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可能你会对自己公司产品的效能或是价位不太认同,这时你在说服顾客时,可能也会显得不太积极,只要他稍有犹豫,你就打算放弃了!
但谁知道呢?或许这项产品对于顾客来说,是实际又有效用的东西啊!
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当销售员告诉客户说:我觉得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需要买这种产品。客户却因此心想:谁说的,我就觉得我可以试试看。这样的顾客在市场上起码就占了 30%。
所以无论是以退为进的引诱也好,转移焦点的说服也好,总之一个尽责的营销业务人员,所要做的就是积极的让生意成交,维持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不是轻言放弃。
19 正话反说的「荒谬放大镜」
战国时代,楚庄王的爱马死了,伤心欲绝的楚庄王下令用上等棺木,并以大夫的礼节厚葬这匹马。文臣武将们都觉得这件事太夸张了,纷纷进言劝阻,希望楚庄王打消这个念头,但楚庄王坚持己见,还说了狠话:「谁敢再阻止我,我就杀了他。」让朝野之间人心惶惶。
楚庄王跟前的弄臣孟知道了,有天居然直入宫门,仰天大哭,把庄王弄得既好奇又纳闷,忙问怎么回事。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一匹,却只以大夫的礼节安葬,这也太寒酸了,不如用君王的礼节吧!」庄王这时更纳闷,大家都说他太看重这件事,怎么这小子反其道而行?
这时孟继续说:「大王应该用最好的玉做成棺,并请来各国使节共同致哀。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重马轻人啊!」这时庄王才恍然大悟,赶紧问孟该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最后,楚庄王下令把马交给御厨烹煮来吃,以显示他重人轻物的态度。
其实一开始时,楚庄王可能只是一时悲伤,才想出这种不合礼节的行为。但是群臣强烈反弹,却让他面子挂不住,只好骑虎难下的坚持下去。
以孟卑微低下的地位,如果直接了当的对楚庄王说:「你怎么能让一只畜牲站在和大夫同等的地位?你这是在践踏大夫的尊严嘛!」这样的行为也许很勇敢,却也很愚蠢。既不能有效让楚王听进谏言,还要送掉自己一条小命。但他却能正话反说,力挽狂澜,让人不禁佩服他的机智。
我们在面对奥客时往往也是如此,你愈是说他错,他愈要错给你看,愈要把错的说成对的,最后双方只能不欢而散。
这时你如果可以反过来,把他明显的错说成对的,反而能让他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正话反说,其实就是以彻底委婉的态度,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更有效的说服策略。
20 先甜后苦的苦,特别苦
吃过西瓜的人都知道,不太甜的西瓜如果沾甘草粉,就只是吃到甘草粉本身的甜味,这时候就应该要沾盐来提味,让甜味在咸味的陪衬下突显而出。同样的道理,「先苦后甜」,那甜会特别甘美;「先甜后苦」,那苦也曾是格外的苦涩。
有间公司在年底发放年终奖金前,依例进行年度业绩汇报,会后老板对着公司员工笑着说:「祝大家今年都可以心想事成。」员工们一听,可都乐了,心想:「老板这么说,肯定是要发两个月以上的奖金了!」全公司的情绪都随着这个好消息而振奋不已。
但没想到,等到奖金真的发下来后,才发现只比去年高出半个月。明明奖金是比过去要来的高,但是因为没有达到众人的预期,结果公司内部反而呈现一股低迷的失望气氛。大家纷纷埋怨起老板.为什么当初要故意说那句话,让大家白白开心。
其实,老板可能只是什么都没有多想的,讲了一句客套话作为结语,但是却忽略了说话的时机,正是在年终奖金的重头戏来临之前,自然而然的就会引起员工们的联想与期盼。
如果老板当初说:「虽然业绩持续成长,但仍请大家共同努力」,而不是说:「心想事成」,就比较不会令人有过高的期望。结果员工的期望愈高,失望愈大,所以就惹来较大的批评。
有时我们为了安慰别人或讨好人,会逞一时之便,或是使权宜之策,会开出空头支票,先令人往好处想,产生期望。但你有没有想过,到头来好梦落空时,那打击又会有多大呢?
所以,说话要小心,避免误导,以免产生之后的痛苦和怨气。21 以退为进,鱼自己会上钩
有些客人防卫心很重,也许是因为经常吃亏,到后来无论买任何东西,都会觉得店员讲的一定不是真的,一定只是为了店家的利益着想。这样的人,即便是去不能杀价的便利商店,一定也会在买东西的时候喃喃抱怨:「这么小一包饼干居然卖这么贵!有没有搞错,也太会坑人了吧!」
面对这样的奥客,要先了解:他们真的不是喜欢攻击别人,而是很怕被骗,又不能信任别人,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要让他赶快信任你。
有个人到卖场去买电风扇。他左看右看,接着找来店员,要店员跟他解释各种电扇不同的功能。其中一款的造型他特别喜欢,问的也就比较多。店员发现他对这款电扇似乎特别感兴趣,便乘胜追击的说:「您眼光真好。这款我们卖的非常好,现在库存已经不多了。」
没想到,那人冷冷的看了店员一眼,说道:「少来了!我看你们对每个人都这样说吧?」
店员说:「不!这款真的卖的很好。而且我们现在有在做促销,买这款还可以兑换奖品喔!」
只见那人不耐烦的说:「算了吧!每次这种兑换的奖品都是一些便宜货,根本就是拿回去占地方的。」
店员笑了笑说:「请问您府上有几个人呢?常常需要使用电扇吗?」
「我们家有七个人,一台电扇都没有,开冷气又很耗电,所以才想来买。」
「是吗?」店员接着说:「那我想,这台电扇的确不太适合您。既然人多的话,或许您可以考虑旁边那一款。而且那一款还比这台便宜了将近三分之一呢!」
这个客人眼见焦点不再集中于自己喜欢的那台电扇,稍微缓和了些,却反而开始犹豫起来。他说:「是吗?不过,小孩子们也常常不在家,其实应该也是可以用的‥‥」犹豫了半天,最后他还是买了原本中意的那台带回家了。
其实,他早在一开始就决定要买哪一款,只是太担心自己是否买到了不划算的东西,所以忍不住质疑店员讲的话。
面对这样的人,千万不能跟他争辩,一定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因为他们只是怕吃亏而已。
想要赢得他们的信任,就是不能急着推销他们最中意的产品。一旦你表现的太过急切,他们就会怀疑其中有鬼。一定要沉着冷静,和善的以他的需求来替他着想,推荐最符合他状况的产品。
通常,最后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他们卸下了心防,很高兴自己这次没有被占便宜,开心的带着原本中意的东西回家。另一种是.他们页的被你说服了,买了另一款的产品。无论是哪一个结果,总之你都没有损失,还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何乐而不为?
22 每个人的子弹都有限,你的客户也是
人在遇到危难时,如果能够冷静的思考,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了。
有名的哑剧大师卓别林,拥有绝佳的幽默感与机智,不仅在舞台上发挥才能娱乐观众,更让他在生活中得以逢凶化吉。
有一次,卓别林半夜在回家的途中,遇到歹徒抢劫,歹徒拿枪逼他交出身上所有的财物,卓别林对着枪口装做浑身发抖,对歹徒哀求道:「我把钱都给你,但是先请你在我的帽子上打几个洞,好让我回去跟老板交差!」
歹徒虽然没听过这种荒谬的要求.但是还是二话不说的,拿了卓别林的帽子打了两枪。
卓别林看着破了两个洞的帽子,紧接着又央求道:「也在我的裤脚打两枪吧!」
歹徒听了虽然不耐,但还是又朝着他的裤子开了两枪。
帽子破了,裤子也破了的卓别林竟然又求道:「拜托你,也把我的外套拿去开两枪!」
这下子歹徒真的生气了,怀着怒气大吼:「你还要开,我就往你身上开!」
于是便对着卓别林扣下扳机,却发现这时候子弹已经用完。卓别林一看歹徒子弹用尽,就拼了老命的逃跑。
喜剧大师的这招缓兵之计,够妙吧!
当然,现在年代已经不同了,歹徒的子弹也不会只有这么几颗,我在这里不是要教你真的遇到歹徒时要这样运用,而是把同样的缓兵之计用在面对客户上。
譬如,当一个奥客对着你大吼大叫的,要找你的老板出来时,你可以告诉他:「没问题,那您要不要先坐下,我立刻进去请我们老板出来。」
接着,你去泡杯好茶给他,告诉他:「老板正在会议中,马上就会出来了。不过,他说您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客户,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虚心接受。」
然后,再顺便递上一张意见表给对方,告诉他:「如果您愿意写成书面的文字,我们就更能清楚的知道您的意见,还可以再往上一层报告您的事。」
像这样用一连串的琐事来消耗客户原先愤怒的不满情绪,等到他真的写完后,客户的愤怒情绪其实也消耗不少了。
有时候,客户要的只是一份应有的尊重,甚至最后老板究竟有没有出来见他,可能都不需要了。不过重点是,这之间的过程,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绝对的尊重与诚意才行。
23 会叫的狗,其实最怕比牠凶的人
前面我们说过,永远不要跟客户吵架。但是在生活中你不可能永远忍得住当一个好好先生。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必须反击时,还是要记住,不可以吵架。但是,你可以用他的话堵他。
有两个朋友去一家小吃店吃饭。桌上有碟芥末酱,其中一个人以为那是甜酱,舀了一大匙放进嘴里,马上泪流满面。接着他忽然心生一计,也想让他的朋友上当,于是便不动声色。朋友看到他在哭,很担心的问:「我亲爱的朋友,你哭什么呢?」
他回答说:「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在二十年前被送上绞架。」朋友摇摇头,表示遗憾。
过了一会儿,朋友也不明就里的吃了一大匙芥末酱。当他开始扑簌簌的流泪时,原先这人便高兴的假装问他:「那你又在哭什么呢?」
「没什么,」朋友回答:「我只是在想,可惜你没有跟你爸爸同时被送上绞架!」
如果你觉得他的回答过于恶毒,不妨想想,会拿自己父亲上绞架的事来当做陷阱的人,其实也没有多良善。以毒攻毒,未必有害。
很多奥客都以为骂的大声,别人就会怕,得到的东西就会更多。也有许多服务业谆谆教诲员工,一定要秉持着顾客至上的原则。无论顾客再怎么样不可理喻,都不可以反驳,要维持礼貌。但有的时候,太过谦卑、一味忍让,反而会让人予取予求,觉得你很好欺负。
毕竟他之所以会被叫做奥客,就是因为他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会有惭愧的感觉,所以并不会对你的一再忍让有所分寸,反而会食髓知味。
而且大部分的奥客都只是欺善怕恶,很多人最后只会虚张声势的丢下一句:「我绝对不会再来买你们的东西了。」不要担心,他想必已经对很多家都说过一样的话了,总不成每家店都不再去吧!
忍无可忍的时候,就适当的攻击回去。但是要攻击得巧妙,首先就得平心静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平心静气的时候,即使是淡淡的言语,都能达到十倍的功效。
但是一旦你无法忍受,脸红脖子粗的吵起来了,你讲的话再有哲理也是徒然。
想要和气的达到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对方言语中的「表面意思」,而非「真正意涵」。因为真正的意涵就是在骂你,你听了之后当然不可能冷静。不过表面意思却往往点出他在意的事项,可以让我们冷静思考,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明白他的意思,或抓紧他话语中的漏洞反击回去。
24 用未来买他的现在
从前的业务人员叫做推销员,但是聪明的主管会把它改为「业务代表」、「业务专员」、「业务企画专员」等名堂,有的更冠以主任、经理等头衔。工作的内容事实上并没有改变,但是却具有提高他们社会地位的作用,使他们重视自己的工作,发挥更高的工作潜能。有时候,职称上的提升,反而会比薪资的提升更能振奋人心。
小陈退伍后开始一连串的面试工作,由于小陈的高学历以及良好的面试表现,同时有多家公司都通知他录取。
最后,让他下定决心的关键是,其中一间公司的面试官告诉他:「只要你愿意好好做,我们公司的升迁管道绝对是畅通无阻的。我们不像外面的公司,要你一做五年都还没有任何升迁的机会。只要你有好的表现,你放心,公司绝对会给你相对的肯定。」冲着这句话,小陈就决定进这间公司了。因为小陈的个性积极、热中追求表现,只是缺乏耐心,因此升迁对他而言是一种绝对的肯定,也正是他要的职场表现。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是句老话,追求更高的地位,更显赫的头衔,都是人之常情。「勤奋工作,不要回头」、「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这些看似八股的标语,为的就是爬升到金字塔的顶端。无论任何行业、任何工作,如果没有更高的地位作为大家努力的诱因,绝对无法鼓舞个人在工作上拼了命的住前进。
在这方面,日本人似乎最懂得用这套方法来鼓励员工,什么「总监」、「督察」、「委员」、「顾问」等头衔,让员工甘愿冒着过劳的危机,为公司鞠躬尽瘁的工作。这种职场效应,也使得日本许多产品横扫世界,独霸全球。足见人们对地位的渴求是多么的迫切。
25 攻心,就能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一件物品的价值,并不一定全来自于它本身,附加价值有时候比它原本的价值还要更吸引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赵国的富商得到了一块上等美玉,便找人雕成玉盅,并把这个珍贵的玉盅献给了朝廷,说:「以后就用这玉盅给打胜战、建立功绩的人喝庆功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