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新秩序-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诚中笑道:“亚子过谦了……听说亚子十一岁便得了天子亲口夸赞,十一岁啊,啧啧,我十一岁在做什么?恩,满地撒泼打滚,跟母亲要糖吃呢!”李诚中自嘲的一句。引来堂上一片笑声,李存勖和郭崇韬略感松泛了许多。

郭崇韬笑道:“王爷说笑了,某家亚子将军生得伟岸,五岁便随侍晋王出行,七岁从征,十一岁时随晋王伐王行瑜,射获三级,故此方得今上赞誉,此谓猛将之才。王爷却自不同。乃御将之帅,挥斥百将万兵,何须亲临前矢。”这话既捧了李诚中,同时自夸了一番李存勖。也算老道。

郭崇韬说李存勖得天子赞誉,是发生在今上乾宁四年(895年)的事情,当时李存勖虚岁十一,随李克用入长安献捷。天子夸赞他“可亚其父”,意思就是武勇上把他父亲李克用都“亚”下去了,从此之后。李存勖天下驰名,世人称为“亚子”。

李诚中注意到郭崇韬说的“七岁出征,十一岁上阵”,而且还以射技斩获三人,不禁大为惊诧。他原以为李存勖幼时跟随李克用去长安,不过是讨赏而已,天子可能也是看在李克用的面子上说了几句鼓励李存勖的话,毕竟十一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呢?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又情不自禁上下打量李存勖一番,心道也许这小子十一岁的时候就高于常人了吧?

这次召见李存勖和郭崇韬二人,不是单为说笑,更不是为了满足李诚中“英雄崇拜”的情结,否则不至于冯道和张兴重作陪,所以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正事上。

冯道先解释了一番韩全诲等中官携端王、唐兴公主逃奔幽州的前因后果,因道:“为不致李唐断绝,天子遣端王入幽州,以图钳制梁王。某家燕王乃建贞之后……”

李诚中老脸一红,好在没人注意。

“某家燕王乃建贞之后,受陛下密诏所托,致力匡扶皇室,意遵陛下旨意,立端王为太子,却不知晋王何意?”

对这个问题,李存勖和郭崇韬一路上讨论过多次,故此李存勖反问:“却不知太子建储后,河东听陛下的,还是听太子的?”

李存勖问得相当委婉,表面上是询问天子和太子同时下诏时,究竟以哪边为尊?实际上座中之人都明白,他问的是一旦太子在幽州立东宫,河东是否要仰卢龙的鼻息?

冯道回答:“端王年幼,虽聪慧敏捷,毕竟未达执政之才。燕王的意思,当择名师为东宫教习,待端王才具堪优时,再行秉政。”

河东的风格一向直来直往,自晋王以下,莫不如是。李存勖和郭崇韬同时异口同声问道:“何时秉政?”

冯道解释:“燕王拟为太子定三期之约,曰军政、训政、宪政。太子十六岁前天下行军政,若天下早平,则提前结束军政,若不可,则延续数年;天下承平之后,行训政;太子才具为天下公认后,行宪政。”

“何为军政?何为训政?何为宪政?”郭崇韬紧追不舍。

“军政者,军事优先,天下诸侯歃盟立约,以约定之章法为据,外行军事联合,共同对敌,内政则诸侯自理。入约者共患难、相扶持,一家受攻、其余应援。各方依歃盟之约组建虞侯联席本部,本部虞侯员额另行商榷。虞侯联席本部不侵各方兵权,仅定作战方略,各方依方略行事,不得违背。”

冯道说得很慢,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李存勖和郭崇韬慢慢消化,隔了片刻,继续分说。

“训政者,乃天下承平、结束军政之后施行,各方依歃盟之约定,按照军政期各方建树,遣官吏组建政事堂及六部九寺,功勋卓著者官吏份额则大,功勋不显者官吏份额则小。各方诸侯入政事堂,行政事训导之责,太子可以东宫之身观政。”

所谓“训政”的策略比“军政”要复杂,操作起来也更困难。六部九寺的官吏员额依照作战贡献来分成,那么怎么才算贡献大,怎么才算贡献小呢?大小之间如何量化,如何与官员分成份额挂钩?另外,之前的军政时期由谁领导虞侯联席本部还不是什么太关键的问题,因为冯道已经说过,联席本部不夺各方兵权,仅定作战方略,可到了训政时期就不同了,尤其是政事堂中的执政,谁为首席相公?相公之间如何排序?其中的差别相当大。

如此之类的问题让李存勖和郭崇韬用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却想到头痛也想不清楚。

冯道继续解释:“回头自会有详细本章奉上,供二位参详,最后再说一下宪政。国家订立根本**,是为宪法,宪法只定国本、权责、制度等,不涉具体律令。具体律令依据宪法精神订立,不得违背宪法,否则无效。太子,或将来的天子登位后,天子及政事堂依照宪法治理国家,此为宪政。当然,这仅仅是燕王和卢龙节度府的初步考量,还不曾有具体详例,究竟如何操持,还有待将来进一步商榷。燕王的预计是,力争二十年内实现宪政。”

李存勖和郭崇韬听得晕头胀脑,冯道也知道这些东西恐怕一时间不好消化,便不再多说,只令人取过详细本章交予二人,让他们下去自行揣摩。别说李存勖和郭崇韬晕头脑胀,当初冯道在听李诚中讲述的时候,何尝不是稀里糊涂?冯道在给李郭二人讲述的时候还算条理分明,并且方案也稍微成熟了许多,李诚中当初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塞给冯道的时候可没这么清晰,乱乱糟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冯道曾经半个月没睡好觉,人都瘦了一圈。

不过李、郭二人虽然大体上听得糊涂,但也有少部分是明白的——燕王并没有谋求太子立储之后的主导权,而是希图通过一种商议的形式来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联合。这一部分其实是河东方面最关心的,只要能够明确这一点,看在卢龙大举援助河东各类物资的情况下,其他的东西未尝不能舍弃。

河东方面,晋王给予李、郭二人最大的筹码就是放弃对太子的掌握,承认燕王“挟持”太子,同意太子在幽州建东宫。不同意也不行,总不可能向河北用兵强抢太子吧?因此,李、郭二人也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

而李存勖刚开始提出的听天子令还是听太子令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按照卢龙的方略,至少七八年内太子处于“教习”期,这一处置方案成功的将“立太子”和“东宫敕令”二者分开,即将太子权力从太子身上剥离,有效地缓解了天子与太子在明面上的冲突。对此,李、郭二人还是相当佩服的。

随后又谈了片刻,这次召见便结束了。

李存勖和郭崇韬离开燕王府后,李诚中、冯道和张兴重留在堂上说了会儿话,张兴重道:“今日开始,咱们算是摆明了车马,就看各镇的应对了。也不知晋王是否会同意?对了,韩都虞来信说,他已经接上了凤翔使者,他们已经到了云州关外,准备沿关墙迅速东进,最迟九月二十九日前能够抵达幽州,算下来还有四天。”

李诚中点头,出了会儿神,也不知在想什么,过了片刻忽道:“越王的使者已经在长芦弃舟登岸了,也许后日便会抵达。对于越王的来使……如何回复,判官署和参谋总署都要拿出应对方略来,尽快!”

第四十三章双极(十五)

ps:感谢铁人兄和惠鹏鹏的打赏,感谢airfish和湖湘天下的月票鼓励。

幽州南门外,距官道三里,长长的栅栏围着大片的房舍,军衙、兵舍、粮库、马厩、灶厨等等,应有尽有。房舍正北是一片足足百余亩方圆的校场,可容数千人同时点阅,至少上千人同时出操。

这里便是原卢龙衙内军左厢军营,如今的卢龙四大新兵训练营之一。

校场上数十排军士正在队列训练,每排十人,由一名老军带领,或左右前后转向,或前进停止再前进……呆板而木讷,简单而枯燥。正是今年卢龙作训司征募的第四批新兵其中的一部分。

李存勖和郭崇韬二人就站在校阅台上,眼皮都不眨一下地紧盯着这样的训练,一直看了足足半个时辰。这批军士终于结束了动作单调重复的训练,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整队离场,下一批军士早已在校场外等候,立刻迅速入场,将刚刚空荡了没有片刻的校场填得满满当当,各种口令再次响起,同样的动作重复出现在了场上。

李存勖和郭崇韬二人仿佛直到此刻才清醒过来,同时长出了一口气。简单而枯燥的动作似乎并不影响二人观阅的兴致,他们转头望向身旁陪同的卢龙军官,李存勖问:“这批兵练了多久?”

陪同二人观阅的军官是作训司训练处都虞侯李维业,总管军中训练事宜,属于卢龙方面的高级将领,朝廷官阶为从五品游骑将军。他也是随李诚中出关的老弟兄之一,在卢龙军中资历很深。

资历这个东西相当玄妙,说它虚确实很虚,但说它实也的确很实。比如拿李维业和卢龙军中声名显赫的刘金厚比,李维业的权力和官职务似乎要稍弱于刘金厚。战功和威望更是无法相比。但刘金厚每次见了李维业,都不得不俯首贴耳,恭恭敬敬称呼一声李都虞,而李维业也会很自然的拍拍刘金厚的肩膀,亲切地打个招呼:“小刘来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刘金厚是李诚中出关时招的兵,而那个时候的李维业,已经是李诚中麾下的老弟兄了。

由李维业出面陪同李存勖和郭崇韬观阅新兵训练,是李诚中亲口所定,故此李维业也只能在百忙中抽出空来进行接待和解释。

“半个多月了。只能凑合到这个地步,有些训练课目太赶了,只能将就着来。”

“半个多月?”李存勖不禁有些口干舌燥,他和郭崇韬都熟知兵事,他甚至对军营的了解比郭崇韬还要深,对于半个月便能将士卒训练到这步田地,感到相当震惊。

简简单单一个队列训练,对外行来说可能也就看个热闹,或许会觉得这是花架子。但李存勖的眼里,这一个个花架子拉上战场之后,当集结汇聚成一座军阵之时,其威力是绝对无法用词句来形容的。其中所蕴藏着的那些深刻的含义——对军纪的严格遵守、同伙士卒之间的上下一心、都队上下的如使指臂。无论哪一样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支军队成长为强军的根基。

“一日整训多长时辰?”郭崇韬忙问。

“四个半时辰,上午一个时辰队列,一个时辰拉练。下午再一个时辰队列,半个时辰兵刃,晚间还有一个时辰识字读书……”李维业解释得还算详细。

不等李维业说完。李存勖和郭崇韬同时跳脚。

“四个半时辰?军士们怎么可能坚持?是否天天如此?”这是李存勖的问题。

“还教军士们识字读书?”这是郭崇韬的问题。

“当然天天如此,吃得好,吃得饱,自然便能坚持……从征募入营到训练开始之间有十五天,专门改善伙食……这批兵不是步卒,队列的要求不必那么高,下个月就要转训马术了……学会三百个字,能签押名姓、看得懂基本军令、能诵条令,这是基本要求,不然他们将来无望晋升……”李维业简短作了回答。

回答虽然简短,但其中含义却十分丰富,于是引发了李存勖和郭崇韬更多的问题。

“一日几餐饭?”

“条令?是军纪么?可否借来一观?”

“军士晋升要识字?唔,是否太过严苛?”

“这些兵都是骑兵?河北有那么多马么?听说霸都骑早已废弛,刘大帅在世时,你们河北还想来河东购买……”

“养那么多骑兵,你们得耗费多少?”

“若是步卒,则需要训练多久?”

“骑兵训练又是如何?”

……

短短一个上午的观阅,李存勖和郭崇韬深受震撼,回城的路上,二人兀自不听讨论着。

“河北可真是有富庶啊……狗大户……某估算过,仅此幽州训练营,三个月训练期内,不算其余,只餐饭耗费便是咱们的两倍!而且是黑鸦军的两倍!若是换作藩汉军,恐怕三倍都不止!”郭崇韬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这两千军士都是骑兵!燕王竟然征募新兵当骑兵,真是……唉……”李存勖替卢龙心疼到要死。河东军计有七千余骑,在整个军队中所占比重为一成三,这已经是天下诸镇中少有的了。但就算以河东骑兵之多,选拔的标准也极为严苛,无不是军中十里挑一的锐士,从来没有考虑过征募新兵为骑兵这种事情。在李存勖看来,这些新兵怎么配得上昂贵的战马么?这不是浪费是什么?

“每年五十万贯,咱们原来以为卢龙为了支应河东已经穷耗民力了,如今看来,却并非如此。应该更多些才是!”郭崇韬恶狠狠道。

“凭什么?”李存勖忽然问。

郭崇韬一呆,随即深深吸了口气,哀叹道:“的确,人家凭什么白送咱们……”

撇开这个话题,两人又逐渐谈到了军制上,郭崇韬对此颇感兴趣,募兵、条令、识字、训练等等方面,他都谈得很起劲。

李存勖听了一会儿。忽然向郭崇韬道:“其它姑且不论,只新兵征募这一条,便足显高明!节度府统一征募军士,统一训练成卒,然后分发至各军之中,各军不得擅自征兵,所缺员额统一由节度府补充……高啊,燕王身边有高人……卢龙军中从此军令齐一,再无军将擅权之祸!”

郭崇韬暗自叹息一声,他知道李存勖的想法。也理解李存勖的愿念,作为晋王长子,李存勖当然希望河东军中没有军头,当然愿意所有军卒都听李家号令。如果能像卢龙一样做到这一点,那他便不会成日里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李嗣昭、李嗣源等人带给他的威胁就会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可理解归理解,郭崇韬身为李家幕僚,却绝不能支持李存勖这么做。

“亚子将军,这恐怕是行不通的。卢龙是卢龙。河东是河东,咱们不能比照卢龙行事,若是如此,恐河东顷刻便会分崩离析啊。”

李存勖默然。不甘的点了点头:“不仅是这一点无法做到,所有的卢龙军制咱们都学不来的,真要照卢龙这么做,河东便不是河东了。放心。郭典谒,某晓得轻重。只是可惜啊,某不能效燕王这般白手起家。否则某必定不会比燕王稍差。”

话题有些沉重,李存勖摇摇头驱散了心中的抑郁,向郭崇韬道:“对了郭典谒,适才听李都虞说,卢龙的白狼山军校要改制,其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