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于一个网站的部件。
  公司比较小,人员主要是搞开发的,目前有十多个,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都是从高校里招聘,南航比较多。明天南京有个人才招聘会,我也准备要去,想再招一些人进来。现在感觉人还不够,办公场地也在扩充,隔壁有一间正在装修。
  从个人编软件到创办公司,中间并没有什么跳跃,而是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些观念也在变化,做的事情也不同。在开公司之前,个人是主要的,后来想不能总这样一个人做下去,而是要把事情做大一点,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成立后我做的事情还是老本行,做技术方面的。
  我们的公司有薄弱的地方,比如我们的管理和市场肯定不如人家,我们甚至没有市场人员。公司的业务一般是人家找上来的,或者是朋友介绍的,我们现在不用愁没事做。
  可能IT行业比较特殊吧,像我们这边,不管是周末还是平时,来上班的人松松散散的,大家在一起做事情也很随意,没有限制性的上下班时间,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我说,学生创业跟学校联系得挺紧密的,那你的同学你的老师对你的创业有什么看法?
  我们学校还是很支持的,这跟潮流也有关吧。我想创业他们不反对,这是最大的支持了,在其它方面他们也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我们跟别的创业公司有些不一样,我们相对更独立一些。有些创业公司,办公场地是用学校的,有些资金也是学校的,而我们跟学校关系不太大,我们的资金是风险投资,办公场地是外面租的写字楼。我们虽然是学生,但对外一般不称自己是学生公司,而是很正规的一个IT公司,只是小一点。
  任良在学校可以称得上是位“好学生”,他在1998年年底就入了党,在校三年多,多次获奖学金,还荣获过“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以及“校园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在近年来江苏省举办的各类电脑大赛中,他屡屡夺魁。上学的业余时间,很大部分用于编写网上共享软件,他的“超级寻呼通”软件获得过“中国十佳共享软件”称号。
  我觉得不足之处是管理方面,第一个我是做技术出身的,第二个我现在是大四了,在这方面一点经验都没有。当时在跟投资方谈合作办公司时,我说自己在管理方面可能一点经验都没有,他们认为现在公司小,问题不大,大家在一起还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协助关系,一个团队一起来做一个事情。至于营销、市场方面的能力,我也很缺乏。我觉得自己在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别的方面所欠缺的正是以后我们要完善的,比如管理吧,以后公司做大了,我们可以招聘职业经理人进来专门做管理,包括市场部也一样。不能永远靠人家来找送活上门,也不能永远靠这个模式来运行——这个模式只能适合创业初期。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的看法是顺其自然,想做这个事情创办公司,也不要有什么顾忌。创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半年来我收获匪浅。当然,也不要强迫自己去创业,看到大家创业了我也去创业,这样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实,我的创业还比较被动,其他人是注册一个公司然后去找投资,而我是倒过来,别人先把钱给了我,所以刚开始相对比较顺利一点,资金也有,技术也有,以前的业务积累也有……所以遇到的困难比较少。以前有些记者问我:“你们公司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真的回答不上来,小困难倒是有,但很大的困难确实还没有。我们的资金够用,办公场地和技术积累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公司的发展比较平稳。
  我说,创业很花时间和精力,对你的学业有没有影响?
  还是习惯了吧,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跟一些国内外的公司合作一些项目,分好大一部分精力,有时出去一个礼拜或者三个礼拜。现在,除了学习以外,投给公司的精力会比大一大二多一点,两方面都能兼顾到。
  学校给我免试读研究生的机会,那我先读了再说。如果以后真的没法兼顾两头的能力,那我只好放弃一头了。大三下学期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有的老师就劝我说,可以选择休学。我觉得如果休学的话,就不太可能再回去读书了。我会继续念下去,现在大四了,一星期才那么一节课,所以没有关系的,公司也比较稳定了。
我说,在目前的时代里,很多大学生都梦想过当老板,你所体验到的学生老板的生活滋味如何呢?
  我觉得头绪比较多,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的那种生活:一种是学生的身份,一种写共享软件的身份,还有是网友的身份。也很难说我喜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既然做了,那就把它做好,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正当大学生创办的那些网络公司在大把烧钱的时候,任良的公司却已经赚到了钱,这是他尤为自豪的。象世纪通这样的公司投入不用很大,它的赢利非常快,根本不成问题。按任良的话说,投资方近期不在乎有多少分红,而是想把公司做大。这是一种智力型的企业,以人为本。
  至于公司将来能发展成多大的规模,现在还很难说,因为科技或者是网络发展太快了,几个月或半年以后就是另一个样子,真的难以预料。软件行业相对平稳一点,不象网络。不管是大网站近是小网站,后面都有一大堆软件在支持。
  我问任良是不是属于靠知识创造财富创造神话的这一类人,他谦虚地说自己还谈不上,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些事情而已。我说:“看来你的心态是一种平民的心态。”他说做技术就这样,然后腼腆地笑了笑。
  现在我们很被动,也不作什么广告,还是踏踏实实在做我们的技术。有些新闻记者经常过来看一看公司发展得怎么样,我们没有令他们失望。我们自己对自己也有期望,毕竟创业也蛮辛苦的,总该有些回报吧。那么多媒体对我们公司进行报道,社会关注也很大,所以觉得压力还是有一些,尽量要把它做好。
  到一些大学去做关于创业的演讲,我发现大家对创业的热情还是蛮高的。南京相对于其它地方比较落后一点,但大学生对创业对从事IT这个行业的热情很高,很多大学生想走这一条路。在那种创业的演讲会场里,人很多,走廊都站满了人,我不适应那种场合,人家都说我比较腼腆。比如现在我跟你面对面交流没问题,还可以把它说出来。要我自己在台上来说,我说不了多少,我还是喜欢大家提问题,一问一答比较好。他们一般处于观望的状态,我们已经属于走在比较前面的人了,说一些经验给他们参考。
  我说,年轻的时候如果不能积累财富就积累经验,那你创业偏向哪一方面呢?
  我觉得还是积累经验为主,如果从个人积累财富来讲,那我不一定要开公司,因为开公司消耗很大,而我以前个人跟一些公司合作或者编共享软件广告收入,比现在开公司赚的钱多得多。我们开公司并没想过多少年以后要赚多少钱,有一天要成为百万富翁,财富是很重要,但我不会把他放在终极目标。
  公司第一笔投资是50万(人民币),如果公司还是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的话,这个资金还是很充裕的。以后再有什么创意,我们会去找投资。前几天,美国IBG的人找过我们,搜狐就是他们投的钱,他们对我们公司有些兴趣,他们的投资额比较大,至少投资50万美金吧。我们跟他们只是谈了一下,其实目前我们对资金不是很迫切需要。
  如果公司一下子扩张那么大,会出现很多问题说不准会垮下来,所以还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的需要来发展。
  当时谈第一笔投资的时候,他们来找我,然后喝茶大家聊一聊就确定了,也没怎么仔细考虑利益分配和股权分配。大家都比较信任,我觉得信任对于合作是最基本的。我没想过我这边占51%的股份而他们占49%的股份,这样有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感觉,所以双方都占50%比较好。这好象不是很正规做事情一样,而是很随意的,确实很随意。
  我说,你准备上研究生,在公司又就任总经理的职位,以后你个人的发展方向如何呢?
  我还是会朝技术方面去发展,技术是我的优势,其它比如管理对我来说是劣势。我个人的发展还是分几块:公司是一块,然后我个人做共享软件是一块——这一块蛮大的……写稿是没时间了,早就没给《大众软件》投稿了。
  学校让我找免试就读研究生,如果让我考的话,那我肯定考不上,办公司毕竟会分散我学习的精力。在大学的几年,我拿的奖学金一年比一年少,从两千块到一千块,再到今年的九百块,每况日下,还好大四没有奖学金,要不下学期一分钱奖学金也拿不到了。
  我觉得每个人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样。大家在做不同的事情,对成功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没必要非得做到哪一步才算成功。
任良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做过国外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有半年之久,学习不少东西,比如管理方式,还有软件从策划怎么到产品化整个流程,以及如何控制开发进度。任良还跟台湾几家公司合作过,现在他们的好多业务都由世纪通公司来做。任良认为自己做IT对金钱不是很看重,他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办公司就是办实业,创业就是走实业这条路。在任良递给我的刚从电脑上打印出来的公司简介中,我看到的第一句话是:“岁月如风,网事如风。对于新世纪热切企盼的明眸仍在眼前,我们的脚步已在无声的时光隧 

道中穿行了很远。”大概这正道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创业速度,颇有点时不待我的豪迈气概。
  人物印象:
  初见任良,我即被他的诚实和单纯所感染,他那憨厚的笑声让我觉得他很可爱。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比较腼腆,他喜欢一问一答,以致我害怕他说的太少。不知是因为太紧张,还是声带的原因,他说话很快,但不清晰。
  公司除了会计外,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那位会计约摸50岁,俨然是一位长辈,他给我沏了一杯热茶,由于我要选择更安静的访谈场所,他把这杯茶端来端去,一直端到我最后坐下来的地方,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于是我微笑着对这位大伯说:“公司的年轻人有你这位长辈的关心会干得更棒的。”他谦逊地说:“哪里?哪里……”
  任良个子中等,穿着简单,除了手里拎着那台超薄笔记本电脑,我真看不出“总经理”的派头。他的平易近人让我觉得有一种想跟他共事的念头,这大概也是一种吸引力。
  我和任良在这边的公司写字间做访谈,隔壁的写字间还在装修,里面有一格是任良的总经理办公室。不知为什么,那种电钻打洞发出的磁磁声我不再感到刺耳,我仔细一想,大概是替任良的公司扩张感到高兴吧。
  任良很实在,也很清醒,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且对财富并不贪婪。他做的多,说的少,以致让我觉得采访他很舒服但很费劲,录音录到最后突然一片沉寂,原来他已经缄口不语了。要走的时候,他一直送我到马路边坐出租车,当我坐上出租车的时候才发觉他没有穿外套,穿着单薄毛衣的他在寒风中微微颤抖,而脸上一直挂着纯真的微笑,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中国的硅谷精神
我说,你们公司给企业用户提供IT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跟我所采访到的别的创业公司很类似,你们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这种服务有不少企业去做,但像我们这种模式去做的我迄今还没发现。中国目前有做这块服务的企业它的主营业务也不在这块地方,它给企业提供软件、硬件,整套解决方案以后,就得给企业提供这种支持服务,因为那些企业不会用这套东西。说实话,他们都不太愿 

意做这一块,因为这一块对他们来说不赚钱,而卖那些东西才赚钱。比如说我养几个技术人员给企业做服务的话,企业今天可能没有业务,明天可能也没问题,但这几个人的工资照样支付,他们工资还很高。比如说过两天问题特别特别多,两个人不够,得用四个人来解决,那你是养四个人合适还是养两个人合适?这就说明用固定的人去做这种服务人力成本确实很高。
  我举个例子,我们公司给北京一家网站提供过服务,它是我们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客户。他们的网站运行不是很稳定,他们想做双机热备份,想买一套磁盘阵列,有家国际大公司给他们报价,那套添置得很全的设备要一百多万,后来谈到六十多万。因为那家网络公司是我们的客户,所以把那套方案发给我们,说你给我们看一下吧,哪些东西我们可以要哪些东西我们可以不要?其实我看了这些东西也不懂,因为我们没有做过这种设备的案例。后来这个服务由我们的虚拟专家来完成,最后落实的虚拟专家是一位大学老师,正好开放实验室买过一套差不多同样的设备,他对这个很熟,知道什么东西该要什么东西不该要,所以那家企业的特点,确定了什么东西要买什么东西不用买,你现在可以买什么规则的,完了一算,这套东西只需三十多万,给企业省了几十万,这种服务令企业非常满意。
  像我们这个虚拟专家完成了我们这项服务,他花了三个小时,我们只支付他几百块钱,用几百块钱为企业省下了几十万。为什么会是几百块钱这么低的价格呢?因为我找到了最适合做这件事的人,而且他这个人我们平常是不用支付工资的,我们要用的时候才让他来做。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为企业服务的案例,这些服务都是比较离散的,就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方式,就象那种疑难病症型的,这种东西就比较适合于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事情完成,不象一个软件开发,需要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去做。
  中国以前在整合信息资源,而我们做的是在整合人力资源。暑假我们做了份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平时有上网习惯的那些技术人员里面,有8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