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总统候选人被暗杀,政局动荡,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前景的信心动摇。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是年大量资金从墨西哥外逃,仅证券市场外流资金就高达180亿美元。墨西哥的国际贸易逆差迅猛加剧,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为了改善这种情况,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本国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扩大到15%,但这实际上意味着比索的贬值。政府本来希望借此抑制资金外流,不料投资者更加失去信心,热钱外流更为迅猛。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这在现代金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直到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援助到位后,这场金融动荡才于1995年上半年趋于平息。然而这场金融危机的震撼力已经波及全球,首当其冲的便是阿根廷、巴西、智利等经济结构与墨西哥相似的拉美国家。他们都存在着债务沉重、贸易逆差、币值高估等经济问题,由于外国投资者担心墨西哥金融危机有可能扩展到整个拉美,便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股票,由此引发了拉美股市猛跌。结果仅在1995年1月上旬,短短十多天里,整个拉美证券市场就损失了近90亿美元的市值。这场由热钱酿成的金融风暴,迄今为止都让世界谈虎色变。
作为快速流动的投机资本,热钱在世界各地游荡,并频频引爆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沉重打击了许多国家,其影响还波及了中国。以韩国为例,在危机爆发前,韩国金融机构采取的是“短借长贷”的追求发展速度,但却充满风险的政策。但是当起源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热钱以及其他外国资本迅速大举撤离韩国,由此韩国突然出现了巨额短期外债要求兑现的局面,整个国家的资金顿时面临着枯竭,紧接着,韩元暴跌、股市疯降和企业接连破产,韩国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另外,经济前景曾被一度看好的泰国在1997年前奉行“高利率”政策,直接吸引大量“热钱”涌入。然而当泰铢贬值后,“热钱”迅速逃逸,泰国的经济大厦随之崩溃。
鉴于热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有着如此严重的危害,金融专家们一直在对各种热钱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危机发生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
1.在热钱危机爆发前,国家已经有着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泰国为例,在1990…1995年,其GDP平均增长率高达9%;,而且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泰国国民经济已经连续15年保持高速增长。
2.外部资金大量流入国内,造成普遍投资过度现象。在1995年,韩国的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达34%,1996年便超过了40%,由此导致电子、汽车等一些关键工业以及房地产出现生产能力过剩。
3.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上涨。泰国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大量外资投入到房地产,房地产贷款比例高达25%,但是房屋空置现象却很严重。泰国股市、楼市都出现了过度繁荣的现象。
4.货币普遍被高估。墨西哥在危机前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比索被高估。然而,一旦热钱危机爆发,货币“内虚”的隐患立刻发作,汇率一泻千里。
总的来说,预防热钱危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汇监测体系,及早察觉外汇在本国的异常流动。
2.注意政策、制度的可逆性设计,一旦热钱大量外流时,政策制度可以进行相应的应对和补救。
3,保持理性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而不是追求过度的繁荣,始终是稳定国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根本。
以越南为例,在经历热钱危机后,在金融开放进程上不再过于求大求快,而是通过制度化对资金进行约束,引导它为优化经济结构服务。央行不仅缩减了货币供应量,还对贷款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此外,越南还计划对外国资本占有股份上限加以规定,据悉,目前越南的上市公司外国资本只允许最多占有49%。在2008年5月,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3国计划出资至少800亿美元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维护地区金融稳定,这无疑是构筑了一道强大的堤坝,以遏制“热钱”再度兴风作浪。
人民币“破7”——汇率
2008年4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公布信息: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比价为6。992:l。这一消息引起了外汇市场的高度关注。“破7”,这一天成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屡创新高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
说起人民币升值,就必须谈及一个基本概念:汇率。
汇率,也称做汇价,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兑换货币时的比率。通俗地说,如果把另一个国家的货币视为商品的话,汇率就是买卖该国货币的价格。当今世界上的货币种类繁多,名称不一,币值不同,所以货币与货币之间兑换时要规定汇率。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起到不可或缺的杠杆调节作用。举例说明,在我国生产的一件衬衣,假设其价值为100元人民币,以上文提到的汇率比6。992计算,这件衬衣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4。30美元。假设该汇率涨到6。500:1,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该商品在国际上的价格变成15。38美元;反过来,如果汇率降至7。5:1,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衬衣在国际上的价格就成了13。33美元。由此可见,在国际市场上,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必然和汇率的高低有关。衬衣的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就强,此类衬衣的出口就会提升;反之,衬衣的出口就必定会受到制约。这就是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基本作用。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汇率都是一把“双刃剑”。汇率变动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与坏处,要视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
人民币如果适度升值,老百姓的第一感觉自然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
在我国,经常有人在取得外国大学的入学许可后,因为无法证明有足够的费用可以支付在国外的学费、生活费而不能成行。比如美国,近十多年来大学的学杂费不断上升,涨幅惊人,许多大学一年的费用已超过3万美元,而一些名校的收费更加高昂。不过现在情况将会出现好转,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国外留学,将会比以前花更少的钱。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的缘故。
人民币升值还可以降低我国能源和原料的进口成本。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资源依赖进口。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就可大大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顺差日益增多。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如果对此简单拒绝,将会不断恶化我国和他国的关系,对外经贸发展会遇到更多的障碍。最近几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迅速增加就是一个显著迹象,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助于我国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在国际上树立一个大国的良好形象。
然而,汇率的上升同样也会给我国带来种种不利。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将首先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产品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出口企业采用低价销售策略,使得其出口价格远低于外国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果人民币一旦升值,汇率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用外币表示其价格时,必然会提高,这就削弱了其价格竞争力。如果要保持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将损失出口企业的利润,从而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这些企业的就业岗位数量必将受到影响。从而使国内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上升,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变成“热钱”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缺乏有效机制的情况下,这样很有可能引发金融货币危机。
由于汇率变化会给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大范围波动,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对其有利之处充分利用,对其不利之处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化解。这不仅会起到稳定我国经济的作用,还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有利影响。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大幅贬值,他们的出口结构与我国大致相同,但中国却坚持了人民币汇率不贬值,对整个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济领域的世界大战——国际贸易
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国家的皇帝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本国的大臣都得穿丝绸衣服,而老百姓却不能养蚕,只能种粮食。结果丝绸价格一涨再涨,仍然供不应求。见到这一情况,邻国几乎举国的老百姓都去养蚕制丝,再转而卖到这个国家,许多人发了大财。几年过后,这个国家的皇帝又下了第二道命令,本国大臣只能穿土布衣服,于是邻国的丝绸一下子卖不动了,不仅如此,由于举国造丝,无人种粮,他们只得向这个国家高价购买。然而紧接着,皇帝下了第三道命令:本国的粮食一粒都不能卖到外国去。结果可想而知,不动干戈,一个没有种粮食的国家便就此灭亡了。
以经济学的眼光看,这就是利用国际贸易毁灭了一个国家。虽然这个故事带有寓言味道,但却很真实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而又伴随着风险的。那个灭亡了的国家,是以放弃国民生存的根本——粮食生产为代价去牟取暴利,这种做法当然极不可取。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它由进口和出口组成,所以也常常称之为进出口贸易。从根本上说,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并无不同,但是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容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双边关系等局势变化的影响,因此更为复杂。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际贸易都同时有着正面和负面影响。
国际贸易可以有效利用世界的资源,从而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使其变得更加富裕。比如泰国生产稻米的成本较低,而日本生产电子产品的成本较低,那么泰国和日本可以进行稻米与电子产品的贸易(当然过程会很复杂),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国际分工协调与合作,每个国家都有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
但是,国际贸易毕竟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它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由于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常会出现发达国家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不考虑全局利益,自私地进行经济侵略,有可能让发展中国家受到更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就更像是一场经济领域的世界大战了。
1998年,在美国发生了一起针对中国的反果汁倾销案。由于中国苹果资源丰富,质量上乘,加之生产成本较低,使得中国生产的浓缩果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价廉物美”的声誉,并对美国的同类产品构成了强劲竞争。针对这种情况,美国企业诉讼中国企业在美存在果汁倾销行为,要求对进口自中国的浓缩苹果汁征收91%的反倾销税。如果美方胜诉,中国的果汁在美国销售时将不得不提高近乎一倍的价格,将马上在这一市场陷入困境。对此,中国湖滨果汁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烟台北方安德利有限公司、中鲁果汁集团公司等9家国内企业经过充分准备果断应诉。在应诉过程中,中国企业针对国际上对倾销的认定和处理作出了有利安排,并聘请了具有丰富反倾销办案经验的美国律师来办理此案。经过艰苦的应诉,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对来自中国的浓缩苹果汁征收51。74%的反倾销税。在这场中美贸易纠纷里,中国企业取得了大胜,避免了巨大的利益损失。这起国际贸易纠纷案使得中国出口企业大受鼓舞,充分说明只要准备充分,有理有利,在国际贸易纠纷案中,我们就不会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
除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纠纷外,出于对利益的争夺,强势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屡见不鲜,并且更加激烈,比如旷日持久的美日汽车贸易战就是在两个经济巨人之间展开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伴着这句著名的口号,日本丰田公司的汽车踏上美国的征程。同时进入美国市场的,还有其他的日本汽车公司。当日本汽车迅速崛起时,美国汽车业却出现明显衰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就占据了汽车制造业的头把交椅,而美国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三大汽车公司却都出现亏损。在进入90年代后,美国汽车市场里的日本车占有25%的份额,而美国车在日本市场上仅占1。5%,彼此之间的汽车进出日贸易差距悬殊。而在汽车零部件贸易中,美国有高达120多亿美元的逆差,占据了对日长期双边贸易逆差的60%。为了缩减逆差,美国决定从汽车贸易开始采取措施。
1980年,美日之间旷日持久的汽车贸易战正式开始。从1980年到1992年,双方有关汽车贸易摩擦的谈判几乎就没有间断过。到了199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亲自带领美国汽车制造商组团到日本进行谈判。精明的日本人欲擒故纵,同意从该年起将对美轿车出口量由230万辆降至165万辆,紧接着便暗度陈仓,进一步扩大日本公司在美国本土的汽车生产,并通过在其他国的汽车生产,借助第三国将汽车源源不断开入美国。面对这种情况,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