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攻略-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元娘去世已经一年多了,五娘的婚事重新被提起。大太太还矜持地想拖些日子,结果大老爷很是不快:“五娘今年都多大了,你难道还准备让她留在家里当老姑娘啊!”

黄夫人听了喜上眉梢,连着三天到罗家来磨蹭。

大太太觉得面子足了,松了口,五娘的婚期就定在四月二十八日。

今天是永和四年四月二十七,为五娘铺嫁妆的日子。

“小姐,小姐,三太太来了。问起您,大奶奶让您去问个安。”秋菊跑进来,“五爷和六爷也来了!”

“知道了!”十一娘笑着随秋菊去了正院。

三太太正和大奶奶站在垂花门前说话,走近了,才发现垂花门外堆放五娘嫁妆处有两个小孩,一个坐在马桶上,一个紧紧地抱着一床帐子,嘴里嚷着:“……这是我的,五姐夫不给钱,就不让拉走。”

两人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这样调皮,除了罗振开和罗振誉还有谁?

去年五月,三老爷放了四川学政,三太太刚为罗振开和罗振誉聘了一位姓赵的先生做西席,怕耽搁了两人的学业,就留在了燕京。

十一娘上前给三太太行礼:“三婶,您来了。”

三太太就打量着她:“又长高了些。人更漂亮了!”

十一娘落落大方地笑道:“多谢三婶娘夸奖。”

三太太就笑了笑,然后问大奶奶:“五姑爷什么时候派人来接嫁妆。”

大奶奶笑道:“说巳正是吉时。”

三太太看了看天,道:“看这样子快到了……还好我没有来迟。”

她话音未落,礼宾已喝道:“三爷、四姑爷、三奶奶、四姑奶奶到贺!”

三太太听了,眉头就蹙了一下:“你二婶不回来?”

去年六月,二老爷补了山东参政的缺,二太太带着七娘去了任上,把三爷和三奶奶留在了燕京。大太太知道了不由冷笑:“难道还怕我搬到老君堂胡同去住不成?她有这功夫,还是想想怎么让儿子进学吧!”

去年罗振达参加童子试又没有过。

大老爷听了就有些不耐烦:“你管好自家的事就成了?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出了地锦这件事后,大老爷把罗振声狠狠地打了一顿,二指宽的竹条硬生生的打断了,要不是五娘扑上去求饶,只怕罗振声连命都要没了。在床上昏昏沉沉向了大半个月。就这样,大老爷看着还心烦,夏天一过就让吴孝全把他送回了余杭。

整个下半年五娘就担心着罗振声的伤,十天一封信问他的伤势。也不知道是打得太狠了,还是中途折腾回余杭,罗振扬直到今年三月中旬才能下地走路。也因为这样,五娘出嫁,三姨娘没能赶来。

“说就这两天到的。”山东离燕京并不远,大太太给二太太写信告诉五娘婚期的的时候,二太太曾经说了要回来的,不知道为干什么,现在还没有影儿,大奶奶笑着应道。

三太太还欲说什么,看见三奶奶和四娘两姑嫂走了进来,就笑着把话咽了下去。

大家见了礼,说了见句客气话,大奶奶就将三人请到一旁的厢房吃茶。

外面就敲起了锣鼓声。

有人喊道:“姑爷来搬帐子了!”

有年长的女眷就站在垂花门前的台阶上看热闹。

罗振兴、罗振达,余怡清就堵住了门:“红包拿来,红包拿来。”

罗振兴考上了庶古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大老爷虽然还在候缺,从师已没有了当初的急切,反面有点像旅居燕京般的优闲。今日去赴诗会,明日去见观山景,过得很惬意。

外面就有人把门敲得当当响:“开了门就给红包!”

罗振誉和罗振天走不开,听着又是急,又是气,一齐放着嗓子喊:“还有我的,还有我的。”

满院的人大笑,十份热闹。

好不容易把门叩开,媒人进来说了吉祥话,给了红包,笑声中,钱家的挑夫就鱼贯着把嫁妆挑走了。

大奶奶做为伴娘跟着去钱明那里给五娘铺床去了。

望着空圹的院子,十一娘不由感觉到有些冷清。

王家已经几次上门议亲了,听大太太的口气,嫁了五娘就会和王家定下聘的日子。

真应了“琉璃易碎、彩云易散”这句话。

她们三姐妹,只怕要各奔东西了。

不过,听说王琅去年九月在御林军谋了个差事,虽然因口角和人打了几次架,但还能每天点卯……也许年纪大些了,脾气会好些。

十一娘不免有些驼鸟。姊妹们能嫁得好,总是件好事。

像四娘,四姐夫余怡清在翰林院任修纂,不几日得了皇上的赏识,听说常叫去听他讲《易经》。

就有小丫鬟来禀她:“十一小姐,要开席了!”

十一娘就回了自己的屋。

迎面碰到紫薇,看见她像看见救命的稻草似的:“十一小姐,我们家小姐一直问您怎么还没有回来?”

十一娘微怔:“五姐找我吗?”

“是啊!”紫薇点头。

十一娘去了五娘处。

平日里她用的东西大太太都随嫁妆送到了钱明处,屋子里显得有些空荡荡,黑漆木衣架上挂着的大红底绣金凤嫁衣熠熠生辉,十分耀眼。

五娘本是端坐在炕上的,看见十一娘,竟然下了炕。

她一把抓住十一娘的手:“你去哪里了?怎么没有回屋吃午饭?”

“我正准备回来吃午饭呢!”十一娘刚答了一句,五娘已经滔滔不绝:“……中午我等了你好半天也没有看见你的影子。你中午吃的些什么?厨房给我送了一道小雪菜黄鱼,一道龙井虾仁,一道鸡丝蛰头,一道姜汁白菜……也不知道是找的那家包厨,黄鱼不新鲜,虾仁炒老了,蛰头像蜡头,白菜不嫩……”

总之,很多抱怨!

十一娘突然明白过来。

五娘,在害怕!

嫁给一个陌生的人,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新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谁又能全然的坦然。

她不由紧紧握住了五娘的手,想通过这种方式安慰安慰她。

“……不知道燕京的宅子贵不贵,租房子总不是个事。谁像我这样。一嫁过去就要愁吃愁穿的。也不知道四弟现在怎样了?他怎么变得这么糊涂!竟然被地锦给迷了心窍。要不然,他也不用回余杭了。我出嫁,还能送我一程!”

五娘说着,嘤嘤地哭了起来。

十一娘知道她只是想宣泄一下心中的担忧罢了,见她哭出来,反而认为是件好事。叫了丫鬟来给她打水净脸。

洗过脸,五娘的情绪好多了。

“十娘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知道她在干些什么?”她道,“我要出嫁了,她也不来看我一眼。我们好歹是姊妹,就算有什么深仇大恨,看在就要各分东西的份上,她就不可以正常些……”这一年多,十娘从来不理会什么,有点我行我素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太太已经想好了对待十娘的招数,对十娘有种让人不安的包容。就拿上将甘家七小姐请她们去赏雪的事来说,大太太把她留下来,却让十娘去了。以至于甘家七小姐写信来问她,是不是因为嫁到徐家去了,所以大太太不让她抛头露面。

十一娘这才知道了元娘临终前的话。

听甘家七小姐的口气,不仅她知道徐、罗两家的约定,就是燕京的功勋世家,也都传遍了,大家就等着看徐家到罗家下聘了。

去年五月皇上去西北用兵,一开始用的是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蒋飞云。结果七月战事不利,皇上不顾大臣反对,封了徐令宜做征西大将军,主持西北战事。一直到了十月才有好消息传来。一直到了十月才有好消息传来。

仗一直打到了今年的三月,虽说是捷报频传,但好像伤亡也不小,还有御史弹劾徐令宜督军不力。虽然皇上都留中不发,但十一娘一直有些担心。

她希望徐令宜能平安归来。

毕竟自己要嫁徐家的话已经说出去了,要是到时候有了什么变故,她不知道前面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

想到这里,十一娘不由叹了口气。

大太太却什么也没有跟她说。

不过,却让她做了很多针线。包括当初说是给五娘做的嫁妆,全收到了她的箱子里。只说她做的慢,五娘的嫁妆全托给了针线班子上的人做。

看样子,又像是早有准备的……

那边琥珀看着五娘拉着十一娘没完没了,只得闯进来笑道:“十一小姐,您看,饭菜要不要端到这边来?”

五娘这才惊觉十一娘还没有吃饭。忙道:“那你快去吃饭吧!”

十一娘这才得以脱身。

回到屋里,刚吃了两口饭,就有小丫鬟道:“十一小姐,徐府的三夫人来了。大太太让您去一趟呢!”

十一娘不由皱了皱眉。

前几日太夫人生辰,大太太要她一起去,她装不舒服,推脱了。没想到五娘的婚事三夫人来了,大太太又安排她去见客。

是不是表现的太急切了些!

尽管有些不愿意,但小丫鬟频频催她,她想了想,还是去了。

第一卷 第七十四章 四月(中)

原来热闹的厢房此刻更是热语喧阗。

“……听说身子骨不舒服,太夫人惦记着,特意嘱咐我,来的时候看看十一小姐。”远远的,十一娘就听见三太太爽朗的声音。

“也没有什么事。”大太太笑着:“就是前几天帮着五娘赶针线人累着了。这几天我派了丫鬟看着她,不准她再做针线了。”

就有人笑着:“早就听说十一小姐的针线十分厉害,得了仙绫阁的真传?这是真的吗?”

大太太呵呵笑:“请了仙绫阁的一个绣娘来家里教女红,没想到得了她的眼,也就打络子、双面绣能拿得出手了!”话说的谦虚,听着却隐隐含着骄傲。

那人就道:“既是如此,哪天让十一小姐也给我打几根络子。”

大太太正要答应,小丫鬟就道:“十一小姐来了!”

“快请进来!”大太太笑着应着,十一娘就走了进去。

三太太满头环翠,穿了大红如意纹妆花背子,梳了坠马髻,戴了青金石的耳坠,打扮得十分华丽。

看见十一娘,她立刻迎了过来:“我说去看看你,偏大太太要叫你来。你可好些了?”

十一娘曲膝给她行礼,笑道:“多谢三夫人挂念,我只是前几日有些乏力,养了几天,如今已没有什么大碍了。”

“那就好,那就好。”说着,携了她的手就坐到了一旁的玫瑰椅上,“太夫人还特意让我来看看你。还让我问你,上次送来的樱桃可好吃?要是好吃,过几天宫里赏下来了,再送些来!”

屋里的女眷就个个望着她笑。

十一娘很是不舒服。

她和徐家所有的不过是个口头的约定,无名无份的,这样说算是个怎么回事。

十一娘一面朝大太太望过去,一面笑道:“这几天是五姐的好日子,不免事杂。原准备过几天去谢太夫人,今日三夫人过来,正好帮我带点东西过去。”说着,叫了跟来的琥珀,“把我前几天绣的那扇子拿来给三夫人。”又转头对三夫人道:“有劳三夫人转给太夫。〃

三夫人笑道:“我们太夫人可赚到了。一盘樱桃换了副扇面。”

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

大太太也笑,眼底却闪过一丝满意。

三夫人当着大家的面提什么樱桃不樱桃的,不外是想说太夫人对十一娘另眼相看。可十一娘和侯爷又正式下定,要是这事成不了,对罗家当然伤害最大。别人是不知道,会这样想,可她心里清楚,元娘临终前给皇后娘娘上的遗折就是为了确保这事能成。要知道,皇后娘娘也和元娘一样,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安危。

想到这里,大太太的得意变成了黯然。

如果元娘还活着,该有多好……

三夫人笑得却有些勉强。

她实在是很腻烦徐、罗家的约定,不说别的,到时候对着个比自己儿子大不了两岁的小丫头片子喊弟妹不说,有个什么大事还要到那小丫头手里去拿对牌……不先刺她一刺,她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十一娘的笑容是淡淡的。

能这样把心思表露出来的人不可怕,怕的是那些什么事都藏着掖着的在!

众人各有各的想法,笑过,闲聊了几句,琥珀的东西也就送来了。

十一娘将红漆描金的匣子递给三夫人:“劳烦您了!”

三夫人眼睛一转,笑道:“我可要先睹为快。”说着,就打开了匣子。

团扇,绡纱的,湘竹柄,绣了只栩栩如生的怒放牡丹花。

果然好针线!

她在心里赞一句,笑道:“真是漂亮!”

随手反过来,却是一两朵并蒂牡丹花,一朵含苞待放,一朵刚刚吐蕾。

三夫人怔住。

三太太看着分明,忙笑道:“这就是我们家十一小姐的双面绣。原来在仙绫阁挑大梁的简师傅被大嫂请来家里教针线。我们的家五娘和十娘也都一起跟着学了些的。”

大家纷纷围过来,你拿过来瞧一眼,我拿过来看一下,没有一个不交口称赞的,

该争的时候争,该斗的时候斗,可该抱成一团的时候就得抱成一团。要不然,自家人先闹起来,别人更不把你当回事了!

三太太就有些得意地看了大太太一眼,大太太微笑着朝三太太点了点头。三太太心里不免有些遗憾。要是那天去给太夫人拜寿的时候送这扇子去就好了!再转念一想,送去的东西都是给管事的,也没办法当面显摆,还不如这个时候呢!

正想着,有小丫鬟跑进来:“二太太赶回来了!”话音刚落,二太太就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神色疲惫的七娘。

“大嫂勿怪。”她急急地道,“西北从山东调粮,驿路封了三天,要不早到了。”

“辛苦了,辛苦了!”大太太说着,携了七娘的手,“累了吧?快跟十一娘去歇着。”

大家纷纷上前见礼,十一娘和众人打了招呼,就带着七娘去了自己的住处。

三太太就找了机会对大太太道:“他们家富贵,我们家也差不到哪里去。有些事,还是缓缓的好!”

大太太知道她的意思,不由叹一口气:“听说陈阁老新法推行的成效显著,西北军用花费颇大,全赖去年茶税的收入……大老爷是不行了,我们再不走动走动,只怕有些人家就要把我们家看遍了。”

“可是,就怕事有万一……”三太太还是有几分犹豫。

有些话,大太太不好对三太太说,含含糊糊地道:“放心吧,这事我心里有数。”

三太太不好再说什么。

两人正说着,二太太拢了过来,递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