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会后悔终 生。”
因为这次诉讼,我更加清楚我将选择什么样的
生活;因为这次诉讼,我更加清楚将要为什么样的
公司工作。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在奋斗中,我深深地 感觉到,坚信“邪不压正”会带来巨大的勇气,坚 守正义会充满无穷的力量。这是一次让我终生难忘 的人生历练。
庭审——“ 拳 击手 套 该拿 下 来了”
“拳击手套该拿下来了”无论是律师、朋友, 还是我自己,都在重复这句话。
在英文里,“脱下手套”(take gloves off)就 是指,要用硬的拳头打,即使自己受伤也要把对方 打伤。当律师告诉我要把拳击手套拿下来时,我知 道,给予反击的时候到了。之前只防卫不出击的做 法虽然挡住了致命一击,但却让我们筋疲力尽、遍
体鳞伤。
“开复,到了今天,你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凶
悍’”律师不断
提醒我这一点。
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当一个人已经受到 了莫大的伤害,反击和保护自己就变成了一种求生
的本能。
当我们预感到微软即将把此事大肆渲染之后, 我们也准备了足以应付这场新闻大风浪的“猛料”。 不得不说的是,这是令我悲伤的一个决定。甚至在 这场大战之前,我还和大卫·德拉蒙德讨论过与微 软和解的可能性。
因为我已经看到,在这场即将开始的大战中没 有赢家。人身攻击对我的伤害不言而喻,但也有不 少媒体开始感叹“微软老了,只能通过诉讼留住人 才”。两败俱伤,已经成为了这场战役可以预期的结
果。
但是微软却不愿意和解,因为它就是要高调地 告诉员工:“离职就和李开复的下场一样!”
2005 年 9 月 2 日,这是庭审前的一天微软和
GooSe 各自公布了听证材料。按照规定,这样的材
料不仅仅要呈给法官,也要公开给所有的媒体。果
不其然,微软的诉状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我把《如 何在中国成功》泄露给了 Google,从而泄露了商业 机密的故事,而这样吸引眼球的“新闻”马上成了 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我虽然对此有一定的心理 准备,但看到那些争相炒作的媒体报道时,心中依 然很难承受。
另外,微软提到了我在 2005 年 6 月曾对中国大 学校长进行的题为《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的 演讲。微软在诉状里这样描述此事,“李开复凭借微 软的平 台结识 了这些 校长 ,但却 将人脉 关系 用于 GooSe。”
在 9 月 2 日这天的日记里,我看到自己的心在
流血。
正如大家 预期的 那样,微 软主要 是围绕? 商业 间谍?在 做文章 ,他们说 我将《 如何在 中国成 功》 秘密提供 给 Google。微软的 诉状一 经公布 ,某 家著 名的网站 就开始 谈论商业 间谍了 ,我的 心在不 断地
下沉。我开 始感觉 到,我可能 和李文 和(一位名 誉受
损的华裔 美国科 学家,被 大众认 为出售 军事机 密给 中国,多年 后才证 明是无辜 的)的命运 一样,我 被抹 黑成一个 在任何 地方都不 被信任 的人。
他们甚至 说,我用微 软的头 衔去建 立在高 校的 人脉关系 ,真是 既好笑又 令人气 愤。高 校请我 去演 讲显然是 看重我 对教育的 见解与 热情, 而最让 我伤 心的是 ,那次 高校演 讲请的是 两个嘉 宾,除我以 外, 还有中国 驻美国 大使周文 重。我 利用那 次演讲 的机 会还和周 大使在 费尔蒙酒 店(Fairmont Hotel)见了 个面,我 当时还 提出拜托 他帮忙 请胡锦 涛主席 在将 来方便的 时候到 盖茨家里 做客。 为了微 软在中 国的 前途,我 简直费 尽了心思 。这件 事情现 在看来 多么 具有讽刺 意味, 为微软的 呕心沥 血却成 了今天 微软 告我的罪 状。
可是无论如何,微软的诉状还是让我的心情跌 落到了谷底。不过很快,新闻的焦点发生了转移, 另一个故事取代了媒体对我的关注,那就是 Google
提供的诉状中著名的“鲍尔默摔椅子事件”。
实际上,鲍尔默已经不是第一次因员工离职去 Google 而发作了。2004 年,当工程师马克·卢克斯 凯(Mark Lucovsky)在 11 月转投 Google 门下,鲍尔 默亲自找到了他,表示:“除了 Google 哪里都可以 去。”当马克明确拒绝之后,接下来发生了令人错愕 的一幕:鲍尔默气急败坏地抓起椅子,狠狠地扔了 出去。那把椅子从办公室的一个角落被扔到另一个 角落的桌子上,把玻璃桌子砸得粉碎。他愤怒地大 吼,“艾瑞克是个×××懦夫 我过去曾经活埋过他两次,我这次还要活埋他我要
×××干掉 Google”
鲍尔默马上否认了这件事。但在诉状里,不但 有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还有工程师本人的签名证 词。实际上,这个故事在微软内部早已广为流传, 虽然我没有看到诉状中陈述的这次摔椅子,但我过 去曾亲眼看到过鲍尔默把一把椅子扔到一个副总裁
的身上。
鲍尔默的暴力让 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说:
“开复在遭受恐吓”
这样的事实表明,斯蒂夫·鲍尔默对于 Google 早已怀 恨在心 ,并且 对于 微软数 百个精 英流 失到 Google 感到出奇的害怕和痛恨这样的事实也透露 出这样的信息,即微软急迫地想要通过这场官司阻 止更多的精英流失。
这样的素材无疑是新鲜的,能让喜欢猎奇的媒 体感到亢奋。鲍尔默扔椅子的消息很快被发布在互 联网上。媒体保持了陈述双方观点的惯例,推出了 一个个新的专题。
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依然沉重对手负面消息 的曝光,并不能使我感到轻松。因为,我遭受的伤 害与恶意中伤,并不会因为对手的负面消息而减轻。 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我的日记里描述了我的心情:
不管怎么 样,已经发 生的事 情并不 能减轻 我的 痛苦,也 无法解 除我的困 境。我 打电话 给先铃 说,
?混战已 经开始 了,但一 切也已 经结束 了!?她说 ,
?不要担 心,人 们总有一 天会知 道真相 。等官 司结
束了,人 们就可 以知道真 相。?我对 她说 ,?我 觉得 希望渺茫 ,就算 我做得再 好,我 也已经 被这些 谎言 伤害,赢 了官司 也帮不了 我自己? 她只是 说,?你 是一个好 人,当 法官和记 者了解 了这一 点之后 ,他 们就会相 信你! 你别担心 了,回 家吃晚 饭吧, 我们 永远都会 支持你 。?
我相信,只要生活在世问的人都明白,在遭遇 人生重大危机的时候,只有亲人会不离不弃,并且 给予你坚定的支持。这些支持就如同氧气一样给你 生存的养料,给你恢复元气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 3 天里,我在为最后的时刻做着一 切的准备。我深深地知道,这是一场只能够胜利的 战役。我仍然每天抽几分钟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9 月 3 日 , 我 仔 细 阅 读 并 默 诵 了 “ direct examination”(主问询)的部分(主问询的目的主要 是,通过对证人的询问使该证人将有利于己方的有 关案件事实反映出来,并做出支持自己主张的证言,
以取得事实审理者——陪审团或法官的理解)。
9 月 4 H,我在加州的机场遇到了前去西雅图出 庭的苏珊·哈里曼。在飞机上,苏珊和我聊了一路。 我对苏珊说,如果律师强迫用一些形容词(例如:“不
小心”)来形容我,或者问我是否承认时,我该如何
回应?她对我说,“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所以不要 相信那砦谎言,也无须害怕那些律师的小伎俩。”苏 珊说,“开复,别紧张,你没有做错,你要让全世界 知道事实。记住开庭的时候,要把你的头抬得高高 的。”
9 月 5 日,我和我的私人律师布莱德再一次演
练了 direct examination 部分。不过,我和律师的 节奏似乎不是很协调,因为我总是一口气把事情讲 完。但布莱德告诉我,法官无法从长篇大论中获得 要点。因此,布莱德要我合着他的节奏逐一回答那 些要点,我们练习了很多遍。
9 月 6 日,是真正的庭审的日子。经过 6 日和 7 日的法庭审判将决定我是否能够到 Google 上班,其 重要性不言而喻。
9 月 6 日,我在费尔蒙酒店醒来,我决心要让
自己充满能量地走上法庭。
我喝了两杯咖啡,依然觉得自己的“能量”不 够,于是,我决定让自己运动一下出一些汗。虽然 我没有带跑步鞋和运动衫,但我光着脚在房间的走 廊里小跑了起来。经过数百次来回快跑,我的额头 渗出了汗珠。当我大汗淋漓之后,我感觉自己从内 到外都已充好电,活力百倍,信心百倍。“不会有问 题的,过了这两天,我就将迎来新生”我对自己说。 随后,我和律师们一起来到了华盛顿州的州立 法庭。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美国的法庭。想 象中的法庭应该像在好莱坞电影里一样宽大明亮, 但我进入的这个法庭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个法庭没 有窗户,而且又小又旧。房间的前方是法官落座处 高高的桌椅,法官座位旁边是证人和当事人接受询 问所坐的椅子,同样高高的桌子上面还摆着一本《圣 经》。法官的坐椅左边是原告方的律师和当事人的桌 椅,右边则是被告人的桌椅,而在两方中间是速记
员的位子。
我记得速记员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她有时
会不知道该如何拼写一些人名,而两方的大牌律师 根本不可能劳神告诉她这些细节。因此,在每个庭 审阶段结束后,我都会跟她核对每一个名字的拼写。 她很感谢,后来还特意写信表达谢意。当然,这已 经是后话了。
房间的后方一共只有四排长椅,这几十个座位
专门用来供人旁听。而那天早上,这些椅子早已经 被各个媒体派来的记者占满,据说,很多记者很早 就来排队,就为了能够占到一个理想的座位。微软 的法律副总裁、公关总监都坐在下面。另外,一位 著名的自称是“比尔·盖茨的女朋友”的女士也坐 在这些记者当中。据说她神经有问题,几乎每一场 有关微软的诉讼,她都会出现。
庭审的流程分为几个阶段,原告的开场、被告 的开场,随后是第一个证人的作证(是 Google 的艾 伦·尤斯塔斯),这个作证包括 direct examination 和 cross—exami.nation(交叉问询),然后是我作
为第二个证人出场,同样接受主问询和对方律师的
交叉问询。接下来是双方律师回答法官的问题,进
行辩论。最后由双方律师分别进行总结陈辞。
在 9 月 6 日当天,我们得知微软作为原告没有 派任何人出庭。因此,法庭只对我方进行问询。
当天的主问询和交叉问询长达数小时,完全是 一场对意志力的考验。在主问询阶段,我很好地把 握住了节奏。
律师:我知道你每天都会在中国的学生和教育 方面花很多时间,这是否是由于你本人的背景?
我:我认为我是一个有着多文化背景的人,因 此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回馈社会。在我 11 岁的时候, 我的父母就把我送到美国学习,这是我一生最重要 的幸运和决定,因为我接触到了西方的教育方式和 先进的技术。而且,我得到了自信,找到了终极的
理想。
律师:是什么让你希望去帮助中国的学生?
我:我想,我所做的不仅仅是单纯地帮助中国 学生,而是在搭建中美文化沟通的桥梁。其中有两 个原因让我决心投入这项工作当中。
第一个原因是,当我 1990 年第一次到中国北京
的信息工程学院讲学时,我发现学生们都很聪明、 好奇和勤奋,但我也为他们身边资源的缺乏和教育 体制的落后所震惊。他们的内心也充满着东西方文 化价值观的强烈冲撞。
那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我发现 了自己能够并应该给予这个世界的究竟是什么。作 为一个有着多文化背景的人,我可以把西方价值观 中对东方文化有补充的那一部分,用一种有建设性 的方法传达给中国的学生。我希望能在中国的教育 背景中加入西方文化里的一些有价值的部分,并且 帮助学生们学到在学校里无法获得的一些东西。
律师:第二个原因是什么?
我:是我的父亲。当我的父亲 55 岁的时候,他 有幸到斯坦福大学去做访问学者。在那里,他被美 国的教育理念震撼,因此他把他的整个余生都奉献 给了中关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并致力于把这些教育 理念和价值观传播到中国去。在他去世之前.他对 我们这些围绕在病床前的孩子说,他希望他这些有
幸在西方教育观念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回到中国工作,
以便让更多的中国学生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理念,成 为融会中西的人才,这样做才能增进中美之间的相
互理解。
这就是我从 1990 年直到今天,不断到中国高校 进行演讲的原因,也是我不断给中国大学生写信的
原因。
律师:你的文章后来为很多中国学生所追捧。 你认为原因何在?
我: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知道我这样做并 非为了自己和公司的利益,因此他们信任我。而他 们越信任我,我就越觉得自己有责任更多地帮助他
们。
律师:你是否有个自己创办的教育网站?
我:是的,我在一年前创办了一个网站,目前
有大约 4 万注册用户。另外,每月至少有 40 万网民 访问这个网站,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两万用户访 问。通过网站上公布的电子邮件,我一年大致能够
回答 3 000 个中国学生的提问。
除了直接帮助学生,也有一个志愿者团队在帮
助我。这些志愿者中包括微软的员工、Google 的员 工,也有其他很多公司的员工。学生在网站上也可 以互相帮助。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使所有的学生都 能获得同等的帮助。
律师:你是否也在写一本书?
我:是的。《做最好的自己》是我写的第一本中 文书,它的目的是帮助中国青年寻找自己内心的声 音,寻找生活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并正确 理解成功的定义。
律师:谁为这些活动付费呢?
我:我自己支付所有的活动费用。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