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独法-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以为真的要这样叫。

陈易嘿嘿笑了,道:“老爸,介绍一下,银森勇斗技骑士,他将做你的保镖。”

“保镖?”

“银森勇骑士有旧时骑士的风范,属于银森家族。他现在效忠我陈家,至少在未来30年。”

“30年后,我要回归银森家族,无论是否成为神术骑士。”银森勇认真的道。

陈从余眨眨眼,仔细的看着陈易,问:“你不会是陈容熙变的吧。”

“爸爸”小妹不满的叫着。

“看来不是了。”陈从余揉揉小妹的头发,就像是小的时候那样。

陈容熙的愤怒的跳脚。

陈易开玩笑道:“送你去女校学的礼仪,都忘记了吧。”

“去女校又不是长不大。”陈容熙咬牙切齿的喊。

“还是说银森勇,我们前面商量过了,让他先去大哥的军营里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正式就职保镖工作。不过银森勇只适合在江宁地区履行职务,剩下的时间,就由其他人负责。”

“我不适合要保镖吧。”

“你不用管银森勇,只要给他一套通行证和证件就行了,平时该去哪里去哪里,他会在你附近的。”陈易说着耸耸肩,道:“银森勇向你报告,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方便让他去的话,单独说明就行了。”

方曼怡瞪着陈从余,道:“当官的,哪里需要单独的地方。”

陈从余于是连连点头说:“随时跟随。以后估计都会很忙,那银森勇要辛苦了。”

“阁下不用担心,骑士就应该尽忠职守。”

“哦,好吧。最近似乎要安排人去港澳,帮你也办个通行证吧。”这个就算是见面礼了。

“银森勇不能去外地。嗯……江南船厂的党组书记什么的,也是政协的?”

“当然。”

“他们有人去港澳吗?”

陈从余仍不明白,坐到了沙发上道:“应该有吧,怎么了?”

“贪官外逃的第一步,不就是离境?”陈易拿出了手机,道:“不管是谁,只要把钱弄走了,船厂就要陷入绝境。”

……

第三百九十七章节奏(1)

第三百九十七章节奏(1)

“祝光梁,帮我查一下,江南船厂有几个人去港澳地区?”陈易将电话打给了祝光梁,他们是少数有权利阻止的机构。

陈从余则不解的问:“谁要弄垮船厂?”

“不少人。”陈易泛起一丝不好的预感。如果明安图发现船上的保险箱被盗,那幕后的主事人很可能提前行动。距离晚饭已经四五个小时了,这么长的时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陈从余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儿子,道:“不要轻易动用国家机器,手机也注意安全。”

他关心的显然不是船厂之类的事儿。陈从余的工作已经够多了,对于并非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造船厂,着实没有干涉的兴趣。换个方式来说,如果一家市属造船厂因为缺乏关心就会死掉,那它迟早都会死掉的。

陈易“嗯嗯”了两声,扬起手机道:“我找别人要的,检查过了,安全的。”

“那就好,你们都吃过饭了是吗?再来点糕点吧,今天晚上吃了三顿饭,完全没吃饱。”

“先喝点茶解酒。”方曼怡嗔怪的给他端了一杯绿茶,对银森勇道:“你今天就住在家里吧,我已经让管家收拾好了房间。”

家族骑士住在家族是很正常的,银森勇毫不扭捏的点头,用右拳轻触左肩,音色洪亮的道:“如您所愿。”

“不用客气,不用客气。”方曼怡笑眯眯的端了糕点在他面前,谁不喜欢这么恭敬的骑士啊。

陈易趴到糕点跟前准备吃夜宵,被方曼怡一巴掌打开了,道:“你要睡觉了,不许吃东西。”

“我要等电话。”陈易将手机放在了桌上。

陈从余一看,也拿出手机放桌上说:“大哥说晚上打给我,等电话。”

陈衡眨巴眨巴眼睛,默默起身从自己的行军包里拿出一部海事卫星电话,重的像砖头似的拍在桌面上,说:“24小时待命的都是特种兵,我也等电话。”

小妹陈容熙委屈的看着老妈,她想吃糕点,但她显然不能等电话……

凌晨。

陈易刚睡下,恼人的手机铃声就响了。

翻身按下接听键,就听祝光梁匆忙的说:“我们找到了两个人,江南造船厂的厂长仓象,下午乘飞机到了香港,另外还有江南造船厂的财务经理刘泰,他们已经办理了去澳大利亚和泰国的机票,最多一个小时,就要分别登机了。

“有资金转账的消息吗?”

“太晚了,查账还要一天时间。”祝光梁所在的部门并不具有十足的经济侦察能力,就算是集中资源,速度也慢的要命。

大概听出了陈易话中的意思,祝光梁看看手表,问:“是否先把他们拦下来?在香港警方有个朋友,正好能帮得上忙。”

这要是公事公办可无此待遇,也就是祝光梁这样的铁杆陈系才会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

“先不急着抓他们。”信息对上了,陈易反而不担心了。他又问了一句:“是否能确定,他们是否代表江南造船厂和某个公司签约了?”

“您稍等。”话筒被捂住了一会,祝光梁旋即回答:“确定没有。”

陈易暗想:如此看来,自己是错估了三菱集团的策略了。他们并非借用乔山的关系来签约——这种方式要通过国资委的审查并不容易,需要打通的关节也多——他们是想帮助这两个人来卷走江南船厂的现金。有党组书记乔山和厂长仓象合谋,又有日本人和明德集团的帮忙,想必会简单不少。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来说,缺钱定然会步入困境,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卷走多少钱才能让一家上百亿的集团陷入困境。

然而,卷走的钱越多就越容易暴露,留给仓象筹钱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突然跑路的情况,说不定就打断了他们弄钱的步骤。最近几年的外逃贪官最多卷走了4亿美元,仅有极少数人超过了5亿人民币——不管选择哪个数字,都很难让江南船厂变的一蹶不振。

除非……

他们没有其他来钱的途径。

陈易忽然想到前些天的船厂大火。

对于一家资产数百亿的船厂来说,损失几艘在建的万吨货轮算不了什么,问题在于,船厂火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他们恐怕很难借到新的银行贷款了。保险金也会重新核算,甚至上级单位,也就理由拒绝帮助这家事故频发的造船厂——无论它以前的名声是什么样的。

这些年下岗停产的声明卓著的大型国企可是不少。如此一来,甚至可能会有连锁反应。

陈易嘴角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如果江南船厂真的因钱陷入困境,且信誉受到打击,那三菱的名气和注资将会是最好的砝码。”

将予取之必先予之。

用债券换取股权是最廉价的收购方式。

开始的时候也许不用获得51的股权,但若是能转盈为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翻身做地主了。

陈易相信岩崎家族的隐忍,等待三五年,对他们来说真不算事儿。

“祝光梁,先不要动仓象和那个财物经理,如果方便的话,监视跟踪他们。”

“好的。”虽然疑惑,但祝光梁也没有多问。

陈易挂掉了电话后并未睡觉,而是翻身打开了个人电脑检查起了私人资产。如果江南船厂真的寻找注资,且三菱能够得偿所愿,没有理由中国的企业或个人,不能进行注资。

现代的有钱人,能拿出现金的并不多。无数白手起家的商人临到死,都是资不抵债却越做越大的局面。

陈易则不同,他有两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再加上时不时从西大陆弄来的贵金属补充现金流,因此总资产的大部分都是现金——陈氏集团依旧只是代管,算是陈家的共同财产。

日本的财团之所以强大,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融银行,能够围绕在它的周围,以充沛的现金完成各种计划,从而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等下雪,等着滚雪球。

而江南船厂即将面临流血。

看看时间,已是凌晨1点30分。

陈易拿起手机只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给了方重,将他从睡梦中叫了起来。

“是谁?”方重的语气不是那么正常。夜间的电话通常不是什么好事。

“我是陈易。有点情况,不得以打给你。”陈易声音沉稳,很有安慰人的效果,这也是练出来的。

方重连忙坐直了身子,轻轻按住床上的老婆,口中恭敬的道:“我清醒了,您说吧。”

“我要你立刻做一个投资计划,注资江南船厂。”

“江南……”

“嘘”陈易打断了他的重复,道:“此事你知道就行了,明天也许会有新闻,现在你要做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完成一切准备。”

“好的,资金量呢?”

“我现在有30多亿美元的现金,但估计用不着。你先做计划吧。”

方重吓了一跳,连忙应是。

直到挂掉电话,他的小心肝还在扑通扑通的跳。

30亿美元对一个投资经理来说,简直是海一般阔的阔佬。就方重所知,在中国能拿出30亿美元现金的似乎只有国企。对于一个改革开放才二三十年的国家来讲,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远远没有过去呢。

“30亿美金呵”方重感慨的呼了一口气。

他的老婆小方重15岁,还是瞌睡的年纪,翻了个身,嘟囔着:“喊什么呢?”

“喊钱?”

老婆的眼睛一下子睁开了:“你有钱买珠宝了?”

“你先睡吧。”方重郁闷的将她推倒在床上,自己去书房忙了。

要完成一笔注资,对于老板来说是个简单的事,谈判签字记者会就行了。但就具体工作而言,却复杂的一塌糊涂。

且不说各种法律问题,光是有关钱的银行、财务、会计和债权就让人头疼。中国尚未进入兼并重组的时代,因此许多老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就算看中了兼并的果子,也不会动手,生怕自己被烫成煎饼果子。但若是因此认为懂得兼并的人才就值钱,那也是另一中错误理解。方重在陈氏集团就没屁事做,中国遍地是黄金,能逮住兼并果子的人,多是有良好政府关系的人,在这种上下博弈的过程中,人才的优势比油星还要小。

当然,毕竟是会有点油星的。

方重一边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一边打电话将下属的亲信叫了起来,并让他们到自己家里来报道。

兼并是要求保密的工作,尤其是现在这种,稍不留神还有可能被各种机构审查。

而从个人的心情来讲,方重觉得自己漏夜起床工作,就应该让下属感受一下漏夜赶路并工作的快乐。

生命在于运动,一名晚上还在运动的公司职员,既能搞好工作,也能搞好同事。

早晨6点。

方重打开了电视新闻,没有见到任何报道。这反而让他更放心了。

要是能多争取一天时间,准备就更充分了。

早晨9点。

方重打电话给陈易:“我们做好前期准备了……”

“知道了。”

陈易结束通话后,通知祝光梁,道:“用你们最正常的程序,将仓象和刘泰的事通报上去吧。大概多久会有反馈?”

“48小时内。”祝光梁不敢将话说的太满。自从陈易帮他搞到了代局长的任命,他现在都不敢偷偷踩小人了。

“那就这样。”陈易转而又电告方重:“最后24小时。”

船厂的党组书记乔山并未外逃,他一定会尽可能的将此事压下来,从而留给打乱了节奏的先生们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的调整时间,

但陈易可不准备留给他们那么久。

……

第三百九十八章节奏(2)

第三百九十八章节奏(2)

祝光梁将消息以通报的形式传了上去。比其预想的时间稍早一点,第三天的市政府会议中就报告了此事。

仓象带走了7600万美元,正是船厂火灾后,保险公司的部分赔付金以及公司用于新采购的资金。刘泰是配合作案,顺便卷走了保险库中的400多万人民币,以及一笔应付款项100余万。在8。4的汇率下,江南船厂一下子少了6。5亿元的现金。

市政府会议一结束,此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虽然只在机关圈子里传,但不用陈易去问,自然有人报告上来。

不用说,各大银行、各家船厂的供应商,债权方,都会同一时间知道此事。

霎时间,江南船厂就成了江宁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被挤的水泄不通的办公楼,几次成了电视报道的焦点。

方重幸灾乐祸的道:“以前的船厂拿材料是一年一付钱,现在他们就是拿了支票出来,人家还要担心你帐上没钱。”

“船厂有收到报价吗?”

“还没有。只是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要想让船厂恢复正常运行,至少得补上3倍的钱才行。”方重做了十几年的投资工作,江宁认识的朋友也很不少。像是江南船厂这样的国企,说是四处漏风有点过份,说是筛子真便宜了他们。

一家国企女领导若是上班未带卫生巾,她只需要在早晨的会议上说“我们购买点卫生巾当礼品吧”,不等午饭时间,卫生间里至少能堆5个牌子的卫生巾,而且防漏防渗什么品种都有。

“3倍就是20亿元?”

“是。”

“贵了点。”陈易其实并不想要造船厂的。

现在都是21世纪了,造船虽然尤有利润,但终究是一个迟暮的产业。历史上,英国人造过船,美国人造过船,日本人造过船,现在的高价船主要是韩国人在造,中国人在凑热闹。不管未来造船产业是否会挪移到中国来,它终究不再是一个重要产业了。假如一定要与战争和国防挂钩——尽管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是如此之低——那飞机产业的重要性也是远远超过造船产业的。

当然,西大陆目前是非常需要船舶的。但它们需要的是江船,千吨就是令人惊讶的大船了,又何必因此收购一家船厂。

方重不明白陈易的思维模式,小声道:“船厂的债务越多,我们得到股权的可能就越高,这个是好事。”

“算是吧。就将20亿当作极限好了,不好炒股炒成了股东。”陈易说完,思考了一下,道:“你现在准备一下资料,我们去见人。”

“是。”

等见到了人,方重才知道,陈易竟是带自己来找方振南,江宁市的副市长,也是国资委的上级主管领导。这让他不由的感慨万千。想做什么就有什么人帮忙,陈易要想做生意,不富才是怪事。

方重规规矩矩的向方振南汇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