一通比喻、联想就游离了目标,看起来还是那么高雅潇洒。这就是官场最好的自保手段-圆滑。这些已成为官场的流行心态。
为什么会是这样?周梅森还有一段精彩的话:中国的官场是“最优秀的和最无能的,最高尚的和最卑鄙的,在同堂议事。这个队伍的色彩非常复杂,他们互称同志,在同一面旗帜下开会。我们最后只是看到一个决策出来了。但不知道这背后的真实逻辑。”官场由个体构成,以整体对外互动,在内部的互动就像是铁幕一般,无人知晓。档案又不公开,谁为历史背什么锅,也留不下公论。我们这个民族又多遗忘。最终只有少找麻烦是最好的结局。
4、名份为先,面子有钱
中国的官场最讲究名份,名份渗透在各个细节上。吃饭谁坐哪,说话谁先讲,进门谁先进,发言谁先发,排名怎么排。,都有一定之规,冒犯不得。那其中是包含权力等级的,有明显的阶位之差的。谁先讲话,不是话语本身内容的次序,而是一种规格、待遇和象征,是一个符号。符号的意义大于内容本身。由此,就形成了主流话语体系大多都是桌面上的摆设和象征,而主政者的内心理念却要起到主导作用。比如,胡耀邦当总书记时,和大伙一块照相有几次是不坐,而站在后排的旁边。马上就有高级干部讲,你看胡连官场的规矩都没了,他这个官坐不长。果真如此。
讲名份就更要讲面子。面子是权力影响力的表达方式。谁在公开场合说话对权力稍有冲撞,这不给面子的事会被记的很深。这些还都是现象界的情况。在官场面子作为一种权力影响力的象征,那是有价值含量的。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作为资本使用的。需要办事,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喂,老兄,我那事你就给点面子么”,事办成了,回头自有该有的回报。如果没给办,那也是对自己权力边界的一种试探。可以再用别的办法去进攻。当然,你老兄下次撞到我手下时再等着瞧吧。有权力的人不愁没人去求,总会遇到你来找之时。正如此,官场中同僚之间的事就特别好办。
当然,面子是有层级的,上对下,同层间有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权的人在各个领域都有效。一个财政厅的小科长,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小舅子小姨子都可有好工作,小孩都上好学校。也就不难理解了。裙带也就形成了,而且还有最合理的政策依据:关心群众,解决子女问题。
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人治社会,没有经过思想启蒙运动的洗礼,公民意识淡漠,官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被公民委托来行使公共权力的。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权就是官的资本,在人治环境下,很少有官不为自己用权的,因为道德的约束力,只有在高尚人那有效,高尚人太少。
名份还有一个“为尊者讳”的文化传统,被打倒的高官,就会有各种丑闻出现,在这之前这一切都被光环所遮盖。
5、双重人格
我们看到多少高官口中高喊反腐败,实际是大贪官的现象。实际上,官场就是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角色比真实更重要,潜台词比台词更重要,效忠比原则更重要。在官场行走的人如在江湖一般,心不由己,平常而已。“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是最好的写照。按说深刻的内心分裂,是十分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