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娇(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皇娇(上)-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且都随你的心意去吧,只要你自己不会后悔就好。”
“谢公主恩典。”玉儿感激地对我行了一礼,继续前去为我铺床,稍后便离开了。
我并未依着先前所言去睡下,重新在书案前坐好,拿起手边的佛经看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九章

将隆基送回了自己寝殿,我去到了八哥那里。二人正喝茶闲聊的时候,婉儿出现了。说是母后要见我,此刻正在御花园的溪亭内。世事多变,薛绍的死始终横亘在我与婉儿之间。我不恨她,亦无法再如当初那般心无芥蒂地面对她。这两年我进宫的次数不多,便是去了母后那里也是不曾与她私下说过话。此刻更是不知从何说起,能说些什么。一路无言地去到了溪亭,见到了母后,婉儿带着随侍的宫人们悉数退了下去。
我福身行礼,恭敬如常:“儿臣给母后请安。”
“过来坐吧。”母后示意我坐到她对面。我起身依言而行。
待我坐定,母后问我道:“今日特意进宫却要等到母后派婉儿去请你过来,令月,这是何意啊?”
“儿臣惶恐,母后何出此言呢?”我疑惑地看着母后:“儿臣此番进宫是为了送隆基回来,本想着与八哥说会儿话就来给母后请安的。正好婉儿去了,儿臣便随她过来了。不知母后召见儿臣所为何事?”
母后打量着我,像是要将我整个人看穿似的。“既有心要见我,又何必兜着圈子说话?”
我站起来,福身请罪:”母后恕罪,儿臣确实不知,还请母后明言。“
“你的性子倒是越发沉静持稳了。”良久的沉默之后,母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才继续说道:”想来是读了不少佛经的缘故吧。且与母后说说,都有些什么心得?“
母后没有发话,我不敢有所动作,躬身低着头回话道:“出嫁从夫,驸马喜读佛经,下了早朝便会去佛堂里待上一段时间。儿臣是想了解自己的夫君在想些什么,夫妻之间即使无法琴瑟和鸣,也不致形同陌路。小儿女的心思哪里会有什么心得呢?”
“哦?原来是这样。”母后笑了一声,叫我重新坐好:“如今看来,武攸暨待你不错,否则你不会这般为他。”
“儿臣无状胡言,让母后见笑了。”我给母后倒了一杯茶,递给了她,难为情地笑到。
母后拿起喝了一口,貌似不经意地说起了一件事:“听怀义说,白马寺里有个小沙弥会每隔几日将他所读的佛经送出去,待到下次送出新的一批时再取回。母后原猜测莫不是你想着要了解母后的心意,今日听你所言才知并非如此。母后倒是十分好奇了。改日得将那小沙弥叫来,好好讯问一番才是。”
我心下漏跳了一拍,怔在原地好久方惴惴不安地跪了下去:“母后恕罪,儿臣绝非有心欺瞒母后,只是尚未有所得,不敢贸然禀告徒惹母后烦心。“
“为何要这么做?”
母后耳聪目明,我再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将心中所想道出:“不为其他,儿臣是想帮母后名正言顺地达成所愿。“
又是一阵沉默。我低着头看不见母后的神情,却能分明感受到她注视着我的目光。疑惑、探寻、怀疑、信任……我不知道母后对我是哪一种亦或是兼而有之。
“说吧,你想要什么?”
听得母后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稍稍松了口气:“儿臣不敢。儿臣只想求母后达成所愿之后恩准八哥离开洛阳,随他心意回去长安,过他心之向往的生活。”
“原来是为了旦儿。”母后恍然大悟:“他若想要回去大可自己来跟我说,缘何要你这般煞费苦心?”
我听不出母后是喜是怒,连忙解释道:“八哥并不知情,一切都是儿臣自作主张。从小到大,八哥都很疼爱儿臣,儿臣实在不忍心看到八哥再郁郁寡欢下去。”
“令月,你真当母后是喜好权势之人吗?母后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完成你们父皇临终的托付,守好我大唐盛世基业,终有一日要还给李氏子孙。若是放了旦儿离开,待得母后百年之后,后继何人?”母后似有触动。
我心中已有筹谋,却是清楚接下去的话一旦说出口,极有可能惹得母后雷霆震怒,我非但不能帮到任何人,便是连我自己都会受到牵累。然而事已至此,若是不说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有机会。忽略去心头的繁乱与挣扎,定下心神,我抬起来望向母后,诚心恳求于她:
“母后,七哥在外多年,必然早已认识到自己当年所犯之错。素莲离开时身怀六甲,如今算来孩子也有六岁了。到底是皇室血脉,一直流落在外总是不妥。母后既然有心善待,召他们回来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章

“原以为你这两年研读佛经是因着诸多变故心如止水,没想到你竟有这样的心思。八哥该喜还是该忧呢?”
我一直注视着母后离去的方向,没有觉擦到八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听到他的话,我转过身去望着他,笑了笑:“八哥全都听到了?”
八哥微微皱起了眉头,“你并不惊讶我的突然出现。”
我笑道:“意料之中。”
八哥拾级而上,走到我身边,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既然与我有关,缘何你从来没有跟我商量过?”
筹谋了这么久,终于到了可以说出来的时候。我深呼吸了一下,解释道:“自从两年前玉儿告诉我薛怀义开始极少进宫,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白马寺中研读佛经之时,我便让她买通了寺内的一名小沙弥,只要是薛怀义读过的佛经他都会给我送来。母后的密探分布各处,我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逃不过她的眼睛,事实上我也从未想过要避开母后。相反,我的故作隐秘正是为了要母后发现我时不致怀疑我是有意让她知晓。
事情一如我预想中的不容易。我清楚母后想要的是什么,然而整整两年,不论是我还是薛怀义那里都没有所得。直到隆基去到都尉府那一日,见他在树下舞剑,我忽然想起他三岁那年偷偷藏在薛绍车中溜出宫去一事,脑中灵光一现,苦思多时之事终于有了解决之道——真实有时未必是真实。既然要的只是名正言顺,又何必一定要实际存在呢?
隆基出宫去我那里玩从未留宿过,一则是宫规严谨,二来则是我无暇分心照顾他。这次我留他在府中小住两日,旁人不会觉得有什么,母后却一定能觉察到其中的不寻常。借口送隆基回宫正是为了给母后一个信号,暗示她我对于她的所思所想心中已然有数。在她面前藏拙,是为了让一切看上去更加合情合理,不会让她发觉是在被我引导着走。否则,所有的安排都会功败垂成。我确定你一定不愿我涉险,而我一定要这么做,才刻意不跟你商议。”
八哥的神色变得很是复杂,他叹息道:“令月,你这是何苦?你当真以为母后看不穿你吗?如果她没有看破,何以召我尾随你而来?要是惹得母后震怒,非但是你会引火自焚,七哥的处境也会变得更为糟糕。那将是八哥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我不以为然:“刚才是唯一的机会,既能够让八哥你摆脱眼下的生活,又能够让七哥回来不再受苦。若能达成所愿,令月甘愿冒险一试。更何况,这场博弈之局是我主动参与进来的,母后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但我可以断定母后不会生气。从前她废七哥立你为帝,正是因为七哥性情倔强无法全然由她掌控,而你温和无争,她可以无所阻碍地一展抱负。如今,七哥在外多年,想必早已没了年少时的那份执拗,对母后有的只会是畏惧与尊崇,根本不敢再有多余的心思。这一点,我能想到,母后自然不会不明白。”
“怎么,觉得我变得开始能猜度人心,变得可怕了么?”我将自己的判断和盘托出,八哥没有再问我什么,只一瞬不瞬地盯着我,像是在看一个陌生的人。我没有回避他的眼神,与他对视着,微笑问到。
八哥摇了摇头,“在八哥心中,你永远都是我最疼爱的皇妹。说来最无用的是我,七哥走了多少年,我便躲了多少年,从未想过与母后争取让七哥回来。最后,竟让你为我们苦心谋划,八哥实在惭愧。”
陈年往事随着八哥的这番话在我脑海中纷至沓来,我强忍着翻腾的心绪,使自己足已平静地与他对话下去:“从前,我总以为隐忍便可保全身边的人。到头来,你们却一个个地离我越来越远,连八哥你这么淡薄世情之人也终日无法欢颜。薛郎已是来不及,你跟七哥,令月再不济,也该为你们做些事情。时移世易,便是八哥当初再如何争取,时机未到,也是枉然。而今也非令月有多厉害,不过是时机到了,你走或留、七哥继续流放在外或回宫安稳度日,都已无碍母后的大业。所有的事全在母后一念之间。”
“令月,让八哥帮你,告诉我你的筹码是什么。” 八哥显然认同了我的说法,想要相助于我。
“八哥不需要知道,只要做一件事即可。”不愿牵累太多,我不肯直言相告。
“何事?”八哥眉头皱得越发紧了。
我不再看他,而是回转身继续望着母后离去的方向,缓缓道:“配合我与母后演一场戏。”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一章

与八哥的对话我点到即止。出了宫回到府上,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大云经》交给了玉儿,吩咐她即刻前去白马寺一趟,将这两本经书交给薛怀义,让他务必把经书上的内容尽快普及开来。看着玉儿匆匆而去的身影,我莞尔:很快,一切都会按着我的计划尘埃落定了。
薛怀义的本事与影响力出乎我的意料。不出一个月的时间,举国上下,不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孩童,几乎人人都知道《大云经》所记载海外有一个国家原本国势衰微,屡遭他国侵犯践踏,后来经由一位女皇帝统治后,国家重新变得繁荣昌盛起来,那位女皇帝不仅得到了全国百姓的尊敬与爱戴,更加因为功德圆满而成了佛的故事。
另一番言论随着《大云经》的普及变得街知巷闻:近些年来,李唐皇室颓靡,子孙多不成器,若不是太后娘娘辅政有方,运筹帷幄,突厥早就趁虚而入使得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了。太后娘娘定然是得道弥勒托生,来襄助大唐保住盛世江山。
与此同时,八哥的身子每况愈下,军国大事一并交由了母后。但是今日,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早朝的他不顾母后与御医的劝阻,强打精神去到了朝堂之上,颁下了一道旨意:朕病重之身难担大任,虑及百姓福祉国家大业,即日起让位于太后娘娘。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为之震惊。便是母后自己也吃惊不小,愣了许久方正色拒绝了:“皇上还年轻,很快就可以将身体养好,切不可说出此等荒唐之言。”
八哥苍白如雪的面容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笑意,看着母后缓缓开口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儿臣的身子究竟如何儿臣心里清楚。国事关乎苍生福祉,儿臣怎敢因一己之私而有所延误?敢请母后念在大唐百姓的份上,成全儿臣的心愿。”
母后看着虚弱不已的八哥紧紧皱起了眉头,没有再说什么,倒是朝臣们按捺不住,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了:
“先皇在世时,朝政之事太后娘娘多有辅持。先皇临终前更曾托付过,军国大事有不决者须向太后娘娘请示。如今还请太后娘娘以大局为重,担起社稷大任!”
“自古以来普天之下哪有女子当政?若我大唐开此先例,非但有违礼教纲常,更会沦为天下笑柄,此事万万不可!”
“难道你没有听过《大云经》中所记载女主当政成佛的故事?民间都说太后娘娘是得道的弥勒托生,太后娘娘登基即位是顺乎民意,众望所归,何来沦为笑柄一说?”
“无知百姓的妄言不足为信,纲常伦理才是正道!”
“自古不破不立,只要大唐能够万世昌盛,又何须拘泥于古礼?”
……
每一句争论都立场分明,都有理有据,母后只是静静地听着,不做任何表态。自始至终在殿外旁观的我亦是如此,到目前为止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掌握之中。眼见时机已到,我对玉儿使了个眼色,她当即会意离开了。不多一会儿,她带着四个内侍抬着一块巨石出现在我面前。看着巨石上盖着的红布,我无声地笑了笑,转身踏进了殿内。他们尾随而入。
“公主驾到——”
一声高亮的通传之声让所有的纷纷议论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我目不斜视地走到玉阶下方,跪地参拜:“臣妹参见皇上。”
“平身。”八哥的声音气若游丝。
我站起后,略略侧身拜向母后:“儿臣参见母后。”
“起来吧。”母后的声音出奇得波澜不惊。尽管是由我安排布局的,一时之间我竟也辨不出她此时的心境。
我敛起疑虑,起身站好。只听得八哥问我:“令月,你怎么来了?”
我微微欠身,回答道:“回皇上的话,臣妹听闻洛水边有一位隐士神医,医术卓绝有起死回生之效,便是亲自前往,想求得神医进宫给皇上治病。只可惜神医之说不过是传言,臣妹无功而返。但是在臣妹准备回府时,百姓中有人从洛水挖出了一块白色奇石呈到了臣妹跟前。事关重大,臣妹不敢耽搁,当即带着这块白色奇石入宫觐见。”
说完这些,我走到被内侍们放到地上的巨石旁,掀开了上面覆盖着的红布。在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时,所有人的表情无一例外的都是瞠目结舌,却没有人再敢说一句话。母后的眉头比之前听到八哥要让位于她时皱得更加紧。
八哥在小钟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盯着巨石上看了良久,才是将上面的八个字读了出来:“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尔后,八哥跪在母后跟前,诚意拳拳地劝说道:“母后,您之前斥责儿臣是病中妄言,可现在天降明训,母后的确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儿臣恳请母后以苍生为重,登基即位。”
朝臣中已有一部分人随之跪地叩首,殷殷恳求:“请太后娘娘以苍生为重,登基即位。”
母后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臣服于她的人之后,扶起了八哥,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先帝临终前曾将大唐托付于哀家,哀家夙夜匪懈,终日乾乾,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如今……”话及此,母后叹了一口气,做出了让步:“也罢。国不可一日无君,哀家暂且应了皇上所托。也请诸位大臣放心,哀家在此向先帝起誓,绝不贪恋皇位。皇上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