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聊医事做个聪明病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床医生聊医事做个聪明病人-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发现早治疗是任何一种疾病的原则,这个早发现确实我们也能做到,特别是癌症的早期一般都没有症状,所以体检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指责现代医学对癌症办法不多那是指晚期癌症,其实现代医学对早期癌症还是手到擒来,大多数早期癌症都可以达到治愈效果。我们当然指望医学的发展,但我觉得指望于我们自己的早期诊断还是比较有盼头。
  我参加工作后每年都有一次常规体检,当然是免费的啦。但对你,费是免不了,但一年的体检费还不够你买一件称不上品牌的衣服,所以我的态度是成年后尽量保证一年一次体检,相信我,这不会花你多少钱,扎针抽血也不怎么痛……这个绝对是心理作用的痛占主体地位,而且不要去挤太热门的医院,也不会花你太多的时间,总之一句话:别的是借口,每年一次体检才是王道!
  体检什么呢?怎么体检呢?这在美国有一整套推荐方案,我也很想把它抄下来了事,省事又显得权威!但似乎对中国人要有自己的特色才叫具体,当然,我不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官员,我没权力发表个什么权威指南来。但我们可以取个巧,来看看医生每年是怎样为自己体检的。
  首先是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这三大常规其实可以排除很多常见的疾病。如血常规可以看看有没有贫血,有没有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白血病);尿常规则可以初步判断有没有泌尿系统问题(感染、肾病等);粪常规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却可以排除有无肠道寄生虫,关键是现在的直肠癌发病率很高,有无大便隐血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线索。
4检查和检验(2)
三大常规是最基本的,没查过乙肝的,还可以查一下乙肝两对半;年纪大点的,还应该查一下肝功能和肾功能(这能排除绝大多数的肝肾脏疾病,如肝炎、急慢性肾炎);上了年纪(大于50岁)还可以查一下肿瘤标志物(如AFP数值高可能意味着肝癌,CEA高则可能是消化道肿瘤)。
  再来是胸部透视(或拍X平片)。这能诊断肺炎、肺结核,关键是能发现绝大多数的肺癌。还有是腹部B超,这能发现出肝癌、结石、肾癌及少数的胃部肿瘤。上了年纪呢,要做个心电图,一些心脏方面的疾病可以早期发现。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如果是女同志,除了以上的检查,还要加乳腺检查和妇科检查。乳腺可以拍钼靶X片或B超检查,以排除乳房长肿瘤的可能,每年一次的妇检则可以排除妇科的常见疾病,如妇科炎症、宫颈癌。还有一个是必须的,子宫及双附件的B超,可以发现囊肿、肌瘤、癌肿。
  好了,总结一下,所有成年人(男和女)的基本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胸透(胸片)、腹部B超。上了年纪加:心电图、肿瘤标志物。以前没查及乙肝两对半的,要查两对半。女同志另有:妇科B超、乳腺检查、妇科检查。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能每年花点时间做一次这样的体检,癌症和各种重大疾病将离你很远,请你记住,一定记住!体检并不关乎钱和时间的问题,是关乎你对自己健康的态度!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当你浑身插满管子在孤零零地等待死亡时,你又怨得了谁?
  利用检查及检验排除重大疾病
  一种症状可能的病因会有好几种,如很多疾病都会引起胃胀、胃痛,从普通的胃炎、胃溃疡到致命的胃癌,然而在下诊断之前一定要先将致命性疾病排除出来。也就是说,医生应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一个病人来到你面前,病人有很多不适的症状,但你应该要列出引起这些症状最可能、最常见的疾病,同时也要想到引起这些症状可能的致命性疾病,在没有证据排除致命性疾病的情况下一般不要随便下诊断,因为漏诊掉致命性疾病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经常听到病人走出医院时埋怨,只是胃痛,医生却一定要让做胃镜,可是检查出来啥事没有;或只是咳嗽,医生却非得让拍片,可是只是普通感冒,这些医生真是乱开检查单。可是那些因为这些检查发现早期胃癌或肺癌的病人却从没听到他们的感恩戴德。或许这些检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浪费,多花了病人的钱,但如果确实有一部分人通过这些检查早早发现了问题,如早期癌症,得到了治愈的机会,那么,我们说,这些浪费是值得的!
  好吧,下面我们来罗列一下那些常见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的致命性疾病,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记得将那些致命性疾病排除后才可下诊断。
  ● 中老年人的胃部不适,腹胀、腹痛,返酸,一定要先排除胃癌的可能,胃镜可以明确诊断。
  ● 长期慢性咳嗽、咳痰,肺部反复感染,一定要排除肺癌或肺结核,肺部X平片可初步排除。
  ● 排便规律改变(如以前一直是两天一次大便,现在却没有规律,有时一天一次,有时好几天一次),糊样黑便,便中有血,一定要先排除肠癌的可能,肛门指诊或肠镜可以排除。
  ● 小孩的出血难以止住,全身容易淤青,早上刷牙容易出血,要先排除血液性疾病的可能,如白血病,抽血查血常规或骨髓涂片可排除。
4检查和检验(3)
● 小便次数的突然增多或减少,晨起下肢或颜面部浮肿,口中有难闻气味,一定要先排除肾炎的可能,抽血查肾功可以排除。
  ● 左胸前区胸闷、压榨性疼痛,或绞痛,一定要先排除冠心病、心梗的可能,查一个心电图可以初步排除。
  ● 中老年女性阴道无规律的出血,或绝经后的出血,一定要先排除妇科肿瘤的可能,查一个妇科B超可初步诊断。
  ● 成年女性,任何时候在双乳触及肿块,一定要排除乳腺癌肿的可能,乳腺超声或钼靶乳腺摄影可以排除。
  ● 成年女性,有性生活,有停经史,突发的腹部疼痛,一定要先排除宫外孕的可能,腹部B超可以排除。
  ● 成年人右上腹的闷胀不适,面黄,消瘦,一定先排除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肝功及肝胆B超可以排除。
  ● 儿童突发的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一定要先排除肠梗阻的可能,腹部立位X平片可以排除。
  ● 有过敏病史的,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一定要排除喉头水肿可能,喉镜检查可以排除。
  ● 头部有外伤史,出现恶心、呕吐,一定要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头颅CT可排除。
  ● 老年人,出现头晕、头痛,言语含糊不清或一侧肢体麻木,活动异常,一定要先排除脑梗塞可能,头颅磁共振或CT可以排除。
  ● 老年人突发的摔倒,神志不清,一定要先排除自发性脑出血或脑梗塞可能,头颅CT或磁共振可以排除。
  ● 老年人摔倒后出现髋部疼痛,不能行走,一定要先排除股骨颈骨折的可能,骨盆X平片可以排除。
  ● 绝经后妇女出现全身性的疼痛不适,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一定要排除骨质疏松可能,骨密度测定可以排除。
  ● 育龄期女性出现皮疹、关节肿痛、皮肤怕太阳晒、脸上出现蝶形红斑,一定要先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这需要到免疫科或皮肤科确诊。
  ● 年轻人出现情绪容易激动、消瘦、心跳快,要先排除甲亢可能,查T3、T4可排除。
  ● 所有车祸病人,出现颈部疼痛,一定要先按颈椎骨折处理,不可随意搬动,要由专业人员来指挥搬动,颈部正侧位X平片可初步诊断。
  看化验单误区:数值异常就有问题吗?
  几乎所有人一拿到化验报告就迫不及待翻看检验报告单,如同即将揭开一个惊世秘密。如果发现检验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就提心吊胆,似乎已经同疾病搭上某种联系。那么,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读懂化验单绝不是化验数值在不在参考值范围内这么简单,它需要更专业的知识——那是医生的事,也就是说,化验报告正常并不等于没有问题,化验报告异常也并不等于身体有问题!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结果一般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一般用“(+)”,用“(±)”表示“弱阳性”;反之报告“阴性”,用“(-)”表示。“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若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见,这个目的“阳性”是好的。又如,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我经常碰到病人看到自己的血型报告单上Rh(+)就极为紧张,以为有问题。殊不知,我国汉族人绝大多数人就是Rh(+)血型,Rh(…)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属稀有血型,血型Rh(…)的病人输血常常找不到血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霸气书库


4检查和检验(4)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医生和患者注意。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10)×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参考值在不同医院因为所使用的检验方法或检验试剂不同而不一定相同,所以,正常参考值会有些差异,应以原医院所提供的数值为准,不能随便听人说,或上网查了资料,就开始疑东疑西。
  然而,即使检验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也并不一定说明就有问题。
  ● 首先,参考值范围并不等同于正常值范围。让我们来看看参考值范围是如何设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参考值是个数值,而且是人为设定的!既然是人为设定的,那么它就是可变的,不是客观的。目前大多数的医学参考值是这样设定的:假如有一项检测项目,初设定者会去找一组正常人(如100人),分别对这一组人进行检测,以95%的检测结果范围为参考值。于是完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某人的检测结果没在这95%的范围内,但他也是完全正常的(属于另5%的正常人)。
  临床中,即使是正常的体检,也很难有人检测的所有结果都在参考值范围内,经常会出现几个项目高出一点或者低于参考值一点的现象,于是检测者常常很担心,以为身体出了问题,很不放心地缠住医生问个不停。一般而言,对于少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高出或低于参考范围一点,绝大多数不具有临床意义,也就是说仍是正常。
  ● 检测结果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甚至是当日的情绪有关。对于一些研究比较深入的检测项目,往往会把被检测者的性别、年龄因素考虑在内,会分别给出男女、成人、儿童不同的参观值范围,如血常规里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等项目。但大多数检测项目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只是给出一个笼统的参考值范围,于是完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成人属于正常范围的检测结果对于儿童而言可能已属异常,在男性属于正常的检测结果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某种病变。另外压力、情绪、疾病、熬夜、喝酒、服药等因素都可能让检测出现一过性的异常,但不意味着病变。
  ● 某些参考值范围由于设定历史久远,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人的正常状况。如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在设定时由于当时生活水平较差,大多数人的数值较低,如果以此来衡量现代人,那么得出的结果往往是现代人指标大多数超过参考值,但这并不一定表示其身体的异常。
  ● 医学界及医药产业的“阴谋”。健康检查的正常参考值的设定往往会偏窄,也就是说会刻意的将许多可能属于正常的人群列入参考值之外,当然医学界可能会振振有词:这样做是希望提醒民众在疾病形成前,就提高警惕,迫使这部分潜在异常者多注意饮食、运动或服用药物来防止情况进一步加剧。而这背后更有医药产业的“阴谋”:让更多的人成为“异常者”或成为“病人”,并积极地开始治疗,开始服用药物,医药产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如近年来的血压、血糖参考值范围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一方面使得大多数血压、血糖稍微高出正常值者关注自己的健康,并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而获益;但同时,也让很多根本不需要药物治疗的正常人(但他的血压、血糖数值高出参考值)开始服用药物或保健品,这部分人正成为很多医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特别是保健品行业)。
  若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范围相差很大,则往往意味着需要重视,医师常会要求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但还有一个可能:1加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在算错的情况下——检测结果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