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旗-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稍加停顿,杨少宗又续道:“社长,书记,总有一天,中国会变成一个物资不再短缺的国家,那个时候做什么都不好赚钱了。两位领导要想为公社攒一大笔钱,那就得尽快早动手,要干就下决心。如果我们现在怕东怕西,这个不敢做,那个不敢做,等到别人都赚到了钱,物资不短缺了,再想为公社攒钱就不容易了。”

宋长明微微点头,和杨少宗道:“那行,咱们就投资建这家肉联厂,不过,冷库设备恐怕不太好买吧?”

杨少宗并不否认,却道:“那要等咱们去了省里才能知道!”

他有他的路数,只不过,现在也不用说出来。

在杨少宗心里,他所盘算的那些计划是非常疯狂的,88年的国库券风波和物价大闯关,89年的倒春潮和特区地产业停摆,90年的东欧剧变,91年的苏联解体,92年的全国股市大飞涨,93年的海南泡沫,94年到96年的汇率暴跌一半和国营企业大面积破产,97年的金融危机,98年的中国地产业大开放,99年的全球网络科技股暴涨……最后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动荡。

只要抓住这里面的每一个机遇合理利用,他可以让旗山集体资产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都至少有一千万……甚至更为疯狂。

除了更有钱,在公社经济体制的改革上,他也要有更大的突破。

他想要建设的旗山肯定不只是一个新的华西、南街,也不是一个更有钱的华西、南街,他要一手构建出属于旗山自己的模式,做为一种社会主义基层社会的模板,至少是中央和中国人看向未来几十年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目标。

第一卷 旗山奇迹 第八章 六千吨煤

宋长明做了二十多年的公社社长和副书记,什么人是真有水平,他还是能够看出来的,虽然不知道杨少宗打算怎么去省里搞设备,可他觉得杨少宗似乎是有把握的。

杨少宗毕竟是淮海机专毕业,刚从学校里出来,或许在学校就认识了一些人。

想着这一点,他就下意识的看了徐保山一眼。

徐保山也觉得杨少宗挺邪门,他挺沉默的想了片刻才和杨少宗道:“公社现在还有二十多万可以调用,也是社里省了好几年才攒下来的,本来想买几台推土机,另外再加一个小煤矿的井数扩大产能。实在是缺钱,社里在煤厂积存了六千多吨煤,这是计划外的产量,如果要卖给私人,一吨能卖四十多块钱,可社里一直不敢贸然的下决定。”

杨少宗倒是不怕事,道:“我去卖。六千多吨煤如果能换到二十五万,那就肯定够了。我盘算过肉联厂的事情,别的都可以靠人工,唯独冷库是一定要上的,还只有省城的冰箱总厂能生产这种设备,价格不低,也未必就能买到。除了冷库和灌装机器,剩余的钱就用来买原材料,尽量保证生产资金,另外也可以适当增援养猪场的建设。”

听着这番话,宋长明心里不免有点忐忑,二十多万块就交给杨少宗这样的年轻人负责,就算是另外派人看着杨少宗,他心里也没有底啊。

徐保山倒是一锤子定音,道:“行,咱们要干就干好,一边买设备,一边建养猪场,乘着国家物资短缺的这个时期大干一场,也是为了国家做贡献。小杨,养猪场的事情我会另外安排人负责,你明天和供销社的汤恩国一起去趟省城,看看能否把那六千多吨煤卖掉,换了钱就地买设备。”

吃完饭,徐保山就回家了,他家不在公社大院里。

杨少宗正好有一截路和他相同,就一起走着,反正都没有自行车。

出了大院,徐保山就和杨少宗问道:“伢子,你给书记交个底,你对办厂这个事情到底有多少把握,我是同意了,可毕竟是好几十万块的钱,全社社员一个月也就只能发这么多钱。”

杨少宗想了想,道:“书记,现在搞什么都很容易赚钱,只要厂子办起来,瞎子当家都能赚钱。”

徐保山将手背在后面,低着头,目光下垂,还是那种一贯的冷脸,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过了会儿,他忽然和杨少宗问道:“那以后呢……我是说以后不容易赚钱的时候怎么办?你想过没有?”

杨少宗道:“咱们国家有十一亿人口,您说,像咱们这样的国家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物资不短缺的时期,农业增长越快,物资需求缺口就越大,这几年的大幅短缺更大层度还是农民变富造成的。换句话说,只要工业增长的速度大幅超过农业,四五年内,物资短缺的时期就会过去。咱们眼下还不用考虑那么远,现阶段就是抢先把厂子办好,等赚了钱,将钱用到实处,加强公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工业两条路一起走。”

徐保山微微点头。

正好有着这个机会。

杨少宗和徐保山劝说道:“书记,煤矿的事情可以稍微放大点胆子,这几年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太大,我总感觉物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太大,特别是对城里人而言,他可以不买肉,不买电视,可必须要买煤吧,没有煤,他怎么烧饭做菜啊?”

徐保山脑海里一闪,问道:“你是说煤炭要涨价?”

杨少宗道:“应该会大涨吧,翻一倍都有可能。关键改革的步伐太大,地委面临的麻烦问题多着呢,就算咱们把煤矿产能扩大到每年五万吨,我相信地委也不会强行将煤矿划归煤炭局管理。”

徐保山想了想,道:“可以尝试一下,但还是要稳着点。宋长明前年曾托一个在煤炭系统的老战友帮忙,找了一位老专家帮我们重新勘探了一下。人家也没有太多仪器,只是大略的做个估测,没有给出可靠的数据,据说咱们这里有可能是一个大煤田,七几年的时候太乱,在这里的勘探工作有着明显的疏漏。所以啊,我和老宋就有点不敢动,眼下社里就指望煤矿赚钱贴补着这一大家的老小,如果被煤炭局重新划定,咱们公社可就真没有指望了。”

说到这里,他又和杨少宗补充道:“其实啊,我们也不想占国家的便宜,真要是大矿,该归国家管理就归国家,该归地方就归地方。我和老宋这么瞒着组织,其实就想慢慢积攒个一百万将山地灌溉的事情给办了,要是能做好这件事,我和老宋这辈子也就能合眼了,死也死的瞑目啦!”

听着这话。

杨少宗忍不住的在心里感叹,这一辈的老革命真是不容易啊。

可惜,这些人也就是最后一批了。

也就因为旗山是个老山区,否则早在县委的领导下换代更新了,旗山党委一换届,基本是一批不如一批,不是贪污腐败就是毒赌黄全沾,都是煤矿给闹的。

就在旗山这片籍籍无名的大山下,谁也未能想到竟然隐藏着超过7亿吨优质的煤矿,适合发电和炼制焦煤,特别是后者真是害苦了旗山人。

另外一个害人的东西是磷酸盐和钾长石,这些都是搞化肥工业的基础,淮海集团是国有企业,在环境方面是一直按国标执行,那些私人的小工厂就完全是两回事。

煤矿、铁矿、磷酸盐、钾长石既是上天赐予旗山人民的宝藏,但也是双刃剑,彻底将旗山人坑苦了,关键是吃了那么多的苦,旗山百姓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

后来的旗山有百余家小规模的私营化工厂、钢铁厂和造纸厂,污染问题及其严重,省里几次要求市里关停整改,可总是省里来人就关,省里的人一走便重新开动。

杨少宗最后是直接找到省委书记立下军令状……结局倒是出乎杨少宗的预料,他以为自己是地方人,能够治得了这帮人,现在看来,他确实是在地方有自己的力量,可还远远不够强!!!

心里想着这些事,他就悄悄的下定决心,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他都要接过徐保山和宋长明的棒子继续跑下去,保护好旗山的环境和旗山人的未来。

旗山人的未来,旗山的环境,只有他们旗山人自己知道珍惜。

第一卷 旗山奇迹 第九章 长江市和关于萧司令的回忆

这几天,徐保山亲自带队推行责任工分制,宋长明负责筹办养猪场。

旗山有几个规模并不大的养殖场,渔业大队就有一个养着六千多只鸭子的养鸭场,每年向淮海市供应鸭蛋,因为都是土鸭子,产蛋率并不高。

养猪场也是有的,规模相对要小了很多,存栏量只有几百头生猪。

选好新养猪场的地址后,杨少宗就和供销社的副站长汤恩国一起去省城,两个人的任务就是偷偷的卖掉公社私下攒的六千多吨煤,临走之前,杨少宗特别和宋长明要了四张烟票。

考虑万一,杨少宗还将赵大军带上。

江东省一直都有江南和江北之分,省会长江市就恰好位于中央,而淮海市、宁州市就位于最北面,淮海市靠海,宁州市则在淮海市西边,四省交汇之地,属于中原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

现在的江南地区也没有完全发展起来,长江市依然是整个江东省最为繁华的地方。

在杨少宗看来,眼前的长江市固然和郊区一样,却也有着这个时代才有的面貌和那些老旧的只能在记忆里找到的建筑,在赵大军的眼里,这里便是天堂般的繁华大都会。

从火车站一出去,杨少宗抬头看了看远处的钟楼,时间还早,现在可以先找一个旅馆住下来,他随后要去省新华书店总站买一些专业类的书籍。

有些书,他可以不用翻看,但还是要买回来做做样子。

一出站,汤恩国就迫不及待的掏出一包牡丹烟,档次和公社社长宋长明一样。这倒是很正常,汤恩国是供销社的副站长,专门负责跑供应业务,不仅有关系,手里也阔绰。

汤恩国的年纪并不大,三十六七岁,宁州人,退伍转业分配到旗山人民公社的供销社工作,浓眉大眼,个头特别高,比赵大军还要高一点,但很瘦。

精瘦精瘦的那种类型,你甚至以为风一吹就能把他吹折了。

汤恩国自己吹嘘,部队之所以让他转业正因为个子太高,蹲在壕沟里都比别人高一个头,不抬头都可能被敌人狙击掉,要不然,凭他的才干早就留在部队当军官了。

这个人能说会道,见过世面,也很能混事,专门负责帮公社跑计划外的事情。

关于办厂子的事,宋长明已经和汤恩国说的很仔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汤恩国发现自己又要负责卖煤,又要买设备,怎么都觉得新厂长大概就是自己了,心里不知道有多舒坦。

眼下可正是他高兴的时候呢!

他一抖烟,很熟练的弹出几根递给杨少宗道:“小兄弟,来一根?咱们出来办事情也不容易,都是靠关系的,不会抽烟不好办事哦,要不先学学?”

上火车之前,他就给杨少宗散了一次烟,杨少宗没有要。

杨少宗还是拒绝了,摆了摆手,笑道:“混事的事靠汤大哥嘛!”

小妖蛾子!

汤恩国笑呵呵的,心里嘀咕一声,自己就将烟抽上。

既然是要在计划外卖煤,又没有自己的关系网,最好的办法就是住到长江市煤炭工业局的下属招待所,那里都是省里各地来的煤炭倒爷,也有像他们这样准备在计划外卖煤的。

省里消费高,最普通的四人房的床位都是4块多钱一天,四个人住宿一天能抵得上十斤猪肉,心疼啊。

即便是这样,杨少宗还是一次定了四个床位,省得招待所安插一个不认识的人进来。

定了房间,刚喝了一口热水,汤恩国就和杨少宗问道:“小杨,要不我们现在就找几个倒爷问问,只要是倒爷,一看就知道。”

杨少宗想了一下,和汤恩国道:“你带着大军去转转吧,我另外要去新华书店买一点专业书籍,以后办厂肯定要用到。”

“哦!”

汤恩国模拟两可的说了一声,心里还是有点担心,临走的时候,宋长明是千叮嘱万交代,让他注意照顾杨少宗,毕竟是第一次去省城,万一丢了可就麻烦了。

可看杨少宗的样子,汤恩国倒觉得这小子怎么比他还熟悉环境啊。

在心里琢磨了一下,汤恩国就道:“那行,身上的钱够吗?临走的时候,宋社长给我先支了两百块的业务费,要不先给你三十!”

三十块也够狠了,公社普通劳力一个月的平均收入也就是二十五六元左右。

杨少宗摆了摆手,道:“朱科长也给我支了一些业务费,暂时够用!”

“哦,财经科的朱宝宜啊!”

汤恩国呵呵笑着,啥也不说了,财经科打帐票是很顺趟的,他估计自己从社长那里支的业务费未必比杨少宗支的多。

这事情搞的!!!

汤恩国也没再问什么,具体别人支了多少钱,该不问就不问,说不定别人财经科内部也有点计划外的事情要办呢。

还真就给汤恩国说对了。

公社派人去省里办事不容易,朱宝宜提前就和杨少宗说好了,让杨少宗帮他买一箱名酒和一些好茶叶……当然是要送人,具体要送给谁,杨少宗就不过问了。

从煤炭招待所离开后,杨少宗就一个人沿着街道向前走,再向前走两个站就是省委大院,为了告状和旗山的事,他可没有少去省委。

刚接手机械厂的时候,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省机械自动化研究所,对于长江市,他也早已熟悉的就像是淮海市一样,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路。

他没有选择坐公交,因为他根本不是要省书店总店,而是要去省委,距离招待所只有三站路,对他一个山里人来说,三站路根本不算路。

他也想单独静一静,一个人步行的时候回想过去。

想一想他的生活。

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妻子。

那种思恋纠结在内心深处,他老婆就是机械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两个人是在工作中认识的,后来,他挖人挖媳妇,将这个大美女请到了机械厂搞研发,没过多久就挖到自己家里做老婆。

那时候的他虽然是个厂长,可厂子都快倒闭了,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两个人真是一起努力,一起拼搏,患难与共。

仔细想想,回忆中的大多数还是特别的甘甜,像最温润甘醇的蜂蜜一般滋润着他的心田。

走到省委机关那宽阔的大门前,杨少宗很快就想到了更多的人和事。

这个时候,后来的省委书记王中泉还在当省团委书记。

后来影响着整个江东省的那些大人物,现在也没有几个真的发迹了,大多数就是副处级、处级,王中泉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