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女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女荣华-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王却不像他这么干脆了,挽起袖子后,拿着刀在自己臂上比了比,面露难色——最后还是察觉到太皇太后跟端化帝看他的脸色都不太对了,才一狠心一咬牙,一刀划下!

清澈的水中,三个人的血泾渭分明,哪怕被庆王拍过的水面到现在还有些震荡不休,其中之血却毫无相融之意!

梁王眉宇之间闪过一抹如释重负。

“梁王何以迟疑这么久?”殿中沉默了片刻,太皇太后将还在嚎哭的庆王交给玉果,令她带去后殿安置,整了整衣裾,平静却尖锐的问。

“皇祖母,您不知道……”梁王闻言,面上露出分明的赧色,犹豫了下才吞吞吐吐道,“孙儿自幼怕疼,以前母妃让孙儿帮穿针,孙儿不小心扎了手,痛了好几天都不思茶饭,此后看到锋利些的东西都恨不得绕路走。所以……所以方才要拿刀割伤自己,孙儿尽管心里明白这是应该的,手底下却总有些下不了手!甚至……都有点想请皇兄帮忙动手,好让孙儿闭着眼不去看了!”

他这理由说出来,太皇太后跟端化帝都十分无语。

梁王又讷讷道:“皇祖母若不信,可以将从前伺候过母妃的人召来一问——不怕您跟皇兄、徐表弟笑话,那回孙儿断断续续哭了好几天,母妃心疼得不得了,好说歹说,许诺了孙儿不少平时要不到的东西,孙儿才委委屈屈的不哭了。”

小孩子怕痛爱哭是常事,尤其梁王这种以“富贵闲王”为栽培目标的皇子,娇生惯养乃是理所当然。不过他现在都当爹了,居然还怕痛到这地步,以至于在确认显嘉帝血脉时都踌躇到让太皇太后出言质疑,也实在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崔氏也实在是惯你!”太皇太后心里乱七八糟了片刻,很无奈的开口道,“可你现在都当爹了,为了承瑰,你往后也得硬气点不是?毕竟你王妃跟你世子这辈子可都是要靠着你的。你要还是这样娇气,却叫他们跟谁哭去?”

梁王听得面红耳赤,喏喏称是。

“皇帝,你看呢?”太皇太后说完梁王,转向端化帝——本来太皇太后要跟上次一样,再预备一对死囚母女,好证明滴血认亲的过程没有做手脚的,但端化帝为了表示对太皇太后的信任,这回来托付祖母的时候,就说过不用再这么麻烦,他绝对信任自己嫡亲祖母。

见他如此,太皇太后自然也不会坚持,免得让端化帝觉得自己同他生份了。

所以这场滴血认亲到此结束,结果既然出来,皇家自然也要商量出个处置的章程。

“孙儿对不住父皇跟小弟!”端化帝沉默片刻,忽然撩袍跪下,艰涩道,“若非皇祖母与惜素的提点,孙儿……孙儿差点冤杀亲弟!!!”

他这句话简直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语未毕,脸色已如黑云压城,铺天盖地的怒火毫无掩饰,只等发作的契机!

梁王与徐惜誓虽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这会皇帝跪了,他们也赶紧跪下来。

“简平愉是哀家这一辈的人了!”太皇太后理解皇帝现在的心情,放柔了语气安慰道,“就算在哀家这一辈,他也是个中翘楚!不然,像他这种贫门出身的人,如何能哄的锦绣堂精心栽培的掌上明珠,为他忤逆父母,委身下嫁?皇帝不是不英明,只是你年轻了些,又素来宅心仁厚,自然想不到那些歹毒之人的龌龊!”

“就是哀家,在申屠氏与贞媛露出真面目之前,又何尝想得到世间竟有那样心狠手辣的女子?!”

“那时候,哀家比皇帝现在可是长了好几岁呢!尚且天真如此,皇帝现在因着年轻有些疏忽,有什么大不了的?”

“难道你以为你父皇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吗?慢慢来,别急,啊?”

太皇太后的软语开导,叫端化帝心里多少好受了些,只是想到好不容易找出来的罪魁祸首,早在去年就被自己不声不响的赐死了——连他最宠爱的儿子一起——现在就是想发泄,除非去辽州开棺鞭尸,此外竟无他法!

端化帝简直想爆炸,咬了咬牙才按捺住,却想到一事:“皇祖母,阿虚他们这回受了大委屈了!”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现在简虚白不在,梁王跟徐惜誓在,端化帝却专门只提了简虚白,内中暗示,梁王跟徐惜誓究竟年轻,地位也不如端化帝,不解其意,但太皇太后明白,沉吟了下,委婉道,“你这么讲,倒显得见外了。”

端化帝沉默了下,看了眼两个弟弟,到底没再说下去,只是瞧他脸色也知道,他对太皇太后的拦阻并不满意。

殿中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好在这时候太皇太后听到了殿后传来的隐约哭声,一皱眉:“玉果怎么还没哄好庆王?你们要没别的事,就先下去吧!哀家得去瞧瞧庆王了,可怜的孩子,竟哭了这许久,他一定是痛极了!”

上次庆王挨了一刀后,虽然也哭闹了好半天,不过当时他血脉存疑,无论太皇太后还是端化帝,都恨不得弄死他,更不要讲心疼了;但现在滴血认亲证明他确实是显嘉帝之子,太皇太后的亲孙子,太皇太后哪可能再把他的哭泣不当回事?

不但太皇太后,端化帝也忙道:“孙儿等下就宣太医来,给他瞧瞧伤口,对外就说他淘气碰到的!”

……滴血认亲的结果半晌后经端化帝转告了卫皇后,皇后闻言露出意外之色:“这么说,庆王是咱们弟弟?这可真是太好了!”

端化帝以为皇后的意外,乃是庆王血脉并无问题,也没在意,后怕道:“不错——幸亏阿虚提醒,又查出了那院判有问题!不然朕这回可是要误杀亲弟了!若是如此,即使不落入幕后之人的算计,将来到了地下却又怎么跟父皇交代?”

虽然说皇家手足相残是常事,端化帝惦记着干掉肃襄二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他到底不算杀性很重的人,庆王现在又完全威胁不到他——让他就这么杀了这个弟弟,然后当成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他真心做不到!

此刻提起来,羞愧恼怒之余,不免暗自庆幸。

却不知道卫皇后一面敷衍他,一面心里却在暗暗奇怪:“庆王居然真是先帝血脉?亏我还以为是梁王呢!既然不是……那么翠华山的天花之事,又是不是梁王做的呢?”

第四百三十一章 媳妇与婆婆

说起来端化帝会怀疑梁王跟徐惜誓,还是受了卫皇后的提醒。

而卫皇后之所以提到这两个人,除了给丈夫帮忙外,其实是怀疑当初拿痘粉意图谋害太子的人,是梁王。

“天花之事起于阿虚父女,但他们父女最终都熬了过来,反倒是二皇子没了!”皇后以前跟其他人一样,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虽然二皇子比简清越还大两岁,可出花的生还率本来就不是按照年纪算的——人各有命,大家都认为二皇子福薄了点。

可从裘漱霞的眼线得知太子曾被人蓄意拿痘粉谋害后,皇后就感到不对劲了,“有人谋害太子未遂,那么会不会,也同时谋害了二皇子?”

说起来二皇子因为年纪小,生前也不受端化帝重视,打小就跟着懋妃深居宫闱,等闲根本不露面的。

也就是说,去年避暑期间,他从来没跟简虚白直接接触过。

但因为当时翠华山上最先出花的是简虚白爱女简清越,所以得知二皇子也出现出花征兆后,大家都认为是经简虚白传播的——为此宫闱里很花了一番力气调查,最后发现,伺候二皇子的一个宫人,曾经在宫道上遇见简虚白,按规矩避到路旁行了个礼,待简虚白走远后才离开。

于是众人都以为找到了缘故。

而现在皇后因为太子的遭遇怀疑起了二皇子的死因,不免想到,二皇子那么小,其生母懋妃在丧子之前也一直很温驯静默。连自己这个生了太子的皇后,对他们都非常客气,怎么看,母子两个都妨碍不了谁,谁会下这样的毒手呢?

她思来想去,总觉得最可疑的是梁王。

因为如果不是裘漱霞在东宫安插了人手,替太子挡了一灾的话,太子与二皇子双双染上天花,万一也双双没了——端化帝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虽然说端化帝还年轻,但他之前说要效仿寻常人家那样,为显嘉帝守足三年父孝。也就是说,他这两儿子死后,他想再有儿子的话,怎么也得三两年之后了!

到时候他也许还能再有儿子,但卫皇后呢?

皇后跟端化帝同岁,今年已经二十八,即将三十,在这时候是可以预备做祖母的年纪了。

前年显嘉帝才驾崩时,皇后倒是生了个才落地就夭折的小皇子——但算算这小皇子与太子年纪的差距,可知皇后并不是很宜子的体质,何况小皇子的妊娠期间皇后没少受折腾,之后遭逢丧子之痛又难过了好长时间,身体很难不受影响。

“若太子没了,陛下当初许诺不再纳人,只与本宫好好过日子的承诺,恐怕是等不到多年后就要作废了吧?”卫皇后想到这里就觉得恨意涌上心头,她虽然对于端化帝的这个承诺信心不是很足,但凭自己对丈夫的了解,也觉得夫妻至少可以恩爱那么十几二十年,这段时间足够自己母子巩固地位了!

可如果端化帝膝下无子,苏太后也许不敢说什么,太皇太后却绝对不会坐视的。

快三十岁的皇后跟十几岁的女孩儿,哪个更可能延续子嗣,这还用说吗?

卫皇后再不甘心也不可能阻拦——甚至她得抢在太皇太后之前,主动给丈夫添人!

皇后出身大家,不是善妒之人,后宫多点人她倒不是很在乎。

她在乎的是储君之位:一旦年轻妃嫔生下皇嗣,哪怕她后来又生皇子,那也不是嫡长子了,到时候一个不好,岂不是要步上苏太后的后尘?

何况现在的太子有显嘉帝亲自留下的辅政大臣顾韶做老师,无论出身、天资、潜力、助力都无可挑剔——只要这个儿子在,卫皇后相信,哪怕端化帝以后遇见他的申屠贵妃跟贞媛夫人,自己母子也不可能落到太皇太后母子当年的景况!

一旦这儿子没了,她以后的孩子,即使天赋更出色,却不会再有这样的优势!

因为显嘉帝已经不在了。

顾韶为人精明,他已经贵极人臣,又深得端化帝信任,如果不是显嘉朝就做了太子的老师,换成现在,有皇子想拜在他门下,他肯定不答应:他这把年纪,这样的地位,什么都不做,也足以名垂青史,为什么还要再折腾?

所以卫皇后认为:“对太子跟二皇子的谋害,十有八。九是为了挑起宫闱之乱,再现储君之争!”

显嘉朝的争储,起因是长子非嫡,嫡子非长。

而现在的太子既嫡又长,无懈可击。

只要这太子活着,且不犯下致命大错,端化朝就不太可能有争储之祸。

没有争储的话,也就意味着,帝位的传承会很平稳,即使有人有野心,也找不到混水摸鱼的机会。

那么是谁看不得宫闱太平,要这么做呢?

肃襄二王当然是最值得怀疑的,可卫皇后仔细分析后认为不太可能,因为端化帝非常防备这两个弟弟,他们反而不大好动作,而且,他们已经正式出继。

即使端化帝父子发生什么意外,新君也轮不到肃襄二王,毕竟显嘉帝名下的儿子还有梁王、蜀王跟庆王。

其中梁王不但是端化帝的胞弟,在目前的长幼之序里,也仅次于端化帝,而且他已经有世子,尽管世子身体不太好,但对比年少的蜀王跟尚且抱在手里的庆王,优势可想而知!

端化帝这一脉要出了岔子,新君十有八。九就会是梁王!

而且卫皇后怀疑他之后,又回忆起了一件事情:

显嘉帝驾崩后,端化帝悲痛之下当场昏厥,之后虽然被救醒过来,却恍惚了好几日才缓过来。

那段时间是顾韶主持大局,梁王、徐惜誓跟简虚白三人担当主要辅佐的责任。

其中顾韶主要是统理全局,心思大部分放在朝堂以及帝都左近军队的情况上面;徐惜誓给顾韶打下手;简虚白则是安抚太皇太后兼得空时给国丧搭个手。

而梁王当时的差使,主要是跟着端化帝——这是因为顾韶看端化帝当时的精神情况很不好,担心他在众人面前失仪,落了皇家体面事小,流露出不堪大任的孱弱,问题可就大了。

所以将国丧的条例写了一份给梁王,让他以宽慰端化帝的名义跟在兄长身边,好随时提点,端化帝要有什么破绽,他也好掩护一下,或者替端化帝顶缸。

这也是卫皇后认为,庆王如非显嘉帝血脉,生父必出这三人之一的缘故——顾韶当时忙着安抚百官,安排扶灵还都,没空也没有去过后宫;只有这三人,由于各自的差使,很是频繁的出入宫闱了一段时间。

但徐惜誓因生母鲁国大长公主早逝,向来谨言慎行,料他没这个胆子;简虚白早年拒绝过暖太妃,且是显嘉帝当自己儿子养大的,无论是暖太妃对他的诱。惑程度,还是他自己的良心,也未必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

惟独梁王——虽然是显嘉帝亲子,但因为显嘉帝的心思都放在了培养长子上面,对梁王不算亲近。纵然梁王从来没有抱怨过显嘉帝的偏心,在显嘉帝面前也一直表现得很是恭敬,但他心里对显嘉帝是否真的尊敬,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算起来他当时在宫闱里待得时间最长,说是亦步亦趋跟着端化帝,实际上端化帝当时悲痛太过,连续好几天都浑浑噩噩的,连自己做了什么都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梁王离开会,去同暖太妃幽会,端化帝怎么可能察觉到不对?

卫皇后认为自己的推断多半是不会错的,但她不想也不能让端化帝知道天花之事的真相,所以提醒了丈夫,梁王与徐惜誓的可疑,希望用这个方法,逼死梁王,也算是为自己儿子报了仇!

哪知,现在梁王却通过了滴血认亲?

皇后意外之余,也感到一阵失落:“那现在,本宫要如何为太子讨回公道?”

端化帝的同胞弟弟,她就算是皇后,也不好随便动呀!

“马上又要避暑了!”但皇后很快想到,“到时候到了山上,说话做事都要方便很多——届时不如找顾相商议下吧!想来顾相也希望早点铲除后患,免得有朝一日成为他人手里的把柄吧?”

毕竟当初让简平愉父子做天花之事的替罪羊,是顾韶起的头。

顾韶那时候干掉政敌的迫切大于找出真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找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