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女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女荣华-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你出气!”

苏太后寒声说道,“毕竟哀家跟你虽然都只是一介女流,深处宫闱。可你那外家苏家,底蕴深厚,派些好手追去辽州,料理掉简夷犹一家子,很难吗?”

“从去年翠华山的天花之事,足以看出皇帝对咱们的戒备与杀意了!”

“那时候梁王可是什么证据都没有——要不是先帝生前为肃王聘下聂舞樱为正妃,晋国心疼女儿出面拦下此事,肃王他……不但他,连苏家,会是什么结果,你自己想!”

“母后,那现在皇兄让您请晋国皇姑入宫,转告此事——这用意?”长兴长公主原本苍白的面容,越发没了血色,“难道?”

苏太后沉思了会,道:“皇帝心计不深,估计此番应该只是怕晋国听闻噩耗受不了,又怕太皇太后年纪太大,同样禁不得,故此把这差使交给了哀家。”

问题是,“辽州距离帝都不说千里迢迢也非近在咫尺,简夷犹之死的真相,哪怕辽州那边查得顺利,没个十天半个月这边也别想得到结果了!这十天半个月不定就要生变:哪怕皇帝自己不东想西想,却也架不住底下人给他出主意,譬如梁王!”

“这么说,这事儿解决的越快越好?”长兴长公主有点不安,“可是,要怎么做呢?”

苏太后摆了摆手,有些疲倦:“你先着人去请晋国吧!哀家得好好想想!”

——宫中为简夷犹的死讯暗流汹涌时,辽州。

衙门内,刺史郑恪己神情凝重的看着底下人送上来的禀告,良久,才与师爷道:“这事儿……”

“做得太干净了。”师爷接过禀告匆匆看了一遍,脸色也难看起来,“眼下咱们只能把这个结果给简家!”

“但简家恐怕不会接受!”郑恪己叹了口气,“大长公主爱子,怎么会被区区一介孤身绑匪折磨致死,更叫一伙地痞灭了家小?”

那天简夷犹的尸体被送回城后,简家上下可谓是群情激奋,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给大长公主等贵人一个交代,郑恪己亲自领着人连夜展开了彻查——整个辽州上下的官吏都被动员了起来,进展倒也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

只是正因为这种进展太顺利,很快就抓到了凶手,才让郑恪己觉得不对劲:真是这么好抓的凶手,为什么简夷犹失踪的那些日子,官府差点把辽州城内外翻了个遍,都没找到人?

如端化帝所想,郑恪己不算是非常能干的官员,只能说还算合格。他也没有什么靠山,纯靠金榜题名之后,从外放县令开始,一路脚踏实地做起来的。

在这个当父母官真格跟人父母一样,什么都要管的时代,郑恪己的天赋虽然平平,但基层出身的他却算得上经验丰富。

所以哪怕现在整个经过,无论是从卷面还是人证、物证,无不是滴水不漏严丝合缝,连专精刑名的师爷都找不出任何破绽,他还是本能的感到有内情。

“就算简家不接受,咱们也不可能再做什么手脚了。”师爷也叹了口气,对东家解释,“首先目前已是证据确凿,说句实话,这位简三公子跟咱们又没什么关系,咱们彻查此案,主要是为公,而非为私!既然如此,公堂上能够交代了,又何必节外生枝?”

他嗓音一低,“最重要的是,简三公子说是辽州人氏,实际上却是帝都土生土长!焉知是不是他在帝都那边得罪了贵人,才遭此横祸?总之眼下幕后之人既然已经把事情做得不露破绽,让咱们能有个说法了,却为什么还要折腾?到时候万一得罪了什么不该得罪的人,那……”

这话说服了郑恪己,他虽然想升官,却也没昏了头到打算贸贸然一脚踩进帝都的混水里去!

毕竟幕后真凶连大长公主爱子都敢灭门,何况他一个没靠山的刺史?

“也不知道简家那边会怎么个闹法?”郑恪己虽然下定决心,但想起简氏族人看到简夷犹尸体时,简离忧等人的咆哮,仍旧是暗觉头疼,道,“但望他们不要在晋国大长公主殿下太过诋毁本官才是!”

“大人何必担心这个问题?”师爷闻言,眼珠一转,低语道,“学生这两日已经派人摸过情况,据说简家二房与三房素来冷漠。那天当众对大人无礼的,乃是简家大房之主——不过这位简大老爷虽然因父丧得封中散大夫,却也不过一介虚衔罢了!倒是简家三房,父子两个前途都不可小觑!那才过继去三房的嗣子还是晋国大长公主亲生!只要那两位不对大人生出罅隙,单凭简大老爷的片面之辞,哪能妨碍到大人?”

郑恪己有点心动,但又说:“简家三房父子都是实打实的贵人,但门楣也高!之前若非简氏族人出面,本官欲登门拜访都不可得。何况简夷犹终究是他们的骨肉之亲,即使他们心中并不在意简夷犹之死,场面上也未必肯给本官好脸色啊!”

两人正自计较,外间却有人来报:“帝都消息!陛下闻知简三公子之死,大为震怒,已遣钦差即刻起程,不日将抵辽州,彻查简三公子合家灭门案!”

郑恪己与师爷对望一眼,都是大喜过望,忙问:“可知钦差是哪位大人?”

第四百二十二章 钦差之选

端化帝在派遣钦差时很是深思熟虑了一番。

首先这个人选要能干,否则本是认为辽州官员才干不足,才遣钦差前往主持大局的,最后钦差去了却还不如当地官员,那就是闹笑话,也落朝廷颜面了!

其次必须懂事。

这个懂事,当然是指查出来的结果,必须符合端化帝的心意。

……因为端化帝虽然在简虚白面前表现得非常相信这个表弟,但实际上,皇帝心里还是有点怀疑三房的。当然皇帝不介意简家三房灭了二房,他现在就是想给晋国大长公主一个交代:建立在维护三房的基础上的交代!

但这番话他肯定不会明着说出来,甚至不会很点明。

这时候就需要钦差自己领悟圣意了。

第三,就是这个人选还得能服众!

毕竟简家二房、三房不和的事情,帝都这边比辽州那儿还了解——他们是看着简夷犹跟简虚白不和着长大的好么?

尤其简夷犹当初谋害幼弟导致与爵位失之交臂的事情,帝都这儿的贵胄人家,上了年纪的很多人都晓得此事。

这种情况下,端化帝如果派袁雪沛之类跟简虚白交好的人去辽州,袁雪沛把事情办得再漂亮,也难免要引人质疑。

思来想去无果的端化帝,不得不去了趟未央宫,寻卫皇后商议此事:“惜素,你看朕该遣谁去办?”

“陛下现在所担心的无非就是晋国皇姑与阿虚之间落下芥蒂。”卫皇后想了想,道,“既然如此,何不让寿春伯去?一来,他是夷犹与阿虚两位表弟的嫡亲同母兄长,却与两位表弟相处都很和睦,从来没有偏颇过谁,这手心手背都是肉,谁还能怀疑寿春伯不替亲兄弟报仇吗?”

“二来,寿春伯乃皇姑亲子,这母子之间有什么话不好说呢?到时候查出来的真相,让他去跟皇姑说,也比较和缓。”

端化帝沉吟道:“只恐寿春伯不擅查案。”

他也不是没想到过自己这表哥,但寿春伯虽然当差非常用心,可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你用心去办就能解决的。尤其简夷犹合家遭难这么大的事情——自大睿定鼎以来,悲剧掉的达官显贵虽然不少,但那些都是正正经经落罪,然后抄家灭族的。

似简夷犹这种非因罪名发落,却遭陨身之祸,还把家小都搭进去的情况,在他这个身份层次还是头一遭!

而一直默默无闻的寿春伯,很难让皇帝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托付。

“钦差又不是只能有一个。”卫皇后提醒道,“陛下再遣个能干的为副使,辅佐寿春伯不就是了吗?”

说到这儿顿了顿,“寿春伯的官职多年没动过了,一来他素来低调老实,向来不争;二来也是没政绩没功劳不好给他动——倘若这次查案有功,归来之后,论功行赏乃是应有之理,届时不但寿春伯合家都要感念陛下恩德,也是委婉安慰了晋国皇姑不是?”

端化帝这才恍然,抚掌道:“还是惜素聪慧,想得周到!”

“陛下是关心则乱!”卫皇后自不会居功,温和道,“您太关心晋国皇姑跟阿虚了,反而在钦差的人选上患得患失!”

“这副使人选,也得惜素替朕想想才是!”端化帝闻言索性又问,“你看这朝堂上下,谁适合做这副使?”

卫皇后沉吟道:“陛下,我说句实话,这副使可不好找!毕竟没听说过寿春伯擅长断案,万一咱们这位表哥不擅刑案的话,那么查案的差使,实质上都要副使挑起来了!问题是,最后论功行赏时,副使哪能越过正使去?所以,这副使走这一趟,基本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皇后说到这里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最重要的是,刑部两任尚书先后遭了发落,如今的刑部……我虽然身处深宫之内,不知前朝详细,但想来也应该有些人才凋零吧?”

显嘉帝登基之后刑部尚书换过几回,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柳振溪担任的,十年前柳振溪因为胞妹宋柳氏将丈夫的原配嫡女宋宜笑卖与鸨母,韦家闹上门后,宋家迫于礼法不得不与柳家商议,将柳氏浸了猪笼。

之后柳振溪跟宋缘双双受到弹劾,后者以奉养母亲庞老夫人的名义辞官,退居京畿,直到顾韶出手襄助,才重新起复;前者则是连降三级,从尚书降为侍郎,但因为他能力过人,所以刑部实际上还是由他主持,而且没有任命新的尚书。

但也因为柳振溪的才干,刑部上上下下基本都是他的心腹,所以他倒台时,也牵累得整个刑部差点大换血——刑部的悲剧在于,随后上台的新任尚书,正是去年因天花之事伏诛的卢以诚!

这么着,两任尚书一倒霉,犯的还都不是寻常事儿,底下人哪有全不受牵累的?

如今的刑部说凋零,那是实打实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这部门有点不吉利了,那当然是想方设法绕着走!

而缺少刑部这个查案专才聚集地的支持,要找个行家给寿春伯打下手,还得符合端化帝那三个考量的,自然比较难了。

毕竟大理寺跟京兆府虽然不像刑部这么倒霉,但这两处得看着京畿这一片,不好贸然抽走顶梁柱的。

不过这难不倒卫皇后——皇后道,“以我之见,表叔应该是个好人选!”

“表叔?”端化帝怔了怔,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裘漱霞,不禁下意识的皱了眉:裘漱霞在显嘉朝争储那会,堪称是嫡子派的急先锋,赵王党的旗手!

仗着太皇太后娘家唯一子嗣这点护身,不知道让端化帝这边吃了多少苦头!

连太皇太后宠爱万分的简虚白,都被他不止一次当众骂得狗血淋头——端化帝听到他,自然觉得不高兴。

此刻不免道,“惜素怎么想起他来了?他辞去礼部之职后不是一直赋闲在家,成天养花种草,惦记着含饴弄孙吗?难道闲了这么些日子,又觉得没意思了?”

顿时怀疑,“可是他请了人到你面前说过话?”

“咱们这位表叔的脾气您还不知道?”卫皇后忙道,“皇祖母还在呢,他有事自去清熙殿禀告,何必来我这儿?”

端化帝点了点头,疑惑道:“那惜素怎么想起他来了?”

“一来表叔能力是有的。”卫皇后说了这一句,端化帝虽然脸色难看,但还是点了头,裘漱霞如果没有能力,只会靠长辈以及跟太皇太后的关系压人的话,夺储那会,端化帝这边也不会被他一个人就闹得灰头土脸了,“二来表叔现在的处境,您就是让他跟寿春伯争功,他敢么?”

皇后说到这儿,抿了抿唇,“最主要的是,皇祖母!”

——推荐这个人选,其实跟推荐寿春伯一样,不仅仅是考虑到他们本人,最主要的还是给他们后。台面子!

端化帝迟疑道:“但裘漱霞之前对阿虚……”

简虚白不要太讨厌这表舅!

“所以他查出来的结果,最能服众!”皇后胸有成竹道,“毕竟朝堂上下都知道,就在前两年,表叔对阿虚可是从来不假以辞色的!”

“朕就是担心这一点!”端化帝皱着眉,“你也晓得,裘漱霞以前发起疯来,父皇都头疼!万一他不管不顾,甚至公报私仇,岂非越发不好收拾?”

卫皇后闻言不禁笑了起来:“陛下您何必担心?您愿意让表叔他出来办差,皇祖母肯定是很欢喜的;皇祖母可是亲自抚养了阿虚的人,哪能不心疼阿虚呢?到时候如果表叔胡闹,不必您说,皇祖母也饶不了他!而您这么做了,里里外外谁能不说您一句以德报怨,宽容大度?”

裘漱霞给脸不要脸?那正好,他也别要命了——之前端化帝不好处置他,那是因为显嘉帝做主,以相对来说平静温和的方式给储君之争善了后。

而且上台之后就对曾经的政敌大杀特杀,这也是需要本事的。

端化帝自忖镇不住场子,又有太皇太后在,心里不痛快也只能忍了。

但这回打着起用的名义,让裘漱霞去给寿春伯做副手,若他不识趣,太皇太后都没法给他说话,到那时候,皇帝想怎么处置裘漱霞,谁还能说皇帝的不是?

端化帝闻言,眼睛渐渐亮了,赞道:“惜素这主意甚好!”

……皇帝走后,诗婉进来伺候,不解道:“娘娘,您明明知道陛下不喜那裘漱霞,为何非但主动推荐他,还一口一个‘表叔’,就不怕恼了陛下吗?”

卫皇后接过她递上的茶水呷了口,有些疲倦的说道:“你知道个什么?你当我乐意给那姓裘的脸面呢?”

见诗婉不解,皇后叹息道,“还不是因为早先咱们还在东宫的时候,竟被那姓裘的安排了眼线而不知——索性先帝主持大局及时,那眼线没来得及做什么,就已尘埃落定!”

而这个眼线对裘漱霞非常的忠心,哪怕赵王出继肃王,裘漱霞自请致仕,眼看着新君登基,旧主翻身无望了,也一直认真的潜伏着。

结果他潜伏还真潜伏出了一个结果:他替太子拦了一灾,就是去年翠华山闹天花时,大家都以为皇室中人只有二皇子遭了不幸,实际上当时太子也差点被传上,而且针对太子的算计特别明显,乃是在太子贴身香囊里掺了痘粉,想夹带到太子寝殿的!

未想被那眼线识破。

那眼线恰好幼时出过花,所以虽然近距离发现了痘粉,倒也没出现什么情况。他私下里将那香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