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经验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营销经验谈-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1984年,每100个企业管理者中可能不到1个人听说过营销这个词;到1994年在每100个企业管理者中可能有4…5个人接触过这个说法;而在2004年的每100个企业管理者中应该所有人都听说过营销,而且可能至少有1/4的管理者以不同形式听过了专门的营销学课程。营销的这种社会历程,非常形象地展示出今天中国企业及其所经营的产品的营销化水平。在《中国经营报》能够历数的营销事件、人物和概念之中,我们能从中解读出中国企业营销在过去20年中怎样的一种进展呢?

    一、功能――营销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经济资源安排体系的转型。从计划主导与影响(1988年前)、产品主导(1995年前)到消费者影响力上升(1996年后)的这样一个过程,显示了营销在很大程度支持企业被改变为一种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组织模式,一种以市场价值为主要存在理由的组织,而且这种市场价值在消费层面表现为其消费利益和满意度的获得,在企业层面则表现为利润获取能力。这种组织功能又促使消费者需求极大地分化和企业满足消费者能力的提升,这样在我们的视野中,与消费者社会分层变化相对应的细分化的品牌符号模式(企业的化身)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品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营销功能发育的指标。随着产品技术迅速发展而导致的产品同质化时代的到来,与情感利益密切联结的品牌价值的意义更加凸现。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即使在b2b领域,品牌化也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区隔消费者和用户,提升市场进占的成效。

    二、结构――在新的经济安排中的企业组织模式。因应市场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国内企业组织大致经历了采购销售部门、促销与销售部门、营销与销售部门设置的三个阶段,而这第三个阶段目前仍处在发展之中,因为健全的营销计划与执行功能仍非大部分内资企业所普遍拥有。而所相对应的是,这种职能分工清晰的组织架构在大部分非加工型和贸易型的大中型三资企业中是普遍设置的。结构面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对于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源需求内容的变化,较早阶段企业需求干部型的采购员、继之则是策划型的促销人才与在市场变数更为复杂后对综合营销管理人才的需要。这些复杂变数包含了消费者需求的多层化、终端多样化以及终端竞争力度加强、动态定价管理及因应价格竞争导致的市场变局、广告密度增加及广告媒体密集化带来的注意力分散效应、市场开放度增加导致的竞争白热化水平。

    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中,过去20年营销模式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一个“中间切入,下延发展,上延空缺”的过程。“中间切入”是说营销理念和知识中最先被接受是表现在针对定型产品的促销尤其是广告创意与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上,并进一步发展到终端促销、销售服务附加值、今天的服务满意度追踪及顾客关系管理上。但迄今在产品创研方面,即使对于相当部分的跨国公司来说,基于本地消费者需求驱动的创研模式也并未充分全面地运用到中国本土市场上,而内资企业技术驱动型和随意驱动型技术改造与产品发明仍然居于主导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源头的非营销化成为营销低效的一个核心原因。同时,除了功利型的产品促销外,相对间接与企业营销关联的公关传播,或者更系统的整合营销传播在大部分内资企业中仍有待系统发展。(发展渗透(市场进入(定型(三、系统――产品经营的整体运作模式。在产品由“创研

    四、文化――面对市场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案的依据。作为一种风尚、知识、管理技术意义上的营销理念,今天很少有企业领导人表示排斥,而且也似乎成了一般企业管理者衡量自己或者同仁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这种状况的形成应该还不超出6…8年,“营销”本身并不是1995年及其以前的一个热门词汇。那个时候静态意义上的“市场”和非系统意义上的“商品”更是企业管理者的常用词。虽然,“消费者是上帝”这样的一种口号在那个时候已经流行,而接受由消费者需求驱动整个企业管理的价值链这样一种理念应该是最近2…3年的一个发展。对于营销文化流行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还来自于中国加入wto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更明确地宣告了在市场游戏中的制度文明的重大更新,以及确认企业的发展必须更加明确地依赖自己在市场上的营销表现而不是其他因素。但是,由于中国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转制空间,因此资本运营的过度机会收益价值在一定程度抑制了企业对于营销发展的更大的重视。

    在中国营销20年发展中扮演关键推手角『色』的是跨国公司的营销实践、营销咨询界的积极努力和媒体出版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营报》,它几乎是唯一非常系统地关注营销的前沿发展和当前重要实践的主流财经媒体)在推介最新营销知识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在西方营销管理理论框架主导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有限资源下的营销努力写就了他们在中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亮丽业绩,而研究咨询和媒体界也正推动了有“中国印记”的应用型营销理论体系与技能体系的隐然成型。

    

营销经验谈 12 发掘营销新理念:置入式营销――登上娱乐的快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注意力和信任度已成为消费者的稀缺资源,这些资源不是自发地存在于市场中,而是存在于自己身上,人们总不断地抱怨一天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也不表示所有的工作都能做完。时间的缺乏是由于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人们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在未来几年中,这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会只增不减,使得时间对于我们只会更加稀缺,因此,时间将会更具有商业价值。消费者时间的缺乏常常意味着注意力的缺乏,在一个商家和企业极力想引起消费者注意的经济社会里,“注意力”、“眼球”成为了消费者手中的财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膨胀使消费者注意力成为了商家争夺的最为宝贵的消费者资源之一,注意力经济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消费者每天都置身于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信息中,要面对成千上万的诱『惑』。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所说:“信息非常明显要消耗的是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消费者注意力的贫乏。”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企业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更高的如娱乐、精神等方面的消费。在这种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只有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隐『性』广告如果能与植入的本身(如剧情)结合的自然融洽,能起到比传统广告更好的效果,置入式营销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什么是置入式营销

    置入式营销(也称“隐『性』广告”、“植入式营销”)指在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中,故事的主要角『色』使用一个现实生活中某品牌的商品,从而达到营销传播的目的。典型的表现形式是该产品及其标识在作品中出现,或者有利于该产品的特点、特『性』在作品中被提及,这种做法通常将产品置于具有较高曝光度的形式中。在置入式营销中,隐『性』广告像个“幽灵”,没有千只手,也没有温柔的眼睛,不过它有千副面孔,你可以不喜欢它,却无法阻止它悄悄的飞进你的心,悄悄地发挥影响力。

    在国外,一些跨国公司比如宝马、诺基亚、佳能拥有在国外成功运用置入的成熟经验并受益于此,它们甚至有过为了配合电影、电视做置入式广告专门制造某种产品的例子。置入式营销推广搭上娱乐快车的事例很多,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影片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如诺基亚在《法国间谍》中熟悉的手机铃声;《偷天换日》(theitalianjob)中,三辆经改装的minicooper车盖过了帅哥、美女和精彩悬念,是电影的真正主角,许多人看了电影之后都想拥有一辆宝马公司的mini车。绝对伏特加在热门电视剧《欲望都市》(sexandthecity)中的置入式营销也堪称经典。剧中高悬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大广告牌“绝对猛男(absolutehunk)”既让绝对伏特加巧妙而隆重地成为一个对剧情有绝对推动作用的桥段,又成功地展示了自己在意见领袖级时尚人群中的巨大影响力;在《外星人》中,主人公用一种叫“里斯”的巧克力豆把外星人吸引到屋子里来。2004年,奥迪为全球热映的《我,机器人》量身定做概念跑车rsq参与拍摄。现在在美国,隐『性』广告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行业,有专业的营销公司专门为客户度身定做各种隐『性』营销方式。比如雇一些人在酒吧主动跟泡吧者攀谈,慢慢扯到某种酒水,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大谈其优点;给管理大厦的门卫一笔钱,让他们在大堂堆上一堆网上销售公司邮寄的包裹;让妈妈们带着孩子在某个社区游乐场玩耍,向其他妈妈推荐一种新的洗涤品牌;让那些坐地铁上下班的人用一个新款pda机玩游戏等等。

    置入式营销的运作与效果

    由于能让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置入式营销已经成为了一种最时髦的品牌推广方式。置入式营销需要电影制作方、广告客户、广告公司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根据的电影剧本整理出广告与电影可能巧妙结合的地方。将广告像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完全融入到电影中,而不是突兀地强加进去。作为企业而言,如何和影视制片人开展友好合作,进行一次完美的隐『性』营销,在运作置入式营销过程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是具有实体的产品与影视作品的融合更为容易,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尤其是将该产品作为主要道具使用时更具有营销力量。如宝马与007系列电影的合作就是经典之作。二是影视作品中的隐『性』营销如果配合显『性』营销进行互动,可以促进营销效果最大化。三是如果有可能,企业尽可能让影视作品与更少的品牌合作,以免过多的隐『性』营销削弱营销效果。

    

营销经验谈 13 发掘营销新理念:置入式营销――登上娱乐的快车(2)

    常规广告在企业广告预算中占据大约90%的比例,有时甚至是全部,因为这些投入对客户产生直接的回报。但在电影中做置入式广告能带来常规广告并不具备的价值。因为隐『性』广告的最大优点在于采取“品牌诱饵法”在不经意间打动受众,如《外星人》中“里斯”巧克力豆的出现使其销售量跃升了65个百分点;《玩具总动员》中“土豆头先生”的出场使这一款玩具的销量上升了4500个百分点;《黑客帝国》令凯迪拉克重新成为时尚话题;《手机》让中国移动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较之我们常见的营销方式,其高度的隐蔽『性』和广泛的接受度,表现在受众更容易被品牌所吸引和接受,有效传播率因此也显得更高。营销推广搭上电影、电视这趟快速列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做法,笔者以为其成功的创新主要立足在三个方面:一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将会传播到非常广泛的范围,盛久不衰,所以从推广费用上来看,非常低廉;二是产品或品牌的优秀理念完美地融合在电影之中,伴随电影或电视剧的成功,产品或品牌也将随之获得巨大的回报;三是电影或电视剧本身所衍生出来的众多推广与传播方式,一旦与品牌或产品联姻,无疑为企业增添了更多的推广空间。

    如果能与置入的本身(如剧情)结合得自然融洽,能起到比传统广告更好的效果。置入式营销的投入产出比常规广告投入产出高,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比直白的效果更能够达到我们的传播目的。当然,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让产品出现一下,并不能完全发挥置入式营销的效果,还需要做更多的连续『性』和后续传播,进行整合营销传播。不仅是产品广告,还可以是企业文化;其广告不仅要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还需要在路牌上、发行广告上、公关活动中以及电影或电视剧附加产品上都能够看到,完全把它当成一条商务链条来做。品牌是靠不断的传播形成和提升的结果,没有连续『性』的传播,就不会有品牌,置入式广告只是一种辅助的广告形式,成功的品牌塑造需要整合营销传播。

    选择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与摩托罗拉牵手《手机》,诺基亚牵手《天下无贼》和不同,同样选择电影作为载体的手机厂商索尼爱立信选择的则是贴片广告,选择的电影是周星驰的《功夫》,广告的出演者是《功夫》的两名主演,创意也取材于电影的内容。贴片广告的形式使得该款手机广告的传播具有了强制捆绑『性』。网络游戏厂商金山公司选择的是与电影《功夫》联合促销的方式。在产品方面,金山在其新游戏《封神榜》中植入了《功夫》影片中部分场景和影片人物,并在约十万家网吧中,贴上双方合作的宣传海报,而《功夫》回报给金山的则是在《功夫》首批dvd中附上了《封神榜》游戏的贴片广告,另外《功夫》还在全国120家一线影院打出“有《功夫》就上《封神榜》”的宣传牌。正如索尼爱立信市场部传播与公共关系总监宁述勇所说,从企业与影片合作的方式来看,联合促销、隐『性』广告、贴片广告、剧情广告都是常用的方式,哪一种方式最合适,效果最好并没有定论,关键是看企业产品的特点和影片或电视剧本身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营销模式的深化。

    注意潜在风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