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常道
陈成子问鸱夷子皮说:“什么叫做常道?”
答道:“人主死了我却不死,人主逃亡我不逃亡。”
陈成子说:“然而你怎样做到常道?”答道:“没到死的时候,先排除死亡的危险。没到逃亡的时候,先排除逃亡的危险,还有什么死和逃亡呢?”
17。 为官四德
听从国君的指示,做对他有利的事情,叫做顺从;听从国君的指示,但做出对他不利的事,叫做谄谀;不顺从国君的命令,但做出对他有利的事,叫做尽忠;不顺从国君的命令,但做出对他不利的事,叫做叛乱。
知道君王有过错而不去劝阻,国家将面临危亡的危险。对君王尽忠言,采用就留下,不采用就离开,叫做谏;能够对君主尽忠言,采用就活下去,不采用就牺牲,叫做诤;能够联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强行更正君主的过失,君主虽然不高兴,但不能不听,由此解除了国家的祸患,完成效忠国家的使命,叫做辅;违抗君主的命令,反对国君所做的事,窃取君主的权力来消除国家危亡的隐患,扫除国君的耻辱,攻伐别的国家谋求本国的利益,叫做弼。所以,谏、诤、辅、弼的人是国家所需的人才,英明的君主礼待他们,昏庸的君主把他们当做敌人。
英明的君主喜欢请教别人,昏庸的君主独断专行。英明的君主尊贤使能,使之建立功勋;昏庸的君主妒能远贤,损害他们的功业。惩罚忠良,赏赐奸党,是最愚昧的国君的表现,桀、纣就是这样亡国的。
《诗经》说:“不听别人的劝告,国家就会覆亡。”
18。 君子不谄媚
简子有尹绰、赦厥二位大臣。简子说:“厥爱我,不在众人面前规劝我,绰不爱我,常常在众人面前规劝我。”尹绰说:“厥怕你当众丢丑,而不重视你的过错;我重视你的过失,而不怕当众丢你的丑”。
孔子说:“尹绰是一个君子啊!当众劝说人主,而不谄媚他。”
19。 晏子交友
高缭在晏子那儿做官,晏子把他赶走,左右的人责问晏子说:“高缭追随你,三年也没有给他一个职务,反而把他赶走,在道义上说得过去吗?”晏子说:“我是个卑贱的人,经过礼仪廉耻的要求我才正直起来,现在这个人追随我已三年,从来就没有纠正过我的过错,所以我才把他赶走。”
20。 像土一样
子贡问孔子说:“我做人家的帮手,但不晓得要怎样做才好。”
孔子说:“做人家的帮手,如同土一样,种五谷就生五谷,挖下去就见到泉水,草木赖它生长,禽兽赖它生存,人赖它活下去,死人赖它埋葬,功劳多而不表功。做人家的帮手,就应该像土一样!”
21。 心术
孙卿说:“年纪小的伺候年纪长的,地位低的伺候地位高的,不贤的人,伺候贤能的人,这是天下普遍的道理。有人地位虽高,但不能居于人上;有人低贱,但又以居于人下为耻辱。这是奸人别有用心。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行为邪恶,反而想被众人所赞美,不是异想天开吗?”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为官之道(6)
22。 长久之计
公叔文子问史叟说:“武子胜伺候赵简子已经很久了,赵简子对武子胜的恩宠一直不减,不知为什么?”史叟说:“武子胜知识丰富,具有多方面才干,但地位很低,如果赵简子亲近他,他就更敏捷和恭顺,如果赵简子瞧不起而疏远他,他就只带着恭敬而无怨恨的表情。走进朝廷,为谋国而辛劳;走出朝廷,看不出他得到人主的恩宠。人主给他待遇,他知道满足,所以才能维持长久。”
23。 称职的领导
《尚书·泰誓》说:“依附部下而欺诬长官,该处死;依附长官而欺诬部下,该判刑;参与国家大事,而对人民没有益处,应该退隐;当领导而不提拔贤能的人,应该被免职。”这就是奖励贤能的好人,而斥退那些无能的坏人。所以《尚书》又说:“伤害贤能,是残害国家的人;隐蔽贤能,是谗害国家的人;诬陷无罪的人,是危害国家的人。”
24。 妖言
《礼记·王制》说:“假借鬼神、时日、占卜、命卦来妖言惑众的人处死刑。”
25。 子路的错误
子路做蒲地的长官,为了预防水灾,春天和人民修沟渠,人民感到辛苦,所以给每个人一篮饭和一壶水。孔子听到了,派子贡制止子路,子路很不愉快,去见孔子,说:“我因为暴雨将要来临,恐怕有水灾,所以和人民修沟渠来预防,而人民又多半没有饭吃,所以才每个人发给些食物和水,而老师派子贡来阻止我,不知为什么?老师以仁教人,而又禁止行仁,我不能接受。”孔子说:“你认为老百姓饥饿了,为什么不向人主去报告,发放仓库的粮食来给人民吃?而你要私自送给人民食物,人们只见到你的恩德,而不见人主的恩惠,赶快停止就可以了,不然的话,你将要受到惩罚。”子路服气地离开了。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为人处世之本(1)
1。 做人的根本
孔子说:“君子注重根本,本建立了,道自然也就跟着产生。”根本不健全,末梢必定也是歪斜的;开始就不兴盛,到最后必定衰竭。《诗经》上说:“土地是平的,泉水自然就清澈。”《春秋》上的道理,说有正春就没有乱秋,有贤明的君主,就不致有危亡的国家。
《易经》上说:“根本有了,一切万物都能有条不紊;开始错误一点,到后来会越来越错。”所以人要注重根本,要注重开始。
2。 方正之道
魏武侯问吴子有关“元年”的意义,吴子答道:“这是指国君一切事情的开始都该小心谨慎。”武侯问:“要怎样才算小心谨慎呢?”答道:“要方正。”问:“又该怎样方正呢?”答道:“要聪明有见识,如无聪明见识,怎能看出方正。要多听并加以选择,自然就能增加智慧。所以从前的人主一开始就听取治国之道,大王的一句话,士人的一晋见,乃至普通平民要求晋见一定应允,公族有问必答,四方来的人一律不拒见,可以说是不阻塞民意;颁赐禄位必定公平,量刑也必定适当,人主的心肠必定厚道仁慈,维护人民的利益,除掉人民的祸害,这样的人主就可以得到民众的拥护了;人主本身正大,慎重选拔大臣,大夫不另兼职,掌握政权的大臣不同属于一个宗族,就可说是不独占权势了。这是《春秋》上的道理,也是元年本意之所在。”
3。 处世的六根本
孔子说:立身处世有六件基本的事,根本建立了,然后才称为君子。
立身有方,而以孝为本;居丧的时候要守礼,而以哀戚为本;作战时有军队,而以勇敢为本;政事要有条理,而以才干为本;居国有他的礼仪,而以继嗣为本;生产按时节,而以人力为本。
把根本的事丢在一边不去巩固它,就不能做好小事;亲戚相处都不愉快,就不要专门从事外交活动;没有开始与结束,就不要从事多项活动;听来的那些话,不要多谈;跟前的那些人都不愉快,就不要向远发展。所以要返回根本,培养根基,这是君子立身行事的道理。
4。 孝行很重要
上天所生的,大地所孕的,没有比做人的道理重要,也没有比父子之间的亲情,君臣之间的道义来得更大;父亲是尊严的,儿子是仁善的,君要讲义,臣要尽忠。贤明的父亲对于子女,在他生长的过程中,要拿慈爱的心肠照顾他,要教导他成材,培养他的风范,除去他的虚伪,及时养成他的节操,对他的给予要谨慎;小孩在七岁以上,做父亲的要替他选择好的老师和朋友,不要让他有坏的表现,让他慢慢向好的路上走,早一点使他接受教化。一个好孩子伺候他的双亲,在谈话对答的方面,不要让父母听来不顺耳;在进退行动方面,表情仪态不要让父母看来不顺眼;恭敬小心,不违背父母的心意。君子之侍奉双亲,是在积德;子女是双亲的寄托,对于双亲只有侍奉而无法推辞,推辞不侍奉的,是害了双亲,所以能令双亲安慰的事,人子都应该去做。
贤能的大臣侍奉他的人主,从接受命令那一天开始,把人主当作父亲,把国家当作家,把士人当作兄弟,假如对国家,对人民有帮助,有利益的事,就应该不避艰难,不怕劳苦地去完成他应做的事,而他的人主也有义务来成全他。至于君臣和人民,也是相互为本,有始有终。
孔子也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没有比孝行来得更重要;孝从内心发出而表现于外,这也就是说,根本强固,花朵自然茂盛。人主以大臣为根本,大臣以人主为根本,父亲以子女为根本,子女以父亲为根本,舍弃根本,花朵自然枯萎。
5。 早点孝敬双亲
子路说:背着很重的东西,要走很远的路,哪里都可以休息;家境很穷困,而双亲年老了,不管待遇多少,都该出外工作。以前我侍奉双亲的时候,自己常吃粗食,而替双亲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米回来。双亲过世以后,我到南方的楚国去,跟随我的车子有一百辆之多,累积的粮食也有万种之多,叠席而坐,排开锅挑着吃,现在我想再吃那种粗食,再为双亲背米,已经是不能了。枯鱼衔住绳索,究竟有多少不被蠹虫侵食。双亲的寿命,好像白驹过隙,转眼已去。草木想要再生长,霜露已不给予机会,孝子想要侍奉双亲,双亲年老了已不能等待。所以说,家境贫困,而双亲又年老了,不管待遇多少也该出外工作。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为人处世之本(2)
6。 桥与梓
伯禽和康叔封去朝见成王,见周公三次,三次被杖击,康叔很惊讶,对伯禽说:“商子是一位贤人,我们去问问他怎么回事。”
康叔封和伯禽去见商子,说:“我们是某某人,日前我们二人去见成王,见周公三次,三次被杖击,这该怎么解释?”商子说:“你们俩人为什么不一同去看看南山的南面有一株树木,名叫桥。”
两个人果然往南山的南面去见桥,看见桥高高而挺拔地直立在那儿,回来以后去见商子,商子说:“桥,象征父道。”商子又说:“你们俩人为什么不去看看南山的北面有一株树木名叫梓。”两个人果然往南山的北面去见梓,看到梓树很茂盛而朴实地俯在那里,回来以后去告诉商子,商子说:“梓树,象征为人子的道理。”
两个人第二天去见周公,进门以后,就走得很快,登上庙堂就跪下,周公抚摸他们的头,慰劳他们,并让他们吃东西,说:“你们遇见君子了吗?”两个人回答道:“见到商子。”周公说:“商子真是位君子啊!”
7。 做人的真理
曾子到瓜园除草,不小心把瓜根斩断了,他的父亲曾皙就发脾气,拿起大木棍打他,把曾子打倒在地上;过了一会清醒过来,他惊恐地站起来,走上前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你教导我,没有受伤吧!”他退到屏风后面弹琴唱歌,想让曾皙听到他的歌声,表示他心里很平静。
孔子听到这件事,就指示门人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子自己认为没有罪,派人向孔子谢罪,孔子说:“你听到瞽叟有个儿子叫做舜,舜侍奉他的父亲,如要找他使唤他,就在他的身边,如要杀他,绝对找不到;小鞭子打几下就受住,大鞭子打就该走,要逃避一时的冲动。现在你等你父亲去打,你不走避,把你打死了,等于你陷你的父亲于不孝不义,还有比这更大的罪过吗?你难道不是天子的臣民,杀害天子的臣民该当何罪?”
像曾子这样的人,又是孔子的门人,自己有罪还不知怎样自处才妥当,做人真是难啊!
8。 伯俞的伤心
伯俞有过错,他的母亲打他,他哭起来了,他母亲说:“以前打你,从没看你哭过,现在你为什么要哭?”
答道:“以前我得罪了母亲,被母亲打得很痛,现在母亲打我已无力量,所以才会伤心。”
所以说父母生气,表情上不反抗,在内心感到愧疚和痛苦,是上策;父母生气,情绪不对立,表情上反抗,是中策;父母生气,表情上反抗,情绪对立是下策。
9。 大学之道
成人应有好的品德,小孩应有好的成就,这是大学教育的准则。
在一件事还没有发生之前就禁止它,叫做预;利用它已成熟的时机,叫做时;彼此观摩对方的优点,叫做磨;能按部就班给予教育,叫做驯。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再去禁止,就显得格格不入;错过求学的时间再去学习,虽然很用功,但已很难有成就;不加选择地学习,将没有成就;一个人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就会见识短浅。
所以说需要有好的大学,在那宽阔的大道上,有那么多的贤才,大家互相问难,增进学问。
10。 如切如磋
周召公十九岁就正冠,加冠之后就做方伯诸侯。
一个人在幼稚无知的时候,一定要拜师接受基础教育,不然就无法立身全性。年幼的人一定知识浅薄,知识浅薄,行为就会超越常规,超越了常规,就不能保全自己。孟子说:人们都知道拿食物来充饥,但不知道拿学问来补拙,所以一个本性良好的人,一定要在学问上多用功,并且修养他的心性。
现在的人如果都能磨练才干,在精神上达到高超的境界,看万物的彼此反应,明白道的要点,看清楚事物的始末,看清楚它广大无边的境地,徜佯在广大的宇宙间,放荡于尘俗之外,表现得不同流合污,超尘拔俗,这是圣人理想中的境界。
。 。。 想看书来
为人处世之本(3)
可是近代以来的读书人,却不能闲居心思,弹琴读书。回首从前,友爱和尊敬大夫,每天讨论学问,辨明义理,作为一种自我娱乐,和世事疏远,把利害分清楚,计划得失,来观察祸福,根据义来立定法度,以作为标准;把一件事情的先后弄清楚,死了有遗下的事业,生的时候有名誉;这都是人才能够做到的,可是有的人却没有这种成就,他们只会偷懒懈怠,由于太空闲的缘故,所以失去根本而无成就。
至于学问,是成名立身的根本。仪表五官端正,而又会打扮就更好看;资质差不多,而有学问的就更聪明。所以磨刀石并不是金,但可以把金属磨得更锋利;诗书很多,并非就是我,但可以磨练我的意志。勤学好问的人,早起迟睡,更能增加知识,用来分辨事理,所以处世就能应付自如,立身就不致遭到危险。一个士人如想深明道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