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云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宦海风云记- 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州腾回头瞥了常宁一眼,不安地说道:“不会呀,‘旋风计划’除了我们三个,只有许付市长和谷主任知道,没有其他人知道么。”

常宁哼了一声,“李州腾你这个大笨蛋,许付市长的秘小丁和丁伯群是什么关糸?你把‘旋风计划’交给许付市长的时候,为什么不留个心眼啊。”

“嘿嘿,小丁是丁伯群记的侄子,我把这茬给忘了。”

李州腾不好意思的笑起来,许善文是值班付市长,常宁下乡的行程安排当然要告诉他,李州腾把那个所谓的“旋风计划”送过去的时候,想也没想的就交给了许善文的秘小丁,不想想小丁是锦北区区委记丁伯群的亲侄子,常市长要到锦北区去搞突击检查,他能不报告叔叔吗。

“他娘的,我的‘旋风计划’汤喽。”常宁骂着叹道。

一辆吉普车过了越野车,在一个土坡停住了,从车下来的是丁伯群和高前进。

常宁走下车来,冲着丁伯群和高前进乐道:“老丁老高,谁让你们来的啊。”

丁伯群是市付主任方振国的老部下,现在是常宁的铁杆,高前进虽是市委记余文良的亲信,但对常宁很是尊重,和丁伯群也配合得不错。

常宁一边说着,一边走到面包车坐下。

许波问道:“常市长,我们不去三王乡了?”

指着跟车来的丁伯群和高前进,常宁笑着说道:“我的计划被他们事先掌握了,我们再去就没意思了嘛。”说着,顺便介绍了车的几位记者。

江水流笑道:“常市长,你很有性格啊。”

常宁笑问道:“很有性格?不懂,什么叫很有性格?”

许波解释道:“水流是说,你和他见过的其他领导下乡不一样。”

“呵呵,我不喜欢人山人海热烈欢迎那一套,那是演戏,可我不是演员啊。”常宁笑道。

丁伯群说道:“常市长,对不起,我们也是正常接待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

“老丁,你少来这一套,三王乡政府门口至少有百人,这还算正常?你呀,什么时候也学会搞形式主义了啊?”

看一眼众记者,丁伯群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这不是听说有大记者要来,怕给市长你丢脸么,所以,所以我才找了一些人过来。”

“呵呵,不打自招了,你有一个好侄子,情报工作都做到市委大院去了。”常宁笑道。

高前进陪着笑脸说道:“常市长,既然来了,总得下来坐坐,喝杯茶再走。”

摆了摆手,常宁说道:“老高啊,我这次下来,就是想看你们不愿意给我看的地方,三王乡是个例外,可你们聚集了那么多人,我这人啊,就怕人多,三王乡就免了,你在前面带路,我们直接去北郊移民点。”

打走高前进,常宁下令开车。

锦江市北郊移民点,是锦江市历届领导心头的一个“痛”。

六十年代初,为了保证锦江城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时的锦江地区,在锦川市西北的大连山修建了大连山水库,水库在三年后峻工并投入使用,原水库区域内的三千余名山民,集体搬迁到锦江市的北郊,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当年下山时的婴儿,如今都已娶妻生子,移民人口增加到将近一万,却始终找不到城市的归属感,这里也成了锦江市最落后贫穷的地方,他们曾经靠山吃山,如今却生活在一块沙石地,每年靠政府的补助和救济度日。

这个移民点甚至没有乡级政府去领导和帮助他们,几十年来,周边的乡镇不愿接纳他们,他们一直被市民政局里一个叫大连山水库移民办公室的机构领导着,这个办公室只有三个人,却要管一万人的吃喝拉撒和生老病死。

丁伯群坐在常宁对面的座位,瞥一眼旁边的记者,看着常宁欲言又止。

常宁说道:“老丁,你看我干什么,是不是想说家丑不可外扬这句话啊,以我看,这种家丑就该外扬,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嘛。”

新华社记者方青说道:“常市长,丁记,这个移民点我听说过。”

丁伯群问道:“方记者,您是怎么知道的?”

方青说道:“好象是一份内参,题目就叫‘历史的欠帐几时还清’,说的就是你们锦江市大连山水库移民的现状,我记得应该是三年前的内参。”

“问得好,历史的欠帐几时还清,在还清欠帐的同时,该狠狠的抽领导的屁股。”常宁说道。

丁伯群说道:“常市长,据我所知,你是十多年来第一个到移民点指导工作的市级领导。”

江水流问道:“常市长,你能说说这个移民困境形成的原因吗?”

常宁耸了耸肩膀,微笑着说道:“江记者,我不是历史学家,你的问题交给别人去研究。”

江水流又问道:“那么,你是想解决这个历史遗余吗?”

“当然,总不能留到二十一世纪去解决,真要是那样的话,我也该挨板子抽了。”

许波问道:“我也听说过这个移民点,有一个问题我很奇怪,为什么快三十年过去了,这个移民点连个乡级政府都没有呢?”

丁伯群说道:“这个问题我了解一点,当初这三千多山民分属大连公社的五个大队,搬迁的时候比较匆忙,安置下来以后,才想到归属问题,前前后后出了不少个方案,有的人提出还是归大连公社领导,可两地离着二十多公里,不太现实,有的人提出,把移民们分散安置到北郊区的十多个公社去,可山民们不同意,移民点确定后,有人又提出划归邻近的公社,可周边四个公社都不愿意接收,山民们自己提出建立一个新的人民公社,当时的地区行政公署认为移民只有三千人,又不予批准,就这样,互相推诿扯皮,一直拖到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大连山水库二期工程刚完工不久,光每年的水力电就有不少利润,当时的地委领导就把大连山水库升格为处级,划归地区行政公署直辖,这么一来,原来的锦川市就不干了,你们既然把水库拿走了,那这些移民也应该交给你们管,就这样,移民点成了原地区民政局领导的一块飞地,周边乡镇归锦川市领导,移民点领地区行政公署管辖,直到锦江撤地建市、锦川市一分为二拆成两个区后,移民点才划归我们锦北区管辖,但救济款和补助款还是由市民政局掌握和放……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也搞不清,移民点是归谁管辖呀。”

常宁微笑道:“老丁,你急什么,我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0806欠债要还

站在北郊移民点小学的操场,看着由泥砖砌成的校舍,屋顶盖的是茅草,窗户竟没有一块玻璃,常宁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来,这哪里是学校,简直连猪舍都不如。!。

周围移民的住房,和那几间校舍如出一辙。

没电没水没路,环视周边,一眼望去,地除了稀稀落落的杂草,看不到一棵树苗。

常宁心情沉重对丁伯群说道:“老丁,你派个人,去把你们区委区政府两套班子成员,和下属部门的负责人都叫过来,我要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

丁伯群不敢怠慢,赶紧转身而去。

省电视台的记者朱小云问道:“常市长,你们的现场会可以拍摄吗?”

常宁点着头说道:“既然带你们来了,就允许你们拍摄,你们想记录什么就记录什么。”

移民点里的人慢慢的聚拢了过来,许多人的衣服很显破烂。

常宁索性坐到了石头砌成的乒乓桌。

一群孩子站在乒乓桌前,好奇的看着常宁。

常宁冲着一个光头小男孩问道:“小朋,你叫什么名字啊?”

光头小男孩大声叫道:“我叫王阿毛。”

“嗯,王阿毛,你今年几岁了?”

“十一岁。”王阿毛一点也不胆怯。

常宁微笑着继续问道:“王阿毛同学,你在学校里读几年级啊?”

王阿毛扑闪着一对大眼睛,忽地说不出来了。

旁边一个小女孩举着手嚷道:“报告老师,他没读过。”小女孩把常宁当成老师了。

常宁哦了一声,心里一阵难过,十一岁了,还没读过,这是什么社会啊。

一个老师模样的中年人挤了进来,望着常宁问道:“同志,你们是市里来的。”

“是的,我是市委市政府派来的,你是这里的老师吗?”常宁问道。

那个小女孩又抢着说道:“他是我们的高校长。”

中年人说道:“高元坤,这里的校长兼语文教师。”

“高元坤同志,您好,我叫常宁。”微笑着,常宁主动伸出了手。

“哎呀,常市长,您,您真是常市长?”高元坤激动的握住常宁了的手。

常宁微笑着说道:“高校长,您认得我吗?”

高元坤说道:“昨天市人大开会的时候,我正在隔壁的市政协办事,听到了您的就职言。”

“是吗,我今天过来看看,高校长,这里平时是谁负责管理的?”

“常市长,欢迎您来到移民,我是这里的校长,也是这里的党支部记,和市民政局任命的管委会主任。”

常宁咦了一声,微笑着问道:“可是高校长,我在市民政局送来的正式编制花册,好象没有看到您的名字?”

苦涩的一笑,高元坤说道:“常市长,我,我还不是国家正式职工,我也是移民之一,因为我初中毕业,是这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所以大家让我当了老师,后来又当了校长,党支部记也是党员们推选的,市民政局没有承认,管委会主任是市民政局任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市民政局每月给移民放一次救济粮和补助款。”

常宁关切地问道:“那你个人的收入呢?”

高元坤红起了脸,犹豫了一下后说道:“我当民办教师,区教育局每月补贴三十元,帮市民政局做事,每月有补贴十元,一年下来,有,有个五百来元。”

常宁听罢,不禁肃然起敬,只觉心里一阵闷,一时说不出话来。

“常市长,对不起,我们这里没什么可以招待您,连饮用水,都是从几公里外运来的。”高元坤一脸的歉疚。

“不不,高校长你说错了,是政府对不起你们啊。”常宁又一次握住高元坤的手,顿了顿后说道,“高校长,你给我说说移民点的基本情况。”

“常市长,移民点的面积一共有十三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以都是沙石地,人均耕地不到零点一亩,基本每家都种点瓜菜之类的作物,政府现在的补助标准是,每人每年六十元钱、一百斤大米、一百斤面粉、五十斤小米、三斤棉花、五尺棉布,此外,节假日的时候,市里会送一些慰问品过来。”

常宁又问道:“这里有多少人口,多少壮劳力,平时都干些什么?”

“整个移民点有两千三百一十三户,暂时分为八个村六十七个村民小组,实际人口是一万二千三百六十一人,但市民政局统计在册的只有一万零七百二十九人,多出的人口,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生的,民政局不统计,计生部门也不管,所以,这里没有独生子女,几乎每家都是三四个孩子,五六个也很平常的,全移民点共有十六至六十岁的劳力七千余人,妇女们大都在家带孩子操持家务,男人外出打工,据我所知,主要有四个去向,一是在市里几个山矿下井,大概有七百多人,二是在各种工程队当小工,应该有千人,三是在市里打零工,人数也在千,四是有手艺的、头脑活络的、有亲戚帮忙的,这一类有三四百人呢,他们在外面混得不错,家里的生活都算过温饱了,您要是到各村转转,凡是骑自行车的,应该都是这一类人。”

指着不远处的“校舍”,常宁继续问道:“高校长,这里孩子的受教育情况怎么样?”

“我们移民学校是小学初中连读的,学费和费都是免收的,全校现有教师二十九人,都是我们移民点的人,其中五人是退休教师,免费为学校教的,其余二十四人都是民办教师,学校现有九个年级,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三个班,四年级到六年级各有两个班,因为许多孩子中途缀学了,所以七年级到九年级都缩编为一个班,全校一共有十八个班八百二十三名学生,一年级入学率百分之六十七点五,初升高录取录为百分之十七点八,这些年能升到高中就读的孩子也有近两百人,可惜能读完高中的没有几个,读完了高中愿意回到家乡的就更少了……”

听完高元坤的介绍,常宁说道:“高校长,麻烦你去通知一下,等会我要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欢迎乡亲们来旁听。”

高元坤离开不久,周围就响起了锣鼓声和吆喝声。

丁伯群和高前进带着干部们来了。

一边是锦北区区委区政府两套班子成员,和区政府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另一边,是黑压压的人头,村民们在锣鼓的召唤下,聚拢来看热闹的。

“村民们,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我想先请移民点党支部记高元坤同志,向大家介绍一下移民点的现状。”

说着,常宁把高元坤拉到了石砌乒乓桌。

高元坤说的内容,就是他刚才对常宁说的。

丁伯群和高前进等一堆干部们,听了高元坤的介绍,脸的表情更严肃了,尤其是离常宁最近的丁伯群,瞅一眼常宁的冷脸,就感到暴风雨要来了。

常宁冷峻的目光,扫视着操场鸦雀无声的人群。

“村民们,同志们,下面,我先宣布几项决定,第一,市政府决定,从今天开始,北郊移民点正式划归锦北区管辖,原由市民政局承担的管理功能,从今天起,交由锦北区区政府负责,第二,北郊移民点从今天开始,正式成为锦北区下属的一个乡,这个乡的名字,就是北郊乡,第三,北郊乡第一任党委记兼第一任乡长,由高元坤同志担任,北郊乡核定正式编制十五人,所有工作人员均由高元坤同志负责挑选,限制在北郊乡内部产生,第四,北郊乡党委和乡政府从明天开始正式挂牌运行,全体工作人员到位后,由锦北区派出工作组负责培训指导,第五,从新一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拨出两百万元用于北郊乡的基础建设,专款交由锦北区区政府监督执行……”

丁伯群带头鼓掌,干部们都纷纷跟进。

常宁双手前伸,做了个下压的手势,制止了掌声。

“同志们,没什么好高兴的,我不知道听了高元坤同志的介绍后,你们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是心情沉重啊,我们欠北郊乡老百姓的太多太久了,我们不过是在还债而已,所以,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